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竹山”变“金山”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2023-10-26文图王隆富
○文图/魏 坤 王隆富
大竹石桥铺镇高兴村竹林下种植的大球盖菇(赤松茸)
大竹因竹多竹大而得名,是四川乃至全国唯一以竹命名的县,素有“川东绿竹之乡”美誉,全县绿竹面积占林地面积30%。如何擦亮“竹”字名片,走好“竹山”变“金山”之路,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是新征程上摆在大竹县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重大任务。
2018年以来,大竹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紧扣打造“四川东部竹产业发展高地和全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培育县目标,高位推进,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打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目前,全县建成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2个、省级翠竹长廊1条、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竹林人家2个。全县绿竹面积由2018年的40万亩增加到43万亩,竹产业产值由2018不足1.5亿元增加到近3.8亿元,28万人依托竹产业实现了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
突出重点 打造发展新优势
五年来,大竹县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创新发展,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快建设森林粮库,推进竹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竹产业发展新优势。
打造竹乡美丽“风景线”。在乌木、龙潭水库库区及城市建成区周边7个乡镇街道辖区范围内,新造楠竹笋材兼用和斑竹笋用高产示范竹林1万亩,打造万亩竹海湿地公园;在城区范围内依托城市公园,升级改造原百竹园,打造竹文化主题公园3.5万平方米,新建竹博物馆;高规格启动竹林小镇和竹林人家创建,优选以竹林为主的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的朝阳乡和蒲包乡作为“竹林小镇”首批创建对象,将位于五峰山森林公园、月华镇井岗村、朝阳乡竹园村内经营面积6000 平方米以上的“农家乐”作为“竹林人家”首批创建对象;高标准建成朝阳乡至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华镇至杨家镇太极岛生态旅游景区两条23.5公里翠竹长廊;对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提升打造,丰富竹景观、竹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在创建国家4A景区基础上争创国家5A景区。
加快建设现代竹产业基地。高质量推进现代竹产业基地、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竹产业园区培育。依托现有竹资源,建成蒲包乡、石河镇、石桥铺镇万亩以上高质量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3个、总面积5万亩;对标完善提升云海竹林康养基地基础设施、康养设施和服务能力,2022年通过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认定;培育打造大竹县五峰山现代竹产业园区,集中连片竹林面积达2.6万亩。基地建设按照标准化生产和绿色发展要求,每万亩配建生产道路10 公里以上。园区按照三产融合发展要求,积极发展林下种植、林内特色养殖、竹酒、竹编、竹工艺品以及竹林旅游、竹林康养、竹音乐、竹舞蹈等,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建立竹笋、竹笋粉加工生产线2条,加工能力达7000吨。2022年起鲜竹笋远销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大竹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力发展竹林下经济。针对过去单一经营竹林效益十分有限,大竹积极探索、大胆试验示范,调整立竹密度,清除竹林老蔸,在竹林下种植食用菌、中药材和发展养殖业。全县培育11家龙头企业、4个专合社、7家种植大户从事竹林及林下经济发展。四川九凯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从2021年起在石桥铺镇利用竹林抚育的剰余物,变废为宝,作为食用菌种植基料,在林内仿野生种植食用菌700 余亩次、中药材2800亩,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带动附近农户200多家,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同时,竹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石桥铺镇竹林下循环利用模式得到省林草局、达州市主要领导的肯定,2023年5月26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2财经频道《乡村振兴中国行—山林间的生机》专题片中报道。
要素保障 构建创新发展合力
坚持高位推动。大竹县成立了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将竹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五张名片”之一,组建了竹产业发展中心和竹产业协会,多次邀请有关科研院校专家把脉出招,以期推进产业突破性发展。坚持以目标、问题为导向,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推进工作方案和《大竹县现代竹产业园区建设规划(2020-2022年)》,统筹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推行“清单制+责任制”管理机制,务实推进竹产业发展和竹林风景线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研院地合作,邀请省“科技万里行”竹产业服务团专家咨询、指导、培训,开展竹良种选育、集约经营、低产林改造、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了《白夹竹低效林改造示范推广》国家科技项目,引进推广巨黄竹良种种植。加强基层林业科技人员、竹类企业、种植大户培训,提高实用技术服务、运用能力,培育一批竹子本土专家、种植能手和竹编、竹家具、竹笋加工等工艺传承人与产业能人。
创新模式机制。大力推行“竹+ ”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材笋两用、竹林生物颗粒、竹菌、竹药、竹旅等多业发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扩大竹业业态,延伸竹产业链。实行“政府(中心)+协会+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利益联结新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县竹林流转、承包经营面积达22万亩。引导企业开展定单生产,推行竹林定向培育和产品定制生产,满足特色个性化消费需求。依托“互联网+ ”,鼓励发展笋竹产品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网络直销等新型流通业态,拓宽笋竹产品销售渠道。
加大多元投入。大竹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建立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资金,用于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品牌创建等项目,捆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5亿元,用于支持竹产业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承包经营、有效使用、加工销售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资金投入竹业建设。六年来,全县累计投入植竹绿化、基地建设、产业发展等资金达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