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小木匠

2023-10-28肖芳陈晓思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熙熙花架电钻

肖芳 陈晓思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非常喜爱玩木工游戏。木工游戏隐藏着哪些教育价值?我们该如何支持孩子游戏,让孩子的游戏从生活中来,又能回归到生活中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木匠”游戏现场!

场景  自然角太乱了

孩子们在自然角旁热烈地讨论着,我有些好奇,便走了过去。

教师:你们在讨论什么呀?

乐乐:自然角的植物太多,都快放不下了。

教师:是呀,我们班的植物越来越多了。

乐乐:这样乱糟糟的真不好看。

教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然角整洁有序呢?

熙熙:我爷爷家的花放在花架上,一点都不乱。

木木:我们也买一个花架吧。

豆豆:不如去木工坊做一个。

行为分析:在照料自然角的过程中,孩子们观察到自然角植物过多,摆放混乱,萌发了制作花架的想法。可见,孩子有问题意识,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来解决问题。

教育建议: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孩子的问题从生活中生发,我们应重视儿童的发现,站在儿童的视角思考问题,并通过提问的方式链接儿童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架。

场景  做怎样的花架

豆豆:怎么做花架呢?

乐乐:可以让熙熙把花架画下来,我们照着做。

熙熙:爷爷家的花架有四层的,也有两层的,画哪个呢?

豆豆:四层难做,画两层的吧。

画架很快就画好了,孩子们拿起“图纸”,走进木工坊,开始寻找合适的工具和材料。

教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工具和材料?

豆豆:我找到很多长木条,把这些长木条拼起来就可以放花盆。

慕陈:我找到了锯子。

熙熙:我找到了钉子和榔头。

行为分析:凭借着对花架的记忆,熙熙画出设计图。同时,孩子们对自己的制作能力有着正确的预估和判断,决定先做一个两层的花架。显然,生活经验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学习支持。

教育建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我们要相信儿童的能力,适当退后,给予儿童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儿童用图画表征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语言和思维。

场景  如何等距摆放木条

按照图纸要求,第一层平台需要5根长木条等距摆放并钉好钉子。如此复杂的操作,孩子们是怎样完成的呢?

慕陈:我来摆长木条。

乐乐:你摆得不行,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

豆豆:对,而且这两根是歪的。

慕陈:可是我怎么摆都摆不好。

教师:你们看看脚下的木地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豆豆:这些木板是一样宽的,我们可以按照木地板摆放木条。

教师:你怎么确定木板是一样宽的呢?

熙熙:用尺子量一下就知道了。

熙熙测量后发现,木板的宽度是9厘米,摆放木条正合适。于是,他们把5根木条沿着地板的缝隙等距摆放,这一次,木条终于摆放整齐了。

行为分析:等距钉木条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难度,在教师的提示下,他们发现每块木地板的宽度一样,还用尺子进行了科学验证,巧妙地借助地板完成花架平台的架构。

教育建议:遇到问题时,成人可引导孩子关注周边环境,借助环境化解难题,这体现出生活教育中“存在即合理,万物皆可用”的理念。當孩子接受这样的理念后,替代、便捷、高效的学习便会悄然发生。

场景  合作解决问题

在后期的操作中,孩子们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难题。当有孩子提出问题时,伙伴们及时给予支持,他们合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豆豆:木头太难锯了,总是动来动去。

熙熙:我来帮你压住。

慕陈:哎呀,我把钉子钉歪了。

木木:没关系,从侧面敲正再钉就可以了。

乐乐:钉钉子太难了,每敲一下,木头就会动一下。

木木:我来帮你踩住。哎呀,我不够重,谁来跟我一起踩?

多鑫:我来。

豆豆:我也来。

听到乐乐的求助,其他孩子马上回应。于是,1个人钉钉子,3个人踩木条,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第一层平台做好了。

行为分析:在装钉花架层板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分工合作、接力合作、蓄力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拓宽了对合作的认识与理解。

教育建议:孩子游戏时,成人应成为陪伴者、观察者、倾听者,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纪伯伦诗里所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场景  通过求助解决问题

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遇到了更多难题。如,锯子总是卡在木头里,钉子老是钉歪,木头刺容易刺伤手,木头连接处容易松动……怎么办呢?他们求助园长妈妈。在园长妈妈的引荐下,孩子们得知陆渡小学也有木工室,那里的哥哥姐姐们有着丰富的木工经验,决定向他们咨询。

乐乐:锯子总是卡在木头里,锯不动,有什么方法能更轻松地锯断木头吗?

哥哥姐姐:可以把木条放在桌子的边缘处,要锯的部分悬空在桌子外。然后固定住桌上的木头,将锯子斜着朝下锯,往下时用力,拉起时轻一点,这样会轻松很多。

豆豆:钉子总是钉歪,而且要钉很久,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两根木条连接起来呢?

哥哥姐姐:连接木头可以用胶水、钉子、榫卯结构等,还可以尝试用电钻拧螺丝进行固定。

……

对于孩子们的问题,哥哥姐姐们一一进行了解答,并耐心地做了示范。

行为分析:制作花架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在无法自主解决问题时,孩子们通过求助园长妈妈等方式,最终在更有经验的哥哥姐姐那里找到办法。

教育建议:“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幼儿园与小学的合作为孩子们打开了学习的新路径,由孩子教孩子,让大云朵来推动小云朵,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自然地开启了幼小衔接。

场景  电钻怎么用

哥哥姐姐们说用电钻钉螺丝很方便,可是怎么用呢?听说厨师爷爷会使用电钻,孩子们便向厨师爷爷请教,爷爷轻松地用电钻将螺丝拧进木头里,孩子们跃跃欲试。

木木:我可以试试吗?

豆豆:我也想试试。

熙熙:哎哟,我不敢。

厨师爷爷:别怕,我来教你们……

在厨师爷爷的指导下,孩子们用电钻顺利解决了侧边木条不能完全贴合每一层木板的问题,最终完成了花架的制作。

行为分析:不会使用电钻怎么办?孩子们选择求助有电钻使用经验的厨师爷爷。在爷爷手把手的指导下,孩子们初步掌握了电钻的使用方法,了解了工具可以为生活带来便利的道理。

教育建议:在多数成人眼中,电钻代表着危险,但让儿童躲避危险最好的方式是“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学习使用工具,可以让儿童了解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可能存在的危险。正如顾荣芳教授所说,如果孩子准备好了,成人就应该放手让他去尝试;如果孩子还没有准备好,你拉着他去他依旧不敢。所以,让孩子接近“危险”,可以为防止危险做充分的准备。

对爸爸妈妈说

放手让孩子去体验

成人总認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无法办到,习惯于用“关心”与“爱护”剥夺孩子探究、尝试的机会。殊不知,孩子虽小,却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有着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家长要勇于打破“孩子还小”的思想禁锢,放手让孩子去体验。

为孩子创造更多机会

生活中有很多学习的机会,父母要善于抓住或创造机会让孩子尝试。比如,家里买了组装鞋架,可以试着交给孩子安装或招呼孩子一起参与,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如,提供多样的工具让孩子摆弄、探究;鼓励孩子阅读说明书,按图“施工”……父母要注意,不管最后的鞋架是“惊喜”还是“惊吓”,都请保持微笑,毕竟学习、探索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尊重儿童的天性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这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成人应给予儿童更多自由,倾听并与儿童对话,捕捉他们的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接纳儿童对自己行为的选择,重视儿童作出的独立判断。回归自然的教育,才是最本真的教育。

从一个生活问题,到一段充满挑战的游戏经历,再到一个可以解决生活问题的花架诞生,孩子们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生活是最好的学习场,也是最好的教育者,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用心生活,用力成长!

猜你喜欢

熙熙花架电钻
平乐十八酿
孩子,你慢慢来
小型花架的应用
解析花架施工流程与方法
自制简易花架
自制简易花架
美女主播玩“电钻吃玉米” 头发被卷掉
创新排丝电钻 提高工作效率
外来器械骨科电钻清洗方法的改进
回避型:行为退缩,心理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