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担健康使命 铸就时代新功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2023 年“最美医生”

2023-10-27文图中国医药导报主笔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27期
关键词:援外医疗队乳腺癌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主笔 潘 锋

乡村医生刘永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和中国医疗队精神,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2023 年“最美医生”,9 名个人和中国援外医疗队光荣入选。

他们分别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主任医师丁樱,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乡村医生刘永生,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燕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张颖惠,海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大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邵志敏,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宗嘎镇卫生院院长索朗片多,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副主任医师康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梁宗安。在2023 年“最美医生”身上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反映了一代代医疗卫生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增进人类健康、以医者仁心书写护佑生命的动人篇章。

扎根基层 服务基层

刘永生的家乡在秦岭脚下、黄河岸边,荒移村距离县城近20 公里,乡亲们看病极为不方便。1976 年刘永生高中毕业后参加了“赤脚医生培训班”,在取得赤脚医生证书后回到村里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后来又成为乡村医生。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谁家有患者、哪位患者急需照顾刘永生心里都有数,只要乡亲们有需要他会随叫随到。自1976年从医至今他已出诊10 000 余次,先后接诊患者12 万人次。刘永生说,近年来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投入不断加大,我所在的村卫生室原来很简陋,现在已经建成了五室分离的标准化卫生室。以前到乡下出诊是天晴一街土,下雨满街泥,一个药箱一把伞。现在道路平整了,有了路灯照明,卫生室门前有120 急救车,十分钟左右就能到患者家。从医多年来刘永生边看病、边学习、乡亲们需要啥,刘永生就学啥,不管是中医的针灸、拔罐、推拿按摩,还是西医的洗胃、导尿,目的就是让乡亲们在村里就能治好病,绝对不让他们来回奔波。有一年麻疹流行造成村上四个孩子不幸夭折,刘永生依靠平时积累的医学知识和关于治疗麻疹的学习资料,并结合中医传统方药配制了中草药,治疗好了其他孩子的麻疹。现在刘永生已经掌握了多种中医、西医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刘永生说,改革开放以后村里陆续有不少人外出,当时我也有离开农村的想法,但当我想起那些我治疗好的患者,想着他们有的人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喊着我的名字,我就更加坚定了在村医岗位上把治病救人这件事继续干下去的决心。我是一名有着46 年党龄的老党员,我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我要继续苦学苦练医术,把守护乡亲们的健康当作我一生的事业。“群众有需要,我就马上到。住在村卫生室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就是要保证乡亲们在最需要的时候能找到我,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就要继续做好乡亲们的身边健康‘守门人’。”刘永生说。

2011 年从西藏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索朗片多来到了位于中尼边境的吉隆县贡当乡卫生院,贡当乡曾经道路交通条件极差,索朗片多曾和同事徒步翻越海拔6 000 米的高山,横穿波涛汹涌的大河为村民及时送去医疗救助。索朗片多走遍了乡村每一条小路,记下了全乡近1 300 名居民的健康状况。今年4 月,索朗片多被调到吉隆县宗嘎镇卫生院工作,开启了新的坚守旅程。索朗片多说,“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是我回报社会最真实的行动,我无论身处何地,都会保持着一份赤子之心,坚持走下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藏区人民服务。”

攻坚“最毒乳腺癌”

邵志敏从事乳腺癌防治工作38 年,在他的带领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历经20 多年发展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乳腺癌诊疗与研究团队之一,帮助了数以万计乳腺癌患者重获新生。乳腺外科2021 年乳腺癌手术量超过8000 例,为全国第一,初诊乳腺癌患者5 年生存率从20 年前的79.8%提高到了现在的93.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阴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总体人群的20%,因恶性程度最高、患者生存时间较短、缺乏有效治疗靶点,三阴性乳腺癌被称为“最毒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也是全球乳腺癌诊治领域的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邵志敏团队将三阴性乳腺癌作为攻坚对象,在一系列基础转化研究的基础上,于2019 年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队列,发现了中国三阴性乳腺癌独特的突变谱特征并将三阴性乳腺癌分为4 个分子亚型,揭示了各个亚型的分子靶标,提出了“基于分子分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将三阴性乳腺癌疗效提升了3 倍,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也成为国际著名的“复旦分型”。

在邵志敏的心目中“最美医生”应该是在临床一线工作中能换位思考,能用最精湛的医术和人文关怀抚平患者的伤痛,能用创新理念和疗法让患者的疗效更好,并且更要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起回归社会和重新开启新生活的信心,用医者的“术”和仁者的“爱”成为每位患者的“生命摆渡人”。为了让每一位乳腺癌患者都能得到优质、规范、有效的治疗,依托中国抗癌协会,2007 年起邵志敏组织发起编撰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目前该指南已应用到全国80 余家大型医院的乳腺专科,受益患者超过15 万人。邵志敏还长期致力于乳腺癌的预防工作,联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实施闵行区七宝社区女性乳腺普查,针对适龄女性完成了近20 000 例乳腺肿瘤筛查,早期诊断率提高10%以上,大幅提高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比例,这种“社区筛查”模式已在上海和全国多地获得推广和应用。

公卫医生康敏

坚守在捍卫公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康敏是一名公共卫生医生,参加工作18 年来一直从事急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坚守在捍卫公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曾成功处置了登革热、甲流、寨卡、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多起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5 年5 月的一个夜晚,广东省接到报告韩国第3 例确诊为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从中国香港中转入境广东,接报后康敏和同事们赶赴现场,2 小时内迅速找到该密切接触者,抱着“绝不漏掉任何一个密接者”的决心,一路顺藤摸瓜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了全部密切接触者。康敏说,“和临床大夫不同我们公共卫生医生面对的是群体,关注的是每个个体疾病的集合。我们既要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也要有宏观的视角开出社会处方来解决公共卫生问题,为公共卫生安全服务,一切为了公众健康是我们公卫医生的信念和动力源泉。”康敏介绍说,因为公共卫生面对的是群体,关注的是人群的健康问题,要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以我们的日常工作很多时候都是进行现场调查,采集各类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公共卫生监测就像瞭望台上的“哨兵”,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关注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在人群中的变化,在与不同病原体打交道的“迷雾”中找到致病“元凶”,抽丝剥茧及时提出应对建议,还要通过研究及时发现病原体是否出现了新的变异等。公卫医生的工作虽然繁重,但只要能够及时快速地阻断疫情传播,降低社会疾病负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康敏说,公卫医生开出的社会处方实际上就是一张预防疾病、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的处方,这张社会处方的核心就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公共卫生处方具有社会公平性,人人都能享有。康敏举例介绍说,狂犬病曾是一种高发多发的致死性传染病,通过调查发现犬伤后患者伤口没有及时得到科学处置,没有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导致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提出了建设犬伤规范化门诊的建议。目前犬伤规范化门诊已覆盖到广东所有乡镇,这样群众一旦被犬等动物咬伤就能就近科学地接受伤口处理,及时接种疫苗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感染和发病风险,有效预防了狂犬病的发生。通过多年努力,现在我们现在已经把狂犬病控制在了一个非常低的流行水平。康敏介绍,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并且很容易在幼儿园暴发,洗手是非常有效和经济的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各种手卫生进校园活动,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教会小朋友们如何正确洗手。通过一系列宣教,现在小朋友们只要一进幼儿园都要先去洗手,极大地减少了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和重症死亡风险。康敏强调,公共卫生是有组织的行动,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从公众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需要积极学习,主动掌握健康知识,提高自身健康素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健康生活的实践者。

康敏说,工作18 年来我见证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快速发展,2009 年甲流疫情时我们市一级的疾控中心才刚刚具备PCR核酸检测能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病原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在我们不仅能够快速开展多种病原学的检测,还能对病原体的基因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另外,现在很多地方都实现了给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我国疾控事业的发展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获益。

医学影像为临床提供精准诊断信息

陈峰说,放射科医生是临床医生做出诊疗决策的“侦察兵”,是临床医师的“眼睛”,精准医疗,影像先行,放射科医生要从医学图像中找出潜在的可能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的“元凶”,是临床治疗和手术离不开的“GPS”。放射科医生撰写诊断报告需要结合内科、外科、病理等众多临床知识点并结合患者病史,这样才能给出相对比较准确的诊断。

陈峰说,要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医学影像报告,首先片子得拍得清楚,影像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包括设备的操作,要有技师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图像,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和精准的治疗。放射科医生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够看得清楚、看得准,这也是临床治愈疾病的基础。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得出更精准的诊断。多年来,陈峰坚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的阅片习惯、缜密的逻辑思维,综合运用影像、临床以及科技前沿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对每次诊断进行细致的分析、推理。陈峰不仅擅长解决疑难危重疾病的影像诊断问题,还常态化参与多学科、院内外疑难病会诊及医疗保健工作,每天早上都会抽出一定时间与科室人员共同学习全英文病例和疑难复杂病例,在陈峰的办公桌上放着多本最新的英文医学杂志,电脑文件夹里收藏着整整齐齐的最新英文文献,书柜上下都是放射学和相关专业书籍。在神经影像学科研方面陈峰有着较深造诣,围绕“重大神经/精神疾病脑影像表征”这一脑科学重要前沿问题,采用磁共振新技术对以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槟榔成瘾和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为代表的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重大神经、精神疾病开展纵向研究,建立了神经/精神疾病生物学标记(影像学)的多模态磁共振扫描技术体系,提高了对其神经机制的认识,为这些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重大神经/ 精神疾病提供了干预和治疗的客观依据。

作为海南省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带头人,陈峰积极推动海南省医学影像学事业发展,致力解决基层医疗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搭建的5G 放射影像云平台,陈峰进行远程诊断、远程质控和远程教学,通过云端为基层医院授课、传授最新的诊断技术,分享经典和疑难案例。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交班、会诊、业务学习也都通过这个平台接入基层医疗机构,连线的基层医院能在线学习,提高了对基层医生培训的效率,有效帮助海南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了医疗水平。目前,放射影像平台已接入161 家医疗机构,有力推动了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检查结果的共享互认,为更多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精准影像的决策支持,推动了湖南省医学影像学科和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以精湛医术守护患者健康

梁宗安长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呼吸治疗学领域的临床、教学、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四川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救治专家组、流感专家组组长等,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从20 世纪90 年代起,梁宗安率先在国内组建了呼吸ICU,开展和使用呼吸治疗和机械通气技术,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该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按照美国呼吸治疗教学模式梁宗安牵头建立了呼吸治疗专业实验室,1997 年获批开办呼吸治疗专业这一医学新技术。在他的推动下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5 年正式成立呼吸治疗学系,梁宗安任第一届系主任。作为国内呼吸治疗专业发展的“先驱者”,华西医院的呼吸治疗师团队在患者救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医师梁宗安工作日程几乎是排得满满的,每年仍要完成呼吸科专科门诊3 000余例次。每周2 次疑难危重症病例查房和多学科诊疗,每周2 次华西医院远程会诊,每周1 次华西合作协作等医院的门诊和学科指导以及四川省特殊的疑难或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工作。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梁宗安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大众科普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3 年来梁宗安参与主流媒体健康科普相关节目录制51 期,全网累计点击量过亿;制作录制科普图文及视频100 余条,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全网累计点击量超过3 000 万人次。梁宗安将专业知识转变为通俗易懂的科普,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用自己的仁心仁术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张颖惠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33 年来在护理领域历经老年科、骨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一线锤炼,张颖惠深耕专业,不断创新,以最精湛的技术守护患者健康。张颖惠在山西全省开展了首例机械通气患者三腔营养管盲插技术,创新了“床旁一小时”查房模式,提升了危重症救治成功率;领衔构建的三级质控体系,创立的以日常监管、过程质控、终末评价为主导的日巡查、月督导、季质控的管理模式,夯实了护理专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做患者信任的好医生

今年73 岁的丁樱从1968 年以来先后在偏僻山区的乡医院、县医院、地市医院、高校附属医院工作,从一名基层医生成长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丁樱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教研50 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小儿疑难疾病,尤其擅长诊治肾脏疾病和风湿免疫性疾病,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遍及全国29 个省份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丁樱说,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无论是从技术层面上还是在服务民众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保覆盖面越来越广,国家和省级医院知名专家定期到县乡和农村巡回义诊等。现在基层老百姓的就医环境越来越好,城市社区和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儿科专家丁樱

丁樱说,作为一名中医儿科医生,我多年的从医感悟是要成为一名患者信任的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医生的职业是救死扶伤,是一个高尚的职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生就要做好一辈子吃苦奉献的准备。第二,就是要给予患者多个方面的关心和照护,从疾病治疗到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在多年的诊疗中我一直秉承“简、便、廉、验”的原则,“简”是因时制宜,选择操作简便的方式;“便”是因地制宜,随地取材;“廉”则因人制宜,不浪费人力和物力;“验”是有效,中医药多年流传下来有很多验方和治疗方法。也就是说用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来治疗患者,让患者满意。第三,一名优秀的医生要“精”,所谓“精”就是要有精湛的医术;要“诚”,所谓“诚”就是要有高尚的医德;还要有传道授业的能力,要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感悟及时传授给年轻的医生。为了把儿科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下去,丁樱牵头组织人员挖掘、挽救老一辈儿科专家的学术思想,历经3 年摸清了河南各地区中医儿科的发展历史及专家临证经验,编写了中原儿科传承书稿。

丁樱深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贵在传承,因此要不断挖掘传承中医文化、挖掘中医古籍中的宝贵经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和阐明中医治病的疗效和机制。丁樱认为,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治疗体系,尽管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治病救人。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古老但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虽然中医的语言有时往往不好理解,但如果能够热爱中医文化,理解中医文化,学习中医文化,也就一定能理解中医。中医博大精深,通过辨证论治一方面能够调理机体的整体状态,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中医的整体治疗能够有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根据不同个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也与现代医学的精准治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然,中医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学习现代医学知识,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去探索和发现中医的奥秘。要创新医疗模式,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丁樱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为患儿提供更好更多的医疗服务,希望在他们心目当中我永远是一个好医生、好奶奶。作为中医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在中医这条路上我一定要努力为儿童、为祖国医学做出更多的贡献。”

医生是健康科普的主力军

李燕明1995 年毕业后来到北京医院工作,成为一名呼吸科医生,28 年来李燕明全身心投入呼吸系统常见病诊疗特别是老年呼吸道感染和危重症的救治工作,28年来李燕明也亲历和见证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是党和政府对健康卫生事业越来越重视,制定了“健康中国2023”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从顶层设计上形成了一个全社会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合力。二是全民健康意识有了非常明显提升,更多的健康文明行开始深入人心,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全民健康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疾病预防和治疗理念正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三是通过优化配置优质医疗资源和提升医疗质量,显著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更多城乡居民从中获益。

近年来,李燕明开始逐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健康科普上。李燕明认为医务工作者理应守护健康科普阵地,医务工作者传递的声音能持续影响到很多人,如果不能在关键时刻发出专业声音就可能让杂音充斥其间。医务人员应该用更广阔的平台和更高效的方式来宣传健康科普,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科学更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李燕明说,我对健康科普重要性的理解也是逐渐形成的,在我们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常常会发现很多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着相似甚至相同的误区,医生一个人面对面地与患者交流难以满足广大患者人群的巨大需求,因此需要有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一个更高效的方式来传递正确的疾病防治知识和健康维护理念。李燕明说,健康科普的目标人群是广大的公众,一个好的健康科普首先在内容上要兼具科学性、趣味性,让枯燥的疾病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二是在语言表达上要让患者和居民听得懂,不仅要听得懂还要听得进去,记得住,能指导他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如戒烟大家都听得懂但不一定都能听得进去或愿意照着做,这就需要医生给予他们一些指导,方法要简单,操作要简便,门槛不要太高,让人们能够学得会。可视化的传播方式兼具趣味性、生动性和一定的艺术性,也更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李燕明表示,医生主要的职责虽然是治病救人,但医学的核心是促进和维护健康,这也要求医生要做好健康科普工作。医务工作者是健康科普的主力军,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医生群体对健康科普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地提高,以及有效的激励政策,将会有更多的医务人员加入健康科普大军中来。李燕明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有高尚的医德,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要有精湛的医术,要有强大的心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初心。学医、从医的初心就是一份责任,是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是我从医生涯的重要精神支撑。医生不单单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事业,也是一份神圣的责任。这种使命感会让我在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不退缩,让我有勇气去面对和克服困难与挫折。李燕明强调,在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能更好地医疗和照护患者,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职业的使命感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李燕明说,“成为一名医生是我儿时的理想,28 年来我一直从事自己特别喜欢的专业并不断成长,和同事们一起救治了许多患者,给患者带来身体健康和生活希望,患者的康复、患者的信任是对我们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褒奖。尽管工作非常辛苦,但也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幸福的事,未来我将和我的同事一起努力做好临床工作和健康教育。”

致敬中国援外医疗队

2023 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 周年,1963 年,我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60年来,我国累计向76 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队员3 万人次,诊治患者近3 亿人次,既挽救了无数患者生命又极大地提高了受援的国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当地医务人员10 万余人次,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李俊升是第13、15、16、18、20、22 批中国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曾先后6 次、近10 年的时间在我国政府援助卢旺达的马萨卡医院和基本戈医院开展援外医疗工作。李俊升和队友们扎根非洲,克服工作条件艰苦、气候环境饮食等不适应,出门诊、查房、值守24 小时全天急诊、开展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多项当地医疗技术的空白。近10 年来,李俊升在卢旺达诊治患者1.2 万余人,实施手术2000 余例。

李俊升说,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 周年,作为一名援外医疗队员我深切地感受到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援外医疗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中国援助非洲国家医院的数量和医疗点不断增加,当地就诊患者越来越多,如卢旺达基本戈医院以前每年就诊患者只有1 万~2 万人次,现在达到了3 万~4 万人,当地患者找中国医生看病现在已成为普遍共识。二是援助的医疗设备不断升级,极大地方便了受援医院的临床医疗工作,如以前检验科可能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血尿便常规化验、疟原虫涂片检查,现在可以进行全套血液生化分析、激素水平测定和疟原虫免疫反应测定等,黑白超声诊断仪也更新成了彩色超声诊断仪。三是受援国医疗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10 年前我们带教的非洲学生现在大多已成为医院的科室骨干和负责人,他们把中国医生先进的管理理念、治疗方法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

李俊升表示,“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十六字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凝练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工作和生活,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可以理解为:第一是热爱和平、珍视生命。为了抢救生命,根据当地医院实际情况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如用自制的腹带为术后患者保护腹部,为骨折患者自制牵引架等,目的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救治患者。第二是吃苦耐劳,乐于助人。非洲当地多是丘陵地带,非常缺水,有的医院的水每天都是限量供给的,生活条件与国内相比是比较艰苦的。但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不怕苦,苦中作乐,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医疗任务。第三是医者仁心。面对那么多需要治疗的患者,面对那么多需要帮助的患者,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每个队员都有一颗仁爱的心。有的患者到医院后感染非常严重,有的患者需要手术但合并艾滋病毒感染,有的患者术后因为营养不良手术切口迟迟不愈合,面对这些医疗队员们总是主动捐钱捐物,积极救助有困难的患者,尽全力帮助他们早日康复。李俊升说,“对于我这个‘老兵’来说,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医术实实在在地帮助非洲患者,促进他们的健康,能够为祖国援外医疗事业做出贡献是很有意义的,吃点苦受点累也不算什么。”

李俊升说,我援外医疗近10年的最大感受就是,中国援外医疗实实在在地为非洲老百姓解决了很多健康问题,把精湛的医疗和服务送到他们家门口,中国医生真心真意地为患者解除病痛,赢得了越来越多非洲人民的心。作为中国援外医疗队的一员,作为援非医疗的见证者、参与者,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激励我继续为中非友谊世代友好和‘中国医疗队’靓丽名片贡献力量。”

中国援外医疗队专家李俊生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长期无偿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派遣医疗队的国家,近5 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近3 600 名队员,为956 万人次患者开展医疗服务。在我国援外医疗队队员中高级职称占比近50%,36~45 岁中青年队员占比超过50%,援外医疗队质量持续提升。近年来,中国援外医疗从输血式援助转向可持续造血式援助,逐渐形成了以医疗队为基础,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双轮驱动,创新项目、医疗物资、能力建设、人员与技术交流多点开花的全方位、立体式格局,援外医疗步入发展合作新阶段。

2023 年第六个“中国医师节”还特别致敬“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团队。从2017 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的优秀代表,赴革命老区、边远地区、乡村振兴地区开展“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活动。他们进村入户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走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教查房,走进学校举办健康讲座。截至2023 年8 月,“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团队已开展19 场活动,带动当地医疗卫生工作者参与数千人次,足迹遍及12 个省份的19 个县区,直接服务超过3 万人。

2023 年8 月19 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首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发出《关于做好庆祝2023 年中国医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节日庆祝活动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强化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引领,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卫生健康事业之中,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再立新功。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要将节日庆祝活动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在保障工作条件、维护身心健康、落实待遇职称政策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实化有关工作举措,切实保障医务工作者权益。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和报道先进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事迹和杰出贡献,全方位展示广大医务工作者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担重任的良好形象,推动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援外医疗队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中国援外医疗大事记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2016年援外医疗队中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