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以广西贺州市为例

2023-10-26陈隆葵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民间文艺贺州市人才队伍

陈隆葵

(贺州市图书馆,广西 贺州 54289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并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乡村文化骨干力量。”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第十四条明确提出:“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是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力量源泉。开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对完善贺州市乡村人才政策、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育、加快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调研对构建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乡村民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笔者以广西贺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电话访问、统计上报等方式,对贺州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机构)及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调查,笔者掌握了贺州市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人才问题,提出了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意见,以期挖掘和培育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政治思想坚定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军人才,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有创新意识、扎根乡村振兴建设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为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助力。

1 贺州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本研究所指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是指在乡村从事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和服务,以及从事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的人员群体,包括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机构)的管理人员、文化协管人、民间文艺工作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文化志愿者等。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乡村民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满足和丰富乡村民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调查显示,截至2023年3月,贺州市乡村地区共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6,749人,其中: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1,083人;非遗传承人281人;民间文艺队伍145支,共1,873人;文化志愿者队伍256支,共3,512人。在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中,专职管理人员有144名,主要为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服务中心的从业人员,其中有编制的141人,聘用人员3人,占全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的2%;另外有村一级文化协管员939人,占全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的13%。

2 贺州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人员总量不足,专职人员偏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对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才的需求。目前,贺州市现有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才明显不足。全市乡村公共文化单位(机构)共1,570个,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仅有1,083人,平均每人要管理1.45个乡村公共文化单位(机构),达不到一人管理一个的最基本要求。此外,专职管理人才较少。全市乡村专职管理人才只有144名,主要是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服务中心的从业人员。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平均每人要管理和指导11个村一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由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才总量不足,难以实现全市1,570个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机构)的正常、免费开放。

2.2 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专职不专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才是带领乡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和参加各种文体娱乐活动的引领者,负责本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工作。从调查情况看,贺州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才存在两种管理模式:一是乡镇直属管理模式。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才隶属于乡镇政府,县(区)文体广电和旅游部门仅对其行使业务指导职能。二是县(区)文旅部门直属的模式。村一级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才由县(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出资聘请,他们不仅受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的直属管理,同时也接受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服务中心的指导。由此可见,这两种管理体制应属于混合式或双层交叉式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首先,导致了“文化专职不专”的问题。乡镇文化站于2021年全市乡镇所属事业单位改革后,合并了旅游、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广播电视的职能,改为文化广电和体育旅游服务中心,编制和人员总量不变,但工作任务增加,导致工作人员无法专心于公共文化事业。其次,县(区)文体广电和旅游部门对乡镇文化管理人才难以调配使用,造成乡镇文化站人员不能流动,缺乏活力,导致出现“一方不愿意,一方管不了”的现象以及指挥不动或难以指挥的尴尬局面。

2.3 福利待遇差,工资晋升难

福利待遇是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目前,贺州市乡村地区工作环境艰苦,福利待遇跟不上。一方面,贺州市公共财政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许多乡村公共文化项目(包括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只划拨了相关的设施设备购置经费,而没有划拨日常管理人员的工作经费。从贺州市乡村939名文化协管员的调查情况看,每人每月只有100多元的工资,仅富川县达到200元每月,有的县(区)因无补助费直接取消了协管员。另一方面,乡镇文化管理人员也存在结构不合理、职称晋升难、工资福利待遇跟不上等问题。2021年贺州市乡镇所属事业单位改革后,由于受编制人数总量的限制,整个乡镇事业单位高级岗位只有1个,而管理岗位却占到了总数的27%~30%。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人员更换率较高。

2.4 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协调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是推动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力量。然而,人才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既会影响一个地方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也影响乡村民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调查发现,贺州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有较高素质的领军人才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重点乡镇。以乡村民间文艺队伍为例,目前贺州市共有乡村民间文艺队伍145支,共1,873人,其中:八步区有民间文艺队伍99支,共计1,343人,占全市乡村民间文艺队伍的72%,其他县(区)的占比为:平桂区6%、钟山县7%、昭平县8%、富川瑶族自治县7%,详见下页图1。这充分说了乡村民间文艺队伍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充分、不协调。

图1 贺州市乡村民间文艺队伍占比图

2.5 内生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青壮年纷纷离开乡村,涌向城市,寻求更大的发展,有的已定居在城市生活。留守老人、儿童等人群成为乡村人员的主体,这部分留守人群的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他们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意识也不强,导致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内生动力不足。此外,调查显示,乡村地区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50后、60后占全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的35%,70后占全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的40%,90后仅占全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的6%。综上可见,贺州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年龄总体偏大,年轻人较少,特别是乡村非遗人才和民间文艺人才的平均年龄在46岁以上,中青年比例失调,人才队伍出现断层、后继无人的状况,造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缺乏“新鲜血液”和动力源泉。

2.6 整体文化水平不高,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文化振兴需要人才的支撑,而优秀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1贺州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学历结构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05人,仅占全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的5%;大专学历1,186人,占全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的20%,高中、初中学历2,927人,占全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的50%;文化艺术类、计算机类专业人才940人,占全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的16%,其他专业占84%。由此可见,贺州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学历层次较低,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文化艺术、传媒等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在乡村民间文艺队伍中,高中、初中学历人才占乡村民间文艺队伍的83%,文化艺术类人才也比较少,仅占乡村民间文艺队伍的14%,反映了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缺乏高素质、能担当重任并有较强文化活动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物。

表1 贺州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学历专业结构表

3 优化贺州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议

3.1 推进乡村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管理体系

上级主管部门应从当前贺州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进乡村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把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人、财、物“三权”上划到县(区)文旅行政管理部门,将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县(区)文旅行政主管部门派出的直属二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现县(区)—乡镇—村(社区)直线管理模式。该模式不仅可以加强县(区)文旅部门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的综合业务能力,还可以更有效地整合乡村公共文化资源,同时也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关系,解决混合式或双层交叉式管理体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改革后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与县(区)公共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按照县(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建设标准统一管理和配置,实现资源统一安排和调配、人员统一培训和引进、岗位统一管理和设置、服务统一规范和要求、业务统一标准和考核,这将有利于解决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才流通难、出不去、难提升、岗位少、工资晋升难等问题。

3.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保障服务机制

针对贺州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面临的福利待遇差、人员更换率高、不稳定等现实问题,地方各级政府首先要提高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思想认识,深刻了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在繁荣乡村公共文化事业、促进现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保障服务机制:一是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育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特别要用于紧缺人才的引进、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特殊急需人才的培养资助,以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待遇水平,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和工作积极性。二是建立体制外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经费增长机制,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3.3 完善和规范人才交流机制,盘活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资源

图书馆应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政府需出台相应的人才交流政策,完善和规范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交流机制,盘活、用好现有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一是由县(区)文旅部门依据政策出台县(区)、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交流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交流落到实处。二是依据人才交流政策,通过人才考核,让一些长期工作在乡村、即将退休、年龄偏大或缺乏干事动力的同志交流到其他合适的岗位,把年轻、有文化、肯干事、有创新意识的同志充实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一线,实现人员新老交流和能力互补,以充分激发个人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稳定、良性发展。

3.4 加强人才培育和引领,激发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活力

贺州市山多地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条件比较艰苦,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与城里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这些现实问题,相关部门应着重考虑贺州市乡村地区的综合环境和因素,制订符合贺州市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特点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并把人才培育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从制度上推进乡村人才培育落到实处。

除了依托“三区”人才专项培训计划外,主管部门还应制订长远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定期有计划地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送到县(区)或市外进行集中培训,也可以选派优秀的专业人才深入乡村,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技能提升培训。对于民间文艺人才,相关部门要根据其特点制订培训目标,把他们培养成有素养、有创新意识、演技精湛、政治觉悟高的民间文艺骨干和领头人,发挥其传播先进文化、传承优秀民间民俗文化的作用,解决民间艺术人才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的问题,从而促进乡村民间文艺队伍的均衡发展。

在培育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注重对乡村文化骨干的挖掘和培养。相关部门应以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那些能够充分体现乡村文化形态和传统文化精髓、既有创新意识又具备现代意识的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文化协管员、文化热心人士等吸纳为乡村文化骨干人才,择优保送到上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体等单位跟班学习,提升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深化与综合类高校、艺术院校、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合作,邀请他们派遣本单位的专家、学者、艺术骨干到乡村举办培训班,为乡村培育具有现代意识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者,带领乡村民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支持和加强各类业余文艺团队和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业余队伍,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5 优化人才引进环境,破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短板难题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领域专业人才的引领。人才引进可以有效解决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短缺的问题。根据贺州市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人才引进方案和政策,着重引进高素质、专业性强的人才,发挥其引领和带头作用。二是强化环境留人,注重人才工作环境的建设,政府应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如在住房、医疗、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3.6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相关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人才奖励机制:一是由县(区)文旅主管部门出台相关奖励办法和激励政策,如设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专项奖励资金,奖励和表彰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型领军人才、民间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非遗人才、社会文化热心人士,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二是确保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在职称评定、政府奖励、资金支持、表演展演、社会荣誉等方面与体制内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为他们留在乡村创业提供动力。

4 结语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需要社会力量和广大乡村民众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创新思路、与时俱进。唯有如此,各地才能建设符合地方实情、有文化、有技术、有创新意识、安心在基层、脚踏实地地为乡村公共文化事业服务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从而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乡村民众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猜你喜欢

民间文艺贺州市人才队伍
郑一民新作《河北民间文艺史》研讨会在京召开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长征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市场与权力:“民间文艺”批判
民间节庆与社区秩序建构——基于贺州市浮山歌节的考察
“感党恩爱核心 喜迎十九大”全区民间文艺汇演
财务总监派驻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贺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