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17 号在海宁市的农艺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3-10-28葛明初张古文刘娜冯志娟卜远鹏王斌龚亚明左亚群
葛明初, 张古文, 刘娜, 冯志娟, 卜远鹏, 王斌, 龚亚明, 左亚群
(1.海宁市民盈蔬菜有限公司, 浙江 海宁 314419;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蔬菜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1;3.海宁市马桥街道农业农村办, 浙江 海宁 314499; 4.浙江农艺师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1)
菜用大豆, 又称鲜食大豆, 俗称毛豆, 是大豆在鼓粒盛期 (R6) 至初熟期 (R7) 采收作蔬菜食用的大豆总称, 属大豆的专用型品种[1]。菜用大豆营养丰富, 特别是蛋白质、可溶性总糖、矿物质元素、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对满足人们膳食结构改变和提升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深受消费者喜爱[2-4]。近些年, 随着我国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全国多个省市大力发展菜用大豆产业。实践证明, 菜用大豆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应对市场挑战和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重要策略之一[5-6]。
浙农17 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早熟菜用春大豆新品种, 2020 和2021 年参加浙江省鲜食春大豆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分别为11.559 t·hm-2和11.034 t·hm-2, 分别比对照沪宁95-1 增产14.7%和10.3%, 均达极显著水平, 各区试点增产点率分别为85.7%和87.5%。2021 年参加浙江省鲜食春大豆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为10.674 t·hm-2, 比对照沪宁95-1 增产7.3%, 增产点率为83.3%。
浙农17 号于2022 年5 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浙审豆2022002)。海宁市于2022 年引入开展试种, 结果表明, 该品种生长整齐一致, 成熟期早, 商品性好, 品质佳, 产量高, 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等优点, 适宜春季大棚育苗移栽和大棚或露地直播栽培。现将浙农17 号在海宁地区的农艺性状及栽培要点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2 年春季在海宁市马桥街道民胜村海宁市民盈蔬菜有限公司基地进行, 种植方式为露地直播。基地土壤肥力中等, 土壤pH 值6.8, 有机质含量44.2 g·kg-1, 全氮含量2.3 g·kg-1, 有效磷含量6.6 mg·kg-1, 速效钾含量136.0 mg·kg-1。小区面积360 m2, 畦宽0.9 m, 沟宽0.3 m,深0.3 m, 打孔穴播, 每畦种植2 行, 每穴留苗2株, 随机区组排列, 3 次重复, 四周设保护行, 对照品种为沪宁95-1。
1.2 田间管理
1.2.1 土地整地与施肥
试验田于3 月5 日机械翻耕, 翻耕前均匀撒施商品有机肥12 000 kg·hm-2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N 15%, P2O515%, K2O 15%) 300 kg·hm-2作基肥。3 月10 日旋耕、开沟作畦, 平整畦面后待播。
1.2.2 适时播种
3 月15 日播种, 打孔穴播, 穴深3~4 cm, 每穴播3~4 粒种子, 埋土1~2 cm, 播种前用多菌灵进行种子包衣, 预防土传病害。播种完成后, 用90%乙草胺9 000 mL·hm-2兑水450 kg 均匀喷洒畦面进行土壤封闭。
1.2.3 杂草和水肥管理
出苗后, 及时查缺补苗, 幼苗高5~6 cm、第1 片真叶出现时定苗, 每穴留苗2 株。日常田间杂草管理采取人工除草方式, 植株3 片真叶时人工中耕1 次, 中耕深度3 cm。苗期不追肥, 开花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N 15%, P2O515%, K2O 15%) 225 kg·hm-2。苗期不浇水, 开花后天气干旱时及时浇水, 田间有积水时及时排水, 田间持水量保持在80%左右, 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对豆荚鼓粒造成危害。
1.2.4 病虫害防治
整个生育期, 根据田间虫害危害情况, 使用吡虫啉、四聚乙醛、甲维盐、茚虫威等药剂防治蚜虫、蜗牛、斜纹叶蛾、豆荚螟等害虫; 根据植株田间发病情况, 选用阿米西达、百菌清、甲霜灵、克霉灵等药剂防治根腐病、立枯病、炭疽病、霜霉病等病害。
1.3 测定方法
参照金晖等[7-9]的方法, 记载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等发育时期。在最佳采摘期, 每小区随机选取100 m2测产,并折算为公顷产量; 同时, 每小区取10 株发育正常的植株测量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百荚鲜重和百粒鲜重等农艺性状。口感品尝先将豆荚在煮沸的纯净水中煮5 min, 捞出后放入常温纯净水进行冷却, 之后进行品尝。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 和软件SPSS 16.0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比较
测产结果表明, 浙农17 号平均产量为10.505 t·hm-2, 沪宁95-1 平均产量为9.433 t·hm-2, 浙农17 号比沪宁95-1 增产11.4%。
2.2 生育期比较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表1), 3 月15 日播种, 两个品种均为3 月24 日出苗; 浙农17 号4 月23 日开花, 沪宁95-1 4 月21 日开花, 浙农17 号比沪宁95-1 晚2 d; 结荚期和鼓粒期, 浙农17 号均比沪宁95-1晚2 d; 采收期, 浙农17 号比沪宁95-1 晚3 d; 全生育期, 浙农17 号为75 d, 沪宁95-1 为72 d, 浙农17 号比沪宁95-1 晚3 d; 两者均属早熟品种。
表1 浙农17 号与沪宁95-1 生育期比较
2.3 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2 可知, 浙农17 号株高35.1 cm, 主茎节数10.3 节, 有效分枝数3.3 个, 单株有效荚数32.4 个, 百荚鲜重282.5 g, 百粒鲜重76.3 g, 标准荚长和荚宽分别为5.6 cm 和1.3 cm, 整体农艺性状优于沪宁95-1。
表2 浙农17 号与沪宁95-1 农艺性状比较
2.4 品质与口感比较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转基因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杭州) 2020—2021 年检测结果 (表3), 浙农17 号可溶性总糖含量2.1%, 淀粉含量5.4%, 水分含量68.5%, 蛋白质含量11.4%, 脂肪含量5.2%, 品尝口感为甜脆, 食味评价平均得分83.1。除了可溶性总糖和水分含量两个指标低于沪宁95-1 外, 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沪宁95-1。
表3 浙农17 号与沪宁95-1 品质与口感比较
2.5 抗病性比较
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2020—2021 年检测 (表4), 浙农17 号大豆病毒病SC15 株系病情指数43,为中感, 沪宁95-1 病情指数45, 为中感, 两者抗性一致; 浙农17 号SC18 株系病情指数36, 为中感, 沪宁95-1 病情指数27, 为中抗, 浙农17 号抗性略差于沪宁95-1。
表4 浙农17 号与沪宁95-1 抗病性比较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基地选择
菜用大豆忌雨水浸泡, 海宁地区早春容易遭遇连续低温阴雨天气, 因此, 需选择前茬无豆科作物种植且地势较高、排灌方便、无遮阴、无禽畜危害、肥力较好的地块。近几年, 土壤残留除草剂对菜用大豆出苗危害严重, 特别是前茬为玉米、高粱等单子叶植物时更要注意, 需详细了解除草剂的使用次数和剂量, 避免土壤残留除草剂造成危害。另外, 为防止菌核病发生, 一般不选择前茬为菊科类作物如向日葵等的地块轮作[9]。
3.2 种子处理
选择符合良种标准和要求的种子, 播种前精选种子, 剔除小粒、瘪粒、病斑粒、虫食粒及杂质。条件允许的话可晒种1~2 d, 杀死种皮表面的部分病原微生物。同时, 可选用大豆种衣剂拌种, 预防土传病害或土壤害虫危害, 确保出苗质量。
3.3 适期播种
播种选择日均气温15 ℃以上进行, 地温低于7 ℃不宜播种。海宁地区一般3 月初进行整地, 深翻、旋耕、开沟、作畦、平整, 达到面平垄直, 保持土块细碎, 满足备播需要, 有条件的覆盖黑色地膜。3 月上旬至3 月下旬播种, 最晚不要迟于4 月10 日。一般畦宽0.9~1.0 m, 沟宽0.2~0.3 m,行距0.45~0.50 m, 穴距0.25~0.30 m, 每穴播3粒, 留苗2 株, 每667 m2播6 000 穴左右。播种时要求足墒播种, 深浅一致, 确保一次全苗。
3.4 杂草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用乙草胺、金都尔等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 可有效防除田间杂草, 降低苗期草害。出苗后的杂草管理主要采取人工除草, 也可使用大豆苗后除草剂除草[10]。菜用大豆田苗后除草剂主要选用精喹禾灵防治单子叶杂草和氟磺胺草醚防治双子叶杂草。在一年生单子叶杂草3~6 叶期, 每667 m2使用40~60 mL 5%的精喹禾灵乳油兑水40~50 kg 进行喷雾, 在多年生禾本科杂草4~6 叶期, 每667 m2使用120~200 mL 5%的精喹禾灵乳油兑水40~50 kg 进行喷雾, 喷雾时注意压低喷雾器罩口, 不要喷到菜用大豆植株上。双子叶杂草防治方面, 在菜用大豆植株1~3 片复叶期、杂草1~3 叶期时, 每667 m2使用60~120 mL 25%的氟磺胺草醚水剂兑水20~30 kg 进行喷雾, 同样不要喷到菜用大豆植株上, 以免造成药害。未铺地膜的地块最好进行中耕, 中耕不但可以防除杂草, 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为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一般在菜用大豆植株3 叶时中耕, 一般中耕1~2 次, 中耕深度3 cm。当植株田间封行后杂草危害降低, 适当控制多年生杂草即可。
3.5 科学施肥
施足基肥: 基肥是植株生育期的第一肥, 决定着植株发芽后的营养生长, 所以应满足植株开花前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基肥分为有机肥和化肥, 在肥力中等地块, 一般每667 m2使用600~1 000 kg有机肥和25 kg 复合肥混拌后施用, 肥力较低的地块施肥量多一些, 肥力较高的地块, 施肥量少一些[11-12]。追肥: 根据基肥的施用种类、数量及植株田间长势而定。基肥不足、植株长势中等的地块, 当植株生长至10~12 cm 时, 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0 kg 左右; 植株长势弱的地块再追施尿素6~8 kg; 基肥充足且植株长势繁茂的地块不追肥或少量追施磷钾肥, 以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开花结荚期植株需肥量最大, 此时追肥一次, 每667 m2追施复合肥20 kg 左右; 植株长势弱的地块同时再追施尿素8~10 kg。鼓粒期植株需肥量也大, 植株长势弱的地块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0 kg左右。如果根部追肥困难, 可采用叶片追肥的方式, 喷施叶面肥。
3.6 病虫害防治
菜用大豆常见病害有病毒病、根腐病、炭疽病、疫病、细菌性斑点病、霜霉病、白粉病; 虫害有地老虎、蜗牛、蛞蝓、蚜虫、蓟马、烟粉虱、各种叶蛾、豆荚螟等。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合理轮作, 播种前清洁田园, 采用种衣剂或根瘤菌拌种, 及时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 以便及时发现和采取防治措施。病虫害发生后, 防治要对症下药, 尽量使用高效低毒的绿色农药, 轮换使用药剂, 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注意药剂的使用安全间隔期, 降低农药残留, 提高产品的品质[13-14]。
3.7 适时采收
当植株进入鼓粒盛期, 即可采摘上市。此时籽粒充实饱满, 荚色呈青绿色, 百荚鲜重、百粒鲜重、出仁率、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值, 商品性最好, 品质最优, 产量最高。浙农17 号在海宁市春播, 一般出苗后75 d 左右达到采摘标准。采收最好在清晨进行, 采收后及时放置于阴凉处或冷藏, 有利于保障品质和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