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策划

2023-10-24饶珊轶深圳博物馆

艺术品鉴 2023年26期
关键词:观展展品策划

饶珊轶(深圳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与平台,其主要职能是对该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遗产实物进行典藏和展览,是社会文明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不仅能够带领社会大众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还能通过展示相应的文物实现精神和文化的传承,并为悠久的人文历史赋予鲜活的生命。新媒体视角下,社会大众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推动博物馆展览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发展需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馆藏文物,使观众充分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进而实现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当前博物馆在展览策划过程中,因管理理念亟待更新、展品陈列方式陈旧、受众参与兴趣较低等因素,影响博物馆展览效能的发挥。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策划策略,在提升文物展览整体水平、增强观众观展体验、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深圳博物馆概述

深圳博物馆坐落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由历史民俗馆、古代艺术馆、东红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和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等部分组成,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现有藏品4.5 万多件,获“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称号。深圳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可分为常设展览、专题展览、虚拟展厅等部分,其中常设展览以近代深圳、古代深圳、深圳改革开放史、深圳民俗、问陶之旅——深圳博物馆陶瓷展、吉金春秋——深圳博物馆铜器展为主;专题展览以不同专题进行区分,如“海阔天空——联通世界的大航海活动”“商声振金石——纪念商承祚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特展”“浑融中西 炫彩华丽——清代广东金属胎画珐琅特展”等;虚拟展厅支持观众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沉浸式观展,且观众可通过控制屏幕和快捷键自由切换场景和观展角度,便于满足观众差异化的观展需求。

二、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特点

(一)媒介灵活多变

展示媒介是博物馆展览的“语言”,在传统的博物馆展览过程中,以展柜、展板、复制品等传统媒介为主,观众可以通过观看展柜中的展品丰富见识、传播文化。新媒体视角下,多媒体技术、影像艺术装置、交互媒体装置、投影互动装置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博物馆的展览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所使用的媒介也逐渐多元。新媒体和科技装置作为一种知识、信息的传播媒介,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能够有依据地再现、还原和重构展品,不仅可以帮助观众了解展品的特点和功能,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二)展览的数字化

1.数字化实体展览

数字化实体展览是凭借新媒体技术特有的表现语言以及跨领域的融合性特点,将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进而利用多样化的音效、光效以及视觉影像,全面调动观众所有感官,带给观众良好的视听觉效果。如数字影像技术能够有效弥补观众观看图文陈列时想象力不足的缺陷,尤其是利用动态影像可以加深观众对展品内涵、特点和功能的理解。另外,计算机交互技术、全周全息幻象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文物激光扫描系统对真实文物进行三维数据扫描采集,并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处理,便可获得高度仿真的文物。博物馆将文物三维实体模型展现给观众,既能满足观众近距离接触文物的观展需求,提高观众观展兴趣,增强展览互动的娱乐性,又能有效保护极其贵重的文物。

2.虚拟展览

虚拟展览又被称为数字化博物馆,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利用电脑模拟创建出三维虚拟世界,而观众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进入特定的网页链接,可以沉浸到虚拟场景中,从全方位、多角度观察三维空间中的所有事物,同时可以观看实时直播的在线研讨会、产品演示和介绍,并完成在线交互,能够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性,节省博物馆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如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数字三维对展示内容进行建模,并制作成数字媒体动画,进而采用视频或者立体视频的形式进行播放,可以将自然、历史、人文等影像再现,外加现代化投影放映技术的辅助应用,能够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

3.展览的互动性较强

在传统的博物馆展览背景下,展品大多以实物、图片等形式呈现,且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使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互动性较弱,难以调动观众能动性。展览的数字化是指在博物馆展览中增设新媒体装置,既能营造浓厚的观展氛围,吸引观众注意力,又能通过人机交互而提高展览互动性,满足观众交互需求。如数字媒体触摸屏技术作为最有效的数字媒体人机交互手段,不仅可以为展品提供补充说明以及更为详细的资料,还能海量存储、集成、展示展览信息,而观众通过操作触摸屏便可获取所需信息。再如数字媒体场景合成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影像与文物或复原场景合为一体,真实地再现想要表达的场景,如环境、细节、人物等,有助于提高观众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效率,增强展览的互动性。

4.传播方式的先进性

博物馆传统展览形式大多被限制在固定的展馆,且传播方向具有单点一线的特点,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博物馆展品传播的文化信息,容易降低文化传播与宣传教育效果。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依托于先进的新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利用虚拟展厅等形式打破展馆的地域限制,满足观众足不出户的观展需求,还可以通过线上展览等形式扩展博物馆展品内在文化的传播渠道,并利用扫描二维码听专业讲解、全息投影技术全方位观看展品、弹幕互动实时交互等多种形式满足观众与观众之间的讨论需求,增强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互动,提高文化传播质效。如音频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字媒体技术,不仅能够通过音效为展览环境塑造特定的氛围,还可以辅助和加强模拟场景的说服力,带给观众良好的视听觉体验。

三、博物馆展览策划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博物馆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传播渠道,需要通过展览活动向观众展示文物的价值,以达到文化传播效果。当前部分博物馆在展览策划过程中的管理理念亟待更新,不仅会因无法明确展览策划的重要性,导致展品展示存在形式主义,尤其是过于注重视觉效果的传递,相对忽视展品文化的传递,不能帮助观众从展品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便会降低展览质效,还会因缺乏前瞻性意识而导致展览形式单一、滞后,难以吸引观众注意力,无法使观众形成对展品的深刻印象。

(二)展品陈列方式陈旧

展品陈列方式的选择关乎展览质效以及文化传播质效。当前部分博物馆在展览策划过程中采用的陈列方式较为陈旧,不仅会因大部分展品的陈列方式以“收藏导向”为主,选择的展品多为历史文物或艺术品,文化意蕴深远,而观众已有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便会导致观众在观展中存在思维固化现象,难以理解展品内涵,还会因按照单一的时间维度进行展示而缺乏创新性与趣味性,难以调动观众能动性,易拉远展品与观众距离,无法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多元化需求。

(三)受众参与兴趣较低

通常情况下,受众参与度关乎博物馆展览质效,影响观众对展品的认知以及文化内涵的理解与传播。当前部分博物馆受传统展览理念影响较深,忽视观众可接受信息的渠道来源广泛等特点,尚未明确观众在展品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性,也未从以博物馆为中心的信息传播模式向以观众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导致观众仍处于被动获取信息的状态,不仅会使观众因自身文化储备较为薄弱而出现走马观花的观展现象,不能有效接受文化熏陶,还会使观众与工作人员、展品之间的互动性较低,不能帮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和艺术,便会降低观众的观展体验感与满意度,影响博物馆口碑的提升,易减少观展观众数量。

四、新媒体视角下博物馆展览策划应遵循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基础与前提。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策划形式多元,尤其是虚拟展览以及场景复原技术的应用,可以促使观众沉浸到特定的历史场景中感受文化,但博物馆在打造数字化展览时,应严格遵循客观性原则,不随意篡改史实和文物,确保虚拟展览中所有的虚拟文化藏品以及还原和重构的场景都是从真实的实物中获取,同时表达的所有观点、思想、知识和信息都需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成果上,以达到知识科普、文化传播、宣传教育的目的。

(二)交互性原则

在传统的博物馆展览中,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交互性较低,难以激发观众兴趣,易降低观众对文物以及文化的理解。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策划应明确当代观众的信息交互需求,并遵循交互性原则,在多种先进技术的支撑下打破观众与展品之间的壁垒,鼓励观众在观展的同时亲身体验并参与到相关的策划活动中,以推动博物馆展览从传统被动、单向的传输模式转变为主动、双向的传输,加深观众对文物内涵以及特定文化的理解,提高博物馆展览口碑与知名度。

(三)合理性原则

博物馆展览受场馆空间限制明显,只有合理运用场馆空间才能在保障文物展出效果的同时,带给观众良好的观展体验。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策划应遵循合理性原则,突出以人为本的策划理念,根据不同的展览主题、展品特点以及场馆空间,合理规划展览空间,既要保证整个场馆空间畅通,避免给观众带来压抑等感受,又要妥善安置新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弱化新媒体技术在展览中的应用突兀性,同时带给观众良好的视听觉体验,提高观众对展览的兴趣。

(四)时代性原则

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展览策划朝着数字化转型发展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以及博物馆发展需求。现代博物馆展览策划应遵循时代性原则,不仅需要阐述和挖掘文物本身的艺术性与文化性,还需要充分考虑当代观众的行为习惯以及文化需求,进而在博物馆展览策划中融入新媒体技术,以拓宽博物馆展览的传播渠道,打破传统博物馆展览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实现更广范围内观众与观众、观众与展品、观众与博物馆间的良性互动,满足观众观展需求。

五、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策划策略

(一)科学确定展览主题,合理融入技术

博物馆展览策划是保证展览成功的基础,尤其是策划质量直接关乎观众观展体验,影响博物馆口碑与形象,而展览主题的确定是策划的核心。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策划需要立足新媒体时代,明确展览目的以及预期效果,秉承以人为本的展览理念,根据展品而科学确定展览主题,既要避免因展览流于形式而偏离主题,又要保证主题与科技的有效关联,以确保观众在观展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感与愉悦感,进而吸引不同类型观众观展,扩大博物馆展览影响力。同时,为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多层次观展需求,博物馆可采用“开放式场景展览”和“密封式展柜展览”等多种形式,利用声、光、电以及壁画等辅助展示手段,展现出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展览,尤其是声音定位技术以及光电技术的运用,可以营造出多种震撼人心的观展效果,带给观众良好的视听觉感受以及观展体验。

(二)应用场景复原模式,做好陈列展览

陈列展览的重点是将展品以最佳的形式展示给观众,确保观众能够从展品中获得感悟和启发。当前博物馆在陈列展览时,常采用积木台、亚克力台或支架等工具支撑文物,以保证文物的展示高度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特点,但其具有单一性,难以带给观众新奇感。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可发挥多种技术优势,依照展览内容而合理选择包括场景复原模式、3D 虚拟展示等不同的展览形式,在突出文物的基础上,增加展览的灵活多变性,以吸引观众注意力。

如深圳博物馆为达到想要的展览效果,从近代深圳、古代深圳、深圳改革开放史、深圳民俗等主题角度设置了常设展区。近代深圳展区展示了中共宝安县第一次代表会议和秘密大营救的复原场景,细节描绘栩栩如生,同时配有画面和语音,不仅能够带给观众良好的视听觉体验,还能使观众感受到深圳人民的英勇顽强。

同时,民俗文化展厅复原展出了下沙大盆菜、出入学堂等民俗场景,并配有相应的灯光,既能吸引观众注意力,带给观众良好的观展体验,又能帮助观众了解深圳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达到常设展区信息传播的展览效果。

(三)采用虚实结合技术,打破空间局限

展览空间是保障博物馆展览有序开展的关键,而传统的博物馆展览受限于场地空间大小,使可展览的展品有限,且极易因空间安排不合理而增加观众压抑感,影响观众观展体验效果。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策划可立足新媒体背景,深度挖掘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优势,并采用虚拟结合技术等先进技术,以线下真实展馆为基础,将展馆的空间环境以及陈列展品移植到互联网上,以打破博物馆的空间局限性,同时满足不同地域、海量观众的观展需求。

如深圳博物馆在新媒体视角下优化创新展览形式,通过文物采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高精度AI 建模等高科技数字化技术,在藏品3D 库平台展示“三彩白马”“褐彩牡丹纹双系小口陶瓶”“青瓷划花莲瓣纹四系罐”等展品,观众只需点击链接进入相对应的专题文物页面,便可在手机中随意转动3D 文物,同时可以放大、缩小、全方位观看,不仅纹饰清晰,还配备专业智能语音讲解,能够带给观众良好的视听觉体验,进而让观众云上感受到展览藏品的神秘与震撼。

(四)策划拓展体验项目,满足观众需求

现代博物馆以展示教育和公共服务为主要目的。为满足新时期观众日益增加的互动需求,博物馆在展览策划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明确当前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日益增加的交互需求,进而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趣味性与娱乐性,以吸引观众频繁观展,提高博物馆口碑效应。因此,针对传统博物馆展品与观众互动性不强的现状,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策划要重点关注交流型、探索型展览的设计,不仅要发挥讲解员与观众沟通交流的作用,还要立足数字化背景,在展区中融入巨幕投影技术、远程视频对话技术等先进技术,鼓励观众动手触摸、观察和操作,带给观众直接的触感体验,同时使观众从被动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以转变传统观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传输的局限性,促使观众主动汲取知识、了解文化,进而达到博物馆传播文化、宣传教育等展览目的。

六、总结

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馆,承担着重要使命。新媒体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策划应立足新媒体背景,树立前瞻性意识以及现代化理念,科学确定展览主题,将场景复原模式、虚实结合技术等新媒体技术灵活应用到博物馆展览中,以通过对文物藏品的数字化展示以及展览设计的创新,在妥善保护展品的基础上,打破传统博物馆展览的时间与空间局限性,带给观众良好的观展体验,提高博物馆口碑与形象。另外,为提高博物馆展览质效,博物馆要明确当前观众信息交互需求强烈的特点,根据不同的主题、展品以及场所而科学策划拓展体验项目,既要加强观众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交互,又要满足观众动手体验需求,同时积极开展虚拟展览,以迎合观众碎片化的时间特点,并支持弹幕互动,进而通过博物馆展览的创新性与趣味性吸引更多观众,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

猜你喜欢

观展展品策划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展品被盗了
观展指南针
参观美术馆
3天观展人数超过50万人次首届智博会发布多项重要成果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