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2023-10-24张伟华
张伟华
摘 要:课题研究分为基础研究、现状分析、理论探索和实施策略探讨四个渐进的阶段。依托《车辆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深入轨道交通制造、运营、维护企业对一线员工进行访谈调研,确定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在总结提炼轨道交通工匠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多方举措实现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工匠精神 轨道交通 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主阵地和重要渠道。高职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思想已经日趋成熟,能够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性,然而这些都是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磨练和自我完善而逐步形成的。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和课堂教育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的比例远远超过思政课程,要想做好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必须要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好课程和课堂载体。专业课程承担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必要手段。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推动学生强化自控意识,提高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发展要求,以课程《车辆电气系统检修》为实施平台,明确课程思政德育目标的同时对接工匠精神内涵,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的同时丰富工匠精神培育内容,实现职业院校对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
1 工匠精神融入轨道交通专业课程的有效性
1.1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国家和政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氛围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理应有所作为,积极开展“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势在必行。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为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包括高铁)的制造、运营、维护等岗位培养高素质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新时代轨道交通“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车辆电气系统检修》是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核心技术课,其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工匠精神完美契合,通过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让高职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实践中践行新时代轨道交通工匠精神,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建设交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课程思政建设与工匠精神研究,既有相关研究成果丰富、资料翔实,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调查发现这些研究成果还存在以下问题:
从研究内容看,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多数是理论为主,缺乏工匠精神的实践应用。
从研究视角看,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多数是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泛泛而谈,少有对具体课程开展研讨实施。
从研究方法看,多数成果采用规范分析方法,缺少了案例分析、调研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其结论较为空泛。
2 工匠精神融入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内容
关于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模式改革。管慧(2018)提出建立新型思政教学模式,陈璐,詹忠根(2020年)提出创新课程体系、营造文化氛围。
二是教学内容改革。将高铁工匠精神融入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课程,即选取资源可以恰当注意有专业领域或区域取向。
三是教学方式改革。高职院校现阶段是把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提出来,并没有研究具体措施,并贯彻实施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
四是提升教师素养。程德慧(2020)提出明确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任博文、董人熹、王玮(2019)提出提升教师素养,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陈璐、詹忠根(2020)提出注意育人队伍融合。
本研究分为基础研究、现状分析、理论探索和实施策略探讨四个渐进的阶段。依托《车辆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深入轨道交通制造、运营、维护企业对一线员工进行访谈调研,确定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在总结提炼轨道交通工匠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徑,结合轨道交通车辆技能大赛,聘请成都工匠,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实现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融合。
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德智体美劳+岗课赛证”一体化的模块化课程改革。依托校企专家学者,联合开发模块化教学资源,联手开展项目化教学。以“模块化教学”为载体,深植“德智体美劳”教育底蕴,在“岗课赛证”的实施过程中,完成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3 工匠精神融入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3.1 以课堂为载体,营造工匠文化氛围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方,也是学生体验工匠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课堂渗透和思政教育,建立滋养工匠文化的价值体系,积极搭建平台、营造工匠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亲身了解和感受工匠文化的内涵意义,从而更好地塑造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讲授“大国工匠”、“四川工匠”、“成都工匠”的先进事迹,并着重注重开发选用高职院校已毕业的优秀校友(能工巧匠)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案例材料,进行示范性的引导,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上,已毕业的优秀学长工匠案例更有社会工匠案例难以比拟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将极大地激发在校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专业工作信心,提升广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同度。让在校高职学生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争相模仿的对象。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同时,服务奉献的培养可以利用专业实操项目,开发集体协作任务与活动,让学生更加专注于一件实际工作任务,以集体荣誉为重点,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行事,从而提升学生之间团结协作能力、思想上的创新性。
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要延续到课后,更好地了解高职学生现在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以及他们拥有怎样的工作理想。教师们积极调整自身角色,与学生亦师亦友,加强沟通交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敬业的心态。
3.2 以竞赛为平台,检验工匠精神学习效果
随着《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高职院校扩大招生一百万人。明确了通过技能竞赛可以有效的检验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并极大地促进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进行产教结合。对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和车辆模拟驾驶技能竞赛两大赛项,技能上严格要求学生操作严谨程度,内容上对接竞赛知识,让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培养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竞赛成为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3.2.1 课堂教学与技能竞赛有机融合,实现“工匠精神”的内化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车辆电气系统检修》课程团队根据国家政策、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发展前沿,依托轨道交通车辆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完善教学资源库,旨在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技能竞赛、翻转课堂等形式,实现专业、思政与工匠文化的有机融合,最终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同时通过布置实训工作任务,让高职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锻炼实操技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经过多次努力,寻找有效途径,有目的的去解决问题。在这个锻炼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全面,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我们培养的高职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再局限于仅仅是简单的完成,而是追求精益求精,力争完美。
3.2.2 以竞赛为平台,检验工匠精神学习效果
学校以“弘扬工匠精神 传承技术技能”为主题,秉持“节俭、绿色、文明”的办赛理念,通过举办首届“育匠杯”职业技能大赛暨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题推广活动,聚焦“质量提升,品牌打造”,积极推进 1+N“职技融通”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我校职业教育重大改革发展成果。各学院根据参赛选手报名和场地器材情况自行组织各专业对应赛项,轨道交通专业初赛阶段学生参与率高达100%。本次“育匠杯”活动激发学生“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争当竞赛选手”的热情,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打造全校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和“赛、展、会”三位一体的竞赛模式,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3.3 树立榜樣,传承工匠力量
树立典型示范,通过展示师生优秀的科研和技能比赛成果、作品、视频等,让师生在鲜活的案例和作品中感知工匠精神。同时以此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比赛,加入工匠精神学习中,传承工匠文化和力量。
3.4 引入成都工匠,培育教学创新团队
3.4.1 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时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领域或区域背景。聘请轨道交通专业成都工匠数十名,共同组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构成注重一线教学经验和企业背景相结合,在科研创新方面能够承担多种科研项目。从而要求成员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对轨道交通的研究热点、痛点和发展趋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团队中兼职的企业工匠教师以自身或身边的工匠事迹为例,帮助校内教师掌握和充分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在教学活动中自觉践行,与企业共同搭建工匠精神教育、科研平台,使校内教师充分地参与到企业各大师工作室的实际工作项目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教师通过自身学习成长,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从而将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进行岗位分析和企业需求调研分析,调整优化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专业骨干教师、现场专家的引领作用,构建以其为核心的一流“双师” 课程教学团队,结合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作业流程,分解教学目标与任务,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形成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同时激励科研骨干进行专业领域项目开发。
3.4.2 完备兼职教师人才库
聘请从事现场制造、检修、工艺、运用工作的,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实践操作技能的技师以上资格的高技能人才,现在轨道交通专业兼职教师成员已有40余名,通过参与各种专业教研活动、教师教学培训、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持续完善轨道交通专业兼职教师人才库。
3.4.3 特色创新,成立工匠校内工作站
工匠校内工作站是在培育特色专业,融合产业资源,强化产教融合,结合产业标准、高效率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青年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积极围绕学校双高建设要求,结合工匠自身的专业和特长,融合专业教师、实习就业工作站教师和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带动学院各班学生尽早认识自己的专业特点,通过产业工作场景模拟校内校外实践、实习活动,指导各班级就业学生尽早熟悉本专业的业务技能,把所学专业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尽早为企业、社会服务,把专业知识、技能用于为社会服务,把多数学生打造成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让多数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顺利的对口就业;通过业务技能竞赛,提升和选拔优秀技能学徒,参与行业或省部级技能竞赛,树立学院在行业的口碑,体现学院在行业中的技能培养水准,孵化尖端技能人才摇篮。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核心课程《车辆电气系统检修》为实施平台,明确课程思政德育目标的同时对接工匠精神内涵,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的同时丰富工匠精神培育内容,结合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进行优化与创新,使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以课堂为载体、以竞赛为平台、树立榜样、引入成都工匠、培育教学团队,多方举措,解决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目标,对发展轨道交通产业起着重要作用。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课题,项目1名称:工匠精神视域下《车辆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立项编号2023ZC23。项目2名称: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路径研究——以车辆运检工为例,编号:2023ZC2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2019.
[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Z].2019.
[3]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03.013.
[4]任博文,董人熹,王玮.工匠精神视域下的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钳工和车工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1).
[5]杨佩.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14):37-39.
[6]秦武.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与教学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12):7-12.
[7]刘峰,殷蓓蕾,黄秋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路径探索——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福建茶叶,2019,41(12):192.
[8]樊巧芳.焊接专业工匠精神培养融入课程思政路径探究[J].职业教育与培训,2023(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