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治疗犊牛泻痢的临床效果观查
2023-10-26王红梅
王红梅
吉林省扶余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扶余 131200
犊牛由于体质薄弱,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外邪入侵,对犊牛的肺、肝、脾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泻痢具有发病急、传染性高的特点,患病犊牛在发病初期会卧倒在地、行动减少、粪便偏黄、精神不振、呼吸急促,症状严重的情况下会诱发死亡。在对泻痢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对犊牛患病的原因建立深刻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将疾病扩散率控制到最低,保证犊牛的健康生长发育。
1 犊牛泻痢的病因
1.1 生理机能因素
育龄在3 ~4 周的犊牛,其生理器官、功能暂未发育完全,所以还不具备消化功能,在吸奶过程中,食管沟会出现发射性闭合现象,形成管状结构,此时牛奶会通过食管沟、胃瓣进入皱胃,以此来让牛奶消化。当然,很多时候也会有少量牛奶进入到犊牛的网胃、瘤胃中,由于犊牛的网胃、瘤胃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因素,牛奶会长期滞留在内部,进而产生乳酸,最终引起泻痢。还有犊牛神经调节系统、免疫系统也暂未发育完全,这些生理因素的叠加,非常容易降低犊牛的环境适应力、抵抗力,增加了病原微生物侵入的可能性,造成泻痢。
1.2 饲养管理因素
母牛在妊娠期,如果营养不良将直接影响到犊牛生产发育情况,干奶期母牛必须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胎儿营养不良的现象,所生产的犊牛体质也会较强,发生泻痢的概率有所降低;反之,在母牛营养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泌乳晚且少、乳汁营养成分缺失,进而引发犊牛的泻痢症状。另外,在对犊牛进行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在犊牛出生后的0.5 ~1 h 内,必须饲喂初乳,如果饲喂时间过晚容易增加肠胃患病风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部分养殖场多采用人工哺乳的方式对犊牛进行饲喂,这也意味着无法定时、定量,乳汁温度难以控制,这些饲养管理上的漏洞均会诱发犊牛泻痢。
2 临床症状
泻痢潜伏期一般在一周到半个月内,犊牛在发病初期阶段,体温通常在39 ~40 ℃,随着病情的恶化,体温会继续升高到40.5 ℃左右,脉搏达到115 次/min,患病牛的精神萎靡、采食量骤减、渴欲大增、停止反刍,随之出现结膜潮红、舌苔增厚、口干且臭、四肢发凉的外部症状,呼吸频次明显增多,瘤胃的蠕动明显变弱,甚至是停止,胃部肉眼可见的膨胀。肠鸣音增强,之后逐渐减弱或者消失,犊牛的腹部对触诊的反应比较敏感。患病牛的排泄物稀薄、腥臭,呈水状棕色,偶尔会混合少量黏液、血液、黏膜组织。进入到发病后期,患病牛的肠鸣音减弱、肛门下坠、排便不尽。此时如果保证营养供给、对症治疗、科学护理,犊牛康复的概率比较高;如果患病牛的病情危重或者没有及时治疗,患病牛会因高度沉郁、心衰、脱水等症状诱发死亡。
泻痢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即急性型、慢性型。前者多见于幼犊,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患病牛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体温明显升高,有时可达到42 ℃,高烧大约会持续5 ~7 d,部分患病牛在间隔3 ~5 d 后会继续高烧。受到体温升高的影响,体内白细胞量会变得越来越少,随之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振,以及眼鼻部位分泌浆液物,此种症状一般会持续2 ~3 d,接着犊牛的鼻镜、口腔黏膜表面发生糜烂、舌上皮坏死、呼气极臭,然后就会出现腹泻、水泻,且粪便中带有黏液、血液。少数患病牛还伴有蹄叶炎,受到趾间皮肤糜烂坏死的影响,出现跛行。急性型泻痢病例的恢复概率相对较低,患病牛在发病1 ~2 周后便会死亡,病程最长不会超过一个月。后者几乎不会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但是体温会比往常略高,鼻镜整片糜烂,口腔内糜烂并不严重,门齿齿龈泛红,眼睛有分泌物粘稠物。患病牛的颈部、耳后皮肤出现皲裂,局部脱毛、皮肤角化严重,发育速度放缓。
3 中兽医治疗方法
在中医视角下,犊牛泻痢的根本原因在于邪气入体,使得脾胃失衡,倘若要有效治疗泻痢,关键是要犊牛体内的邪气完全去除掉,通过固本培元的方式,持续调节脾胃、平肝泄热、导水宁心。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患病犊牛受到疾病的影响,会消耗很多元气,所以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补液。分别取青蒿500 g、南瓜子100 g、金樱子300 g,加入净水后煎熬,用纱布将药渣过滤,待药汁放凉后继续加入红糖100 g、大蒜泥60 g,搅拌均匀后混入饲料中,每日1 次,连喂3 ~5 d 即可。如果患病犊牛的症状严重,需要借助中药对其胃肠功能进行强化,取连翘、麦冬、桑叶、大蓟、甘草各20 g,再加上白术15 g、紫花地丁25 g、藏红花30 g,同样加净水煎熬、过滤药渣,趁温为患病牛灌服,这样就能起到调节犊牛体内气血、缓解症状、强化抵抗力的作用。
当患病牛在发病时出现明显寒颤发热、频繁泻下、多脓血,建议及时采取加味白头翁散治疗,将苦参、黄柏、穿心莲、白头翁各15 g,加上鱼腥草和秦皮各20 g,黄连12 g,加水煎熬0.5 h,将药渣过滤干净后,趁着温热灌服给患病犊牛。针对出现腹痛严重、里急后重、脓血杂下症状的患病犊牛,应谨遵行血调气原则,利用黄连、玉米、木香各15 g,大黄、黄苓、当归各20 g,甘草和肉果各15 g,加水煎熬“芍药汤”,将药汤内的药渣过滤干净后趁着温热为患病犊牛进行灌服。倘若患病犊牛的外部症状为体强脉实、泻时不畅、肛门下坠、腹痛而泻,需要选择清热行气化滞的治疗方法,利用炒枳壳、大黄、香附、黄柏、牵牛子、青皮、陈皮各15 g,以及木香20 g 和黄连25 g,制作木香槟榔丸减味方,经过煎熬、滤渣后饲喂给患病犊牛。患病犊牛由于长时间泻痢,势必会出现体虚现象,此时必须采取中养胃涩肠的治疗策略,将柯子、党参、白术、茯苓各20 g,甘草和干姜各10 g,山药和猪苓各15 g,加水煎熬成加减参苓白术散,将药渣完全过滤后灌服给患病犊牛。
泻痢在患病初期,治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由于患病犊牛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所以只需要针对性用药便可快速恢复健康。随着病程的延长,进入到发病中后期,必须适当加大药量,对犊牛产生的外部症状展开多维度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药方,避免患病犊牛的病情发展得更加严重,对其自身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为了进一步增强犊牛的免疫力,可以为其饲喂适量的益气健胃类药物,当犊牛患病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考虑到犊牛身体始终处于虚弱状态,在饲喂中药的同时,还需要配合使用西药补液,让犊牛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改善,确保中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4 中兽医治疗的临床效果观查
在中兽医视角下,为了确保动物始终保持健康生长发育,需要协调好内外部生存环境,因为动物发病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内外部环境失调导致的。伴随犊牛泻痢发病率的持续增长,兽医对于此种疾病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并且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在研究中。结果显示,相比于成牛,犊牛的体质偏弱,身体各项机能暂未发育完全,一旦养殖方法不当或者出现管理失误,势必会增加泻痢的发病概率。在对犊牛的泻痢进行治疗时,应综合考虑犊牛的发病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中兽医治疗策略,重视为犊牛饲喂益气补脾功效的中药,以此来达到增强犊牛内脏免疫力的目的,这样也能避免泻痢复发。当犊牛症状严重,且犊牛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需要将中药和西药结合起来应用,双管齐下地为犊牛调节身体,这样就能尽快缓解症状,加快患病犊牛的康复速度。
5 加强后续观察
在用药完毕后,养殖人员应当密切观察犊牛的外部表现。首先,在饮食方面,犊牛在用药后排尿量会增加,水肿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快速消瘦,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饲喂才能慢慢恢复。因此,养殖人员应认真做好饲养管理,为其提供流食、清淡食物,确保其营养成分摄入充足,以此来帮助犊牛机体尽快恢复健康。同时,注意改善圈舍内部环境,如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犊牛的身体抵抗力;其次,在环境方面,养殖人员应每日坚持对圈舍消毒,将圈舍垃圾粪便清理出去,防止堆积发酵滋生病原菌,每周对圈舍内外消毒3 次,确保圈舍内日照充足、通风良好。在犊牛发病期间,需要坚持每日消毒,避免疾病大规模扩散;最后,在隔离管理方面,一旦发现外部表现异常的犊牛,或者疑似患病犊牛,必须第一时间将其隔离,实施单独治疗和饲养,这样就能有效切断传染源,切实防范牛群交叉感染现象。
6 结语
在牛养殖领域,犊牛泻痢疾病极为常见,具有一定传染性。患病牛在发病初期会出现明显的外部症状,比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排便次数增加,进入到发病中期体温会明显升高、粪便中混合血迹,前期和中期治疗起来比较简单,且恢复率较高。进入到发病后期,患病犊牛会呼吸困难、身体发抖,此时治疗起来难度较大。针对犊牛泻痢必须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犊牛发病情况、体质特征针对性采取中医治疗策略,有效降低犊牛死亡率,为养殖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