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老年人康养社区设计研究
——以仙子湖康养社区为例

2023-10-26杨超孟晓雷初亚奇

工业设计 2023年9期
关键词:仙子康养养老

杨超 孟晓雷 初亚奇

(沈阳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沈阳 110044)

据2021 年数据统计,我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 亿,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七分之一[1]。2023 年3 月,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与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因此,加快构建康养社区,完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机制[3],推动养老机构设施及环境优化,为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数据模拟等方法,结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及行为需求进行定性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老年人康养社区设计策略,以期提升康养社区的服务活力,加快养老设施的更新建设,优化自然环境生态体系[4]。

1 老年康养社区概述

康养社区包含“康养”与“社区”两方面的内容。《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康养社区与一般的“健康”“养老”等概念相比较,“康养”更能体现普适性、包容性的含义,与之对应的康养活动也更加宽泛。社区起源于拉丁文“Communis”一词,指伴侣或共同关系和感情。而现如今的社区主要是为各种教育文化设施与活动、卫生保健服务、娱乐休闲等活动提供服务空间,并维护活动秩序,为居民提供基础的服务保障。因此,康养社区是指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持续性的(短暂性的)、系统性的(单一性的)休闲、健康、养生、养老等行为活动的,具有教育、娱乐、经济等多种功能的场所。它是一个满足区域性康养的基本单元,也是一个“缩小”的邻里单位。同时,老年康养社区是基于康养社区的理念,服务于老年群体的一种社区体系。其目的是设计或改善当下社区养老和老年康养的环境[5],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生活环境,让老年人能在一个亲切温馨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2 老年康养社区设计的现存问题

2.1 活力不足

老年康养社区设计不能始终一成不变,它应该保持一种动态、可持续的运营模式。我国各地在老年康养社区设计与改造中常常忽视人性化、地域性,以及充分激发社区活力等因素,导致老年康养社区出现活力不足等问题。如沈阳仙子湖地区,受地理位置影响该地区全年气温温差较大,当地的建筑也大多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设施,缺少建筑的更新与维护。因此,导致配套设施老旧,老年人居住体验较差,最终导致入住康养社区的老年人数量骤减,社区活力稍显不足。

2.2 设施老旧

基地外侧交通系统不便,路线单一,内外交通组织联系较弱,缺少对步行系统的规划,导致老年人出行不便。基地内部自然生态环境被过度开发,不合理的旅游及游乐设施被大量建造,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别墅区的建筑数量进入饱和状态。此外,其他空间设施数量也明显不足,导致空间规划发展不均衡,在发展初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生态旅游的热潮褪去,各地自然景区内容趋同,缺少彰显城市文化的休闲场景,城市文脉传承不足[6],导致发展后期的客流量减少,自然生态区经济效益下降,建筑设施也陷入了无人管理的局面。

2.3 生态问题频发

基地内存在大量的自然景观,为生态旅游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基地内植被种类单一、植物配比不合理,不利于生物多样化,且由于缺少人工管理,使得现有植被种类生长状况不合理,生态资源严重浪费。周边水田反复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宅基地产生了污染,导致水质急剧恶化,生态保护问题反复。由于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也让生物种群失衡[7],不利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3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老年人康养社区设计策略

3.1 提升康养社区服务活力

文章基于城市更新的背景对城市社区进行改造设计,完善医养与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机制。同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对建筑进行可持续性设计,并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增强人性化、地域性,以及充分激发社区活力,完善社区建成后建筑的更新与维护工作,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提升建筑的居住舒适度,推动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及生活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开创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机制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康养社区所具备的服务功能保留了传统居家养老的模式,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为当下康养社区重新注入了活力。

3.2 加强养老设施更新建设

优化老年产业分区并开发多样化的老年产品,将老龄化问题由挑战转变为机遇。通过适应我国老龄化局势,加大养老服务产业的开发力度,对场地内原有废弃建筑进行有机更新,合理配置资源,形成连续性资源服务链,孵化新兴老年产业,如老年旅游、老年大学、老年兴趣辅导、智能设备辅导等一系列产业。开发老年服务产业,一方面不仅能将废弃资源进行再利用[8],提升基础设施的服务价值,还能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跃社会经济,发掘老年人口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不仅能增加老年服务的社会关注度,还能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众多老年服务就业岗位,为当下青年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因此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在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注入新活力。

3.3 优化自然环境生态体系

社区以往的改造通常将景观分割成零碎的片段,从而实现“口袋花园”的环境设计理念,但这种处理方式不但破坏了社区环境的整体结构,还减少了丰富的社区实践活动。在环境规划中,应强调以人为本的社区景观,既要保证实用功能,还应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缓解视觉疲劳,使老年人群体在居住生活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此外,在进行设计时,还应合理利用基础的配套设施,利用废弃老旧设施,对社区进行更新改造,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此外,平衡好自然、建筑与居民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宏观的整体规划,区域的精细化设计,优化不协调建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风貌的、健康宜居的老年康养社区。

4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仙子湖老年人康养社区设计

仙子湖位于新民市前当堡镇,辽河下游平原地区。这里土地平坦、森林矿产资源丰富,荷花众多,荷花面积居全国第一,且享有“中国荷花之乡”的美誉,是国家3A 级风景区。仙子湖西侧紧邻 S107省道,南侧为四法线,东侧、南侧为大范围的农田土地,总用地面积约为1 300 km2。受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仙子湖地区总体呈现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过渡季节短、气温骤降或骤升的特点。此次选取位于仙子湖的老年康养社区,基于城市更新的背景,从活力提升设计、设施优化设计、生态更新设计三方面阐述了老年人康养社区设计的思路。

4.1 活力提升设计

为实现仙子湖片区的活力提升目标,研究从建筑、功能、交通、景观四个方面展开规划设计。根据仙子湖内各区域的用地功能属性、建筑分布状态、各区域之间的可达性,以及景观要素构成等因素,将基地分成农业种植区、滨水养老区、风情商业区及旅游风景区四个功能分区,并设置旅游观光轴、产业孵化带、商住养老带、历史观光带“一轴三带”的规划格局,以加强不同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最终构成“一轴三带、四区三点”的空间规划结构(如图1——图4)。

图1 空间规划逻辑及设计路线——规划结构

图2 空间规划逻辑及设计路线——功能分区

图3 空间规划逻辑及设计路线——道路交通

图4 空间规划逻辑及设计路线——景观系统

4.2 设施优化设计

研究通过对老年健康管理进行划分,从而实现对康养社区设施优化的目的,并基于此将康养社区分为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如图5)。

图5 健康分级管理概念解析

4.2.1 一级健康管理

服务于身体健康且有行为能力的老年群体。此类人群占比大、活动范围广,因此将他们的生活单元设置在低楼层。这样既能保证老年人居住单元的数量,又能满足老年人亲近自然的目的,缩短老年人的交通路径,提高出行效率。

4.2.2 二级健康管理

服务于腿脚不便的老年群体。这类老年人行动不便,需要借助轮椅、拐杖等辅助工具,并需要有护理人员陪同才能外出活动。可以将他们设置在中间楼层,设置无障碍电梯,以满足他们的出行需求。同时,将康复中心布置于同层,设置室外绿化平台,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9]。

4.2.3 三级健康管理

服务于失能、失智的老年群体。此类老年人由于已经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了行为能力,因此将他们设置在顶层,并通过室内装饰及指纹、密码等方式弱化出口,降低老年人的走失概率。同时,取消公共服务食堂的设置,并增设护工服务站,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送餐到病床”等更多人文关怀的服务。此外,设置室外绿化平台并强化安全管理,为此类老年群体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

在空间单体设计中,研究为保证老年人的隐私性,应从经济角度出发,将每个居住单元空间均设置成为双人间,两个床位之间又增设活动式隔墙,形成相对私密的环境,以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及心理上的舒适度[10]。

4.3 生态更新设计

此次整体规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旅游风景区、风情商业区、农业种植区、滨水养老区。并针对这四个规划区域内的资源进行生态更新设计。

4.3.1 旅游风景区

在原有的规划布局及水运交通的基础上尽量顺应原有道路,并在尽可能少地开发原有湿地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地对旅游风景区进行开发与建设。

4.3.2 风情商业区

对仙子湖原有别墅及仙子楼等其他建筑设施进行改造及路网的优化,并通过商业街的构建使仙子楼与别墅区之间进行联系,整合商业片区,打造出一处集商业、自然、文化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业态空间。

4.3.3 农业种植区

将稻田用地进行道路系统优化,强化原始路网,增强交通建设,降低种植区地块的开发强度,延续稻田种植的产业发展,在构建产业项目的同时形成仙子湖特色旅游养老活动项目。

4.3.4 滨水养老区

对湖泊进行水质净化,以水生植物、鱼类动物等作为产业进行孵化,开发环湖小岛内未建设的用地,形成老年社区。将各区之间的结构轴线联系起来,构建出完善的区域服务机制,同时也为老年人的日常出行活动提供便利。

通过对四个规划区域内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垂钓、田居、观湖、赏花、游寺等适合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并打造出以鱼类、水稻、莲藕等农产品为主的播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处理、个人供给的一套完整的产业结构[11],形成仙子湖优质的产业发展链条,增加仙子湖地区的产业营收,提升地区的经济效能[12-15]。

5 结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康养社区作为一种适应性极强的社区模式,必将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种普及的社区服务模式。推进康养型社区、大力推广康养社区的改造计划,将有助于解决我国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为我国老龄化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策略。研究从城市更新视角,构建了“旅游观光、产业孵化、商住养老、历史观光”一轴三带的空间格局,结合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模型构建、数据模拟、软件评估等方法,从活力提升设计、设施优化设计、生态更新设计三个方面提出康养社区综合型建筑的设计策略。既统筹了文化建设、滨水景观、康养社区之间的关系,又建设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新空间。但是,由于研究在实践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其中康养社区的适应范围与现有社区的优化改造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期在今后能打造出医养与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未来老年人康养社区的营造与实践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仙子康养养老
牙仙子
贴纸仙子
仙子之城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雨中仙子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