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23-10-24马进霞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
马进霞(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
课程改革背景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既是为了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又是为了实现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综观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对此,教师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并积极探究有效解决方案。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虽然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但是受教学实践经验的限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学以刻板灌输方法为主,未能在教学中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情感展示空间。在历史课上,部分教师习惯将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直接告诉其历史人物的做法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社会变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造成的影响,但是没有启发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作出评价,也没有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后说出自身关于历史的感想。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未展开多角度思考,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次,教学时局限于教材。爱国主义思想不仅体现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还蕴含在历史故事与新时期的社会活动中。而部分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一味地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未将课外优秀材料合理利用起来,导致学生视野与思维存在局限,制约了他们对爱国主义思想的多元感悟和全面实践。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1.巧用历史事件,激发爱国情绪
一个历史事实是由若干个历史事件构成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直接围绕特定的历史事件展开,向学生讲述历史发展,引导他们对历史事件展开研究。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以下统称“教材”)必修(上)“两次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基本背景和历史意义,解释英国通过鸦片贸易侵害中国的利益,以及中国人民进行的抵抗斗争,突出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尊严和民族独立的追求。随后,通过观看相关的影视片段或纪录片帮助学生感受虎门销烟事件的激烈场面及其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探讨虎门销烟事件背后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时所表现的勇敢和坚毅,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献身精神。最后,引导学生将虎门销烟事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思考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和讨论“缉毒警察”的话题,激发学生对缉毒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关注,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2.创设真实情境,感悟爱国情怀
高中历史时间跨度较大,是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但是,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跨时空思考能力,导致其无法准确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人物的影响力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利用信息技术还原真实历史情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围绕历史事件意义、人物影响力展开设身处地思考,感悟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例如,在教学教材必修(上)“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时,为了结合抗日战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进程和结果,包括日军的侵华暴行,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情况,以及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最终的胜利。通过详细了解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再以多媒体呈现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观看相关的视听资料和影视作品等帮助学生亲身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英雄人物事迹的敬佩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增进情境的真实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遗址、纪念馆或博物馆,亲身感受抗日战争的历史氛围,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深入课堂对话,聆听爱国声音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还应该着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对课堂上的知识展开深入思考,从中获得丰富的收获、积极的体验。对此,教师可以让对话走进课堂,促进师生、生生互动,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关于“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的思考表达出来,同样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例如,在教学教材必修(上)“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教师可以从五四爱国运动的视角切入爱国主义教育。在组织课堂对话前教学基础知识,介绍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解释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强调爱国主义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随后,教师设计课堂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一百年前的青年人是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的呢?五四运动如何促进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通过对五四运动相关内容的学习,你如何理解青年力量和思想启蒙?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力求通过问题导向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发展的认识,激发学生思考历史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
4.立足实践任务,培养爱国品质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强调学以致用。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实实践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爱国品质。
例如,在教学教材选择性必修2“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节活动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观察,增进学生对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生活变化的学习和理解。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与科技成就相关的图片、展板或标语,展示我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科技突破和成就,以及各项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如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在线购物变得方便和普遍,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对许多行业和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教师可以就以上三个方面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企业研发中心等,与科技工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研发经验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以及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发挥作用: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与全球范围内的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浏览和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使人们不再受实体店铺的时间和地点限制;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线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减少了人力成本和生产错误。在深入了解各种信息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或写作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科技进步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和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增强爱国情感,激发科技创新潜能。
总之,高中生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决定着他们在社会活动、民族建设中的付出。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是基础教育改革和优化的必然选择,是培养有素质、有涵养的青少年的必经之路。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明确历史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以全面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