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我共鸣,与器物发生对话
——Adi Toch 的当代金属艺术作品鉴赏与分析

2023-10-25戴心茹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1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0期
关键词:器物容器玻璃

戴心茹(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一、以材为媒,探寻“人”“物”“境”之关系

金属艺术或者“金银器”的历史演变可以被视为人类文明演进的一面镜子,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体现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迁。金属器物的功能从实用性逐渐过渡到装饰性,乃至成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材料、造型、纹饰、工艺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的形态与文化内涵也与最初的形态相去甚远。

在金银器领域,创作与表达方式似乎往往会受到材料与其功能性的约束和“挑衅”,这使当代艺术家们变得或畏手畏脚或大胆激进。毕业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卡斯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金工艺术家Adi Toch,则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其中微妙的平衡点。她赋予看似没有生命的无机物以有机的生命力,这样的表现手法在各类艺术创作中并不少见,但真正能赋予冰冷的金属器物生命,并让之不仅是在被创造的过程中与创作者进行对话,还让所有受众参与其中与之进行对话的艺术作品则并不多见。

Adi Toch在2017年完成装置作品《和我说话》(Talk to Me)后,她受韩国清州工艺双年展工艺委员会(Craft Council for the Cheongju Craft Biennale)委托,与音乐家Moshi Honen合作,将麦克风放置在作品前,观众不仅被邀请观看作品,还被邀请与作品对话,探索声音如何转化为轻柔的动作。观众通过和容器对话引发振动,由于每一件容器的高度、重量和位置不同,它们颤动的幅度也会不同。

Adi Toch 作品《和我说话》(Talk to Me)

正如同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把器物当作典型“物”的讨论里所认为的那样,人们往往会忽视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倘若人们关注的不仅是“物”所具备的实用性能,而是“物”以“器物”为载体所展示出来的存在状态,与其所处环境及“人”的微妙关系,那么“器物”的独特意义就显示出来了[1]。在Adi的作品中,我们时常能看到她对于器物、环境以及人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

她最新的系列作品《墙上的物体》是受到英国装置艺术家Anish Kapoor的互动雕塑启发。尽管这件作品是她制作过的体积最大的一件,但与Anish Kapoor的巨型钢镜比起来还是小得多,所用的材料也更为珍贵。这两件看起来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镜子一般大小的作品,表面被打磨抛光成由哑光到镜面的渐变形态。当人们在作品周围走动时,会看到它们所形成的虚像产生的柔和变化。Adi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手工制作的。通过有节奏的锤击,把一片金属板变成有性格和具体形态的缓慢过程,不仅让器物有了温度,也让器物有了生命。

二、物我共鸣,与器物发生对话

Adi Toch 作品 《墙上的物体》

Adi Toch 作品《耳语器物》

Adi Toch的作品总是试图引发人们对周围事物之间关系的思考。人们对她的这些器物的反应常常是惊讶。有些人对着它们闲聊和大笑,有些人对着它们放声高歌,有的人甚至对着它们念诗。

在她《耳语器物》系列作品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她对于器物发声、与器物对话的探索。每个双层的容器里都有沙子或小宝石之类的物质,它们可以自由地在容器内部滚动。当容器像不倒翁一般循环往复转动时,我们可以听到容器仿佛在用它们特有的音频和语言窃窃私语。2017年,她凭借该系列作品入选了Loewe Craft Prize的入围名单[2]。

这位出生于以色列的艺术家现在住在伦敦,她把这些传统的金属材料转换成各种各样的器物,无论是杯子、油罐、茶壶和水壶,还是将音响和容器相结合的装置,在她看来都是能与人产生互动的生命体。对于Adi而言,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被人格化的。她将这些器物戏称为“自画像”:这些嘴巴圆嘟嘟的器皿似乎是在气鼓鼓地叹息;而有些肚子鼓鼓的器皿看起来则有些萎靡不振,好像吃太多了。Adi认为声音是创作过程中金属与创作者交流的方式,创作者学会倾听它,感受它振动的变化,便会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它。

Adi注重器物与人的交流与互动,而这种“动”即使是在她看似静态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当我们用她看似错位、不对称的《分段》系列银杯啜饮葡萄酒时,随着液面的降低,杯内所呈现出来的景象会随之改变。在她的作品《气球容器》里,她用轻盈、柔软而脆弱的气球重新定义了空间的含义。在金属容器所划分出的一个看似静止不变的“硬”空间里,她巧妙地用充满弹性的气球分割出了一个会随着空气含量不断变动的“软”空间。她的《融化的倒酒器》在看似无法保持平衡的曲面上,通过切磨出一个金红色的小面,让整个容器保持着令人讶异的稳定,而这种微妙的平衡关系将“动”与“静”这对似乎无法同时存在的状态进行了颇有禅意的诠释。

在Adi看来,每一种金属都有其独特性格,在选择用哪种金属创作前,都需要先了解和“倾听”它们。她认为,铜很软没有阻力,所以与之合作不是对话,而是顺从;银则不同,它有很多观点,且非常健谈;黄铜则更有主见,个性鲜明。Adi这一创作理念与东方传统造物思想—“审曲面势,各随其宜”(《周礼·考工记序》)不谋而合。“审曲面势”的设计思维,是根据材料本身的自然特性,观察其形状、结构,根据所需来完成制作加工。一方面可以表现物质本质的美,另一方面,经过工艺加工之后,使其增色升华,这是工艺加工处理的高明之处。同时,这样也体现了我们

传统手艺文化中,手艺人对自然、对材料的尊重。她对材料的运用不局限于表面的观察,而是深入材料的内部,挖掘它们的特性,并将这些特性融入作品的创作。这种对材料的深入理解和精湛技艺,让她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三、不断创新,打破工艺边界

人们自发现合金冶炼改色和金属表面着色技术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和研究。Adi Toch也不例外,在Adi早期的作品中,器物表面时常会被装饰上一层有颜色的“皮肤”,从鲜艳夺目的孔雀色到深邃神秘的灰黑,当观者凝视这些作品时,时常会陷入一种平行宇宙的梦幻之中。

Adi的工作室位于哈克尼(Hackney)一座杂乱的维多利亚时代老工厂里,和她一起工作的还有金匠Simone ten Hompel和David Clarke。虽然这三位艺术家各自研究的领域迥然不同,但Adi认为与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总能启发她新的灵感。最近,Adi又与玻璃艺术家Edmond Byrne展开了合作,尽管已经不乏用这两种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但两个人仍然希望找到新的结合方式。

正如Adi从公元前2500年的安纳托利亚文明中汲取器物的灵感一样,Edmond也认为艺术作品需要从历史中找到线索与脉络。他对那些能与过去产生共鸣的物品很感兴趣。在这次合作的作品中,他在玻璃表面添加了铜绿以产生裂纹,来重现古罗马玻璃的风化状态。

尽管到目前为止,他们的项目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初步的结果已经令人兴奋。在传统金属工艺中,似乎只有玻璃能给金属上色,也就是传统的珐琅工艺,但两位艺术家通过实践发现,实际上金属不仅能被熔融状态下的玻璃塑形,还可以反过来给玻璃着色。例如他们发现氧化铜可以被转移到玻璃上,并让玻璃产生鲜红色的外观。不仅如此,当他们将这两种材料放在一个银碗里融合时,它产生了一种类似全息图的效果。Adi Toch这次在金属工艺领域的探索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冒险。她不满足于传统的工艺制作方式,反而尝试颠覆人们的认知,让器物在工艺创作中迸发全新的可能。

Adi Toch作品的独特魅力,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她不安分地试图打破人们对器物和工艺技能的期望方式。纵观整个当代金属工艺的发展史,不乏像Adi一样,致力于用看似传统的工艺传递当代观念的艺术家,但Adi的作品仍然能让人耳目一新。从她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艺术家对材料的使用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她善于倾听与观察材料本身所表现的特质,并基于这些特质,与器物相应的功能性相连接,建立一个人与物之间双向反馈的闭环—观者对器物诉说、吟诵、歌唱,器物回馈以低语、轻喃、浅唱;观者的一举一动所引发器物的震颤也反过来震颤着每一位观者的内心。

Adi Toch 与Edmond Byrne 合作作品

总的来说,Adi Toch的作品如同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既保留了传统的精髓,又容纳了新的创意。她将古典的工匠技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融合,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展现了当代金属艺术家们对于创新的探索。他们通过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将金属器物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让人们对金属工艺有更深刻的认识。

猜你喜欢

器物容器玻璃
Different Containers不同的容器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难以置信的事情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我不是玻璃熊
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