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市党报深度报道的主题构建
2023-10-25□冯琴
□冯 琴
地市党报是基层媒体,是连接地方政府和民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地方具有极高的权威性。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直观、越来越迅速,地市党报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却不注重深入挖掘主题中所呈现的温度和故事,那么其报道很快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地市党报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坚守“内容至上”的新闻初心,构建精品主题,打造精品报道,拓宽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受众需求,创新主题构建思路,提高报道质量,提高地市党报在引导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地市党报的主题构建,针对主题报道中的深度报道,探寻其中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升地市党报在当地的传媒作用和社会地位,更好地反映地方政治生活并进行舆论引导。
一、坚定政治站位,把握主题高度
党报是党和政府宣传的重要窗口,因此,地市党报的主题构建首先应当反映党和政府的声音。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和政治导向,以主流价值和主流思想引导社会舆论,树立整体观、大局观,提高主题高度。地市党报能够更近距离、更多频次地接触到党和政府的政治生活,对党和政府的政策理解得更为透彻和深刻。因此,地市党报深度报道的主题构建应当从党和政府的政治生活和政策着手,做到既“埋头走路”也“抬头看天”。党和政府是人民力量的代表,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因此,地市党报的主题报道必须仔细推敲,提前策划,找到主题报道的最佳着眼点,秉承主题报道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的原则,打造精品的主题报道。
地市党报的主题报道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展开,让群众了解到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新政策、新思想、新战略,通过展示我国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增强群众的自豪感,唱响我国发展的“最强音”。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所形成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对于引导主流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市党报是党和国家引导社会舆论、进行全民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地市党报的主题报道围绕红色文化展开,不仅能够让群众尤其是生活条件优越的90 后、00 后更加了解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历史,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能够激发群众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的力量和勇气,有利于培育全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更加积极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2022 年11 月8 日,第32 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布。全国105 家地市党报联袂推出的《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百城”大型全媒体报道》荣获二等奖,《韶关日报》《洛阳日报》等105家地市党报,利用全媒体组合的方式,报道了“红色百城”的发展和巨变,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宏大主题相辉映,唱响了气势磅礴的红色文化主旋律,导向正确,报道出彩,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形成了强大的舆论阵势,充分发挥了地方党媒的舆论宣传作用。
二、扎根大众,拓宽主题广度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这段话对于地市党报深度报道的主题构建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地市党报的主题构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从受众的视角进行主题报道,从群众的生活中挖掘主题,既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又心系群众的冷暖,通过民生新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将主题的靶子瞄准群众的日常生活,从中提炼主题,报道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群众的生活琐事众多,如邻里纠纷、就医择业、求职求学等,地市党报的主题构建既要关注这些方面,又不能局限在这个层面,需要拓展主题的广度,从小民生走向大民生,拓宽报道对象的层次性。如住房、教育、交通等政策的出台,都会对群众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地市党报主题构建应围绕民生内容展开,从民生的视角进行阐述和报道,以群众的生活为切入点,以“平视”的角度构建主题,真正发挥连接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如《青岛日报》每一期的主题内容基本涵盖了从国际到国内,从全国到地市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仅如此,在众多的新闻主题当中,《青岛日报》的主题大多围绕国计民生的内容展开,从群众的角度解读政策。
以2022年2月8日的《青岛日报》为例,报纸排列了8个版面,分别为首版、要闻、青岛日报聚焦、关注、要闻专题、国际、公司观察、文旅体坛,涵盖了国内外的新闻信息。《青岛税务27 条便民办税缴费》介绍了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政策,“关注”这一版面从身边的群众生活入手,介绍了现下新兴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机会。《二次捐献让我俩变成有血缘的亲人》的报道,从捐献者的视角出发,阐述了捐献的历程和当事人的想法,传递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接地气、有高度。
三、以小见大,打造主题温度
在地市党报的报道中,许多主题往往过于宏大和抽象,难以让读者真正产生共鸣。在构建主题时,地市党报应该从现实生活中发掘鲜活的案例,见微知著,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反映大问题,从而打造主题温度。
例如,在社会治安方面,《南京日报》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报道社区巡防员的故事,以小切口反映社会安保的重要性。这篇报道没有局限于单一的主题,而是通过社区巡防员的日常例行公事,一点一滴地展示了他们为了维护社会治安而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种报道方式既让读者深入了解社会治安的要义,也加深了他们对社区巡防员这一群体的认知和感悟,使文章有了真正的温度。
再比如,《常州晚报》报道了一篇有关宣传文化教育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宣传文化教育这个宏大的主题被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元素,其中涉及了知识普及、文化繁荣、文艺宣传等方面。通过一些小的例子和故事,介绍了一本火炬计划的启蒙读物、一部活泼有趣的儿童动画片、一位身处基层的文艺工作者等,文章叙述的是一些表层的故事和案例,但实质上却展示了一种渐进式和全面性的宣传文化教育的效应。
总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地市党报的报道中被广泛运用。此类手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地市党报关注基层社会民生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增强报道的可读性,让读者真正从中体会到地市党报在主题报道中所体现出的温情。
四、立足时间和空间维度,挖掘主题深度
地市党报的权威性是其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优势所在,地市党报能够接触到党和政府的政治生活,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解也更为深刻、透彻,在新闻信息上更利于进行深度的报道和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刻的评析,有利于受众从多方面深刻理解主题报道的内涵。地市党报的主题报道,需要做到不仅让受众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提高受众接收信息的效果和价值。不同类型的主题,解读的层次和重点也有所不同,经济类的重点在于经济发展的有关现象,民生类的重点在于与受众生活相关的社会层面的展现。而要提高主题报道的深度,需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入手。
在时间维度上,主题报道不仅要报道事件的高潮和热点,而且要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报道事件的“古今未”三个维度,通过纵向维度的时间贯穿,才能让受众对事件形成全面的了解,从而对事件形成客观的认识。
例如地市党报在构建“人才引进”的主题时,可以在介绍当下地区人才引进成果的基础上,介绍地方人才引进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背景,在主题报道时采用真实的数据和真人真事,通过数据和实例的支撑提高主题报道的形象性,增强受众的认可度,并嵌入深度的观点分析,让受众了解地方人才引进的过程和原因。
在空间维度上,主题报道不能仅报道事件本身,而且要介绍与事件相关的其他因素或者其他空间的因素,向受众多角度地呈现事件。以地市党报做“人才引进”的主题报道为例,可以在报道当地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加入优秀地区的人才政策,分析双方政策的不同之处以及形成不同的原因,通过区域对比的方式,深度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受众对人才政策的认识深度。
五、体现地方特色,突出主题亮度
地市党报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性,这也是地市党报的独特优势。由于地市党报扎根在当地,在报道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地市党报的触角可以接触到当地的各行各业,能够有力的获取特色主题,尤其是对当地风土民情、地方文化的报道。地市党报既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地的助推器,也是当地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立足当地的报道,是地市党报的特色,也是地市党报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和强有力的竞争力。以《四川日报》为例,四川省地处我国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种类和人口众多,地理风光与众不同,因此,《四川日报》在进行主题报道中,很多内容都以少数民族的幸福生活为报道内容,展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而《南方日报》地处广东,贴近港澳地区是其最大的地方特色,《南方日报》在进行主题报道时,经常以深圳地区的港澳居民为切入点,报道了港澳居民的所思所想,充满了丰富的南海元素。《无锡日报》则侧重于科技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经济报道,体现了无锡作为工商业城市典型代表的特色。
六、锻炼党报队伍,夯实队伍基础
地市党报深度报道的主题构建,离不开一批政治过硬、业务扎实、求实创新的采编人员。采编人员要积极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四力”进行历练,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四力”打造精品主题,不断提升主题构建的深度、广度、亮度、高度。
增强脚力,就是要走进火热的生活中去,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在泥土中显露真情,将镜头对准普通的群众,用笔书写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场景。党报记者要走进田间地头、街边小巷、学校医院、超市闹区等生产生活一线,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生活。《青岛日报》采编人员来到了伊春路25 号的居民院中,记录街道拆除违法建筑、修剪大型树木的场景,从日常小事中反映群众生活,也反映了政府的执法为民;《南方日报》采编记者来到宝安区的优秀企业,展现宝安企业的转型升级,体现广东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求新求变。像这样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一线的“沉浸式”采访,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立体感和现场感,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
增强眼力,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挖掘到新闻的独特价值,以一双发现的眼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事物、新亮点,挖掘新闻的价值,以高度的新闻敏感构建新闻主题,使新闻报道出奇出彩。青岛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作为旅游名城的地方党报,《青岛日报》的采编人员从楼座杂乱电线变整齐的小事中挖掘出了城市亮化、整治的主题,体现出很强的新闻挖掘能力。
增强脑力,就是要积极动脑,善于思考,能够对新闻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报道。采编人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爱思考,乐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在“二十大时光”专题报道推出时,新闻报道的内容需要与主题相结合,采编人员首先需要吃透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领会二十大的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思考与二十大精神契合的生活点,以此进行有深度的报道。
增强笔力,就是要创新表达方式,展现新闻独特的“作品感”,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南方日报》在2023年2月24日的报道中,推出了《横琴前海双双迎来“金融30条”大礼包》《为大湾区建设注入更多金融活水》,讲述国家重大的金融政策。稿件通过“横琴金融30 条”和“前海金融30 条”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政策名称,在吸引读者强烈关注的同时,也让人们对金融政策有了直观的认识。
七、结语
总之,地市党报是连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是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反映群众生活的重要窗口。地市党报深度报道的主题构建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坚守新闻原则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从政治高度、群众广度、主题深度、群众温度、地方亮度、队伍基础等方面着手,精耕细作,打造出精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