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促进理论的城市广场改造设计研究
——以唐闸古镇1895 广场为例

2023-10-26王栋李豪

工业设计 2023年9期
关键词:使用者广场空间

王栋 李豪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徐州 221116)

2019 年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针对全民健康促进提出了15 个行动方案,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更喜欢走出家门,走进城市广场休闲、锻炼,以提升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不合理,难以满足现代人们对健康空间环境的需求。因此,从健康促进的视角探讨城市广场的改造设计策略,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

1 健康促进理论概述

健康促进理论是温斯洛在1920 年提出的,主要运用于医疗领域[3]。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医学健康科学阶段、社会环境促进健康阶段、行为促进健康阶段、动态综合促进健康阶段,如表1 所示。从19 世纪初“无病即健康”的一维认知逐步转向“关注生理、心理、职业及环境等”多维的健康认知[4]。健康认知维度的扩张促使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促进”,强调不限于个体健康维护,应创造有利于公共健康的支持性环境,通过提高体力活动参与度实现对健康的追求[5]。健康促进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个体、家庭、社区,以及政府和各部门的健康潜能,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以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适应状态的健康素质,健康促进的目的不仅是防治疾病,更是使人们达到健康、幸福、长寿的状态[6]。健康促进对人们的要求包含三个方面:认知、信任和行为改变,同时又覆盖了若干维度,包括经济、社会、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教育、习惯、风俗及身心状况等[7]。

表1 健康促进发展的四个阶段

2 城市广场健康现状调研与需求分析

文章通过对5 个不同城市的城市广场进行实地调研和对使用对象的健康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如表2 所示。调查问卷是连续7 天的4 个时间段里分别向5 个城市广场发放调查问卷,每个时间段发放10 份,5 个城市广场共发放1 400 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 298 份,调查问卷发放的4 个时间段分别为早上5 点至7 点、上午10 点至12 点、下午2 点至4 点、晚上7 点至9 点。调查问卷的调研对象为城市广场的使用者,调研内容是城市广场的健康空间类型需求、健康活动类型需求和使用者的年龄。调研结果,如图1——图3 所示。

图1 5 个城市广场健康空间类型需求分析图

表2 对五个城市广场现状的简要分析

根据5 个城市广场的健康空间类型需求分析可知,使用者对景观绿化空间、休闲空间、运动空间和共享设施空间有着较高的健康需求,其次是对文化展示空间、精神空间、停车空间的需求,如图1所示。城市广场的改造设计应着重考虑使用者的景观绿化空间、休闲空间、运动空间和共享设施空间的空间需求。根据5 个城市广场的健康活动类型需求分析图,如图2 所示,散步、器材健身、广场舞是使用者中需求较高的健康活动类型,其次是跑步、棋类活动、棋牌类活动等。城市广场的改造设计应注重围绕使用者的健康活动类型开展。根据5 个城市广场的使用者年龄分布图3 所示,50 岁以上和10岁以下的使用者占据较大的比例,其次是30 岁至50岁年龄段的人群,10 岁至30 岁的人群较少。城市广场改造设计应着重考虑老人与孩子等群体,注重无障碍设计,为老人与孩子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

图2 5 个城市广场健康活动类型需求分析图

图3 5 个城市广场使用人群年龄段分布图

综合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的结果,目前国内城市广场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现有城市广场的空间类型难以满足使用者的健康需求,不能满足使用者的健康活动,不能有效的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的物质环境空间。城市广场通过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即提高认知水平、改变日常行为和改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身心、社会等整体健康的促进[8]。然而,上述理论机制需要“参与使用”这一中介激发健康行为,进而实现健康效益的转化[9]。关于城市广场的参与和使用,行为学中的“社会——生态”理论提出它不仅受参与主体的因素影响(性别、年龄等),还受外在支持性环境因素的影响[10]。健康因素可以归纳为安全性、舒适性、归属性、导向性与规范性,这些也构成了市民参与城市广场的基本诉求[11]。

3 基于健康促进理论的城市广场改造设计原则

针对城市广场存在的诸多问题、人们对健康空间类型的需求和人们对空间活动类型的需求,文章基于健康促进理论提出4 个改造设计原则,并以此构建健康促进下城市广场支持性环境营造的分析框架,如图4 所示。

图4 健康促进下城市广场支持性环境营造的分析框架

3.1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是指营造物质空间环境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的生存环境,改造时应注重营造绿色宜人的生态环境。因此,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城市广场的改造应以人们的现实需求为设计导向,符合城市的整体发展需要,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建筑、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3.2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指人们在对客观物质环境进行改造设计时需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改造前的场地现状,进行微调整和小改造,在植物选择方面尽量使用场地内的现有树种,若有栽种新植物则应选择本土树种,避免盲目种植造成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改造时应尽量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植被,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保证生态健康。如墨西哥建筑师PRODUCTORA 设计的“九个方块”广场中,该改造项目坐落于山丘上。设计采用9个20 m×20 m 的方块排布在原有的地形之上,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形,充分体现了广场改造设计的生态性原则。

3.3 精神至上原则

精神至上原则是指人们对客观物质环境的改造设计应充分考虑客观物质环境对人们精神健康的影响,改造设计应围绕人们的精神健康进行。不同的客观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改造时应注重营造有益身心的精神空间,在设计时应注重精神空间的舒适性、美观性、亲自然性等。如日本石上纯也设计的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 工坊,空间设计侧重于学生精神空间的营造,将广场建筑景观化,广场上形成较大的曲面屋顶,光线照射在巨大的空间,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开放感,让学生沉浸于一种宁静、放松的环境之中。

3.4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应建设安全的、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社会管理体系,社会在面临自然灾害、安全事件或重大风险时,政府能够有效应对并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健康促进平台和组织健康活动,引领市民参与到健康活动中来,共同建立安全健康的社会生态环境。

4 唐闸古镇1895 广场改造设计实践

4.1 唐闸古镇1895 广场的现状

唐闸古镇1895 广场是南通市政府在2009 年为传承中国近代工业历史文化而修建的,又称作“张謇广场”,周边有历史建筑群、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汇集了休闲、文娱、旅游、居住、教育等人群,是城市中高密度的人流聚集区。1895 广场濒临通扬运河,水运交通便利,又处于唐闸古镇的中心位置,1895 广场是将现代生活与近代工业文化相融合的城市广场。对于市民而言,每一寸空间都承载着对唐闸古镇的历史记忆。1895 广场以张謇雕像为中心,旁边为唐闸历史文化背景墙。目前广场存在绿化空间单一、停车入口空间设置不合理、缺乏休闲空间、广场设施破损严重、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如图5、图6 所示。

图5 1895 广场位置图

图6 广场实景图

4.2 唐闸古镇1895 广场改造设计的思路

4.2.1 以人为本的物质空间改造

1)对1895 广场规划与设计。对1895 广场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是营造多元健康物质环境的第一步,应充分考虑广场使用者的实际健康活动类型需求。根据广场使用者的实际调研数据对广场重新进行功能分区,1895 广场改造前的功能分区如图7所示,1895 广场改造后功能分区如图8 所示。现存的1895 广场分为广场活动区、绿植区、文化展示区三大功能区。现将广场划分为广场活动区、景观休闲区、文化展示区、慢行步道区、健身运动区、立体停车区六大区域,六大区域可相互连通,增设了健身运动区、慢行步道区和文化展示区,可有效提升1895 广场空间的多元性和交通的便利性,为市民提供更加健康的空间环境。

图7 1895 广场改造前功能分区

图8 1895 广场改造后功能分区

2)连续多元运动空间的营造。1895 广场运动空间有助于提升市民在广场内部的体力活动量,给市民参与体力运动提供了客观的条件。“运动是良药”开创性地提出将身体活动作为评价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治疗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身体活动重要性的认识[12]。如图9 所示,在广场上开辟了绿色健康的慢行步道,市民在公共广场中可以散步、跑步等运动,以促进身心健康。在场地内营造运动空间、在运动空间内设置乒乓球台和排球场地等。在慢行步道较为集中处设置了健身运动设备,如扭腰机、单杠、平步机等健身器材,引导市民在活动场地中进行体力运动,鼓励市民做有氧运动,以预防疾病,有效促进身体健康。

图9 1895 广场的慢行步道连续性设计示意图

3)多层次绿植景观的营建。城市广场使用者对健康空间类型中的景观绿化空间有着较高的现实需求。在广场的景观休闲区植入了大量绿植景观,绿植分层次进行种植,采取草本、灌木及乔木多种季相植被混搭种植,侧重优化空间形态设计和市民的感官系统体验,以提升广场的空间利用率和绿化率。同时,打通1895 广场文化墙背后的绿植空间,充分把文化墙背后的生态景观与休闲空间相结合,有助于改善广场的物质空间环境和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4.2.2 建造顺应自然的生态环境

在进行城市广场改造设计时,充分保护与利用了自然资源,保留了广场中文化背景墙后的绿植景观和地形地貌,将自然元素融入人们的活动空间中,增加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本着“基于自然,还于自然”的原则,让1895 广场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有机的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4.2.3 创造精神至上的环境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广场的使用者对精神空间有着较大的实际需求,在城市广场引入精神空间有助于人们的精神健康。例如,冥想亦被称之为禅修或正念,是通过“止”和“观”的精神训练达到和谐、安定和觉醒的状态[13]。冥想已被证明在解决与多因素相关的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它是人们认知及情绪调节的主要康复手段。它可用于人们的行为和注意力的神经环路、系统炎症和精神健康三个方面,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关注力,缓解人们注意力下降导致的认知减退[14]。冥想是一种减轻压力、改善心理健康和提升幸福感的优秀方法[15]。在1895 广场中西北角的景观休闲区增设冥想空间,供市民休闲和放松,为市民提供短暂的意境体验空间。冥想空间的设置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精神健康,提升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

4.2.4 搭建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人们的身心健康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搭建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从三个方面建设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一是,针对1895 广场建立安全健康的服务管理体系。安全健康服务管理体系的运营管理应是可持续的,推动健康服务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设计者、社区、市民、管理者等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二是,政府管理部门构建科学的科普知识发布平台。科学宣传健康中国政策和健康科普知识,政府管理部门搭建健康促进平台和组织健康活动,引领市民参与到健康活动中来,以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构建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发健康促进小程序,搭建健康促进圈子等方式促进人们之间的健康交流和社会交往。也可以每月在1895 广场定期举办广场舞、交际舞等活动。三是,对1895 广场进行可视化、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管理。建设360 度无死角监控设备、可视化对讲设备、建立远程灯光调控系统、远程广场气候调节系统、应急自动报警系统等。可视化、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管理可有效提升广场的安全性和管理者的应急管理能力,促进社会管理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各方持续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多方共同参与。

5 结论

文章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广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城市广场健康促进改造设计方案,文章基于健康促进理论系统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生态性、精神至上、安全性四大空间改造设计原则,并构建了健康促进下城市广场支持性环境营造的分析框架,进而为改善城市广场的物质环境、自然环境、精神环境、社会环境提出改造设计的建议,进一步为提升城市广场物质空间的健康效益转化给出解决方案。以期能为我国城市广场的改造设计提供新的视角,推动健康促进理论在城市广场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然而,文章的研究方法和调研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完善,日后将在更多地域、更多类型的城市广场开展实证研究,深化改造设计策略研究,以探索市民健康促进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使用者广场空间
春天的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空间是什么?
在广场上玩
创享空间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广场上的大钟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
梦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