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汽车电控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应用
2023-10-24吴彬
吴彬
摘 要:文章围绕《汽车电控技术》课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该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师生及课程思政的关系,尝试将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进行结合,实现一体化教学及实践,对专业课程中涉及的思政元素进行全面挖掘,找出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基于专业课程的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促进课程思政一体化运用。
关键词:汽车电控技术 课程思政 影响 教学 实践运用
1 引言
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了要利用课程教学主渠道,强化思政理论建设,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实现学生成长的需要,有关课程思政也应保证和思政课程协同建设。对于高校来看,是人才培育的关键阵地,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培育知识技能,端正学生三观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落实好“教书”以及“育人”工作,在进行知识及技能传播过程中,强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课程思政是高校健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方式,借助合理的教育教学措施,对育人实践进行指导,切实加强育人效果。文章围绕《汽车电控技术》课程进行了分析,根据教学实践,探索了专业课程中怎样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2 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在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了课堂要具备育人功能,始终将立德树人当成重要任务。结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要求,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促进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国由汽车大国逐渐发展为汽车强国,这和人才支持存在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人才培育和汽车产业发展息息相关,高素质技能人才可以促进汽车强国的发展,为其奠定重要基础。为了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应与课程教学有机渗透。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课程一体化教学为不可或缺的依托,通过课堂教育有助于发展课程思政,结合育人目标,深挖课程知识与思政要素的渗透点,充分体现专业课程承载思政教学的作用,促进思政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要求[1]。
对于《汽车电控技术》课程,这是汽车检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着一定的工科属性特点以及较强的实践性及综合性特点,对于纵向人才培育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利用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电控原理及性能等理论知识;掌握对汽车电控检测及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能力;培育学生形成坚定的信念,提升他们的家国情怀,使其争做新时代青年,提升技术工作者创新精神及工匠精神,为其提供良好的保障。
3 专业课程、师生和课程思政的关系
《汽车电控技术》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汽车电控系统的原理及构成,培育其检测维修能力。对于该课程来看,能够结合学科自身知识点,贯彻职业精神及素养,借助唯物辩证法,根据科学精神的培育,进一步加强学生认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促使其钻研技术,积极报效国家,提升他们的家国情怀及使命意识。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应有计划地构建教学内容,把思政要素科学融入到课程一体化教学中,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全面感化,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
(1)教师为课程思政组织人员。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是具有重要作用,是主要负责人,应注重了解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之间的联系。教师是学生端正价值观的重要引路人,只有真心对待学生,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使其积极追随教师开展课堂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对专业以外的“弦外之音”进行洞察,深入发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把它和专业知识全面融合在一起,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思政原理的领悟,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内涵及延伸发现有关的思政元素,把它们渗透到课程思政教育中,科学利用这些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和专业课程相适应,从而实现协同育人。(2)学生为课程思政主体。针对培育什么人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有关教育人员提出了基于结果导向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将学生利用教育过程得到的成绩及能力当作教学实施目标。根据结果导向理念,也可以将其应用到课程思政教学中。对于课程思政而言,其效果主要反映在学生的领悟方面[2]。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特征,采用因人施教方式,促使学生利用学习获得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育学生的品质,端正他们的三观,提升其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发展成优秀的社会公民,为中华复兴持续努力奋斗。
4 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汽车电控技术是基于汽车发明及普遍运用,想要全面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以及确保人员安全,由政府及行业组织构建完善的技术标准要求,推动汽车厂商不断利用技术进步及产品创新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降低人员伤亡,在这一过程中,厂商还应该持续健全产品配置,切实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以更好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对于课程内容设置,其中涉及车身控制技术、转向以及制动控制技术等内容。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产生了大量新技术及新产品,厂商不断推广电控技术,由最初的定速巡航技术等推广至最新自动驾驶技术等。该课程在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了解电控系统的原理及构造,有助于促進将来工作的开展,为其奠定理论基础知识,了解相应的方法及技能,掌握电控技术特殊的思考方式,全面调动学生对汽车电控技术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其科学处理问题的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确把知识及技能变成服务社会的思想。针对《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有关课程思政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却难以有效发掘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在进行授课时,应科学把握节奏,把思政元素同知识传授全面结合在一起,全面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
5 课程思政在“汽车电控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5.1 混合教学模式构建思路
小规模约束性在线课程,是基于学生规模不大并符合课程准入要求而开放的线上课程,为混合教学提供了支持。虽然混合教学已大力推广于课程教学,但思政教育和课程结合的重点还较为模糊。故而,突破时间空间约束、改变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混合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有着显著的特点,包括实践性较强、具备一定的综合性等。为了处理在一体化教学中思政元素表面化的情况,当进行课程设置时深挖思政教育内涵,尊重教育规律,多层面渗透思政要素,完善教育内容,体现立德树人要求。在课程一体化教学期间,讲解课程知识的同时,应基于线上课程,结合用人单位对于被教育者的能力及品质要求,根据其职业规划,把德育基于引入混合式课堂模式,落实于一体化教学全程,指引学生科学运用线上资源,强化互动、答疑,引导其达到高效自学,使教育润物无声,推动课程思政实现良好育人效果。
5.2 借助联想对比法,分析技术原理
对于绪论部分,往往是对该门课程发展历程进行描述,目的是指引被教育者掌握汽车在发明的时候属于机械设备系统,一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运用蓄电池及灯光照明,在后半叶,还引入了集成电路技术。根据新的控制论及系统论研究成果,开始把汽车由机械装置转变成电气化以及智能化的机电一体化移动工具。因为大部分汽车电控技术的装置都具有综合一体化特点,并非传统机械装置可以看见,可以直观感受其工作原理。对此,教师可借助唯物辩证法的个性及共性的方法,对常见电控系统构成部分控制器等的工作原理进行总结分析,利用联想及类比法,把电控系统机理与人类活动进行对比,其中传感器类似于五官,可以对信息进行感知;控制器类似于大脑,可以对信息进行获取,利用对比分析判定,可以释放指令;执行器类似于四肢及肌肉,可以按照指令做出有关动作。基于如此的指引及启发,使被教育者掌握技术螺旋上升渠道,了解汽车电控系统并非复杂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方法规律的,是有迹可循的。
5.3 重视政策动向,提高低碳意识
伴随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在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基础上,实际运用中也会造成很多能源消耗,排放很多尾气,导致能源危机问题,造成环境污染。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尾气处理器等的推广运用,借助电控技术极大地减少了发动机燃油消耗,达到了70%多,同时还减少了尾气排放,大概在90%多。伴随新技术的运用,纯电动汽车能够降低对高污染能源的使用,促进尾气零排放[3]。对此,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动力总成技术发展历程,对学生开展科学引导,使其了解新技术,对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加以重视,比如“国六”排放标准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等。针对新技术及热点问题,不但可以对技术及行业发展方向加以了解,科学规划自身的职业路线,还能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及使命感,构建环境节约型社会,为其提供重要的保障。
5.4 培育工匠精神,提升安全意识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为该课程的重点,围绕常见的ABS系统、ESP程序、MCS悬架刚度阻尼调节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对这些技术进行宣传过程中,想要满足消费者的时尚需求,在命名时,均使用了英文缩写方式,可根据技术及原理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同技术,厂商存在差异,想要防止知识产权纠纷而运用的一系列缩写方式。实际进行讲解时,可借助总结及对比方式,教会学生识别方法,避免被厂商持续变化的宣传手法所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了解制动电控技术是利用避免事故出现的安全技术来增强车辆安全性能,降低事故伤亡问题;而行驶系统电控技术基本都是为了降低驾驶者操作疲劳度,增强乘车者的舒适性,实施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本课程教学中,可结合ABS、ASR以及ESP技术的发展,培育工匠精神,以此为切入点。在火车制动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制动系统车轮抱死会导致火车出轨等事故,飞机着陆降速过程中,轮胎抱死会导致飞机毁坏、乘客伤亡,制动抱死会导致严重的事故,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但是,防抱死设备因其体量较大,比较笨重,所以没有获得普及运用。
德国博世集团不断努力,持续钻研,在1978年研发了第一代电控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而后在1986年研发了ASR系统等,逐渐引领行业规范,在多年发展中获得了改善,现阶段研发了第十代ABS,且经济性越来越高。早期的汽车搭载ABS往往是被这类外资公司垄断,而且价格还非常高,我国大学教授联合万向集团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BS,还将其投入到市场中,让外资供应ABS价格大幅度下降,由最初的一万多人民币减少到两千人民币[4]。该自主研发,达到本土产品替换发展的案例非常多,比如,8AT、9AT自动变速箱的研发,避免了我国汽车产业被技术限制。利用技术的进步及发展案例,不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能使学生了解汽车技术的现状、自主产权技术和国际技术之间的差距,利用了解领军人物事迹的方式,对科学家及工程师为汽车行业技术进步及民族复兴发展做出的努力进行宣传弘扬,促进学生奋发图强,将个人目标和国家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积极投入到汽车产业振兴发展中,促进我国民族复兴。
课程思政的实施应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避免教师满堂灌现象,应全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培育其独立思考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针对比较简单及成熟的技术及产品,如ABS以及ESP等的演变及工程师相关事迹,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课下一起学习,对有关知识及实例进行检索。在课堂活动中,可借助“翻转课堂”方式,让学生代表讲话,由教师进行点评。该教学模式不但能够调动课堂氛围,还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培育其集体合作观念,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6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专业课程的载体,围绕学生的中心开展课程思政,促进专业和思政教育的全面结合,围绕专业课程建立全过程课程思政方式,实现课程一体化教学。文章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研究,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课程知识发展差不多。在汽车电控技术教学过程中,全面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切实加强自身思想道德意识,有效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授课教师而言,也应结合学生特征及认知情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强思政德育的渗透性,充分实现一体化教学,进而达成教学
目标。
参考文献:
[1]杜震宇.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高校理工科课程的课程思政原则与教学策略[J].高等理科教育,2022,(01):19-25.
[2]譚泽媛.课程思政的内涵探析与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1,(22):89-94.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J].杭州(周刊),2021,(24):6.
[4]廖连莹.“汽车电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09):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