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赛融合与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效果图”课程创新研究
2023-10-25邱靓
邱 靓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服装效果图”课程以基础理论与实践手绘为主,按照内容要求,通过大量的实操手绘练习,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使学生掌握各种人体动态和服装线稿方面的知识并学会服装款式图的绘制以及多种技法表现,在练习过程中增强整体着装审美意识,能在实际服装设计中应用手绘技法进行灵活运用,丰富和提升服装设计的表达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可通过“评、展、鉴、赛”等方式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课程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服装设计表达的技巧,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呈现服装色彩与款式创意,通过对不同人群的服装款式设计流程的训练,学会观察借鉴,提高创意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紧跟社会趋势的意识,使其具备创新能力,学会结合当前社会时尚流行方向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趋势。该课程密切关注时尚产业发展动态,根据企业对应岗位招聘需求制定课程计划与实施方案。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开拓学生的绘画创意思维,使其掌握时装画手绘技法,形成时尚美学理念。
1 “服装效果图”课程设计思路
“服装效果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再创造性、时代性、审美性和实践性特征,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类别制定相应的教学项目。该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模块,通过前期的资源搜集、案例分析、任务训练、课后拓展、作品展评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项目的同时深入了解企业岗位相关工作需求。如服装设计师,以服装行业技术领域的岗位需求与划分为基本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岗位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基于工作过程选择教学内容[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任务点的载体设计,每一个任务点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根据课前、课中、课后、课外教学模式特点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构建,明确目标达成路径,实现高效学习效率和高质量教学课堂。
2 “服装效果图”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与价值
(1)通过“服装效果图”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了解整体学习模式及方法。学生在应用创造思维前,应对调研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提取、拓展并创新元素,充分了解完整的流程[2]。
(2)基于企业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结合企业用人标准,在课程项目训练中加以融入与实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变化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进而实现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结合“十四五”规划中的订单培养、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有关内容要求有机融入课程中,以项目命题任务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相关学科竞赛(图1)。
图1 第十一届中国(虎门)国际童装网上设计大赛入围作品《锦上祈愿》—蔡欣怡
总的来说,“服装效果图”课程教学培养了学生善于分析案例、准确判断、精于选择、灵活应用色彩与图案搭配的能力,让学生对时尚风格、款式的流行趋势、潮流、色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情感联系,再加上企业和各类竞赛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3]。
3 “服装效果图”课程教学设计
3.1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倡导“乔伊斯和威尔教学模式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倡导“乔伊斯和威尔教学模式理论”-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人格(人性)发展教学模式、社会交往教学模式、行为修正教学模式。
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图2)。
图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乔伊斯和威尔教学模式理论”
3.2 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以实践的经验习得为主、以理论讲解为辅;以任务驱动和问题引导教学方式为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开展教学[4];以师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学习兴趣与成就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
4 “服装效果图”课程创新模式
4.1 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创新求索,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索中外传统服饰的区别,进而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更清晰的认知;以传统文化在时装画中的体现为切入点,思考什么是传统以及作为学生如何传承传统文化[5]。另外,以大赛主题和企业要求作为项目任务主线,以学生为载体,结合专业风格和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将以思政为主题的灵感来源和行业价值观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教、议、评以及学生的看、践、思、辩、悟,将求实、尚美、勤奋、创造的初心作为思政主线贯穿项目始终,将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的红帮精神渗透到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行业价值观。
4.2 身正为范,引导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在德育元素的挖掘上要求“质”不求“量”,否则容易偏离教学专业原本的知识,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切入,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人文艺术、政治制度、职业操守、道德品格、理想信念等,生趣灵活的讲解更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另外,教师要身正为范,在教学科研、待人接物上做到言行一致,用真心和实践行动诠释,发挥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4.3 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意识,互帮互助,勇于担当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调研和收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互帮互助的良好思想品德。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勇于正视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积极进取,在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同时进行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人际发展中。
5 总结
首先,教师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对知识范围进行高度概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刺激学生主动探索和寻求自己的兴趣点。其次,教师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与评价,肯定学生获得的成果与进步,让学生体验到付出与收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同时,通过优秀作业互评与分析,引导学生找到与别人的差距,看到别人的长处。最后,教师需鼓励学生参加服装设计大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增强自信心。
通过学习,大多数学生的收益颇多,但是少部分学生仍然基础薄弱,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较为吃力。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对一辅导交流解答,使学生更能明确问题所在,进而及时改正。在协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是多方面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统一命题的不同表现形式,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接受不同的观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推动其思维的发展。生生互评模式可以营造更有趣、轻松的教学环境,互学、互评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使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以帮带的形式达成教学目标。
针对课程特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行为特点与学习风格,结合以往的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以活动任务为载体驱动,从以下几点进行应对。
5.1 教学前期的引导
通过课前任务的布置与案例的分析和提问,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进而推动教学计划的实施。
5.2 教学内容的创新
以企业任务为驱动,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教师做好引导、归纳与强调。教学内容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牢牢掌握当今社会时尚产业流行和发展趋势,紧贴市场需求,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沿和创新发展。
5.3 学生作品的展评和课后的“改与学”
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身作品与优秀作品的差距,同时老师对学生作品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的反馈点评,通过案例示范讲解,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推动学生不断完善自身。根据课后布置的任务,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根据任务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要借助的资源和网络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完成新任务的能力。课前导与学、课中训与学、课后改与学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4 团队合作交流
生生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团队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进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5.5 思政融合教学
学生需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教学始终贯彻学习敢为人先、勤奋创新的红帮精神。
5.6 课程内容赛事结合
搜集相关学科类赛事并适当融入教学任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大赛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