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重PCR靶向测序技术建立临床病原菌检测方法
2023-10-26黄晓园郑凯文张俊杰徐鸿绪王菊芳
黄晓园 郑凯文 张俊杰 徐鸿绪 王菊芳★
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进行相关传播,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公布的数据,2019 年因传染病死亡人数是全球死亡总人数的24.2%[2]。因此病原体的快速诊断在传染病的防控与治疗中至关重要。在临床诊断中,传统微生物培养鉴定至少需要24~72 小时,时间长且准确率较低,导致无法对患者进行快速有效的精准治疗,以至于临床上需依靠经验性用药和抗生素广泛用药,导致病原菌耐药性情况越来越严重[3]。因此,开发和应用快速、精准、高通量病原菌检测技术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尤为重要。
如今,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更直接、客观、高通量地鉴别感染病原菌。因此,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重PCR 靶向二代测序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对22 株临床中常见的病原菌(包括19 种细菌和3 种真菌)进行精准、快速诊断,并将该技术用于多种临床样本多种病原菌高通量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材料
根据CHINET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2017 年)的结果统计分析[4],筛选出临床样本中常见的22 种病原菌。菌株名称、常见临床感染类型和引物终浓度见表1。所有菌株均购置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表1 病原菌标准菌株相关信息Table 1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used in this study
1.1.2 实验对象
收集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2 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肺泡灌洗液(62 例)和痰液(11 例),收集2018 年10 月至11 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呼吸科的血液样本(11 例)。见表2。临床诊断结果来源于医院的VITEK 2 或Vitek MS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表2 临床样本类型Table 2 Types of specimens included in the study
1.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采用PCR 基因扩增仪(美国Bio-Rad,C1000TM)、DNA 电泳仪(美国Bio-Rad,164-5050)、荧光定量PCR 仪(瑞士Roche,Lightcycler96)、全自动研磨仪(上海净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JXFSTPRP-15)、核酸自动化提取仪(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NP968)、荧光定量仪(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Qubit 4)、DNA 片段分选纯化试剂盒(无锡百迈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MSX-5)。引物均由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建库产物均送至广州艾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测序后根据barcode 引物序列分离出所有样本的数据。
1.2 方法
1.2.1 特异性PCR 引物设计与验证
基于NCBI 数据库中目标病原菌基因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无碱基突变及序列间隔保守区域[5],并且将PCR 产物的长度控制在90 bp~110 bp 之间[6]。引物验证按照常规PCR 反应程序进行,反应结束后取7 μL PCR 产物,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观察结果。针对每种病原菌均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PCR 验证后采用。
1.2.2 多重PCR 引物扩增效率
将上述44 种PCR 产物洗脱后并混合,所有扩增片段的终浓度均为105copies/μL。并将所有引物以终浓度为20 pM 的比例混合,取1 μL 混合扩增片段进行多重PCR 扩增和二代测序,根据分析后的数据进行引物浓度调整。采用均一值去评估多对引物在PCR 反应过程中的扩增效率,计算方式如下:扩增均一值(uniformity value)=靶向引物的reads/测序总reads 的平均值。
1.2.3 多重PCR 建库和二代测序
将44 对引物按照表1 的引物终浓度混合组成Primer mix,-20℃储蓄备用。mPCR 反应体系(40 μL):mPCR Taq 酶(2×)20 μL,Primer mix 4 μL,病原菌基因组12 μL,ddH2O 16 μL。第一轮多重PCR 扩增:95℃预变性3 min;95℃变性20 sec;60℃退火4 min;共进行25 cycles,循环结束后72℃延伸4 min;16℃结束反应。第二轮添加barcode 引物的PCR 体系(30 μL):第一轮PCR 产物为模板,mPCR Taq 酶(2×)15 μL,barcode 引物F 1 μL,barcode 引物R 1 μL,ddH2O 13 μL。接下来建库PCR 反应:95℃预变性3 min;95℃变性15 sec;58℃退火15 sec;72℃延伸1 min;共进行7 cycles,循环结束后72℃延伸10 min;10℃结束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洗脱,并送样进行二代测序。
1.2.4 模拟病原菌验证
将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 产物纯化后混合,模拟多重感染临床样本,并且稀释成105、104、103、102、101、100copies/μL,分别取3 μL 作为模板,进行多重PCR 扩增并送样进行二代测序。
1.2.5 临床样本检测
将血液样本静置30 min,1 600×g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0 cm,取400 μL 血清层以及全部的白细胞层转移离心管中,对样本进行自动化物理破壁,并对基因片段进行提取;痰液和肺泡灌洗液使用胰酶37℃水浴30 min 处理后再提取核酸。将提取的核酸作为模板,进行多重PCR 扩增并送样进行二代测序。
1.2.6 qPCR 验证
qPCR 反应扩增程序:95℃预变性30 sec;95℃变性5 sec;60℃退火30 sec;共进行40 cycles,最后65℃~95℃制备溶解曲线。
1.2.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n(%)表示,采用配对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CR 引物验证
通过常规PCR 后均能获得明亮、单一、清晰的DNA 条带,大小约为150 bp(含约50 bp 测序接头序列)。44 对特异性引物敏感性验证结果见图1。
图1 特异性引物敏感性的验证Figure 1 The sensitivity verification of primer pairs
2.2 引物扩增效率调整
当每对引物的终浓度均为20 pM 时,引物的扩增均一值在0~8.70 之间,44 对引物组成的Primer mix 中不同引物扩增效率有很大差异。按照表1的引物终浓度调整后,用上述混合基因片段做PCR 扩增模板的扩增均一值差异缩小到0.33~2.37之间。见图2。
2.3 病原菌扩增验证
调整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模拟样本的模板分别为3×105copies、3×104copies、3×103copies、3×102copies、3×101copies、3×100copies 时,每对引物平均的测序reads 分别 为152317.1、51168.4、28488.3、768.9、483.1、227.3。本研究建立的mPCR-NGS 方法的检测下限为3 copies。见图3。
图3 不同浓度5 种菌的模拟样本mPCR-NGS 结果Figure 3 The NGS resul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simulated sample
2.4 血液样本不同方法检测结果分析
11 例血液样本中,有6 例样本属于单一感染,与临床结果完全一致;5 例样本属于混合感染,其中样本1、3、7、10 的病原菌感染种类与临床结果不完全一致。对1、3、7、10 的样本进行qPCR 反应验证,1、3、10 样本中分别还存在临床检验未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样本7 则存在大肠埃希氏菌和化脓链球菌。见图4。
图4 不同方法检测血液样本的结果Figure 4 The results of using different test methods onblood samples
2.5 所有临床样本检测结果分析
临床培养阳性结果为45 例(53.57%),阴性结果为39 例(46.63%)。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1,P<0.05)。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的样本共39 例,总一致率为46.43%。见表3。84 例临床样本的mPCR-NGS 阳性结果有58 例(69.05%),阴性结果为30 例(30.95%),混合感染例数为54 例(64.29%)。其中mPCR-NGS 方法检测出16 种病原菌,其中检出最多是鲍曼不动杆菌28 例(28.57%),缓症链球菌次之,13 例(15.48%),第三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例(14.29%)。见图5。
图5 mPCR-NGS 检测临床样本病原菌丰度热图Figure 5 Heat map of pathogen abundance in clinical samples detected by mPCR-NGS
3 讨论
随着二代高通量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NGS被认为是用于分析鉴定微生物的最有效方法[7],它具有通量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等优点[8],还可以提高基因检测效率,降低基因检测的成本[9]。多重PCR 靶向二代高通量检测不仅满足细菌/真菌多重感染高通量检测需求[10],还更好地降低混合感染中低浓度病原菌的测序误差,提高基因检测的专一性[11]。近年来,临床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相比于仅对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进行检测的高通量核酸诊断(Nucleic Acid Diagnostics,NAD),mPCR-NGS 技术可以实现细菌真菌耐药性的快速高通量检测,弥补NAD 不足的同时摆脱临床药敏实验时间[12]。引入高通量快速诊断技术是解决其耐药问题的关键。
本研究通过五种病原菌模拟样本的检测,可知mPCR-NGS 的检测下限为3 copies,与数字PCR 的检测下限11 个/mL[13]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mPCR-NGS 检测的阳性率为69.05%,高于临床培养结果的阳性率(53.57%),这可能是由于临床培养依赖于活菌的生长[14],而mPCR-NGS 技术只需要对病原菌的核酸进行富集(包括完整的病原菌基因组以及被分解的病原菌游离DNA),并对游离DNA 片段进行高通量检测即可鉴定是否存在病原菌[15]。本研究是通过自动化平台快速提取病原菌核酸,到多重PCR 文库构建,以及在Illumina 平台的MiSeq 系统测序与数据分析需要15 个小时,可满足临床上样本快速检测的需求。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设计出三种临床样本结果中常见22 种病原菌的44 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引物敏感性和均一性的验证,建立了一种基于多重PCR 和二代测序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应用到84 例临床样本中,通过测序序列区分病原菌种类,实现了22 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快速高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