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视角:小学低年级结构化教学的应然要求
——以“认识线段”为例

2023-10-26江苏省南京市月华路小学梅玉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8期
关键词:毛线端点结构化

江苏省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梅玉华

笔者参加了一次低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聆听了六位教师同课异构了一节“认识线段”的课。教师为了突出结构化视角,呈现了“平移”“旋转”“距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摩尔条纹”“直线”等知识。结构化旗帜摇曳生辉,学生却一片茫然。这让人不禁要问:“结构化教学为了谁?低年级如何落实有效的结构化教学?怎样实施结构化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带着问题,笔者重构了“认识线段”一课。

一、课前慎思

线段,即直线上两点间的有限部分(包括两个端点)。立足二年级学生的数学理解,线段内涵可以定位为一段直的线,或直的线上的一段,表达一段需要两个“端点”。苏教版数学教材将“认识线段”安排在“厘米和米”单元的第一课时,意图让学生认识,线段不仅是研究图形的载体,还是表达长度的载体。结合以上分析,立足儿童数学现实、发展儿童数学思考,笔者设计了“比较长度,体验线段内涵—比较抽象,感悟线段内涵—发现创造,深化线段内涵—回顾反思,明晰学习路径”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基于真实情境、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数学认识,建构对线段的结构化认识。

二、课堂实践

(一)比较长度,凸显单元教学的整体化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根毛线。仔细观察这两根毛线,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生1:一根线是黄色的,一根线是紫色的。

生2:我认为一根线粗,一根线细。

生3:我觉得一根线长,一根线短。

师:你们有没有办法让我们一眼能够看出哪根线长,哪根线短呢?老师给你们也准备了两根线,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同桌两人试一试。

(同桌展示:把两根毛线拉直,把黄色线的一头和紫色线的一头对齐,比较线的另外一头的长度。)

师: 通过拉,我们可以把这根弯曲的毛线变_____。(生:直)这是这根毛线的_____,(生:端点、一端、一头)这是另一端。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谁来指一指从哪到哪可以看成是线段?

师:(结合学生的指)老师把她指的描下来,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线段”。

师:黄色毛线比紫色毛线长多少?它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吗?

(教学随感:学生能独立完成线段长度的比较任务,通过比较,化曲为直,端点的作用呼之欲出。利用多媒体描出学生指线段的过程,让数学更加抽象具象化。)

(二)比较抽象,感悟数学抽象的策略

师:老师把他们三个人拉的线描在了黑板上,这三条线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是直的。

师:比一比,想一想,这三条线和毛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我认为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是直的,都是一条线。不同之处就是毛线没有那两个小竖线。(学生自发鼓掌)

师:对,不一样的地方是有那两个小竖线,这两个小竖线是数学上表示端点的方法,有时也可以用小圆点表示。这些都是数学上的线段(指黑板上的线段),它们有什么特征呢?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

师:闭上眼睛,先想一想生活中的毛线,再想一想数学上的线段,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那对于数学上的线段,我们会考虑它们的颜色吗?(生:不会)

师:会考虑它们的粗细吗?(生:不会)

师:会不会考虑它们的长度呢?(生:会)

师: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和黄色毛线一样长的线段呢?

(教学随感:拉直毛线与线段进行比较是生活数学化的过程,通过比较两者,学生自主地关注了端点的作用,从而凸显了线段的长度属性。)

(三)发现创造,实现知识结构的儿童化

师:下面,我们就去找一找、指一指,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呢?

(小组4人展示:指方块的棱长、指课本的棱长、指尺子的长、指多边形的边。)

师:看来,不仅生活中的物体藏着线段,正方体、多边形上也藏着线段。这是我们学过的多边形(课件展示)。你能把所有的线段找出来吗?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

师:厉害!其实,多边形就是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还有同学从其他平面图形中找到了线段吗?

生:(学生展示操场示意图,图略)这个图形的这边不是圆的吗?有人认为这不是一条线段,但从这边到这边是一条线段。

师:那你能把可以看成是线段的一段标出来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他标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两个端点。

(教学随感:学生通过自己发现、创造线段,自主体验线段的本质是一段直的线,端点明确了线段的长度;感悟线段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关系;优化了关于线段的知识结构;利用自身的个性发展带动班级的共性发展。)

(四)回顾反思,落实学习方法结构化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线段,想一想线段长什么样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长什么样?

生1:线段是直的,两头有端点。

生2:我认为线段是一条直的线,有两个端点,不然就算是直的也不是线段。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认识线段的呢?

生1:老师带我们比长短,拉了毛线,还把毛线描在黑板上。

生2:老师还让我们找物体上的线段。

生3:还在图形上找线段,画线段。

生4:还有想线段的样子。

师:你们回顾得很仔细,(课件展示)我们认识线段是从比较长短开始的,通过拉毛线、比较、描毛线,知道了线段长什么样子;通过找一找、指一指,进一步认识了线段,感受了线段与学过的图形的关系;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概括出了线段的特征。而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学习图形常用的方法。

(教学随感:反思学习历程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二年级学生对学习历程的回顾还处在片段化阶段。让更多的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语言进行梳理回顾,才能真正落实学习方法的感悟,使学生形成结构化认识。)

三、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让结构化教学落地生根,教师需要处理好整体把握数学内容、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发展儿童数学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立足儿童数学现实,让结构化教学落地生根

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师不仅要把握知识的数学结构、教材安排,还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数学现实,寻找两者的链接点。在“认识线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在“比长短”“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毛线的长短,感悟线段(直的特征)作为表达长度的优势;通过在平面图形、立体模型中找线段,感悟线段是表达图形的载体,为今后完成线段定量研究图形奠定基础。

二年级学生对“平移”“旋转”“距离”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这些经验还没有经过学习变成儿童的数学现实。所以,在“认识线段”的教学中,教师引入了“平移”“旋转”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摩尔条纹”等内容,虽然整体把握了知识的数学结构,但没有准确把握儿童的数学现实,难以调动儿童的数学思考,反而成为结构化教学的“痛点”。

(二)立足儿童数学理解,让结构化教学“到位不越位”

结构化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结构化教学的实施要立足儿童对数学的理解、发挥儿童的主体地位,做到“到位不越位、补位不错位”。

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经验,学生理解线段的难点在“端点”。如何让“端点”自然生长出,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概念内涵的深度理解呢?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1)黄色毛线比紫色毛线长多少?(在学生指出之后追问)这段可以看成是线段吗?(2)(学生找到线段后追问)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是线段?(凸显了“画出端点”的必要性)

笔者通过这些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思辨,在深度理解“端点”内涵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了知识结构化, 做到了“到位不越位”。所以,在判断线段的练习中放置直线,让学生通过是否有端点进行选择,就儿童数学理解而言,这越位了。

基于二年级学生对数学方法理解的现实,并为了落实学生对“数学抽象”的感悟,笔者设计了两次追问:(1)老师带来了两根毛线,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2)先想一想生活中的毛线,再想一想数学上的线段。生活中的毛线有很多的不一样,那数学上的线段呢,我们会考虑它们的颜色、粗细、长短吗?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数学抽象的内涵,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结构化。教师从而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感悟,做到“补位不错位”。

(三)立足儿童认知规律,落实结构化教学的阶段性

一致性、整体性是设计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支点,也是优化数学知识结构的重要抓手;阶段性是教学时尊重儿童认知规律的重要体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成功实施结构化教学的重要前提。

在“认识线段”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整体把握线段与毛线内涵的一致性(形状、长度)、认识图形方法的一致性(数学抽象、数学表达)、数学历程的一致性(体验、感悟、反思);通过立足儿童图形学习的阶段性、儿童认知的规律性(从具体走向抽象)、教学的阶段性(直观、整体认识图形阶段);通过比(体验长度属性)、描、想(空间想象)等活动整体体验的一致性;通过追问(数学抽象的方法)、反思(学习历程)等环节感悟数学学习方法的一致性,实现“一致性基础上的阶段性”。

结构化教学是为了实现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深度理解。所以,教师不仅要落实内容、结构的一致性、整体性,还要落实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这样才能让儿童与数学都在场,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真正地实现“儿童视角下有意义的结构化”。

猜你喜欢

毛线端点结构化
暖心的毛线球
毛线绕呀绕
非特征端点条件下PM函数的迭代根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你懂毛线的快乐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毛线大改造
不等式求解过程中端点的确定
参数型Marcinkiewicz积分算子及其交换子的加权端点估计
基丁能虽匹配延拓法LMD端点效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