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2023-10-26

创造 2023年8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党组织基层

◆ 和 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近年来,丽江市玉龙县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着力推进鲁甸乡建设“五强五好”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拉市镇均良村“党建+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促进农民增收、白沙镇玉湖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民”党建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等一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建设。然而,从全县实际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仍然面临基层党组织“弱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软化”、农村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发展不优、集聚人才队伍困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乡村振兴如何“兴”、基层党建怎么“领”、如何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综合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需抓住关键、持续突破,久久为功。

一、压实责任链条,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要层层压责,种好乡村振兴“责任田”。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乡村振兴主体责任,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逐级压实责任,逐项分解任务,构建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确保各级书记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切实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建立健全“党委牵头、领导带头、上下联动、一体推动、全面落实”的长效机制,确保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要时时督导,用好考评考核“指挥棒”。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评议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各级党员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的干劲活力。探索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细化考核细则,明确奖惩措施,采取面上检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各乡(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落实、责任落地。

二、抓实组织基础,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不抓,一盘散沙。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有战斗力。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要抓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组织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建强织牢基层组织体系,抓好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把组织的力量延伸到各个领域,不断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深化“双整百千”四级联创成果,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确保每一个支部都硬起来、强起来。

要抓作用发挥,不断提升战斗力。着力在强化组织功能、落实服务功能、发挥战斗功能上出实招、见实效。积极推进“大岗位制”工作,推动村级组织运转规范顺畅,村干部待遇明显提升。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延伸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手臂”,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覆盖、全面过硬。

三、夯实一线力量,锻造乡村振兴过硬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基层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一线战斗员”,只有建好队伍,才能发挥作用。

要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事业为上、依事择人,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和懂农村、爱农村、爱农民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注重干部“育选用管”与公务员工作有效贯通,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加大从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和年轻后备干部储备力度,切实把致富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办事公道正派的青年人才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中。鲜明树立“四重”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一线培养锻炼,通过大力度的“上挂下派”,让干部在“练兵场”中经受锻炼。

要建强基层骨干力量。选优配强主力军,推进“领头雁”培养工程。持续开展村(社区)干部任职资格联审工作,定期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分析研判,全覆盖开展各级党员干部培训。实施村(社区)干部“双提升”行动,不断增强村、组干部履职能力。高标准、高质量抓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持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全面落实持续选派要求,坚持“硬抽人、抽硬人”,坚持优中选优、好中选好,选优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加强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注重关心关爱,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四、壮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力

集体强则村民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富农民的重要举措。要立足区域优势,精准施策、量体裁衣,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要聚焦破解集体经济增收难题,突出“顶层设计”,探索强村富民有效路径。近年来,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无钱发展产业成为困扰乡村振兴的头号难题。各级党组织要围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红色引擎”目标,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在党建引领上聚合力、在管理模式上求创新、在经营方式上寻突破,精准谋划部署,实行“一村一策”,强化发展之路,努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水平。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企业+村集体+农户”等模式,建立利益捆绑联结机制,发挥支部、支部书记的“统与带”作用,整合各项可利用资源抱团发展,全面盘活“三资”,增强“造血”功能。

要聚焦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热情,带领“联享红利”,组织农民入社创业增收。发展村集体经济,群众参与很关键。要以支部为引领、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出资入股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技术、地上附着物等折价入股,集聚多方力量、扩大合作规模,让群众由“袖手旁观”到“争先参与”。要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共商共议机制,与党员、乡贤、致富能人和大学生代表共探共谋发展,动员“能人志士”共建美好乡村家园。党组织要为辖区企业全力建设亲商重商安商护商的环境,对标企业“外沿”需求,成立专业服务机构,组织提供精准化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和营商环境提质“双赢”。

五、抓实人才引育,集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引育并举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集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要坚持引才,为乡村振兴借好“外力”。通过刚性引进、柔性引进、借助“外力”,赋能乡村振兴。做到急需紧缺人才重刚性引进,以“硬措施”为支撑,着力补齐教育医疗、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人才短板。制定具体办法措施,统筹事业编制,建立人才“编制池”,破解急需紧缺人才的编制难题。持续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回引工程”,将服务村(社区)的“硬性规定”与支持创业的“激励政策”结合,为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推行“平台+人才”“项目+人才”的柔性引才模式。搭平台引智,依托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各领域专家,帮助提升企业科研实力。借项目引才,通过合作办学、沪滇协作项目,以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引进人才。做实人才服务保障,做好“人才绿卡”服务,着力落实待遇保障,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要坚持育才,为乡村振兴激发“内力”。抓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工程和专项人才计划,搭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基层专家工作站,创建人才示范点,着眼产业发展实际,培植本土人才。持续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持续加大对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深入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注重考虑人才从业经历、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的差异,分类分层制订培养计划,紧扣“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需求,围绕农业实用技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主题,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技术推广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让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形成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党组织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基层在线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走基层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