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电影海报多模态话语分析
2023-10-26朱晴晴赵天民
朱晴晴 赵天民
(1.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师范学院西方语言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引言
近几十年来,话语分析一直是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但话语分析只涉及到语言资源。随着社会科技和传媒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传递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除了语言交流,图像、视频、音乐等非语言资源也成为传递信息的方式。因此,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多模态话语分析最早是由R Barthes[1]提出的,他在1977 年发表了 Rhetoric of the Image,并在文中研究了画面和语言在表达意义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单凭图像本身无法构成完整的意义,必须由语言和图像同时进行。有许多研究者对多模态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社会符号学、交际社会学、认知科学。Kress 和Van Leeuwen[2]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他们创造了视觉语法。本文以 Kress 和 Van Leeuwen 视觉语法理论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框架,对《少年的你》的电影海报创造的多模态进行分析,探究电影海报是如何利用文字和图片反映电影的主题情节。
一、理论框架
Kress 和 Van Leeuwen 受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的影响,也思考社会符号和图像的关系,认为图像也有构建意义和传达意义的功能,因此提出视觉语法。视觉语法分析框架的出现,应对了时代的发展,广泛的应用到海报、广告等领域。
(一)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是指图像和语言一样具有再现客观世界中的事件、参与者和地点的功能,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反映参与者在客观世界中内心未表达出的感情活动。再现意义包括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两者的区别在于图像中是否含有矢量,比如动作、目光等,含有矢量的被称为叙事再现,反之,则是概念再现。
(二)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类似于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中的人际功能,表示图像在传达意义时,参与者与观看者和事件有个互动,通过互动向观众传达图像的含义。互动意义的实现由四个要素完成,它包含了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模式。接触指的是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的视线接触。接触包含两种类型:索取信息类型和提供信息类型,划分准则是根据观看者与参与者是否有目光接触,如果有目光交流,属于索取信息类型的接触,反之,则是提供信息类型的接触。社会距离指的是参与者和观看者的心理关系和亲近距离,距离越近,参与者和观看者的关系越亲密。视角体现了设计者态度。
(三)构图意义
构图方式有三种:信息值、显著性和曲靖框架,这三种方式之间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从信息值来看,一般情况下,左边的是已知信息,右边的是未知信息。根据元素在图像中的位置不同,每个元素的信息值也会不同。具体来说,元素如果处于整个图像的上方,那么想要给观众传达的就是理想信息;处于图像下方的元素传达的是真实信息,指更具体的信息,如细节等;整个图像最中间的元素是核心元素,也是整个图像中信息值最高的元素;图像外围的元素是次要元素,信息值较低。显著性指的是图像中的不同元素的突出程度不同,对于观看者的吸引力大小也会不同,比如说在图像中占比较大的部分,更能吸引观看者;或者颜色更鲜艳的比起不那么鲜明的颜色来说,更能抓住观看者的眼球。取景框架指的是通过取景框来强调图像中的元素,元素之间通过有无明显的线条来判断是否属于同一个区域。分割图像的框架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形的框架有助于帮助观看者理解元素之间的构成关系,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各个元素在图像中的位置,无形的框架有助于营造整体场景。
二、电影海报《少年的你》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本文选择被称为“天才设计师”的黄海设计的海报进行分析。这部电影火爆的原因除了敬业的演员和感人的故事外,海报的宣传作用也不容小觑。这让我们注意到了这位天才设计师——黄海。在戛纳电影节声名大噪的《太阳照常升起》的海报,宣传匠人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的海报等都出自黄海之手。他曾说,做电影海报其实就是为电影做嫁衣。
(一)海报中的再现意义
《少年的你》的电影海报(图1)是由两个人物,墙壁和一些文字组成。其中这两个参与者分别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拉着女孩向前奔跑。这张海报中参与者的比例非常小,所以看不清两人的面部轮廓,只能看着他们向前跑。参与者与前面的光线形成一个矢量,男孩带着女孩从黑暗面走向光明处,这就引发了观看者对于电影的想象,观看者会猜测这两个参与者在影片中所处情况,但是无论情况多糟糕,最终也是奔着光明去的。在这张电影海报中,作为图像的背景是一个空旷的墙壁,可见由墙壁组成的空间其实是破败的,表明了参与者涉及的事情是不好的。
图1 电影海报
(二)海报中的互动意义
海报的主要参与者有两个:男孩和女孩。两个参与者与观众没有眼神的互动,这属于提供类接触,目的是提供信息。观看者顺着参与者的视线望去,看到是一束光,这是在告诉观看者,即使他们身处黑暗,但是他们在追求希望,渴望那束光照在他们身上。海报上的人物在右下角,男孩握着女孩的手,表明他们之间关系密切。而这两个人物离观者很近,试图在他们和观者之间建立一种关系,但这两人和观者之间没有眼神交流,说明这两个人物与我们有关,可能在年龄、经历等方面与我们相似。这与观众有关,刺激了观众的观看兴趣,除此之外,他们与观众之间缺乏眼神交流,表明这是他们的世界,他们的经历是他们自己的,再次告诉观众,这是一部电影,而不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观看者与参与者的这种联系,使得观看者对电影有自己的猜想,又对自己的生活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这种设计方式对电影的宣传有着极大的帮助。
场景中,男女主人公在场景的右下角,他们在向前奔跑,整个场景从右下角向外延伸,表明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份,他们是社会普通人,但他们在向前奔跑,拥抱阳光,他们处在一个相对黑暗的地方,这可以激发观众对他们的同情,故事是虚构的,但人物与观众是相关的。故事是虚构的,但人物与观众相关,这就增加了观众对影片的兴趣。而且,参与者是仰视的,观看者是俯视他们的,说明他们比起观看者,生活的要不幸一点,可以引起观看者的同理心。
(三)海报中的构图意义
在整个海报中,除了中间部分和右下角,其余部分是黑暗的。左上方是黑暗的,表明已知的信息是两位主人公的生活处于黑暗之中,但右边是明亮的,表明主人公的心对光明充满希望。左边的文字是片名,是我们知道的信息,右边是一句话,这句话位于海报的右边,意味着这两位主角的生活与这句话的意思不一样,他们的生活并不美好,与本片中男女主角的经历不谋而合。
整个海报的背景颜色对比强烈,形成了分界线,分界线连接了图片的不同部分,向观看者展示了不同的世界。海报左边和右边的颜色是相互对立的,左边的部分说明了他们的生活并不幸福,是现实的,观看者的同情心可以得到唤起。中间部分明亮,指代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男孩和女孩理想的生活,摆脱黑暗生活,奔向光明。电影标题的文字是明亮的黄色,设计师用水墨书法将 “少年的你 ”这几个字连在一起。“少年”这两个字,细看可以发现设计师将两个字用共用笔画联系起来,像是一个屋顶,下面是“你”,由“少年”二字保护,这恰好对应了电影的故事情节。第一眼看到文字,除了颜色给人的冲击力,还有文字笔画的粗细对比,一种下垂的排版,正好呼应了电影主人公的年龄,一种青春期的叛逆感直接表达出来。
显著性是指图像中的不同元素对观众的显著程度不同,引起观众不同程度的关注。因此,海报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比较的对象。在海报中,男孩和女孩只占据了整个海报的一小部分,在明亮的部分,这是他们的期望,也是男孩牵着女孩的手的目的。在这张海报中,最亮的部分是文字的颜色,它与周围的蓝色调形成对比。大部分是明亮的,表明他们的世界是阳光灿烂的,但我们不能忽视左上角的黑暗部分,它试图表明世界可能有黑暗的地方,但我们也要一心向着太阳。这张海报从中间光亮到边缘黑暗,形成了空间上的深度,黑暗部分配上黄色的文字,十分的清晰可辨,通过光亮和颜色对比的变化,体现了这个部电影传达的情感价值的深度,海报也在最大程度上展示了男孩和女孩生活的客观世界和他们的内心活动以及内心需求,这是单看文字表达不出的意义。整个海报的中心部分是明亮的,意在告诉观看者,这个电影的主人公的内心是善良的,对世界仍有美好的愿望。总而言之,这副电影海报在视觉上给了观看者很强的冲击力,将明暗对比做到极致,在文字的颜色和字体选择上又做了巧思,激发观看者的观影兴趣,这种对比的不平衡布局,吸引观看者去探索。
三、结语
在传统话语分析中,研究对象是语言文本;本研究试图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图画、文字和颜色等符号的协调作用下,电影海报可以完整的传达电影的主题情节,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引发观看者对电影进行想象,从而获得不菲的票房。然而,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待完善。本文只是对静态图像进行分析,但随着当前短视频的兴起,动态图像的视频也应该得到发展,但在分析图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与文本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