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选择
2023-10-24李孝圆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李孝圆(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当前骨科临床常见的手术,患者以老年群体居多,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机体耐受性较差,加之自身罹患各种慢性疾病,为手术和麻醉带来较高风险。而如今随着医学水平的提升,对于麻醉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硬膜外阻滞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是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进硬膜外腔中,这种麻醉方式能够将机体神经根阻断,从而使神经根支配出现暂时性麻醉,主要特点是降低患者术中疼痛感,同时改善肌肉松弛的状态,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局麻方式。将其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通常选择L1-2及L2-3间隙作为穿刺点,对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需要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
腰麻、腰硬联合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患者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中被称为腰麻,主要作用是阻断脊神经根,主要特点是麻醉速度快、效果好且用量少,比较适配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单侧腰麻可以降低麻醉药物对于机体循环系统产生的影响,使患者在术中保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加速术后恢复,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同时,单侧腰麻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手术进行2 小时后麻醉效果会逐渐减退,但此时无法再次追加麻药,若手术时间过长,则不适用于此种麻醉方法。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弥补单侧腰麻的不足,将之与硬膜外阻滞麻醉相比,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能够加速麻醉药物的生效速度,且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将麻醉药物从患者机体的静脉、肌肉或呼吸系统注入,抑制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患者的意识会随着麻醉药物生效而消失,减轻痛觉,主要特点是肌肉会处于松弛状态,能够有效避免术中因体位变化阻滞麻醉平面改变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患者因手术时间过长、同一侧位长时间保持出现的紧张问题。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机体功能已经处于退化阶段,术中风险及麻醉风险都较高,应用全麻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血流动力学波动,因此需要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相关研究显示,将全麻与椎管内麻醉联合能够使患者术中血流量更加稳定,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外周神经阻滞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升,可视化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频次越发升高,与此同时,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也被广泛应用。应用超声技术能够评估患者用药过程中药物的扩散范围,从而使麻醉药物的生效时间缩短、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提高,同时,因用量较少,可以使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在术后早期恢复中更加明显,能够减少患者发生谵妄和术后疼痛等不良事件,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但其也存在一定缺点,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大部分单独应用神经阻滞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失败率,需要同时辅助静脉药物。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骨科手术,因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可能自身患有多种慢性病,且手术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手术和麻醉的风险较大。相关学者认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麻醉方式是影响手术成功率和死亡率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