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张掖 绿张掖 共铸发展金张掖

2023-10-25滕飞

新长征 2023年9期
关键词:山丹西路军马场

滕飞

张得开的山水,掖不住的风情。

八月的张掖,丹霞貌美,沃野斑斓,祁连雪山和沙漠绿洲相映成辉。千里陇原,尽展美丽画卷。

张掖,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赴甘肃考察,多次对甘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为甘肃发展明确定位、擘画蓝图、指明方向。

如今,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再次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本刊记者一行跟随“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看甘肃发展变化”全国党刊全媒体采访团走进甘肃省张掖市,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感受千年丝路古城的发展脉络,见证陇原儿女开创的美好生活。

一座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

“巍巍峨峨祁连山,风刀雪剑烈骨寒。红旗指处峰让路,战士刀头血未干。”

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浴血奋战、殊死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的这首《祁连战歌》,既写尽了祁连山的雄伟,也写尽了红西路军余部鏖战祁连山的艰苦悲壮。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现今保存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权威的纪念馆,也是红军西路军历史纪念、展示、保护和研究中心。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高台,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本刊记者一行跟随全国党刊全媒体采访团,来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瞻仰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历史、接受革命教育。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纪念碑上,“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5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泛黄的信件、生锈的刺刀、动人的事迹……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脚步不自觉地放慢,历史悄然拉开帷幕。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三十军、九军、五军等共2.18万余人,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由于形势的变化,宁夏战役计划中止。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向河西走廊进军。西路军进占永昌、山丹,一面按照中央命令建立根据地,一面同敌人进行艰苦作战,全力策应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西安事变”后,西路军作为重要的战略机动力量,又在战略上配合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回到南京的蒋介石背信弃义,扣押张学良,调集40个师的重兵紧逼西安,内战一触即发。为应对形势变化,中央指示西路军在临泽、高台地区集结,暂勿西进。西路军与尾追强敌展开了长达60余天的血战。1937年1月1日,五军等部进占临泽城。是日晚,军长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2800余人,一鼓作气,拿下了高台城,第一次将红旗插上了高台城楼。1月5日,敌军就开始集结部队,9日全部集结完毕,12日敌人切断高台、临泽的联系,并牵制沙河堡、倪家营子的主力红军,以10倍于我的兵力,向高台城进攻。1月20日,五军将士与敌人激战9天8夜后,高台城市陷落,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2000多人牺牲。高台血战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一场异常惨烈、悲壮无比的战斗,是整个西征战役中,牺牲人数最多、牺牲将领级别最高的血战,红五军顾全大局、服从命令、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精神也在这场血战过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凸显了共产党人所坚守的信仰所在。

硝烟散去,英魂永存。作为红军西路军的重要征战地和讲好红军西路军故事的核心承载地,高台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军西路军将士英勇无畏、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致力于讲好红军故事,传播好红色文化。

据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馆长朱德忠介绍,该馆先后投入1.04亿元用于完善基础建设和硬件改造提升。4年来,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356.3万人次,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2.16万场次,使西路军故事逐步走出甘肃,走向全国。同时,纪念馆积极探索推出云课堂、云展览、云讲解、云直播、云祭扫等多种线上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运用新媒体讲述西路军故事、展示馆藏文物、开展网上展览、进行网络宣讲,让红色文化不断有新传承、新表达和新活力。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國家的精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我们对英雄的最好纪念。

一粒种子:赋能乡村振兴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张掖是资源能源富集地,是天然的绿色大农场、有机大牧场,全国每两粒玉米种子中就有一粒来自张掖。

在临泽县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的展示厅内,一个含上千颗优质种子的“种子球”十分引人注目,上面布满各种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植物种子。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打好农业翻身仗!”走进位于临泽县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眼前呈现的这一句话,直击人心。

本刊记者来到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二楼,工作人员正忙着对送检的玉米种子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每一粒种子的安全。据悉,每年有超3000份的种子样品在这里“体检”,保证了张掖年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年产优质玉米种子4.5亿公斤,并向全国6亿多亩玉米种植基地提供安全的玉米良种,成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种子卫士”。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一粒种子”到一条产业链,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型升级,给张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前进牧业公司是甘肃省养殖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石岗墩牧场是前进牧业公司最大的牧场。

在这里,一头头奶牛排队进入全自动转盘上,每8分钟便完成了一轮挤奶工作。全国党刊全媒体采访团一行人参观牧场时,不时发出赞叹之声。在这里,无论牛舍还是挤奶大厅,都特别干净卫生。

该公司董事长马志祥介绍,公司把“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从15年前小小的农业合作社,一跃发展成为甘肃省养殖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本刊记者走进距离牧场10多公里外的张掖超越发展农业有限公司的高标准智能玻璃温室。茫茫戈壁滩中,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十分显眼。温室内,番茄藤蔓密密麻麻,蔓延成一片番茄森林。一簇簇富有特色的串番茄采用有机质营养钵栽培,依托精准水肥循环系统和智能升降温管理系统,实现对农作物的温、光、水、气、肥等全程自动化控制。相比传统农业,节水量至少可以达到40%。戈壁上的农业,按下了科技创新的“快进键”。

坐落在张掖市张肃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速展村,依托区位优势,建成160亩本土杂果采摘园和238座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大棚,实现了“南果北种”,这些特色产业共同构成了种、畜、菜、果优势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多点开花的“1+4+N”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速展村,恰如其名,跑出了乡村发展的“加速度”。

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智慧农业正逐步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作为中国西北高原上不可多得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全国第六大蔬菜供应基地,张掖立足独特的自然禀赋,发展智慧农业产业,让曾经的戈壁滩变成如今的“聚宝盆”。

一个马场:书写绿色生态

乘车前往山丹马场,一路上虽不见万马奔腾的雄浑景象,但大马营草原碧波万顷、生气勃勃。

在“生态保护第一”理念呵护下,蹚过历史长河的山丹马场,仍显露着令人流连忘返的美丽景色。随着牧马人哨声响起,数十匹雄壮矫健的骏马四蹄生风,长鬃飞扬,驰骋而过,令观者惊叹连连。

山丹马场,位于张掖市山丹县,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场之一。自汉代起,这里就是官方设立的养马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丹马场培育军马约半个世纪。

通过几代牧马人爬冰卧雪,山丹马场培育出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军马新品种“山丹马”,曾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但随着时代演进,山丹军马场“为国养马”的职责,逐年演化为良种繁育与生态保护的使命任务。尤其是生态保护方面,因马场地处黑河水系和石羊河水系分界处的核心地段,是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祁连山生态保护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由于祁连山的气候变迁、超载放牧等原因,山丹马场及周边一度出现了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效能减弱等环境问题。恢复生态环境、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成了山丹马场的新挑战。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时,来到山丹马场察看草场和马群放养情况,听取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情况汇报,强调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9年以来,山丹马场累计投入资金2.36亿元,落实退牧还草、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33项。同时,借助千年马场“金字招牌”,山丹马场依托总面积达300多万亩的草原、耕地、林地,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着力打造“规模种植+特色养殖+绿色食品加工+生态旅游”产业链,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如今的山丹马场,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治理,许多不常见的野生鸟类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频频现身。蒙古原羚、岩羊、马鹿、狍鹿、藏狐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的种群和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明显。

“我们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把山丹马场建设得更美、更好,努力争做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任培文说。

今天的山丹马场,绿水青山加快转化为金山银山,并向着“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典范”目标奋力迈进。

一所学校:弘扬工匠精神

祁连山下,不仅有山丹马场书写的生态文章,还有培黎职业学院延续的国际主义教育情怀。全国党刊全媒体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培黎职业学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感受这所具有光荣历史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职业学校的风采。

1942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创办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其开创并实践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职业教育思想,为甘肃现代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根植于此,张掖市开办了培黎职业学院。

学院位于张掖市山丹县,走入这座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城市,随处可见与路易·艾黎相关的印记:名为艾黎大道的城市新区主街道、艾黎国际大酒店、艾黎纪念馆、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艾黎不仅成为当地人接触国际职业教育理念的开端,更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符号和名片。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丹培黎学校考察,参观了路易·艾黎故居,走进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室和智能家居实训室,观看职业技能实训,并同师生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继承优良传统,创新办学理念,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近年来,培黎职业学院着眼国际化、高起点、有特色的办学定位,瞄准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对接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一带一路”。

培黎职业学院院长彭东军介绍,学院重点打造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智能制造、国际经贸和涉外护理等特色专业群,通过引企入校、订单培养等方式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同時,学院持续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与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维特利亚理工学院合作;与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签署协议,计划采取“2+1”境外境内分段教学形式为巴基斯坦现代农业培养高质量、定制化的职业技能人才。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立志成为大国工匠的学子越来越多。短短三年时间,培黎职业学院在校生从2000余人增加到近5000人。“我们将继续发挥‘培黎’品牌优势,高水平推进培黎职业学院建设,大力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培黎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杨城表示。

在今年3月举办的“中银杯”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培黎的智能制造学院和信息技术学院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8名同学获得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移动应用开发等多个项目一等奖。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乘风破浪扬帆劲,奋楫笃行开新局。回望过去,令人振奋;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新征程上,张掖干部群众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持振奋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拼搏的干劲,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奋斗开启未来,相信“彩虹张掖”将继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柳   絮

猜你喜欢

山丹西路军马场
张文喜
山丹马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全面启动
近十年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研究述评
大兴安岭地区山丹种子萌发研究
青海马场台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丹烙画在农村小学的传承和发展
走进山丹军马场,在焉支山下策马扬鞭
马场(外一首)
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西路军精神的讲话座谈会在京召开
马场主的金三角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