APP下载

江苏打造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协同发展示范段的思考

2023-10-28瞿锦秀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江苏

摘   要:江苏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以下简称“两带”)交汇省份,有条件也有必要打造“两带”协同发展示范段。首先,江苏在这“两带”发展中皆走在全国前列;其次,这“两带”在江苏具备协同发展的合作基础。当前“两带”协同发展需要关注意识、机制和政策三方面的突破,以制度供给为“两带”协同发展合作保障、以生态保护为合作桥梁、以共同打造长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样板区为合作抓手,共建“两带”协同发展示范段。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示范段;江苏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7-0052-04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并对长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研究提出明确要求。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重点就长江和大运河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情况进行调研。在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首提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并对江苏提出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1]。2022年1月,继大运河之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也正式启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重点考察并寄予厚望的“两带”重要交汇省份,江苏有条件也有必要建设“两带”协同发展示范段。

一、江苏打造“两带”协同发展示范段的基础条件

(一)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具有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核心竞争力

大运河江苏段在中国大运河全域中地位举足轻重。借鉴内部资源竞争力VRIO分析框架,大运河江苏段具有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大运河江苏段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经济、使用和科技等多功能价值。“天下转漕,仰此一渠。”[2]一条流动的运河,就是一部中国社会发展史;从种类繁多的戏曲到各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从“扬州八怪”名人文化到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建筑等,大运河江苏沿线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瑰宝;大运河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伟大工程,其水利科学最高水平的代表在江苏,明清时期漕运治河的管理中心在江苏,从设计、施工到管理使用,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科技成就;大运河江苏段至今仍发挥着交通航道的功能,对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等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江苏网状水运体系的一部分;江苏大运河沿线城市在大运河的作用下得到了发展,使江苏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所有地级市都位列百强的省份。其次,大运河江苏段具有多項之“最”,有其稀缺性。江苏是中国大运河河段开挖最早、河道最长、文化遗产最丰厚、流经城市最多、综合利用最好、品牌效应最高的省份;大运河江苏段是京杭大运河通航条件最好、当代通航运道最长的区段[3]。再次,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多元,具有难以模仿性。从大的文化分类角度看,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涵盖了中原文化、淮扬文化和吴越文化三大文化高地;进一步细分,又可以分成吴文化、金陵、淮扬、徐海等四大文化区域;再细分,有中运河徐州、宿迁段的楚汉文化,扬州、淮安、泰州以及南通地区的淮扬文化、海盐文化,镇江和南京的金陵文化,苏、锡、常的吴文化;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更明显的地域文化,如江淮间高邮龙虬庄文化、兴化南荡文化,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松泽文化、良渚文化等[4]。最后,大运河江苏段多方贯通,有一定空间组织性。大运河在今江苏段流经八座地级市,占了江苏全省的2/3,又依靠其他河流和运河一起组成了覆盖整个江苏省的水网系统。江苏处在中国南北方分界线上,南北差异很大,大运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对连通江苏南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清小说立体展现的运河沿岸的相互交流及苏州、扬州园林工艺的异曲同工都体现了大运河的贯通作用。

(二)江苏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首先,江苏经济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江苏GDP总量全国第二,在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中名列榜首。人均GDP仅次于上海,经济基础雄厚。创新驱动能力日益增强,现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仅次于北京,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新旧动能加速转换,2017年以来,全省培育形成超过120家百亿级企业和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软件、新能源等产业全国第一。在2019—2020年国家工信部组织的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江苏有9个集群入围,总数占全国1/5,名列全国第一[5]。其次,江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在前列。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省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徐州将塌陷区建设成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宿迁泗洪县成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生态+特色农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环保产业,江苏成为国内环保装备产品品种最多的省份[6]。再次,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起势。现代化港口群初具规模,成立江苏省港口集团,以资本为纽带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和港航资源优化配置。“三纵四横”高速铁路网日渐成形,建成郑徐客专、青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徐宿淮盐铁路、沪通铁路、沪通铁路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连徐高铁、盐通铁路、南沿江铁路、宁淮铁路等项目稳步推进。沪苏通铁路通车,强化了苏中、苏北与上海、苏南的联系。机场建设取得新突破,依托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组建东部机场集团,推动徐州、常州、淮安、盐城、扬泰、连云港六家机场资源整合[7];与上海国际航空枢纽联动,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提升,交通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最后,江苏长江文化弘扬走在前列。作为长江文化的重要富积区,江苏是长江文化建设和研究的重镇,被誉为“县级市扛起了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的张家港连续18年举办长江文化艺术节,成为区域文化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

二、江苏段“两带”同频共振

(一)“两带”在江苏地理空间上有交叠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大运河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江苏省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8个地级市的37个县(市、区)被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区[8]。2020年江苏省出台《大运河江苏段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把包括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京、泰州、南通11市范围内的45个县(市、区)定为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区,比《大运河纲要》新增南京、泰州、南通3市的8个县(市、区),把11市除核心区外的区域作为大运河文化的拓展区,除核心区、拓展区以外的连云港、盐城两市作为辐射区。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长江纲要》)正式印发,江苏省为长江经济带覆盖省份之一,而在江苏省级层面也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不仅限于沿江八市,而要“省域全境一体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因此,从狭义的小范围看,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和长江经济带沿江八市在江苏地理空间上有交叠;从广义的大范围看,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经济带都覆盖江苏全省,都统一于江苏省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框架。

(二)“两带”功能定位上有重合

《大运河纲要》对大运河文化带的功能定位有三个,分别是“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8];《长江纲要》对长江经济带的功能定位是“生態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9]。从国家层面的两个《纲要》字面意义上看,“生态”功能是“两带”建设共同关注的。深入来看,大运河文化带凸显了“文化”功能,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到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经济带的文化功能也得以被强调,且长江和大运河一样都被列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行列。因此,“两带”在“文化”功能上有重合,对文化遗产都要“保护为主”,由于地理空间的交叠,许多文化现象也表现出同一性,保护传承利用的对象也就具有同一性。此外,大运河文化带的“旅游”功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功能相契合。同时,长江经济带作为“内河”“黄金水道”,其航道功能与大运河也是相一致的。最后,大运河文化带贯通南北,长江经济带沟通东中西,都具有协调区域发展功能。

(三)“两带”价值取向上有共识

首先,从国家发展层面来看,“两带”建设发展都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都服务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两者都承担着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使命。《大运河纲要》指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要注意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促进域内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美好运河家园建设。而《长江纲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个目标,提出了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加强新型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重点内容。两者不谋而合,且都统一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的目标。“两带”建设都需要对接其他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两者都有协同发展的内在需求。其次,从省级层面来看,江苏在推动“两带”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都肩负着走在全国前列的使命和担当。长江经济带自不必说,江苏全省80%的生产生活用水源自长江,在经济版图上,江苏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贡献了地区生产总值的近1/4。而对于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是大运河起源地,文化遗存最多,品味最高;大运河流经的区域自古就是富庶之地,对国家繁荣稳定贡献巨大,现在大运河沿线仍是江苏的经济重心、创新前沿;江苏省大运河沿线城市参与文化带建设的积极性高,从大运河联合申遗到主动围绕大运河推进规划编制、项目谋划,在运河沿线城市中已经先行一步。”[10]这样的文化底蕴、物质条件和工作基础,决定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有必要走在全国前列。

三、江苏“两带”协同发展的短板

(一)协同发展意识有待增强

由于“两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间有先后,长江经济带在前,大运河文化带在后,国家层面出台的两个《纲要》,只有《大运河纲要》中提到要“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实施”。江苏省级层面出台的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文件在2021年之前也鲜有明确提出要把“两带”协同建设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两带”管理上处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状态,各地级市包括“两带”重叠城市在日常管理和实践上习惯“单兵作战”,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谈大运河,就长江经济带发展谈长江,整体协同发展意识有待提升。

(二)协同发展机制有待健全

当前,江苏“两带”协同发展实践尚处在探索阶段,难免存在各自为政、各自施策,难成合力、“统得不够”的局面。而“两带”协同发展涉及发改委、水利、文化、旅游、交通等诸多部门,统筹协调有难度,需要有高位统筹牵头部门。同时,各地级市基础条件有差异,有的以大运河文化带发展为主,有的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主,有的两者条件兼具,有的两者条件均弱,经济水平和工作进度不平衡,需要建立多元分类协同发展机制。部分“江河交汇”城市,缺乏“两带”共建机制,处于“分得无序”状态,共性资源统筹发展机制和生态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建立。此外,江苏水网密布、江河勾连,省域内跨城市江河的生态协同治理机制仍不完善,而各地级市在环境污染源管理、污染物处置、环境隐患监测、环境风险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不同,亟须尽快建立完善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管控体制机制。

(三)协同发展政策有待完善

截至2021年年底,江苏省级层面和市级层面关于“两带”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较少,各地、各部门由于职能的差异性,存在合力不强、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江苏省全域是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其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资金投入较大,一些“重点性补偿”和“基础性补偿”政策有待进一步推进。在“协同发展”的利好不明确的情况下,部分只属“一带”或者自认为“双非”的城市,工作积极性不高,相关激励性补偿政策没有及时跟进。此外,能够加强城市联动,强化市域间生态防控、创新互动、设施联通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合作的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江苏打造“两带”协同发展示范段的对策建议

(一)以制度供给为“两带”协同发展提供保障

“两带”协同发展首先需要制度供给来保障其实施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江苏各城市在“两带”文化融合发展上要一改“单兵作战”意识,强化新时代语境下长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江苏段的基因,增强江苏段“长江和大运河”文化意义的“符号化”,增进江苏“江河文化”共识[11],共同开展长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建设。一是构建组织协同机制。成立省级“两带”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小组,形成高位协调、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工作格局。二是构建分类差异评价机制。对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与长江沿线的交叉城市、非交叉城市、“单带”城市、拓展区城市和辐射区城市进行区分管理,协同任务和协同评价标准根据各城市实际情况区别制定。三是制定专项补偿政策,根据“两带”不同的功能需求,设立重点性补偿、基础性补偿和激励性补偿政策,调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两带”协同发展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提升“两带”协同发展水平。

(二)以生态保护为“两带”协同发展架设合作桥梁

生态保护是“两带”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秉持的基本原则,也是两者共同的战略定位。“两带”协同建设要以生态保护为联结,统一优化生态空间管控,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一批滨江、滨河自然生态空间,实施滨江、滨河防护林生态屏障工程,在沿河、沿江两岸集中连片植树造林,加强植被绿化。要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狠抓化工污染治理与安全生产,以“一盘棋”思维制定全省“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有序推进沿江、沿河地区安全环保达标的企业进行转移[12];统一落实负面清单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沿江、沿河化工等重污染企业的整治标准和期限,严把项目准入门槛。要系统深化生态保护修复,维护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功能,共同建设江苏绿色生态廊道,增加区域碳汇能力。

(三)以打造长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样板区为“两带”协同发展合作抓手

“文化”是大运河文化带主打品牌,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品牌[13],因此,“文化”是“两带”协同发展的合作抓手。依托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长江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样板区”。组织研究力量加强对长江与大运河文献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深入剖析长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内涵,找到两者关联性。紧扣江苏资源禀赋文化特征,以世界眼光中国气派打造江苏特色, 以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以项目化思路落实任务、以创新性举措推动工作,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长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样板区建设,使之既充分体现江苏文化的共性,又彰显大运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独特个性,全面展现“自然与人文异曲同工,万里长江千年运河共塑水韵江苏”的文化主线。保持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战略工程输水主廊道和黄金水道在江苏段的“活性”,凸显两者的航运文化。将长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植入沿线滨水空间,系统保护长江运河岸线生态、生产、生活和谐发展,加强岸线管理,对岸线进行类别划分,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提升利用效率,使长江运河与周围环境交相辉映。激发运河长江沿线城市的自豪感和发展活力,培育并吸引文化人才,推动文化创新、制造文化精品、丰富繁荣城市文化,推进沿线城市发展,实现“水—岸—人—城”和谐共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强调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J].当代兵团,2020(22):12-14.

[2]   王健.大运河江苏段是历史文化的宝库[J].江苏地方志,2008(6):41-42.

[3]   夏锦文.大运河文化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236.

[4]   徐四海.江蘇文化通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

[5]   陈长江.更大力度推动绿色发展走在前列[J].群众,2020(17):4-5.

[6]   成长春,冯俊.把新时代的长江之歌唱得更加嘹亮[J].群众,2020(23):16-17.

[7]   成长春,陈为忠.推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4-26(7).

[8]   新华社记者.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答记者问[J].时事报告,2019(6):43-45.

[9]   吴琦.《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J].中国商界,2016(10):67.

[10]   娄勤俭.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J].群众,2020(7):4-6.

[11]   瞿锦秀,江应中.讲好“江河共同体故事”[N].社会科学报,2021-11-18(6).

[12]   冯俊.产业转型护航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J].群众,2021(2):33-34.

[13]   瞿锦秀,许琳梓.弘扬长江文化:价值认同与文化自信[J].文化软实力研究,2021,6(6):31-40.

[责任编辑   文   欣]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江苏
Changes in China in the eyes of a foreigner
数读江苏
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我国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