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体能训练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影响
2023-10-25高玥
文 / 高玥
◆ 羽毛球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特点,要求运动员能够精准掌握击球点和落球点,提前移动到判断位置进行击球,因此对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以高校羽毛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分析法、观察记录法对功能性体能训练影响高校羽毛球运动员速度素质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论:功能性体能训练能够切实提升高校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通过专项锻炼运动员的耐力、灵活性和协调性练习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各个部位的肌肉耐力、肌肉力量以及柔韧性,进而提升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升速度素质。
◆ 功能性体能训练;羽毛球运动员;速度素质;专项锻炼
功能性训练也被称之为综合性训练,最初诞生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性训练,依照每一名患者的实际康复需求,制定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身体技能康复动作,随着运动项目训练的专业化发展不断推进,功能性训练被引入到运动项目的专业训练当中,并形成了一套独立且完整的训练系统,被广泛应用到竞技体育训练当中,随着功能性训练应用的不断深入,也逐步演化出功能性力量训练、功能性体能训练等细分训练系统。
功能性体能训练更加强调整体性训练,其训练理念是强调整体性、多方向和多关节的系统性训练,避免局部肌肉或关节的单一过度训练,能够全面改善运动员的基础运动能力,解决运动员身体素质与技术动作的衔接问题,这些功能性特点与羽毛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发展相吻合,将功能性体能训练引入到高校羽毛球训练当中对提升运动员的各方面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马瑶.浅析体育功能性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的异同[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2):41-42.。
1 研究目的
深入分析和掌握功能性体能训练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影响,丰富高校羽毛球训练的理论基础,为完善提升高校羽毛球训练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以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运动队的28名男运动员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实验教学。
2.2 方法
(1)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分析法和观察记录法,将28名羽毛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人,对照组进行8周的常规羽毛球体能训练,实验组采取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进行8周的针对性训练,两组每周进行3次体能训练,训练时间为90min,完成试验后,通过对比两组速度素质相关指标数据,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实验训练过程中尽可能降低主客观条件带来的影响,实验前对28名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功能性动作进行筛查,对其羽毛球技术能力进行测试,确保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运动员基本素质无较大差异,运动员除参加正常训练之外,不得参与其他运动项目或活动,以确保训练结果的精准性[2]顾碧威,毛旭江.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体质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6.。
(2)实验过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羽毛球体能训练方式,课程结构主要为:准备部分20min,集体慢跑热身、拉伸动作训练以及常规素质训练。训练部分50min,进行羽毛球场地体能训练,常规5km体能拉练和折返跑练习。结束部分10min,进行拉伸动作训练和放松训练。
实验组采用功能性体能训练方式,课程结构也主要分为准备部分20min、训练部分50min以及结束部分10min,在准备部分阶段,功能性体能训练要更具针对性,主要目的是帮助羽毛球运动员降低肌肉黏滞性、捋顺筋膜、提升肌肉温度,训练动作以多线性运动和多方向运动为主,如:泡沫轴滚动,共计5组,每组2min,具体动作为髋部旋转机和臀大肌拉伸、上背部与下背部拉伸以及各小肌肉群的拉伸。灵活性激活主要采用库克式提髋、迷你弹力带深蹲、瑞士球等技术动作,共计5组,每组2min。
在训练部分阶段,功能性体能训练主要针对羽毛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核心力量、爆发力量、静力性力量进行针对性训练,耐力素质训练采用双摇跳绳训练,5~8组,每组1min,组间间歇30s,训练期间出现绳绊脚则不记录;核心力量训练采用腹桥支撑、侧桥支撑和背桥支撑训练方式,完成4~6组,每组45~60s,完成基础核心稳定训练后,减少支撑点,增加波速球等进行动态的核心控制训练,完成4~6组,每组45~60s,组间间歇1min;爆发力训练采用折返接击球训练,运动员身处羽毛球半场中线处,教练员从另外半场向左右边线依次击打高速球,运动员在短时反应区间内进行奔跑高速击球到指定区域范围,每组接击球20次,组间间歇1min[3]马瑶.功能性训练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21.;静力性力量训练采用瑞士球为辅助工具,进行平衡俯卧撑训练,身体俯卧在训练场地上,下肢呈跪姿于场地上,然后先后将脚背逐渐放到瑞士球的顶部,且双脚在瑞士球上之间约一拳的距离,核心收紧后,上半身做俯卧撑的姿势,即下半身在瑞士球上保持稳定的状态以后,上半身随着肘关节的屈伸而上下移动,完成4~6组,每组15次,组间间隙1min。靠墙深蹲训练,将背部保持挺直且倚靠在瑞士球上,瑞士球则依靠在墙面上,双腿打开与肩宽距离墙大概1m的位置,双手自然屈肘放置于体前,核心收紧后瑞士球随着身体重心下降的半蹲而随墙面滚下来,在身体半蹲的最低点,瑞士球放置在上背部,屈肘的双手自然合十后使大臂与地面平行即可,然后身体缓慢回到起始姿势,完成4~6组,每组15次,组间间隙1min。
2、沙地区域种植防风固沙林。由于沙岗地、缓起伏沙地主要由于河道变迁形成,故此类地表多为飞沙土,在大风季节尤其是冬春季受南北滚动季风影响,飞沙土随风移动极易形成风沙流,形成强度流失、极强度流失沙地,对于后续植被栽植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保持土壤留存,保证植被生存的基本土壤环境,本类型宜采用栽植乔木封育手段,以林固土,以土养林,形成林土互育的良性循环。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速度素质相关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羽毛球项目对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要求与其他项目相比存在差异性,羽毛球技术动作需要运动员具备高速折返变速、高速前后场变速以及手脚协同的反应能力[4]赵鹏.身体功能性训练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J].才智,2021(12):49-51.,因此,为了确保实验评测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对象与速度素质有关的相应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的内容包括:15m绕杆跑、15m折返跑、50m冲刺跑以及1500m跑,具体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速度素质相关指标情况
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速度素质相关指标的前后对比分析
28名羽毛球运动员在结束实验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速度素质相关指标的前后对比分析如表2和表3所示。
图1 两点平板支撑
图2 俯卧撑击掌
图3 仰卧卷腹抬腿
图4 两头起
表2 实验组运动员实验前后速度素质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
表3 对照组运动员实验前后速度素质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
从表2和表3的实验前后运动员速度素质相关指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采用传统体能训练方式的对照组和采用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实验组运动员在接受训练之后,15m绕杆跑、15m折返跑、50m冲刺跑以及1500m跑的成绩均有所提升,但采用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实验组运动员相关指标参数数值提升更加显著,且所有指标数值前后对比的P值均小于0.005,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而对照组运动员相关指标数值前后对比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采用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实验组运动员成绩提升显著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四项测试指标均属于速度素质测试项目,对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速度耐力以及移动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功能性体能训练方式对实验组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核心力量、爆发力量以及身体协调功能的缺失进行了有效改善,提升了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帮助运动员提升了测试成绩[5]秦渝珂,彭莉,胡诗晴.功能性体能训练对青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04):90-96.;第二,在15m折返跑和15m绕杆跑的测试中,要求运动员具备短距离爆发速度的同时,还要兼具核心力量的稳定性和关节灵活度,在经过功能性体能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的核心肌群和爆发力量均得到改善,且进阶式稳定性力量训练强化了实验组运动员的肌肉灵活性和变相运动稳定性,对提升运动员测试成绩产生了积极作用;第三,实验组运动员在完成功能性体能训练后,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以及快速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更好的发挥出核心力量和爆发力量的传动效果,因此测试成绩得到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但采用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实验组的速度考核成绩要更优于采用传统体能训练方式的对照组运动员,不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差异性情况下,实验组在接受一系列功能性体能训练后产生的效果更佳[6]孙建武.表象训练在青少年羽毛球步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20.。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相比,15m绕杆跑、15m折返跑、50m冲刺跑、1500m跑的测试成绩提升显著,说明功能性体能训练对提升学生短时爆发速度、动态平衡速度、体能素质以及身体控制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2)实验组运动员在经过功能性体能训练之后的15m折返跑和50m冲刺跑效果更佳,测试成绩提升更为显著,1500m跑的提升效果最低,可以看出功能性体能训练能够有效解决羽毛球运动员速度基础性运动能力的问题,而且在提升运动员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的速度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耐力提升效果还有待加强。
(3)与传统体能训练方式相比,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特点,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各种新颖器材的使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实现寓教娱乐,有助于帮助运动员养成践行终身体育目标的习惯[7]赵日萍.身体功能性训练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7(3):220-223.。
4.2 建议
(1)功能性体能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相比对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均具有促进作用,虽然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效果更为显著,但传统体能训练也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因此,在未来的羽毛球训练体系建设当中,需要针对运动员速度素质能力发展不同的需求,依照实际训练环境客观的要求,充分结合两种训练方法的独有优势,有的放矢的制定训练方案,形成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2)在采用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过程中,教练员需要依照运动员身体功能存在的差异性缺陷,制定针对性的功能性训练动作,并优化功能性训练在提升运动员耐力方面的训练设计,进而全面提升羽毛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综合能力。
(3)在应用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的过程中,课堂教学要充分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采用循序渐进的进阶训练方式,充分调动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同时,不要产生“拔苗助长”的负面问题,激发运动员主动参与训练的意识,帮助运动员明确自身速度素质强化的针对性目标,进而提升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有效性。
(4)由于本实验样本量较小,实验内容维度设计等方面也不够完善,再加上时间、训练条件以及天气等客观因素限制,因此在训练负荷安排上依然存在保守问题,在未来的实践应用过程中,相关工作者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实验测试,使功能性体能训练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速度素质影响的研究佐证变得更加科学与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