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生猪稳产保供的对策和建议
2023-10-26曾小亮黎纯杨波陈建国四川省达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文│曾小亮 黎纯 杨波 陈建国(四川省达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一、政策及生猪生产现状
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2022年出台的《四川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设定全省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400万头(其中达州市26万头)、最低保有量360万头(其中达州市23.4万头),规模养殖场户保有量12000个(其中达州市910个)。2023年四川省提出生猪规模养殖场户保有量稳定在19000个以上,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 400 万头左右,生猪出栏 6650 万头以上,畜牧业拉动一产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的目标任务。
四川省达州市是全国生猪养殖和调出大市,有国家生猪调出大县4个、省级1个。2022年生猪出栏451.7万头,年末能繁母猪存栏25.3万头,均居四川省第四。全市生猪产业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产能稳定。达州市生猪常年出栏保持在420万头以上,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年下滑至321万头,经过两年恢复生产,2021年、2022年均超过420万头,常年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25万头左右。二是基础牢实。全市现有生猪养殖场户4184个(其中规模场1491个),万头以上规模场62个,县级以上生猪标准化示范场408个(其中部省级51个),标准化率达28%。三是良种率高。全市现有种猪场14家,建成省级核心育种场1家,一级扩繁场6家、二级扩繁场8家,建成优质种公猪150头的省级区域性种公猪站1个,全市生猪良种化率达到93%。四是绿色发展。全市争取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资金2.6亿元,改造升级1111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新建水肥一体化基地、特色种植基地42个,新建生物有机肥厂10个,组建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8个。2022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22%,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达州在巩固生猪产能恢复成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对标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防止生猪产能大幅波动,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稳产保价压力大。2022年生猪价格从1月(13.8元/千克)下降到3月(12.2元/千克),触底反弹逐步增至最高10月(27元/千克),然后下降至12月(16.8元/千克)。2023年生猪价格持续下降到2月(14元/千克),猪价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处于盈亏线以下。生猪价格市场波动大,业主养殖信心不足,高成本养殖企业去产能趋势明显,对稳定生猪生产有较大影响。
2.养殖效益有待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达州市生猪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大幅提高,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生猪现代生产体系不健全,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较低,标准化程度不高,饲养管理水平较低,人力成本仍然较大,养殖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3.产业链条不健全。尽管近年来达州市陆续引进了多家“三类500强”生猪企业,项目全部投产后产能富余,但屠宰和加工水平还比较低,品牌建设滞后,目前全市仅有的1家生猪精深加工企业还未完全建成,严重制约生猪产业提质增效,也不利于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4.行业监管有待加强。行业监管涉及饲料、兽药、养殖、屠宰等,监管范围广、内容多。养殖业主环保等法律法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场参与兽药“减抗”行动积极性不高,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建设滞后,未经检疫调运生猪等违规违法行为偶有发生。
5.疫情防控风险大。达州地处川渝陕三省交界,地理防控战线复杂。随着非洲猪瘟防疫周期持续延长,检查值守松懈现象时有发生,疫病输入性风险加大。加之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导致基层防疫力量薄弱、技术支持乏力,增加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变数。
三、对策和建议
坚持以优势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稳定供给、提质增效、保障安全、环境友好”为目标,按照“稳、增、强、保、防”要求,进一步完善生猪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培育区域影响力大、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生猪产业链均衡联动发展,加快形成全链条、全利用、梯级增值生猪产业发展格局。
1.“稳”生猪养殖规模。一是做实良繁体系建设。推进生猪省级核心育种场、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支持大型种猪场争创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建设一批现代化高标准生猪种业基地,不断提升种猪质量和良种供应能力。二是稳定生猪发展结构。坚持“抓大不放小”原则,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支持“联建猪场”和“共享猪舍”建设,促进大中小养殖结构总体平稳,充分发挥稳定的市场调节作用。三是抓好生猪产能调控。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稳定基础生产能力,维持常年能繁母猪存栏量25万头、年出栏420万头左右。
2.“增”生猪养殖效益。一是加快转型升级。以养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提升生猪养殖装备和饲养管理水平,加快构建生猪现代养殖体系,大力推进市级以上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取生猪养殖机械化整县推进项目。二是推动节本增效。按照“高效、低耗、低排、智能化控制”要求,加强科技攻关和示范运用,实现饲料原料替代和精准饲喂,推动生猪产业机械化、自动化、数智化融合发展,推动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数字智慧管理平台。三是推进绿色发展。按照“以种定养、以养定种”原则,大力推广种养循环发展模式,鼓励“生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有机肥生产、种养循环等设施设备建设给予支持。持续抓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提高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3.“强”生猪产业链条。一是推进生猪屠宰压点升级。深入开展畜禽屠宰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清理压减取得明显进展,提升全市生猪屠宰行业标准化水平,支持大型屠宰企业争创国家级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二是推进生猪加工补链强链。坚持“外引内育”,大力发展生猪精深加工,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开发猪肉预制菜产品,支持企业争创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三是推进品牌建设和市场销售。注重“川汉子”“飘香猪”“铭远生态”等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支持企业使用“巴山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西博会、农博会、西洽会等展会活动,鼓励企业拓展线下销售和利用电商、直播平台等线上销售,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扩大企业和市场影响力。
4.“保”生猪及肉品质量。一是加强投入品监管。继续实施“双随机、一公开”饲料、兽药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持续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二是强化动物卫生监督。依托“四川智慧动监”信息化监管平台,严格检疫证章标志和牲畜耳标管理、发放和使用,严格生猪及猪肉产品检疫过程监管,严格生猪及猪肉产品跨区域调运,全力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项目建设。三是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开展违法调运生猪专项打击行动,严查生猪违规调运等违法行为。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涉嫌非法收购、贩卖、屠宰病死生猪、加工制售病死生猪制品的犯罪行为,全力保障生猪及肉品质量安全。
5.“防”生猪产业风险。一是加强市场风险防范。紧盯生猪及猪肉市场,加强监测预警,科学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产能,适时补栏出栏。针对生猪价格走势,提早研判谋划稳价措施,加强部门协作,适时启动和投放储备猪肉。二是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动物疫情报告机制,以春、秋防为重点,持续推进非洲猪瘟、口蹄疫等疫病常态化防控,全面推动生猪核心场重点疫病净化、无疫小区创建,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三是加强金融保险支持。研究制定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等金融支持生猪产业发展政策,开展生猪“保险+期货”试点,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价格兜底支持,有效化解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