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我国乡村振兴研究态势及热点
——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计量分析
2023-10-26刘晓雅傅文奇
刘晓雅,傅文奇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1 背景
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2017年,党的十九大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乡村发展的新契机,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布局。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学者们从不同领域多方位研究了乡村振兴的推进策略。为进一步探究战略提出后乡村振兴的研究态势,笔者梳理了2018—2022年我国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有关乡村振兴的研究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导向性等特点,通过分析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能够掌握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现状和热点,预测乡村振兴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乡村振兴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1-4]。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步骤
2022年11月22日,笔者登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http://www.nopss.gov.cn/),利用其站内搜索功能输入“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人才振兴”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共获得有效数据650条。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基本分布特征;其次使用词频分析工具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题目进行词频分析;再次对项目的关键词进行主题分析,结合词频分析结果分析近5年我国乡村振兴研究热点。
3 立项项目现状分析
3.1 项目数量和类别
2018—2022年的年度立项数据反映了5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乡村振兴研究立项的起步和发展情况,详见下页表1。表1显示,2019年的立项量最多,这是由于2019年是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之年,因此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研究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一般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乡村振兴研究立项的主体,占项目总量的56.15%,其次是西部项目,占项目总量的17.85%。西部地区作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重点难点区域[5],因此西部地区不少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了对该领域的研究,且每年的立项项目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重大项目,体现了学界对该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关注和探索。
表1 2018—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乡村振兴立项项目年度分布
3.2 学科分布
我国国家社科基金共设有26个学科,涉及乡村振兴领域的有21个学科,说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广、内容丰富,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多角度、多领域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要求,详见表2。如表2所示,民族学立项数量最多,占总数的19.38%,原因有两点:一是民族学的学科方向涉及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研究等,民族地区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研究是西部地区研究项目的重点内容[6]。二是国家对西部项目以及区域优势学科的重点扶持,推动民族学学科在乡村振兴研究中更具立项优势。此外,应用经济、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立项占比均超过10%,可见学界对乡村经济建设、人才建设以及乡村治理问题极为关注。
表2 2018—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乡村振兴立项项目学科分布
3.3 项目依托单位分布情况
从立项单位看,2018—2022年共有322个单位承担了乡村振兴研究的立项,因篇幅有限,仅列出立项数量前11名的单位,详见表3。表3显示,高校是乡村振兴研究立项的主力,其中位居第一的西南大学共立项13项,在乡村振兴研究领域显示了较强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和科研管理能力,其优势原因在于:一是该校农业学科优势明显,长期聚焦“三农”发展,致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研究。二是该校多年来致力于扶贫项目的实践和研究平台的搭建。三是该校积极探索构建涉农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统筹培养高层次、专门性“三农”人才,为乡村振兴研究提供智力支持。此外,民族类大学、农业类大学以及财经类大学也是乡村振兴研究项目重要的依托单位来源。
表3 2018—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乡村振兴研究立项数量前11所机构
从立项单位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共有项目215项,占总数的33.07%;中部地区共有项目145项,占总数的22.31%;西部地区共有项目290项,占总数的44.62%,占比最高;从省域分布看,西部地区的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立项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45项和42项。国家社科基金乡村振兴研究立项范围虽广,但分布不均衡,多数集中在西部地区,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在“三农”工作重心转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后,确定了针对西部地区的重点帮扶,直接推动了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研究的发展。二是国家社科基金加大了对西部项目的专项扶持力度。
4 乡村振兴研究热点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笔者对立项项目进行关键词提取,采用ROSTCM6软件进行词频分析,通过词频分析统计乡村振兴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以及对应频次,提取排名前30位高频词,详见表4;利用VOSviewer软件构建知识图谱,由知识图谱获取关键词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归纳乡村振兴研究的热点问题,详见下页图1。
图1 2018—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乡村振兴立项项目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表4 2018—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乡村振兴立项高频词统计表
结合立项项目的高频关键词和社会网络分析,可以看出“农村”“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治理”“可持续发展”“小农户”等关键词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且出现频次较高。笔者梳理分析后发现近年来乡村振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
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一直相对落后,亟待加强开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点地区。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存在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人居条件差、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生产方式落后、土地利用率低、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不足等问题[7]。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界重点围绕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五个战略途径展开研究。
4.1.1 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解决乡村一切问题、促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因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劳动力返乡创业、金融发展、旅游业发展等角度展开研究,相关项目有“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引导乡村振兴的机制及路径研究”等。
4.1.2 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亦是传统文化的振兴,西部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因此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运用、新乡贤文化、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成为学界的研究重点,相关项目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创新转化研究”“新乡贤与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研究”等。
4.1.3 人才振兴。受教育水平以及区位条件的限制,西部民族地区人才严重匮乏,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西部民族地区亟须制订人才培养和引入计划,为此学界展开了相关研究,如“西部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等。
4.1.4 组织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打造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建设行之必然,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相关项目有“乡村振兴战略下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创新研究”“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等。
4.1.5 生态振兴。西部民族地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在西部大开发中,由于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发展重化工业,产生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社会问题[8],探寻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之路迫在眉睫。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中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南民族地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民族地区乡村绿色发展水平诊断与提升路径研究”等研究项目,均探索了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振兴之路。
4.2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研究
脱贫攻坚的顺利完成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乡村的振兴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脱贫攻坚成果,二者相辅相成。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发展现代化、实现长效脱贫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是当前学界热议的学术热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中的研究项目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转型研究”“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与路径研究”等,多角度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展开了深入研究。
4.3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的研究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追求遵循城乡地区各自的发展规律,实施差别化互补协调发展[9]。由于城乡之间要素流动不畅,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仍显著存在,因此,畅通城乡要素循环、促进城乡融合、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尤为重要,相关研究有“乡村振兴视角下城乡要素融合路径和实现机制研究”。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近年来,学者们积极探寻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以及城乡融合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有“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及协同治理研究”“城乡融合视角下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等。
4.4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乡村治理的研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中心议题。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强力资助了多个重大项目开展乡村治理方面的研究,完善乡村治理现代化手段,为未来乡村治理指明方向,如“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媒体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多元化乡村治理问题研究”等项目。
4.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小农户发展的研究
小农户是乡村社会最庞大的利益群体,积极发挥小农户在乡村农产业方面的作用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自2019年开始,国家社科基金乡村振兴研究项目中开始出现有关小农户的立项,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农户对接电商市场,如“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对接电商市场的整合式赋能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在农村搭建电商平台为地方农产品提供了更大的销售市场,为实现农户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电商市场的引入也能够反向推动地区产业的发展,促使小农户更加积极、规范地产出商品。二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如“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实践路径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机制及影响研究”等项目。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水平提升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措施,因此,探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实现路径是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5 结语
自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学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多领域、多角度对乡村振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从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结果看,我国乡村振兴的研究立足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主要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探讨乡村的建设、治理和发展。乡村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乡村振兴研究应以国家宏观政策为背景,在扎实推动乡村“五大振兴”建设的基础上,探寻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道路,开展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研究,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