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声
——退役军人朱佳云的创业助残故事
2023-10-26当代党员郑友王柏林
文|《当代党员》全媒体记者 郑友 王柏林
朱佳云和他创办的“一角咖啡”。图/王柏林
“每个人都有缺失的一角,我们的人生课题并非追求完美,而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再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
7月24日,第二届“感动渝中”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举行,退役军人、重庆市渝中区圆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朱佳云榜上有名。当天,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如是说道。
上天为听障群体关上一扇门,而朱佳云用一个个细微的行动为他们“拼凑”出温暖的“地图”,带领他们“找寻出路”,打开另一扇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听障群体实现就业,朱佳云创办了专属他们的就业平台“一角咖啡”。
乐园
8 月15 日,重庆两江幸福广场,“一角咖啡”松山医院店异常“安静”,顾客们不由自主地放缓了脚步。氤氲的咖啡香气中,店内员工忙而不乱,不时用简单的手语和顾客交流。
一位女顾客走到吧台,迎接她的,是咖啡师张凌云清澈的笑容和用手语礼貌的示意:“这是价目表,请过目。”而在吧台显眼处,立有一块牌子:“我们听不见,麻烦您手写需求,谢谢!”
在浏览一遍菜单后,女顾客在手写板上写下“拿铁,打包”。
张凌云比了一个“OK”的手势,迅速将顾客需求录入营业系统,收款、打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接着,她又拍了拍同事曾政的肩,用手语告知他顾客的需求。
曾在“巴渝工匠”杯第三届重庆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咖啡师项目冠军的曾政立即动手,行云流水间,一杯香气四溢的现磨拿铁咖啡诞生,他还用奶泡拉出一个独角兽图案。
张凌云将热气腾腾的咖啡递到顾客面前,然后伸出手,将四指轻握,拇指往下按了两次——这是手语“谢谢”的意思。
朱佳云演示如何用手写板在“一角咖啡”点餐。图/王柏林
没有吵闹声,甚至连氛围音乐都没有,“一角咖啡”松山医院店似乎远离城市喧嚣,大多数时候只有打奶泡的“嘶嘶”声和咖啡器皿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
除了张凌云、曾政,咖啡店还有52 岁的“老大哥”郑毅。作为听障人士的他们,用微笑代替言语,在店长董雪梅的带领下,和“一角咖啡”创始人朱佳云一道打拼。
咖啡店就像一个乐园,把听障人士聚在一起发光发热,不但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结交更多朋友,还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用张凌云的“话”说就是,她在这里收获很多。
结缘
“‘一角’创意源自绘本《缺失的一角》中圆缺的一角,比喻他们的不完美,‘咖啡’则指代充满芬芳的人生。”作为“一角咖啡”创始人,朱佳云如此解释店名的内涵。
怎样才能让听障人士凭借一技之长更好地生活?朱佳云思来想去,在一次喝咖啡时想到了“答案”:“咖啡在社会中流通率高,咖啡师的门槛却相对较低,正是适合残疾人的职业。”
2020 年初,在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和美专校街社区的支持下,朱佳云联合听障咖啡师曾政在美专校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创办了“一角咖啡”。
最早一批“无声咖啡厅”采用商业运营模式,通过出其不意的营销打造品牌,招商引资。“回报快,但投入大、风险高。”朱佳云调查发现,启动“无声咖啡”的店面不少,但真正能做成功的却是屈指可数。
“帮助残疾人就业,如果抱着纯盈利的心态,大多干不长久。”朱佳云找到了症结所在。
基于这一考虑,“一角咖啡”采取“公益+商业”的助残运营模式,由残联、社区、公益组织三方联合打造:残联提供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社区提供场地、设备,公益组织具体实施运营。
“其优点在于轻资产运行,政府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社区实现治理创新,公益组织实现自我造血,最终形成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朱佳云对此倍感欣慰。
获得稳定工作的听障咖啡师们,不用过多计算成本,只需用心做好每一杯咖啡。上乘的原材料,精致的产品,继而吸引更多顾客前来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当下,这个帮扶残疾人长期就业的平台“多赢”模式逐渐显现成效,不少机构愿意献出爱心。
松山医院就因此和“一角咖啡”项目结缘。他们主动抛出橄榄枝,除了在院内免费提供一百多平方米的经营场地,还帮他们更新设备等,让“一角咖啡”轻装上阵。
圆梦
“干就干成,干就干好,扶残助残来不得半点虚假。”在部队服役多年,朱佳云锤炼出了“立说立干”的果敢品质。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作为连队指导员,朱佳云曾带领连队去四川省绵竹市参与抢险救灾,亲眼见到灾难中健全人变成残疾人后的绝望和无助。“他们虽然得到了心理疏导,但面对往后未知的人生,还需要社会长久的关爱。”朱佳云说。
2017 年,朱佳云脱下军装,当时的他已是工兵营教导员,是一名正营级干部。退役后的他选择来到机关工作,任职重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房屋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兼人事科副科长,这是一个令很多人艳羡的职位。
在机关工作之余,朱佳云一如既往地对残疾人给予大量关注,并始终惦记着曾经因工或因灾致残的战友生活状况,经常上门探望,了解需求。正是在此期间,他了解到困难群体尤其是残疾人就业的艰辛和不易。
为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朱佳云不顾亲友极力反对,义无反顾地辞去机关工作,并于2020 年10 月自筹资金创办重庆市渝中区圆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他热爱的助残事业上来。
2021年5月,渝中区上清寺街道视障人士雷某因无人照顾,自己在家做饭时引发火灾,差点造成重大事故。
得知情况后,朱佳云“坐不住”了。他主动和残联、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慰问,请家政人员帮助雷某打扫屋内卫生,清除厨房内容易引发火灾的杂物,并联系人员为雷某家进行厨房无障碍改造,配发盲人专用语音控制电饭煲。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身边事,最近两年,朱佳云入户走访困难家庭100余户。
其间,通过面对面交流,朱佳云收集汇总渝中区居民关于公共卫生、就业、出行、文化活动等各方面诉求200 余条,并将收集的意见积极融入社区治理工作之中,一点一滴“兑现承诺”,得到居民的高度认可。
2022年,结合多年社区助残工作实践,朱佳云参与编写渝中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为残疾人发声,让残疾人得到更好的保障。
用“有爱”助“无碍”,为让更多残疾人圆梦,朱佳云用实际行动在“无声的世界”谱写着一首爱的动人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