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2023-10-27周进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编辑苏二
文/周进(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编辑/苏二
精神障碍患者出院了,医生、护士会反复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回家后,一定要坚持服药,有条件就去参加康复。”为什么呢?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是精神病学一百多年发展的结果。
精神疾病治疗:从神学到医学
希波克拉底时代
首先尝试解释精神疾病的是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公元前377)的体液学说。他认为人体存在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4种基本体液,如果其中某一种体液过多或者过少,抑或是体液之间的相互关系失衡,人就生病了,而体液受自然环境及生活方式影响,如土壤、气候、风向、水源、水质、饮食习惯等因素。鉴于这种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希波克拉底时期治疗精神疾病的主要手段是改变精神障碍患者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等方式。
神学时代
虽说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学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在中世纪西欧,精神障碍患者被视为神鬼附体者。为拯救其灵魂,除了祷告、符咒、驱鬼等手段之外,“惩罚”也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通过惩罚精神障碍患者的肉体来惩罚附体的神鬼。这是精神病学史上最黑暗的时刻。
药物治疗时代
17世纪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基础医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免疫学、精神科药理的发展,科学家发现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异常可导致相应神经功能运动的异常,而这些物质是可以用药物来调控的。1952年,有2位科学发现氯丙嗪治疗妄想、幻听等有效,从此以后精神疾病治疗就进入了药物控制病情的时代。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也成为了现代精神障碍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治疗药物的种类也不断增多,目前药物治疗的种类包括情绪稳定剂、抗精神病类、抗抑郁类、抗焦虑类等。
当前药物治疗的常见问题
合理用药
一般来说,合理用药可以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全部或部分恢复至病前健康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典型问题是:什么是合理用药?还要吃多久才能停药?
合理用药即根据处方用药,这样避免了药物剂量使用不足或过多的问题。要使得药物发挥改善、控制症状的作用,必须使用足够的药物。若剂量太低或者漏服了药物,可能没有足量的药物保持脑部化学物质平衡,从而不会改善症状。若改善了症状但停药,症状可能再次发生或者恶化。除了药物使用不足外,有很多患者想让疾病早点好,不遵医嘱大剂量使用药物,但剂量太高,会导致较多的药物副作用。
至于持续服药多久才能停药,这是非要重要的问题,决定停药是非常慎重的一步。不同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每个人需要吃药的时间也不一样。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复发。所以,与医生和身边的精神卫生服务人员一起讨论决定使用药物的情况是非常必要的。
药物副作用
然而在社区观察中,却发现很多精神障碍患者因停药导致症状复发住院,而“药物副作用”和“自我污名化”是其重要因素。
药物副作用主要是指不希望产生的药物效果。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一样可引起副作用。药物对于一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副作用,而对于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产生较重的副作用。若发生药物副作用,需尽快告知医生。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建议患者:尝试减少药物、新增一种抑制副作用的药物、改服另外一种药物、找到对抗副作用的方法等。药物的调整需要遵医嘱,对抗副作用的方法需要跟医生一起探讨。
展望的基因时代
当然,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最令人期待的或许是未来的基因治疗吧。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位点跟精神疾病有关,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精神疾病彻底治愈这一天不会太远。
精神疾病康复:从医院到社区
住院时代
在氯丙嗪等药物发现之前,由于缺乏对精神疾病的有效治疗,主要以监管为主。在抗精神病药物发现之后,由于受到社会大众及患者亲属对精神疾病认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患者的病情通过药物控制变得稳定,却依然无法回归社会。
里程碑
19世纪60年代英国社会学家约翰·温做过一个临床试验。他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成几个小组,在工作人员的看管下参加社区生活,每个患者承担一定的家庭社会责任,半年后精神障碍患者衰退症状有了明显减轻。这为精神障碍患者在社区接受治疗、康复和社会就业提供了里程碑性的证据。
回不去的社区
在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有一类精神障碍患者主动来找医生要求住院,这非常奇怪:“不是一直想着要出院吗?怎么又主动要求住院呢?”后来,患者本人说出了原因:“出院后,家人需要上班,我没朋友,又没人关心,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只能回到医院。”这种情况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个桥段非常类似,影片中有位老者一直想出狱,后来终于刑满释放,但是出狱后世界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世界了,他适应不了,可又不能再回监狱去,于是他自杀了。
康复促进回归
无法回归,怎么办?关键在于“引导”,帮助出院患者平稳渡过“过渡期”。值得推荐的是,在上海地区,由政府出资,适合的患者可以免费参加的“阳光心园”。阳光心园提供生活技能、社交技能、职业技能、心理支持等多种康复帮助手段,引导精神障碍康复者一步步走上社会。另外,精神卫生中心还定期派遣精神科医生前去业务指导。阳光心园的康复效果喜人,2018年仅杨浦区区级阳光心园一家就有4名康复学员成功就业。
除了“坚持服药,参与康复”外,社会也应对精神障碍患者多些关怀,少些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