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引领与大概念优化的课堂建构
2023-10-24王德明
王德明
本节高三专题复习课的主题是“创新”,据此设定的议题是“如何认识创新”,提炼的学科大概念是“创新”,设定的情境是古今改革事件,以“促进创新”为主题进行跨模块专题复习。教学模式为以学科大概念为统摄尝试实施议题引领下的课堂教学。
一、确定大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实施议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确定活动议题,本课时教学设计以“改革”为情境,确定的议题是“如何认识创新”,包括创新是什么、为什么要创新、如何推进创新。在“如何认识创新”这个议题的价值引领下,学生可以获得“必须推进创新”的肯定回答,做推进创新的支持者、拥护者和参与者。为了讲清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首先以《堂吉诃德勇斗风车式的勇敢》为序幕,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图片—《八里桥之战》中清军以大刀、长矛毫无畏惧地对抗英法联军密集的炮火。
师:此时此刻,同学们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震撼!这些大清勇士太勇敢了,不怕死,太棒了。
生2:愚蠢!大清勇士太傻了,打不赢还不跑,以卵击石。
生3:悲哀!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制于人。
……
师:大刀、长矛等冷兵器 PK 侵略者的火炮。清军的大刀、长矛砍上英法联军的大炮,大清勇士在一次次冲击中全部阵亡。这种堂吉诃德斗风车式的“勇敢”是冷兵器时代与热兵器时代对撞的悲哀。大清帝国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吧?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清王朝需要改革创新,需要增强以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需要把国家发展起来,需要让国家强大起来,用强大的国家实力维护国家的安全、主权和发展利益。
二、提炼大概念,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内容不是学习的全部,但如果失去了学科课程,无论是议题式教学,还是大概念教学就失去了所有的依托。因此,提炼学科大概念,并以学科大概念对学科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建构,是实施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课的学科大概念为“创新”,以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分别从哲学、经济与文化角度进行学科大单元建构,从而形成学科大观念,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实现学科育人。
1. 哲学意义上的创新内容的学科建构
(1)创新的缘由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存在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需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处理肯定与否定的关系,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创新的依据
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其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不破不立,既破又立,要树立创新意识。
2. 创新在经济角度的学科建构
(1)是什么
经济角度的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2)为什么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3)怎么做
国家:①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②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③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强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企业:自主创新,依靠科技和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 文化创新的路径
(1)纵向本来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根据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与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2)横向外来
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
(3)发展未来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当今中国时代之基,解决时代问题。
教师在“如何认识创新”这个议题引领下,在“创新”这个学科大概念统摄下,融合哲学、经济、文化角度内容,遵循学科逻辑进行建构,在整体性思维下建构学科大单元体系,有助于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这个大观念,从学科知识的教学转向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设置大情境,优化辨析性主题情境
议题引领下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建构的学科课程体系,需要在情境化中与社会生活深度对接。学科大概念是结构化的,学科化的复杂情境也需要围绕主题进行情境优化,建构辨析性的主题情境。本课在“如何认识创新”这个议题引领下,以“创新”为核心,以“改革”为主题,建构辨析性主题情境,使情境得以进一步优化。
1. 篇章一:中国的古代改革
中国从不缺乏改革者。从李悝改革算起,中國经历过无数次改革。但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也从来不缺乏反对者。
中国古代的一些改革,即便成功了,改革的操盘者也往往无法笑到最后:商鞅立法而被肢解;吴起刻削而被车裂;王安石郁郁而终;张居正去世后,家属惨遭抄家流放。
2. 篇章二:中国的近代改革
晚清三次论战体现了否定之否定即辩证否定的关系,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改革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应像西方一样制造“坚船利炮”。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海军舰艇吨位和数量都强于日本,但依然战败。
近代中国在列强侵华战争中没有胜算,国家主权和领土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中逐步丧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通过光绪帝提出向西方学习,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经济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次改革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囚禁光绪帝,追捕康梁,杀害六君子,变法宣告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光绪帝被禁锢与六君子牺牲表明了维新变法的失败,袁世凯篡权称帝表明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3. 篇章三:中国的当代改革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了尘封许久的国门,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四十多年的沧海巨变,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四十多年来的全球创新版图,中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夺冠、“蛟龙”入海、深地探测、国产航母下水、大飞机首飞、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等成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厚积薄发的中国交出了让世界瞩目的优秀的经济答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国当代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中国正努力重现历史辉煌,在科技创新上“重回世界之巅”。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普及义务教育,从恢复高考制度到高考改革,教育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獲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4. 篇章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面临的问题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劳动力红利减少,环境问题以及各种社会问题仍然相当严峻;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挑起贸易战,西方国家出现新的分化组合。新形势下,我国需要进行新的改革,政策也要与时俱进。
本课时情境是结构化的主题情境,在学科大概念“创新”的统摄下围绕“如何认识创新”这个议题展开,情境依照时间的维度“中国的古代改革—中国的近代改革—中国的当代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改革的成功与失败中进行反思,找到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这组情境从时间维度来看,存在着前后相继的逻辑联系;从议题角度来看,都坚持了议题的价值引领;从大概念角度来看,都反映了创新发展理念,反映了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的要求,在学科内容情境化与情境内容学科化的有机统一中达成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科育人的目标。
四、设计大任务,提出思辨性、争议性问题
问题在学科课程内容与情境内容的深度融合中产生。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该是知识性的,在课本上有现成答案的;也不该是常识性的,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能得出正确答案的。教师需要依托真理性的学科内容,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在真问题、真任务的驱动下开展真实的探究活动,使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向真而行,在议题价值引领和学科大概念的统摄下从议题确定、课程整合、情境设置、问题提出、活动体验、评价实施等诸环节,以真议题、真知识、真情境、真问题、真任务、真活动、真评价构建真实的课堂,使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能够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达成真素养的培育目标。
在“创新”任务的驱动下,以复杂、辨析、挑战性情境为载体,教师在学科内容与情境话题的对接中提出思辨性、争议性问题。
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不再使用大刀、长矛等冷兵器与坚船利炮对决,而是用坚船利炮对阵坚船利炮,为什么却仍然惨败呢?为何“师夷长技”之后仍然受制于人?“师夷长技”中我们还缺什么?
生1:历史上将帅不和,指挥失误。
生2:士兵纪律涣散,军心不齐。
生3:清朝最高统治者腐败、昏庸、无能。
师:如果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屡败屡战理解为“技”不如人,那洋务运动以后,我们建立了强大的北洋海军,面对实力不如自己的日本海军,为什么还是可耻地战败?抗美援朝战争,人民志愿军以落后的武器和后勤保障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所谓“联合国军”,打破了“联合国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长久的和平环境。可见,胜利的决定因素不仅在于“器”,也不仅在于“技”,还在于“道”。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情境主体越多,情境越复杂,就越具有挑战性。结合思辨课程与辨析情境设计思辨性、争议性问题,有助于学生在激烈的思维冲突与思想碰撞中向真而行,培养学科关键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五、设计大活动,设计体验性、序列化活动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是活动型学科课程,围绕议题的活动设计非常重要。好的活动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动的热情,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有所体味、有所感悟。教师在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活动、情境体验、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深化对世界的认识。
本课围绕“如何认识创新”这个议题,在学科大概念“创新”的统摄下,以“改革”为主线,组织学生了解我国自古至今改革的历史,或参观改革历史博物馆,或浏览改革图片展,或观赏改革视频,组织学生开展无领导小组讨论,破译我国当前的改革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经济制度“密码”。
生1:我国当前改革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立了现代化经济体系。
生2:与古代改革、近代改革不同,我国当前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这是我国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
师:这个问题涉及两个大概念,第一个大概念是“创新”,需要以创新为核心建构学科课程体系和课堂结构。第二个大概念是“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述两位同学的回答在内容上是正确的,但在学科大概念上超出了知识范围。
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活动内容与学科大概念建构的学科结构深度融合,活动内容与议题覆盖的学科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深度融合,活动体验、感悟与议题引领下的价值判断高度一致,在真实的探究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校)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