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可视化研究分析

2023-10-27曹晓妹潘晓芳季明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3期
关键词:核心区域素养

曹晓妹 潘晓芳 季明杰

摘  要  基于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搜集国内学者近7年的区域认知研究热门领域。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涉及798篇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相关研究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结论表明:研究的热门领域偏向于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培养策略、地理教学、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综合思维、教学策略等,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结合教学模式划分得更加具体化和多元化。

关键词  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3-0021-05

0  引言

核心素养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2017年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核心素养细分為四个部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其中,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1]。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学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区域特征、收集区域信息、解释区域决策,培养地理思维,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有学者认为,应合理划分区域和认识区域本身,进而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有学者以学生的视角,将区域划分为不同尺度、类型和功能的区域。有学者认为,应以区域视角理解区域和解决区域问题。有学者认为,应根据学生对区域地理事物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讲解区域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主要让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联系,掌握地理思维方式,阐释地区开发决策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多角度了解和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地理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科学地分析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研究的内容、热点及趋势等,旨在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地理课堂,落实到学生学科素养上,使学生掌握区域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文献

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相关文献,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删除了该领域一些非学术和重复的文献,最终得出798篇关于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文献(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1日)。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一方面依据知网数据库搜索以“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论文;另一方面运用数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得到科学共现知识图谱[2]。文献研究过程为,首先,依据知网数据库,对文献数据进行收集。接着,将数据导入CiteSpace,进行文献数据处理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最后,根据图谱与表格,分析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研究趋势。

2  结果分析

2.1  发文数量分析

文献的发文量是评价该领域研究发展的重要标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科学知识的积累量的变化和专家学者在该研究领域的进展[3]。如图1所示,在2015—2021年这7年的时间里,文献数量快速上升。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总发文量由2015年的1篇到2017年的75篇,增长较为迅速。2019年的发文量是2017年的3倍,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2020年至2021年,对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研究热度不减。2015—2016年为研究的起始阶段,2017年发展为上升阶段,2018—2021年达到鼎盛阶段,2019年达到最大值,主要原因为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趋向精细化,分为以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能力培养以及模型构建等。

最终得出关于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结论,同时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研究持续快速发展,目前仍是地理学科的研究热点。

2.2  发文作者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中导入798篇文献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测评。操作步骤:1)时间切片的数值设为1;2)节点类型中选择作者;3)阈值TopN数值为50。如图2所示作者共线网络图谱,图中共有节点N=176个,连线E=10条,网络密度Den-sity=0.0006。每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节点越多,有关作者数量越多;图中显示的作者名字的字体越大,表示该作者发文量越多,如陈杰、李小妹等发文量最多。每条连线代表作者之间有联系,两个节点之间的线段越粗,说明联系越深。参与研究的团队多为2人。通过CiteSpace软件进一步分析,如表1所示,发文量在前10的作者,发文量为3篇文献的作者有陈杰、徐晨等。

2.3  发文机构与研究团队分析

如表2所示,发文量为4篇的机构有福建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贡献最大。发文量为3篇的为西华师范大学,位列第二。如图3所示,重复以上操作步骤,节点类型中选择作者(机构)。师范类高校是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主要战场。除此之外,部分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对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研究也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学校之间和区域之间联系不密切,多为同一个机构团队进行单独研究。研究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机构以地理学院(部)和教育学院(部)为主。研究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区域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可见这些区域的机构对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认识程度相对较高。

2.4  关键词分析

2.4.1  聚类图谱分析

关键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论文的主体,想要了解某一领域的焦点问题,可以分析关键词的词频及中心度[4]。如图4所示,保留聚类分别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教学策略”“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地理素养”“地理试题”“乡土地理”。数值越小,表明该聚类包含的关键词越多,说明以上较为明显的关键词为我国地理区域认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对9个聚类进行整理,我国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研究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是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对应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和地理素养,代表性标识词为“地理试题”“地理事物”“地理学科”“高考地理”“高考试题”“地理环境”“地理事象”“研学旅行”等。区域认知分析是综合思维运用的基础,要求学生具备综合思维能力,才能多角度地对区域进行深度分析[5]。从2015年起,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开始研究区域认知这个单独的模块,2017年研究用四个地理核心素养来实现学生的学科素养,经过学者研究和探讨,希望学生具备区域认知的素养,更好地掌握地理思维方式,能正确地阐释区域开发决策的利与弊,提高学生地理环境和研学旅行中地理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第二是对地理教与学的研究,对应教学策略、地理环境和地理试题,代表性标识词为“区域地理”“培养策略”“区位地理”“地理教学”“深度学习”“人地关系”“课堂教学”等。区域认知的研究主要关注点是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或教学策略中,利用区域认知相关的知识,精确把握每个知识点,教师具备空间—区域的观点,自然而然会融入学生地理学习和深度学习中。运用体验学习教学,注重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关注学生以地理空间—区域的视角,解决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6]。

第三是对中学地理的研究,对应高中地理和乡土地理,代表性標识词为“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思维”“区位因素”“地域文化”“人教版”“合作探究”“二轮复习”等。国家新课程改革实施,使得教材内容更丰富。通过分析得出,相比初中地理,地理区域认知素养更多出现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多个版本的地理教材,方便地理教师更好理解教材的编写。这不仅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为学生主动建构地理知识打好基础[7]。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实用型知识,应对未来生活的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8]。

2.4.2  关键词突显分析

关键词突显分析能够识别某一时间段出现频次快速增长(变化率较高)的关键词,进而可以反映该领域不同时期的研究前沿与演进趋势变化[9]。突显强度能反应关键词在一定时期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变化,强度越高,说明这个关键词在这一时期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如表3所示,本研究突显词中强度较大的有“综合思维”“人地观念”“课堂观察”“研学旅行”等,强度最大的“综合思维”达到了3.5。相对于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而言,区域认知的概念理解起来也会产生歧义。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分割。人地关系发生变化决定一个区域发展变化,同时区域发展随着人地关系变化而变化。研学旅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水平。研学旅行秉承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理念,有利于学生具备相应的地理学科科学思想[10]。以2021高考全国乙卷试题为例,题目要求学生对空间—区域先进行分析,进而推理出区域地理环境的时空演变[11]。

3  研究结论与启示

3.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研究了国内关于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研究情况。从发文量来看,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于2015年开始持续快速发展,目前仍是地理学科的研究热点;从发文作者来看,我国参与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的团队多为2人,其他基本是个人完成研究;从研究机构来看,高校是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除此之外,部分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对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研究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关键词的聚类图谱来看,“区域认知”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学”“综合思维”等关键词较为明显,为区域认知研究领域的热点。从关键词的突显分析可以看出,“综合思维”“人地观念”“课堂观察”“研学旅行”“高考试题”关键词的突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关键词,在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研究领域为热门领域。

3.2  研究启示

3.2.1  开拓研究视野,汲取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

20世纪90年代,国外开始对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地理核心素养体系。而我国研究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始于2015年,研究者虽然借鉴了国外研究成果,引入美国、法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论,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我国部分将学者将区域认知素养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相结合。如有学者推荐使用Prezi软件,以图文并用的形式,将关键信息呈现在“大画布”上,便于学生提取关键词。有学者把GIS与地理课堂结合,方便学生理解各个区域地理要素的联系。有学者认为结合微课和智慧课堂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3.2.2  集结多方联动,形成培养核心素养合力

国内研究者之间虽有合作,但合作人数较少,大部分机构都是独立完成研究。因此,建议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之间加强合作,打破理论与实践之沟,形成研究合力,共享研究成果。一方面,地理核心素养理论构建有助于推进地理课程修订,理论研究者运用听课、座谈、研讨等方式,主动了解教学工作内容,与一线教师及时沟通与合作;另一方面,基层实践者要积极参与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理论构建,从课程设置到课程实施全方位研究核心素养,避免在实践中停滞不前。对于教师“教”而言,有学者认为教师应关注区域认知素养的表现水平及其构成维度。有学者认为研究者应将区域认知素养根据不同年级划分为不同的水平等级。有学者认为教师应多关注教法,同时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空间分析能力。毛美双认为教师应提供区域认知方法和工具,使得学生主动建构区域知识体系。

3.2.3  创新教学设计,融合其他核心素养

研究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发现,区域认知核心素养与人地协调素养和综合思维素养联系密切。因此,地理教学实施应结合四大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时将地理各个素养之间进行综合考查。从“教学设计”角度来看,有学者使用图表进行区域认知素养的分析,将区域认知素养进行细化,落实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有学者使用深度学习来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有学者使用思维导图把区域认知素养专题进行划分,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之间的区域思维模型,进而提高地理区域认知素养。有学者将地理图像和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结合,让学生会看会读地图,构建区域认知知识体系。

4  参考文献

[1] 段玉山,姚泽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性质[J].地理教育,2017,02:4-5.

[2] 刘志春,吕宏伟.增值性学生评价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0,04:35-38.

[3] 肖明,孔成果.2013年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前沿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4(20):6-15.

[4] 赵俊芳,姜帆.《现代大学教育》的文献计量与科学知识图谱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4(1):115-123.

[5] 张春艳,许祥东.区域认知与其他核心素养的联系:以高三区域地理为例[J].南北桥,2017(13):42.

[6] 刘宝经.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0(7):109.

[7] 周义钦.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内容体系与框架结构比较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7):4-8.

[8] 汤国荣.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1):119-122.

[9] 刘一新,张卓.中国协同创新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管理现代化,2021,41(1):39-43.

[10] 丁运超.地理核心素养与研学旅行[J].中学地理教学 参考,2017(3):18-20.

[11] 黄江南,邱世藩.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地理学科核心 素养分析[J].地理教学,2021(16):61-64.

猜你喜欢

核心区域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