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环境监测站工作现状与发展研究

2023-10-27王立芳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监测站环境监测监测

王立芳

(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井陉矿区分局 河北 石家庄 050100)

县级环境监测站(简称“县级站”)是地方政府最主要的环境监测单位,其建设发展程度直接关系政府部门的环保决策水平。在“十四五”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环境治理主要转化为提高环境质量。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以及各类环境信息的公开,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县级站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1]。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县级站的工作状态深入剖析,就今后如何高质量为环境管理和政府决策服务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1 新时期县级站的工作现状

目前,县级站的主要职能包括空气自动站、水质自动站管理、环境应急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执法监测等。随着监察工作的不断加强,对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县级站的监测能力、工作机制与生态环境工作的目标要求存在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的新需求。

1.1 基层监测工作面临新形势。县级站作为县级生态环境局的下属事业单位,是县级政府行使环保监督职责,进行环保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市局下达的地下水、地表水水质、功能区噪声、农业面源污染、降雨、降尘等任务由县级站组织实施。另一方面,县局下达的应急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等工作类型向综合型、新型转变,监察重点向固体废弃物、地下水和尾气等全领域扩张,对监测广度和监测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县级站若要新增监测项目,新监测项目的开发和论证,申请和扩项以及模拟监测会使工作量成倍增加,现有人员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求。同时新实施的法律法规对生态环境监测事业提出更多要求。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真实可靠,县级站在样品采集、交接、分析等环节同样需要遵守执法程序和证据要求。综上,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县级站的发展情况与满足环保工作的新要求都相距甚远。

1.2 县级站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监测能力不足。在中央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的带动下,县级站常规检测设备基本配齐达标,资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站房建设、人员力量等要素并未落实达标。各县级站不同程度的存在仪器设备“没地放、没人用、不会用”现象。同时县级站常用仪器自动化程度不高,对各类监测因子分析手段单一,监测效率较低,监测方案设计不细致科学,面对不断更新出台的标准,无法胜任日益繁重的监测分析任务。

1.2.2 监测人力不足。一是实际工作人员不足,专业性人才更是不足。目前,县级站工作人员少,编制人数基本二十年未做调整,技术力量不足,人员结构极不合理。若不能增加编制,为了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县级站只能招录编外人员。但是环境监测工作技术性比较强,政府机构聘用编外人员的工资较低,对专业人才吸引力不足。二是监测队伍不稳定,人员“借调”现象严重。环境监测的现场工作环境艰苦,分析、采样、授权签字各环节人员各担责任,激励性机制不完善,人才发展积极性不够,使得许多监测人员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再加上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重执法、轻监测,便逐渐产生了“借调”“在职不在岗”现象,致使监测技术骨干流失严重。

1.2.3 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执行不足。经过国家质监机构的计量认可后,各县级站都形成了质量管理制度。但是,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补充,内容基本模仿上级或照搬照抄他人,与自身实际工作存在偏差。其中有的条款过于复杂而无法很好实施,有的监测站由于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存在身兼多职现象。这会导致人们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判断力不足,对报告的综合分析也存在偏差等问题。原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监测活动起到规范作用,能够实现自我监督与约束,但因为不符合实际,造成某些县级站是文件一套,工作一套,使体系文件失去了本身意义。

1.2.4 自身能力建设欲望不足。在专项检测任务增加和监测站功能缺失的背景下,环保主管部门大多采用购买检测服务的模式。这就造成几个问题:一是对社会检测机构形成依赖。社会检测机构的资质能力都比县级站强,可以很好的开展各种专项检测工作。县级站将各项任务委托给社会检测机构,自身就可以省时省力,也不承担责任,容易对社会化检测机构形成依赖,由此造成工作人员实战经验减少,监测站本身功能萎缩,能力建设积极性下降,终将成为生态环境局的鸡肋存在。二是价格昂贵,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同样的资金用于县级站能力提升,既可以免于每年用于第三方的购买服务经费,又可以锻炼自身监测人员,提高监测站实际业务能力。

2 县级站能力提升对策

2.1 自上而下,合理统筹监测资源。省、市环保主管部门应当针对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污染源现状和大气环境特征等作出有益研究,改变“县县建站”和“小而全”的均一化建设模式,综合区域检测力量,完善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共享制度,对各区县按县域面积多少、污染企业数量多少、监测任务轻重分别对待。可设置区域中心站和分站,明确职能划分,利用现有人员编制和仪器设备,担负一定范围的监控任务[2],从下至上适应我市环保执法的需要。加大对区县站监测工作的支持,形成服务工作常态化机制,着力梳理区县站业务技术薄弱环节,强化技术培训和人才互派,保障其尽快具备与辖区环境管理相适应的监测能力。

2.2 自力更生,加强监测队伍建设。一是完善监测站用人机制。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可分两步走,第一步争取增核编制数,减少人员外借情况或外聘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第二步是与高等院校合作,利用外部力量强壮自身。县级站可以成为在校学生的实习基地,既为监测站增加了劳动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高等院校成为县级站的人才培养基地,既可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积极创新,攻坚科研课题,又可提高县级站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二是提高现有人员能力素质。首先重视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提升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可采取现场实际操作,到上级站跟班学习,定期参加外界交流培训课程等多种形式。还可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环境科研,并通过承担监测科研项目来培养技术骨干。其次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增强其依法履责的水平,提升县级站执法监测的权威性。三是开辟人才提升途径。监测站可以积极举办、参与各类技术比赛,以赛促学,形成良好氛围,扩大人才晋升与调动途径。还可建立专门的附属企业,合同制人才引入企业,进入社会创收,收入将作为开发合同制职工工资,解决监测站经费不足的激励因素。

2.3 积极进取,扩展监测资质能力。新形势下县级站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扩充能力范围。摸清辖区内污染源性质和主要污染因子底数,确定所需增加的检测项目,立足已有资料,主动和上级协调,以取得人、财、物上的支持,完成扩项工作以及更新环境应急检测装置。利用互联网了解其他省份以及国内外的环境监测进展,学习先进工作经验,积极推动建设大气、水体、尾气、固废、海洋等多种环境预警监测制度。着力增强自身应急检测力量,以环境污染事故为主要根据,编制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在平时加强应急演习,增强监测员的应变能力和现场处理能力,以实现在突发情况下能及时反应,并准确作出评估。

2.4 苦练内功,提升质量管控水平。检测结论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环境执法的公正性。一方面,县级站应理顺环境执法监测工作程序,构建多场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监测标准、监测流程、质量管控三方面的统一,分类建立各项工作的监测作业指导书,规范环境监测行为,保证监测数据准确结果可靠。另一方面有好的制度不落实,就是空谈。用管理体系文件指导实际工作,坚持“制度管人”,县级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各种管理制度的落实。实际工作运行中,很多监测机构在经过计量认证后,容易出现懈怠情况,导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陷入紊乱局面,由此在质监部门的飞行检查中就会暴露很多问题。归根结底管理体系文件的落实需要领导重视,不能因为人少事多,忽视对质量的管理。

2.5 立身公正,加强对内对外质量监督。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靠监督。质量监督分人、机、料、法、环五个部分,主要为操作人员采样、运输、分析等过程的规范性,仪器设备和标准样品使用合理性,药品配制准确性,监测、分析方法科学性,外部环境适合性,数据处理严谨性等[3]。对内,县级站需要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员,深入实际的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对外,县级站要加强对社会化检测机构的监督,不论是自己委托还是企业委托,对社会化检测机构开展环境监测全过程跟踪监管,强化考核制度,以减少其弄虚作假的空间,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4]。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任重道远。县级站要直面挑战,提高自身能力,尽快适应环境保护事业新需求,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监测站环境监测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