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分析及存在的问题探讨

2023-10-24邱冰妍程宗浩周锦成姜成葛李长玉

时代汽车 2023年20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

邱冰妍 程宗浩 周锦成 姜成葛 李长玉

摘 要:《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将突破500万辆,带动国内经济增速超过20%。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趁势蓬勃发展,成为重点机遇赛道。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区域,在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领头羊”角色。基于此,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布局进行分析,厘清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国家政策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 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链布局

1 新能源汽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汽车行业目前也仍是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势在必行。得益于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也成为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重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领头羊”,现已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链和庞大的产业规模,无论是技术还是水平都在全国遥遥领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并在多个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其中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充电、加氢等配套设施。

随着众多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投产与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已然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重地,并形成了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为方向,以核心技术研发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为基础,基于汽车制造行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情况,有利于梳理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建设存在的困境,明确新能源汽车在产业链的核心地位,扩大产业集群优势,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基础。因此,对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新能源汽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

2.1 从地域上看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情况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之一,坐拥多个经济贸易港口、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邻、北部有东莞市和惠州市接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被誉为“中国硅谷”的深圳,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竞赛的上半场,交出了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从客运公交逐步普及电动化,再到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保有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深圳已具备较为完整的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电动总成、配套充电设施到整车制造,研发、生产到销售的一套产业链,其龙头企业比亚迪领跑各大企业,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纵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下半场竞赛——智能化,深圳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国首屈一指的通信技术产业优势,诸如腾讯、华为等行业翘楚提供的技术支撑。目前,深圳的智能化技术是国内的“天花板”,有相关数据显示,在2022年,深圳共有1100多家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的企业,占全国比重近20%。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深圳可以视作链条中的芯片、大脑。

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濒临南海、东连惠州市、西与佛山市接壤,南与东莞市、中山市接壤,与香港特区、澳门特区仅一海之隔。在广州,汽车产业是第一大产业,在各方的推动下,现已在东南西北各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群:在广州北部的花都区,东风日产、风神汽车、大运等整车厂坐落于此,采埃孚、马瑞利、弗吉亚等重点零部件工厂为汽车产业注入活力,花都汽车城、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为各大企业提供广阔平台。广州南部,在广汽集团、政府相关部门等各方牵头下,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园、广汽研究院、广汽埃安、广汽丰田拔地而起,为当地经济持续注入动力。在广州东部,整车厂有广汽本田、北汽广州、小鹏汽车等,同时,粤芯、润芯等重点零部件工厂为当地汽车行业提供关键部件,百度阿波罗产业园、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等重点园区基地坐落于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西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天河智慧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不断研发新技术,改进新能源技术,加快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动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型。

与天河接壤的佛山市,制造产业链比较成熟,且拥有整车制造企业7家,但是短板也十分明显,上游的研发、设计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关键技术受制于海外汽车巨头。

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六市也因地制宜,在各地龙头企业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道路,拥有形如动力电池、IGBT、电容、稀土永磁、车用轴承等原材料市场,也有电机电控、内外饰件等产业链上游环节,中游的整车制造及下游的运营服务等环节也比较完备,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可以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在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定位可以是发展营销、服务,为内地的汽车出口加强营销、网络运营等。凭借这次合作,香港和澳门两地也将乘国家发展大势,进一步推动两个特别行政区乃至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为三地的人民带来更多利好。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倘若把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比作一个有机体,深圳是机体的大脑,广州是躯干,那么佛山就相当于是造血细胞,源源不断地为机体制造有機物;其他六市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相当于这个有机体的各个器官,执行不同的任务。整个产业链优势互补,协同作战,朝着建成世界一流汽车产业方向不断奋斗。

2.2 从核心竞争力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情况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公告显示,2022年至今,我国已发布了2787项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发明,其中,广东区域的483项,占全国的17.3%;在国内公开的1354项与无人机有关的发明中,广东有164项,占国内总数的12.1%。广东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型和消费型省份,它将致力于实现自主创新,继续加强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攻关,在教育、人才等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从而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优势。科技创新永远是核心竞争力,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作为产业链的大脑可谓当仁不让。在深圳,高科技公司林立,产业龙头辈出,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迈瑞等一大群高科技公司,以其独特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一席之地。2020年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20强企业榜单中,比亚迪以9426项专利位列榜首,这个数据比第二名和第三名相加都要多,是前19名的7倍,其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e平台3.0、dmi超级混动技术等,彰显其技术创新的绝对硬实力。

3 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充电桩、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不足

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拥有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为1001万辆,占汽车总数的3.23%,纯电动汽车达到了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数的80.93%。但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缺亟待提升,主要表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规模较小,运行效益不高,充电桩占比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太合理。在粤港澳大湾区初期的充电桩建设中,会出现未考虑布局合理程度即贸然建设充电桩的情况,如:在有条件的公共停车场,新能源充电桩也没有全部普及,存在缺漏;在新建的住宅区,开发商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不够重视,基本不会被列入基建计划中;在老旧小区里安装充电桩的费用很高,可利用场地也很少,因此很多运营商都会在距离较远的地方设置充电桩,车主需要绕行一段距离才能完成充电,这就给他们带来了一种既费时费力又不实用的感觉,因此大多数的充电桩也都被闲置了。

3.2 原材料成本增加,补贴力度下降让车企不堪重负

在新能源汽车的调价过程中,提价占据了绝大部分。追根溯源后发现,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生产原料是碳酸锂,碳酸锂的价格不断上涨,由此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地上涨。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研发设计以及制造各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当前国家没有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相关补贴减少且补贴标准也下降,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在艰难求生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2018年新能源车企高达487家,然而随着财政补贴力度趋减,多数新能源车企不堪重负,相继倒闭。截至2023年,能正常经营的仅剩40多家。

3.3 动力电池回收制度不完善

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大规模使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再次爆发。动力电池回收标准及检测技术、单体电池的自动化拆解和材料分选技术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缺乏,导致了电池回收变得十分困难。因此,要面对即将到来的废旧动力电池大幅增长的高峰期,加快建立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创新梯次利用电池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4 对策和建议

针对产业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加快对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国家应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倾斜力度,加大研发核心技术的投入力度,从而提高充电设备的质量和效率。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加快建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基础是充电桩。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充电桩和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立却没跟上发展的步伐,国家应根据城市的需求和规划配套相应数量的充电桩和充电站。不仅如此,充电的多样化也应纳入考虑范畴,以满足私家车、公交车和货车等各类车的充电需求。在加快基础设施建立步伐的同时,更要提高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利用率和质量,对于多余的“僵尸桩”应及时清理,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建立良好的安全体系,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让车主买的放心、用的安心。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具有促进作用,既解决了车主的顾虑,又增加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从而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需求。

4.2 加大对基础建设的资源倾斜和研发技术的投入力度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仍需要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導。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初期转变为成长期,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随之退坡,补贴标准也逐步下降。为了解决新能源车企面临的资金困境,国家应完善相关政策,可与相关车企进行合作,将补贴转投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同时,加大研发核心技术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充电站、充电桩的充电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并更好地推广新能源汽车。

4.3 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态优势

以市场需求为风向,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势,加快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的创新发展。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在电动汽车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加强其在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和电池、电机等核心技术方面的合作交流,为粤港澳地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5 结语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发展将对整个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全产业链共同发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过程中,需要从技术、政策、产业和使用等多个层面共同推进,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经济中心,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地区,拥有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布局,但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因此,要根据自身优势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补齐产业链短板,从根本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还需要对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同时也希望粤港澳大湾区能够不断优化自身的产业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科研项目(2021GXJK105)基于产教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泽鹏.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J].内燃机与配件,2021,No.325(01):154-155.DOI:10.19475/j.cnki.issn1674-957x.2021.01.072.

[2]张虹鸥,吴康敏,王洋等.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科学问题与重点研究方向[J].经济地理,2021,41(10):135-142.DOI:10.15957/j.cnki.jjdl.2021.10.015.

[3]巩若琳,李文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J].商讯,2020,No.200(10):23-24.

[4]郭敏,张昊,陈茜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态势研究——基于国内1988—2018年专利数据的分析[J].河南科学,2020,38(01):128-137.

[5]吴亚芳.“新基建”背景下公共充电桩发展问题及策略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0,No.41(12):10-11.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还需要多久?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