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愿景下提升中国农业农民职业化水平研究

2023-10-25左停马泽乔徐卫周

社会观察 2023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化现代化农户

文/左停 马泽乔 徐卫周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应有之义,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基础和支撑。实现农业农民的职业化发展是实现农业强、农民富的必要条件,但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短板。当前,探索农业农民职业化建设路径对准确把握中国国情农情、明确当前发展阶段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十分重要。本文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业强国为愿景,以促进农业农民职业化为基本途径,提出将规则不足的农业转变为规范化的产业与行业、将传统农民通过职业准入与有序退出等方式转变为职业化农民与普通农村居民、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的有机衔接等路径措施,推动中国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

农业农民职业化的概念、发展理论与内涵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就提出了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并孜孜以求。但以往农业现代化都侧重于微观性、物质性的农业生产技术手段和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较少涉及宏观层面的农业行政管理与微观层面的农业农民制度问题,而后者对于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内在性的作用。因此,农业现代化应当是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农民作为一个职业的农业现代化,应将各种现代化制度要素全面嵌入农业农民当中去。

1.职业与职业化:现代社会分工分化的基本标志

职业是与现代社会分工紧密联系的概念,是专门从事某种职能活动的工作岗位,每种职业都有其独特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工作方式及其规范体系。职业化指的是某种劳动岗位变为社会所承认的职业并形成体系的过程。在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化农业和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农业农民职业化是一条最基本的路径,一方面,这是农业作为一个产业(行业)的管理规范属性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小农户农业生产活动的社会化和经营产品的市场化,小农户不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以满足家庭成员食物消费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特征,同时面向社会化、市场化甚至国际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也不断倒逼农民实现职业化。

在中国,农业农民职业化包含农业职业化和农民职业化两个方面,农业职业化是农民职业化的前提和基础,农民职业化则附属于农业职业化,并且是农业职业化的显著标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农业农民职业化能够把当前复杂的农业农民关系变得更加简单和易于规范、管理,让农业回归到作为一个产业(行业)的基本属性,将农民作为一个农业职业化的岗位从业者来进行管理,使农业农民具有标准化的管理规程,便于现代化管理,进而带来或产生共识性的稳定预期。

2.农业职业化: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的职业化

本研究中农业职业化即为探讨农业作为一个产业(行业)的职业化问题。在理论和政策层面,农业被划为第一产业,这个“第一”在中国可能具有原始、初始的含义。以小农户为基础的农业呈现出一种历史传承而来的习惯性的行为,没有形成一种相互约束的规制性或承诺制的契约关系,传统农业的生产在自我封闭的小圈子中循环进行,完全游离在现代产业的大循环之外,具有很强的自给自足经济特点且延续至今,造就了当前农业的复杂性,缺乏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无论以前还是现在,中国都没有真正地把农业当作一个产业来对待,而是赋予其太多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以及相关的政治属性。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村人口的不断外流,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户逐渐演变为市场化的小农户。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超越了家庭消费,突破了地域性的限制,不断地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被卷入了竞争性的国内国际农业市场,这是一个具有本质意义上的重大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思考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的职业化问题。

3.农民职业化:农民作为职业的职业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和种地收益的降低,农民种地的意愿逐渐下降,高龄务农农民增多,甚至出现“农地撂荒”的现象。“谁来种地”成为我们直面农业发展的首要紧迫问题。当前,事实上从事农业的农民具有理性经济人特质,他们更多地是把农业作为一种商品化产业化行业,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和规则获取报酬,并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经营的目标。事实上农村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意味着中国对职业化的“现代农民”的潜在需求巨大。农民职业化是逐步把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分离,经营农业和营生相分离,使劳动主体由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的过程,这需要打破现有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和优化农村集体经济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其向职业化的农民转变,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的)选择而不是(既定的)命运。

4.其他国家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经验

欧美日韩等国在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因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土地制度、社会经济条件、国家发展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的发展模式,这为中国的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提供了诸多借鉴。简言之,先进国家或地区无论是在促进农民职业化发展层面还是农民退休保障层面,都重视法治政策与系统性的财政供给,实行严格的职业农民准入与退出制度。健全的农业保障与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选项。

农业农民职业化的现实境况

1.中国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农民职业化面临着“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受农业资源禀赋和人地关系制约,当前中国农业生产经营还是以小规模农业为主,农地具有耕地少、小、散、碎的显著特征。中国既存在大量小而散、规则不足(无规则或者少量规则)的小农户农业及历史传承下的模糊性农业运作方式,又缺乏有针对性地面向小农户农业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和制度规则。因此,当前农业作为产业的职业化发展还呈低水平状态,大量的农业生产活动并没有被纳入国家行业标准和相关规范的产业统计中。尽管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民职业化水平仍然很低,小农户的家庭经营依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而农业农民职业化要体现为农业的商业化企业化运营,不断淡化小农经济的家庭性、社会性、社区性经营属性。

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身份一直缺少清晰的边界,人们更多地是从社会文化角度来定义农民,即社会身份,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整体来看,相应的政策抑或法律规范修订滞后于农业现代化的社会改革,导致农民从身份界定至身份认同的边界模糊化,出现了“农民工”这样兼具农民和产业工人身份属性的模糊化的复合甚至竞合身份。农民不仅是身份的体现,更是职业的体现。在传统农民身份内涵改变的同时,未来农民作为职业劳动者的身份会更加清晰 。

国家也认识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重要内容。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依然面临着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准入制度不完善、培训制度不健全、保障补贴机制落后等问题。农民职业化发展需要与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相结合,让“农民”称谓从社会身份称谓回归职业称谓,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有吸引力的职业。无论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还是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都仅仅是农民职业化的一个具体方面,关键要用好农民职称,把它做成一个从业准入的标准,并且加强细节底线要求。

目前,职业转出即农民退出(退休)也存在诸多挑战,随着农民身份的多元化,其权利义务关系也在不断调整。对于职业农民来说,退休后的养老、医疗、劳动保护等方面问题及退出后土地流转实现方式问题均无法得到解决。当前中国实行的退休制度主要是以单位缴费为依托,而大部分农民(小农户)并无单位,无法享受退休福利,农民主要是依据其身体状况和家庭条件考虑是否退出农业生产。

简而言之,职业农民的退出缺乏可选性的发展选项与保障机制。此外,针对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的农业服务体系也尚未健全。从服务主体上看,存在管理体制不顺、队伍素质不高、工作经费缺乏等问题;从产业链角度看,没有形成对农业产业职业化的产前、产中、产后健全完备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无法满足农民职业化对农业服务的个性化、全程化和综合性需求。农业的规则不全和农民的身份泛化导致政策效果弱化,使得农村农业农民的关系更为复杂,并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性进程。

2.当前农业农民职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本文从农业作为产业与农民作为职业的两个角度出发,比较传统小农户与现代农户的发展差距(见表1),可以看出,在复杂的国情、农情下,实现农业农民职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艰难过程,应从当前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农业农民职业化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政策实践落后;②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理念缺失;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发展困境;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经营人员发展不全面;⑤农业农民职业化的行业发展不足。

表1 农业农民职业视角下传统小农经济和现代农业特征比较

农业农民职业化的促进路径

目前,在中国特色基本国情、农业制度特征及农耕文化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存在区域与内部差异,并呈现出多样性与不平衡性,这种差异性分化出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造就了中国农业发展情态的复杂性与异质性,影响了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因此,农业农民职业化要以现代化为根本基准,以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为具体目标导向来提出相关的促进路径。

总体思路是建构分区分类别、进退并行的渐进路径,一方面是要对现存的农业农民制度进行适应性改造和优化,通过规范的职业准入与合理的退出机制,区分职业农民与农村居民,使存量农民能够满足农业农民职业化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要以内在职业准入、职业标准、社会保障等规定对新进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在促进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的同时要兼顾“坚守”小农户的利益,通过产业化与社会化服务途径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发展的有机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相关的政策选项和促进路径:①坚持保护农民权益原则,探索提供包括农民退出在内的多样化发展选项,保护农民实际利益;② 区分实际农业经营人员和普通的农村居民;③把普通的非经营性的家庭承包成员逐步变成利益持有人;④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的有机衔接;⑤ 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人员的准入管理;⑥ 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教育。

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要对标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农业强国的长期进程,兼顾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复杂性,在人口总量大、地域差异大、内部群体分化差异显著、资源约束紧、生产不确定性强、小农主体弱等基本国情背景下,将农业产业职业化发展嵌入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中。明确发展目标愿景,注重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平衡,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实现农业农民职业化的平稳过渡。目前可以初步将农业农民职业化作为一种试点示范政策贯穿于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与新一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制度实践当中。将农业农民职业化的试点示范作为今后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选项和重点探索方向,强化农业农民职业化发展理念。在近期无法全面实现农业农民职业化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具有较强社会效应的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如高附加值的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率先纳入农业职业化管理的范畴,使当前社会经济定位模糊不清的农业具有清晰的市场化产业行业特征,强化农业职业化特性,进而勾画农民职业化发展蓝图,为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民职业化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多样化、可借鉴的经验。

猜你喜欢

职业化现代化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边疆治理现代化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