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水墨画探索

2023-10-25梁源航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水墨笔墨形式

梁源航(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一、当代水墨探索

田黎明 《秋阳》(局部)

20世纪后期,西方艺术思潮对传统中国水墨画产生一定冲击,世界各国多元文化涌入中国。多样化的风格丰富了人们的视野,拓宽了人们的精神领域。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艺术变革之中,对当时的艺术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固步自封、保守传统还是选择将水墨的可能性继续开拓,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现在看来,我们早已得到了答案。在此之前,任伯年先生便早早地将西方绘画思维融入作品之中。中国画是一片历史悠久、有着深厚艺术积淀的沃土,传统的东方艺术一贯有贵柔、尚静、内敛的特点;西方则是尚动、雄性、外放,更偏向强调自我。对当代画家而言,在新的绘画旅途上要戒骄戒躁、不断沉淀,不但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还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在保留水墨传统韵味的基础之上融入新的绘画观念,由传统的集体化思想表达转变为具有个性、带有强烈个人风格色彩的艺术创作。中国画在创新的同时,始终保留着一种不亚于血脉传承的宿命感。回顾历史,不难得出答案: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早已渗入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并且令人难以割舍。表面上这是一场与西方文化的较量与取舍,实质不如说是中国画本身的一次蜕变。当代水墨画的发展不单单是创造新的笔墨形式与技法,其本质还是一场现代化转变。

二、当代水墨表达形式

中国画注重笔墨的意象表达,即“画外有精神、画外有画”。讲究画中的意趣,尤为注重虚实的运用。早在秦朝时,我国便开始注意人物画古朴的特点,讲究“气韵生动”,到了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凸出了神韵的重要性。中国画不但追求外在形象上的逼真,还要追求内在精神的表达。

王天德 圆系列NO.74 直径96 cm 1995 年

李孝萱 《游动的鞋》190 cm × 98 cm 1993 年

刘子健 《无序的飘浮系列之二》 100 cm×100 cm 1996 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水墨画的范围与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出现了“实验水墨”“抽象水墨”“现代水墨”“张力水墨”“新文人画”“当代水墨”“新水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当代水墨概念宽泛,在西方艺术面前,其依旧是东方民族精神的载体,是当代水墨精神与形态的新形式,是应对“85新潮”的艺术新实践。造型是创作的基础,在绘画的笔墨表达上融入西方的透视方法、造型手段与构图形式,有助于丰富笔墨形式,加强艺术表现力,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画面张力。运用多种绘画语言传达创作精神,可使画面更具形式感与构成感。

当代水墨在创作意向表达上也同样走上了新的道路,近现代艺术家笔下的作品紧跟时事,反映社会问题,更注重精神力的表达,而非远离避世。在艺术多元化的融合趋势下,中国水墨在变革中迎来了新的春天。随着绘画表达越来越开放,谈及当代水墨时就不得不谈到抽象水墨,20世纪80年代,艺术家们开始脱离传统框架走向抽象,这并不是变革发生导致的一蹴而就,是水墨从产生便带有的抽象及表现主义决定的。传统的中国画从具象到抽象,从写实到写意,从创作的画面表达到作者的精神传递,是必然会经历的一个过程。本质上,西画对中国画的影响是诱因般的存在,水墨的发展实属必然,并且是不同时代背景的自然产物。

三、当代水墨语言形式

“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当代水墨语言形式表达尤为丰富,常利用笔墨、色彩、符号、构成、材料进行推进。

(一)笔墨语言形式

最初的国画处于混沌状态,没有特定的章法作为依托,后逐步形成体系,以“一画”为基础。当代画家王天德的作品体现了其以艺术为核心建立自我意识,表达自我感受,能从杂乱之中找寻章法的能力。他透过问题看本质,巧妙地把握艺术形态,掌握美学规律,正确取舍笔墨关系,便能做到意图明确、下笔传神。

(二)色彩语言形式

在水墨文人画中,色彩处于次要地位,创作者以水墨为主、淡设色为辅展现画面,更注重水墨的表现力。当代水墨在色彩上大胆尝试墨色交融。当代画家田黎明尝试从笔墨为主导转变为对水的掌控,以便将画面墨色更好地联系起来,浓烈的色彩渲染,时而厚重、时而轻盈、热烈或恬静。色彩是对画面情景的体现,对创作精神的表达打破了墨与色的独立性,两相辉映,不拘泥于“形”的束缚,更注重意象表达。

(三)符号语言形式

作为一种固定的绘画语言,水墨符号具有共通的特征。当代的水墨符号语言由固有的物象转变为精神层次的共性,注重思想传递,意象与表达,更趋向于精神象征。聚焦当下生活的思考,融入当下时代的审美观念,在画家李孝萱的作品中更是升华为精神意象。

(四)构成语言形式

当代水墨有着强烈的构成感。不受传统水墨勾皴点染的限制,自由舒展。刘子健的作品在画面布局上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单一性,从单一画面中展现不同的空间维度,运用抽象构成作为主要语言,以图形为元素将画面分割重组或折叠变形,采用拼贴手法对画面空间进行破坏与重构,从中找到新的平衡。

(五)材料语言形式

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对材料有着独到的要求,单是笔、墨、纸、砚的组合就会产生许多水墨效果,单单其中一项特性就值得艺术创作者继续深入研究。水墨画虽历史悠久,但仍值得不断探索。当代水墨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新材料,阐释了水墨独有的包容性,拓宽了逻辑思维,丰富了艺术形态,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开启新的尝试与探索,与水墨达成更好的融合,创造新的意趣,同时相信材料不是限制,反而可以创造更多可能。

四、当代水墨创新

当代水墨创作形式、内容都有极强的艺术特色,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在传统笔墨中汲取养分,注重结构,赋予笔墨新的秩序与规范,将部分笔墨语言改造、放大、抽象、融合作品,追求视觉张力,注重画面精神力与生命力的展现。

(一)表现型水墨

整体而言,此类艺术家更注重作品对精神世界的表达。画面追求张力,逆转了传统水墨温文尔雅的艺术特征,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在构图上另辟蹊径,在造型上做了变形处理,运用新的语言形式和构成方式,让水墨画的气质从“文气”变为“野气”,运用水墨特性抒发情怀,关注当下生活状况,为当下时代服务。

(二)抽象型水墨

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的抽象型水墨,分为“意象表现型”和“书写表现型”两种。大胆使用颜色表现虚无感与形式感,注重创作心境,有鲜明的现代形式感,融入固有的语言符号,带有十足的精神韵味,是一种以对物象的独特加工引起观者情感共鸣的艺术创作。这种创作舍弃了对客观世界的具体描绘,不断地对物象进行拆分、重组和再建造,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也是艺术变革的典型代表。

就当代水墨而言,有所建树的莫过于三种水墨形态,那便是“表现型水墨”与“抽象型水墨”以及两者融合形成的第三种形态—“抽象表现型水墨”。

五、当代水墨艺术呈现

艺术是社会意识的体现,与理想生活关系密切。当代水墨在艺术呈现上时常遭到质疑,其是否为独立的新艺术?是否利用水墨作为媒介?是否以西方绘画体系表达西方思维的融合体?实则不然,当代水墨从根源上无法割舍传统水墨要素,而是借助西画元素的再发展,并非要刻意区分当代与传统。水墨是属于中国的独特绘画呈现载体,是东方艺术的象征。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早在先秦时期,“意象”在中国书画审美上便有所影响。老子、庄子在《易传》中都曾对“象”“言”“意”作出过论证。晋人王弼在《易传》和庄子论述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拓宽了审美范畴。以“言”为起点,再到“象”的超越,最终得以把握“意”,这些元素相互依存,层层递进,既有对客观物象的摄取,又有对画家主观意志的表达。当代水墨运用符号语言在构图上尝试解构重组,根据作品取舍笔墨规范下的勾、皴、点、染。水墨不被特有的结构束缚,超脱“形”的存在,画面具有强烈的构成感,打破了固有秩序,形成了新的结构,自由热烈、灵巧舒展。艺术在不断更迭,当下是一个审美多元化的时代,浩瀚的信息包裹着我们的生活,在全新的时代,放开手脚,大胆探究,需要创作者勇敢且坚定。

六、当代水墨与新媒体技术

清代画家石涛便提出“笔墨当随时代”这一重要理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新媒体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并不断地打破常规。融入水墨元素的影视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将水墨元素和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叠加融合,运用“三远法”透视关系与构图法,能将东方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制作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外输出,增强了民族自信与民族认同感,还为中国电影市场开拓了新思路。除在影视作品中有运用以外,笔墨还在舞台特效、虚拟现实、角色动画、游戏场景与剧情等诸多方面有所应用,受众群体广泛。当代水墨在风格与内容上都在不断创新,在工具上也有了更多选择,水墨将画面表达拉出二维空间,立体地呈现给观众。在艺术创作上,部分艺术家采用VR绘画,利用虚拟现实和画面模拟实现情景交互,使用户身临其境。艺术与科技的相融,将科技作为创作手段和媒介碰撞出新的火花。艺术创作只有高于生活但不脱离生活,才能紧跟时代脚步,为生活与理想服务。

七、总结

20世纪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中国画家没有被困难击退,选择屈服于西方强势文化,而是力求发展,努力推动中国绘画奋勇前行,在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展现了我国绘画的极大创造潜力与艺术包容力,充分展现了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艺术在内涵本质上就不同,在“理法”“形式”“审美”“意趣”“境界”方面,中国绘画艺术更是独树一帜,而当代绘画也并非二者融合的简单艺术产物。

猜你喜欢

水墨笔墨形式
笔墨童年
水墨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泼尽水墨是生平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