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后服务
——小学心理社团活动经验

2023-10-25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上海2018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8期
关键词:社团家长心理

◎ 吴 蕾(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上海 201800)

社团活动是校园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落实“双减”政策后,学校育人主体地位和功能回归,开展社团活动的时间得到更好的保证,活动形式也日趋丰富。以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为例,“双减”前每周心理社团只有一节课(35 分钟)的时间,很难与学生建立深入的连接和讨论;如今,心理社团固定在课后服务时段,每周一小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报名参加,共赴一场有深度、有温度的心灵之旅。

一、“双减”后,校心理社团活动设计的考虑因素

(一)紧贴新时代育人要求,明确心理社团的活动愿景

在“双减”背景下,一方面,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另一方面,全社会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是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行动指南,部署开展了八项重点工作,其中之一便是“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坚持学习知识与提高全面素质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社团是实践“五育并举”和“教育创新”的重要阵地,在目前活动时间充足、资源条件有保障的情况下,心理社团的活动目标不应局限于维护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态,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促进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心理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人的心理状态,更要启发他们用心理学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人。

基于此,我校心理社团希望借助丰富多样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引导他们在互帮互助、承担责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价值感,丰富生命的意义。

(二)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心理社团的活动形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育人的底色,倡导心理与其他学科融合,丰富活动内容。例如,心理+绘画是最常见的活动形式,趣味性十足;心理+体育不仅是心理活动月的亮点,也被用在特殊学生的心理干预中;心理+戏剧衍生出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表达的空间……心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工作特色,选择自己擅长的社团活动形式。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性、创造性、逻辑性不断发展,对日常生活、社会时事慢慢形成自己的思考。好的心理社团活动不仅能够包容学生的不同,提供表达的平台,还能使他们的情绪和感受得到升华。处在儿童期的他们,喜欢好玩有趣同时带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而教育戏剧形式多样,以游戏、故事、扮演为主,辅以绘画、书写、音乐等活动,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具体而言,教育戏剧遵循做中学、玩中学的理念。

首先,“观演合一”可以为学生提供看待问题的双重视角,沉浸式的体验会使学生心里荡起层层涟漪,“压抑起来的内在情绪、冲突、欲望被外化出来,借助于不同的人物角色,被释放掉、转化掉”[2],达到教育目的。

其次,将教育戏剧作为社团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的主动性更强。教师以多样的身份——可能是带领者、讲述者,也可能是陷入纠结的人、遇到困难的动物等特定角色,邀请学生参与到故事中,因此,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利,在最近发展区锻炼问题解决能力,获得心理成长。

当活动愿景和活动形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回应学生的成长需要时,课后服务就有了深度。心理教师还需要做好多方面的辅助工作,使课后服务更加有温度。

二、心理教师多方努力,提升社团活动效果

(一)设计前期心理调研,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重点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所以无论是什么社团,都要为学生赋能,让他们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但因为社团成员常来自不同年级和班级,每位成员的需求既有相似也有不同,活动前的心理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

调研分两步:首先在社团招募期间,通过报名链接和单独访谈向家长、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交往、性格、行规等信息;其次,在社团首次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并且选择合适的工具加深对他们的理解。

调查工具可以使用经典量表或自编问卷,需要注意的是题目数不宜过多,能够反映出学生的优劣势即可,例如学校适应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等。调研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地了解学生,从中梳理出他们的具体需求,在活动中予以关注,让心理社团更有温度。

(二)主动进行家校沟通,促进学生的阶段成长

与日常教学一样,课后服务也要重视家校共育,重点在于开展合作。课后服务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平台,让学生多一个表达的机会。

例如社团中有位一四年级男生小吉,行为乖张,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困扰,但班主任反映其上课时表现正常。在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小吉的父母感情出现裂痕,目前处于分居状态,即将离婚。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中发现,小吉时常被孤独感包围、渴望陪伴,平常上课时会强打精神,但在社团的放松状态下便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宣泄压抑的情绪,也希望获得周围人的关注。

对小吉的行为有了具体分析后,运用教育戏剧的方式设计类似的家庭变故情景,同学们共同思考、应对。此外,邀请家长用书信表达关心,用辅助代替提醒,共同帮助孩子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段。

又如三年级的女生小英,在社团中做事认真、思维活跃,但因为写作业速度慢,家长不同意继续参加活动。经几次沟通,家长、教师、学生三方达成共识,把参加社团活动作为写作业速度提升的奖励,效果显著。将学生在社团中的成就及时反馈给家长,不仅可以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还可以借此促进孩子其他方面的进步。

(三)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导向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后服务期间,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小学生正处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期,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评价,通过制定标准、及时强化和榜样引领可以促使他们进行自我调整。在心理社团中,专注地听、大声地说、组织同学、贡献智慧等都是值得提倡的行为。

在每次活动的最后,可以预留一些时间,邀请学生分享当天活动中印象深刻的部分,反馈对其他伙伴的观察,夸一夸同伴做得好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大家共同推选本次活动的“今日之星”,并以校园代币作为奖励。因为评价和推选都是学生自己说了算,教师只负责把握大方向,所以学生参与的热情会很高,选出的“今日之星”也会成为之后活动中大家行事的榜样。

在实践中还发现,活动设计越贴近学生,他们的投入度越高,在评价时关注到的面就会更广,可以从多个角度赞扬和推举不同的同学,并详细说明理由。相反,如果活动设计一般,无法使多数同学投入其中,那么在评价和推举时就容易出现高度统一的意见。因此,鼓励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

(四)巧借带队放学时机,增强师生的情感联结

小学生常常因为某位老师了解他而亲近这位老师,也因为亲近所以配合。而心理社团活动每周一次,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有限,在管理课堂时就容易遇到困难。借助每次活动后的带队放学时机,心理教师可以密切和学生的关系,让课后服务充满温情。

例如,让获得“今日之星”的学生整队,增强其自豪感;带队路上与一两位学生聊聊他们最近的生活,听听他们的吐槽;在校门口与学生告别时,观察孩子与家长的互动……这样点滴的积累不仅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管理效率的提升,而且对教师备课有长远的帮助。

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学生因兴趣而相聚,家长因信任而托付,教师的角色也发生转换,成为专业的引导者和耐心的陪伴者。人们常说,“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专业胜任力是开展活动的基础。心理教师需要不断钻研活动设计,增强辅导技能,努力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后服务,助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社团家长心理
缤纷社团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