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枝以振叶,沿波而讨源
2023-10-23李仰臣
李仰臣
六、提出建议意见
【考点简说】
为了考查考生的认识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生活的迁移能力,引导考生进行个性化表达,“提出建议措施”类的题目悄然走进中考试卷。命题者往往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内容,针对命题者提出的某个问题或者某种现象,并结合自身的成长实际,提出明确的建议,或者指出具体的做法,摆出对策方法,供有关单位和个人参考,以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题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颇有创意。
【真题解析】
例1.(2022·湖南郴州)下面是某心理咨询室收到的一位初一学生的求助短信的部分内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代表心理咨询老师给他提出三条建议。
“我本来打算看半小时短视频,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我明白时间很宝贵,但只有在看短视频的时候,我才能暂时忘记学习的压力。我总是安慰自己:一个视频不过几十秒。可谁能想到,看着看着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
材料二:“現在的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离不开网络。”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杨群表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要完全回避并不现实,而且短视频上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但不管内容健康与否,刷屏成瘾现象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还热衷于模仿短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更加影响其健康成长。”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杨群认为,首先应重在预防,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丰富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这些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
材料三: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但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是更需要我们去关注的。小硕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生,平时喜欢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搞笑类和游戏类短视频,而且一看就是个把小时。他的父亲张先生并没有立即没收他的手机,而是默默观察他喜欢观看的内容,并以此为话题与其交流。一说起感兴趣的事,小硕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越聊越欢。于是,张先生开始向儿子推荐生活小技巧等有意思、有意义的短视频,并提议一起按照视频里介绍的方法做家务、做手工。“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孩子不但不抵触家务劳动,反而在验证了视频里的方法行之有效后,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张先生很是自豪。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提建议时,考生应依据材料内容,要有可行性,切忌天马行空、高喊口号。具体到此题,考生首先依据材料二中的“杨群认为……这些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等语句,提炼出若干建议: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积极的情绪应对,有节制地使用手机,增加兴趣爱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等等。其次,根据材料三,可提出建议:有选择性地观看短视频;按照视频里介绍的方法做家务、做手工,等等。
答案示例:增加兴趣爱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有选择性地观看短视频;积极的情绪应对;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写出三条即给满分)
例2.(2022·广西百色)“双减”背景下,中学生如何促进自身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做法。
答:
材料一: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双减”政策针对以往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现象,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90分钟。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材料二:“双减”政策出台后,受访家长的态度调查图
材料三:“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特别是教学能力、研究能力、评价能力等,从而真正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服务和发展引领。“双减”政策出台,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在校学习效率,丰富阅读和文体活动内容;减少校外培训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子交流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回应社会期盼的新举措,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上述三则材料的内容分别是对“双减”政策的解读,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态度调查图,“双减”政策对教师的要求。考生答题时,可结合材料一中的“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材料三中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在校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情况,谈谈促进自身发展的具体做法,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①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②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③丰富阅读内容;④积极参加文体活动;⑤热爱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⑥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交流。
【答题技巧】
1.明确建议的对象,即向谁提出建议。有的建议对象是显性的,如例1明确了建议对象,要求对“一位初一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有的问题中建议对象是隐性的,需要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仔细审题,看题干是否明确要求依据哪一则材料(或哪几则材料)进行回答,还要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提建议,而后思考解决之道。
3.不同对象,不同问题,考生要注意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建议、措施或者做法,找准所提建议的切入点,这样才能使建议具有指向性。同时,提出的建议要具有可行性,被建议对象能够方便操作。
4.考生要结合文本材料,提取其中关键性的词(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的某个例子或者一种现象,谈谈自己的建议或者做法,并且说明理由,做到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
5.组织答案,要分条陈述,做到语言规范、言简意赅、有侧重,让人一目了然。
七、发表评价看法
【考点简说】
发表评价看法,就是对所给材料中包含的事实或道理作出自己的评判,并阐述理由;对特定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阐述依据。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文本相关内容谈看法的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感悟创新的能力。发表评价看法,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恰如其分。
【真题解析】
例1.(2022·湖北鄂州)请写出你所在学校或班级在落实“双减”政策方面所采取的某一项措施,并就此措施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
材料一:2021年7月,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并从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等5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材料二: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某市教育局制订了“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对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
材料三:“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据此指导意见,某中学九(2)班制定了学科书面作业时长安排表,内容如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双减”措施发表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先按题干要求写出某一项措施。第二步,言简意赅地亮明自己的观点即赞同或者反对。第三步,说明自己赞成或反对的理由,这需要结合材料中的事实和数据等进行分析。如果赞成,要指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谈谈如何进一步落实该措施。如果反对,要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并说说如何进一步去改善这种措施。
答案示例:(1)措施:延长课后服务时间。(2)观点:我赞同这项措施。理由:因为延长课后服务时间,能够更好地和家长下班时间相配合;同时课后服务时间可以用来安排很多兴趣班,可以让孩子丰富自己的课外活动,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措施。
例2.(2022·广东湛江)即将升入七年级的小文准备在暑假用一周时间读完《西游记》。他想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你是否赞成?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答:
材料一:近年来,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它区别于纸质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相关调查显示,……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交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乘坐地铁、公交时,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材料二: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型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大量高水平、高质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逐渐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不仅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而且在推动社会阅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材料三: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有声阅读相关热点话题热度图
材料四: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听书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可在熟讀文本的基础上锁定答题区域,找到关于“以听书的方式阅读”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答题时,可以赞成,如可结合材料一结尾句“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和材料二“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等,说明理由;也可以不赞成,如结合材料四的“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此外,……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等,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一:我赞成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理由:①有声阅读可以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②有声阅读可以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是现在的热点之一。
示例二:我不赞成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理由:①听书时容易走神,信息接受效率不如看书高;②在有噪声的地方如地铁上,噪声对言语感知的干扰很大;③真人朗读的语气会对理解的连贯性造成干扰;④可能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答题技巧】
1.评观点。即考生对文本中的某个观点进行评价。一般的解题思路是:(1)表明态度。考生紧密联系相关材料,注意结合文本观点,再联系题干表述,给出与之相匹配的表态用语,简洁明了,比如可以说“我赞同……的观点”;或者“×××的观点是……,此说法是有道理的”。(2)陈述理由。考生要紧扣文本,细读材料,从中找到与观点相关的内容,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要勾画标记出来。把这些勾画好的有利于支撑自己观点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论述内容。最后组织答案,归纳概括,分条陈述,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2.谈看法。即用一个层次明晰的句子简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1)发表观点。观点是考生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的,不是考生自主生发的。如果有的材料直接给出了观点,考生可直接抄下来;如果材料中没有直接的表述,考生可自主总结。表述形式,可以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2)说明理由。考生在审读文本材料时要抓住与观点相关的内容并展开分析梳理,并且通过问题词、原因词等进行引导,概括段落大意,总结每段内容要点,判断是否与得出的观点相关。表述时运用“分点说明”的方式进行论述,从几个方面陈述理由,要点尽量找全,以支撑提出的观点。这样给人留下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印象。
八、探究材料结果
【考点简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能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并领会其大意,并通过分析、比较,找出材料之间的共性及其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有所发现,然后用文字写出探究的结果或者有意义的结论。此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归纳、表达等能力。同时,探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一项基本能力。基于这一点,材料探究题成为各地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常见题型有: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仔细阅读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真题引路】
(一)概括提取型探究
命题者给出一组材料,要求考生进行理解判断,从中探究出具有共性的结果,并加以概括;或者根据问题,提取相应信息。
例1.(2022·湖南湘潭)根据材料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答:
材料一:教育部门以某市为样本,随机选择农村中学45所、农村中心小学41所,对其相关美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型探究题,既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又考查其分析比较的能力、概括材料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在解读图表时要阅读“美育设施设备”“美育经费投入”“美育师资数量”“美育课程开设”等项目在“较为充足”“基本达标”“较为缺少”或“严重缺少”等方面的具体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它们的共性,从而归纳整合,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再用自己的话进行概述。
答案:探究结果:农村小学的美育没有受到重视。美育设施、经费、师资、课程开设,大都处于缺少状态。
(二)对比分析型探究
命题者给出一组材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表,也可以是图文混合,要求考生进行对比探究,找出异同点,回答相关问题。
例2.(2022·湖南长沙)老师一再强调考试时只能使用2B铅笔填涂由机器识别的答题卡选择题,请你根据材料中的相关知识,解释老师这样要求的原因。
答:
材料二:铅笔的样式大同小异,但细心的人会发现,铅笔杆上都标有英文字母,这说明铅笔其实也是有分类的(见下表)。铅笔是以笔芯的软硬度分类的,我们常见的有H类、HB类和B类。“H”代表硬质铅笔,H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硬,颜色越淡;“B”代表软质铅笔,B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软,颜色越黑。不同的铅笔适应不同的场合,例如HB铅笔虽然普遍运用于平常的书写,但因为颜色较淡和容易在纸张上留下印痕,碰上对色度和精准度要求更高的机器识别时,HB铅笔显然不如2B铅笔适用。这也正是考试时要求我们采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选择题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探究原因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指出“老师一再强调考试时只能使用2B铅笔填涂由机器识别的答题卡选择题”的原因。解答时,考生需要结合材料二中的“‘H’代表硬质铅笔,……这也正是考试时要求我们采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选择题的原因”等句子,以及“铅笔分类表”,将列举的三类铅笔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H类铅笔铅芯硬,颜色淡,容易在纸张上留下印痕,并且机器识别对色度和精准度要求较高,而B类铅笔铅芯是软质,颜色也较黑,适合绘画和填涂机器可识别的卡片。
(三)应用型探究
命题者给出相应的材料,要求考生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运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或提出合理化建议。
例3.(2022·浙江绍兴)实验中学将创建“无废学校”。调研中发现,校内固化物占比最大的是饮料瓶,各类垃圾桶内均有发现。请运用材料知识,向校长、同学建言献策,提出具体做法并说明依据。
答:
材料三:中国固体废物的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吨~700亿吨,每年新增固体废物约100亿吨。如果以传统的堆放或填埋方式处置,直接后果就是挤压和损毁城市用地,并且污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置固体废物?需要多方合力,抓好两大环节:源头减量化,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末端资源化,在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基础上,力求将废物转化成可利用资源。减量化不等于没有废物产生,它需要政府部门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驱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值得注意的是,从源头减量,不仅要引领企业推进绿色生产方式,还要大力倡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资源化并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要求逐步完善和延伸固体废物的綜合利用,依赖固废处理企业的创新科技与标准化能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最大化。
解析:这是一道应用型探究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探究的能力,重点是处理饮料瓶的做法。这就需要学生对所给的材料(主要是材料三)进行探究,从专家的分析中寻找好的方法。然后运用专家意见,明确具体的做法。具体来说,考生根据材料三内容可知:处理校内固化物饮料瓶污染,先从源头上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带进校园的饮料瓶数量,但又要解决学生的喝水问题;再在末端环节,即如何处理废弃的饮料瓶问题,分别提出具体做法并说明依据。
答案:(1)校长:示例一,建议学校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建立考核制度。把校内各区域的固废产生量、处理情况等纳入日常考核,定时检查记录,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依据:这是从顶层设计入手,通过评价考核制度的建立,加强对固废的有效管理。示例二,建议学校加强对清洁工的管理,要求他们对垃圾再次分拣,坚持分类装运。依据:这是从固废的处理末端着力,坚持垃圾分类,为固体废物的下一步处理作好准备。(2)同学:示例一,建议同学们自带水杯,少买饮料,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依据:这是从源头控制固废的产生量,是减量化做法。示例二,建议同学们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也可以尝试将饮料瓶变废为宝。依据:这是从固废处理末端着力,将固废资源化。
【答题技巧】
一、细读材料,概括内容要点。首先仔细认真地阅读所给材料,从现象入手,剖析材料,弄清楚材料所表达的内容,然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材料的内容要点。
二、求同存异,整合内容要点。找出所概括的材料内容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然后把内容要点整合在一起。
三、总结归类,提炼探究结果。对整合在一起的内容要点进行甄别、筛选,把相同点加以合并,保留不同点,总结归类,进而提炼出探究结果。
九、创新综合运用
【考点简说】
创新综合运用,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一种开放性试题。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并结合对材料的理解,补全对联;或者要求考生结合对文本材料的理解,拟写标语、宣传语;或者让考生为文本涉及的某个景点写一段介绍词;或者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经历谈启示……答题时,考生只要发挥个性,进行自由的表达即可。
【真题解析】
(一)拟写标题
例1.(2022·江苏宿迁)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本次“科技创新成就展”拟一个标题(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不超过10个字),并简述理由。
标题:;理由:
材料一:①过去的一年里,中国航天砥砺奋进,勇攀高峰,逐梦太空的脚步行稳致远。中国航天正不断书写探索太空的新篇章。
②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深空探测能力显著提升。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我国迈出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5月15日,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视探测,100天行驶距离突破1000米。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意义的进展,彰显出中国航天的创新自信。
③月球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轨道器与月球车任务刷新纪录。2021年3月,嫦娥五号轨道器成为中国首个进入日地L1点探测轨道的航天器,开展拓展任务。嫦娥四号着陆3周年之际,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突破1000米。与此同时,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工作不断推进,中国科学院发布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了月球直至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填补了人类对月球晚期演化历史认知的空白。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拟写标题,须根据材料内容及活动主题来写,语言要简洁,内容要积极,句式要整齐,符合题目的具体要求。比如本次科技创新成就展活动是为了展示我国的科技成果,在标题上要体现出科技成就的辉煌。还要注意标题要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在字数上有所限制。结合材料一第③段可知,“嫦娥四号”“玉兔二号”这些名字,都是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来的。所以,一个带有文学色彩的标题也可以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来。
答案:标题:“鲲鹏展翅”。理由:鲲鹏语出庄子《逍遥游》,鲲鹏展翅富有气势,能形象地表现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二)拟写标语
例2.(2022·浙江温州)策划组准备为世界区挑选宣传标语,你会推荐下面哪一条?根据“筹备说明”和资料二,简述理由。
A.一片田,一个国家,一种凝聚力。
B.五洲四海一粒米,稻作文化万里传。
资料二:两千余年前,吴越的部分人民为逃避战乱,渡海到了今日本九州一带,把水稻栽培技术也带了过去。这是日本有稻作栽培之始,从事种稻的人被称为弥生人,稻作所引发的文化,称之为“弥生文化”。
在这里(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越南,除了米饭外,还有各种米制食品,如米粥、米酒、米粉和粽子等。水稻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人们祭祀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以期获得好收成。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很多动作来源于水稻生产环节,如插秧、打谷等。
在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稻米以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和润物无声的感召力,养育了一代代人,塑造出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文化。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推荐宣传标语的能力。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推荐标语。何为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这种题型既能检测考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又能够检测考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具体到此题,考生首先要从A、B两条标语中任选一条,然后根据要求,结合“筹备说明”和资料二,简述理由即可。如推荐A,根据“筹备说明”可知,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根据资料二可知,日本有“弥生文化”,越南“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柬埔寨有“御耕节”等,说明许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继而衍生出“独特而精彩的文化”。因而,从内容上看,A切合“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主题;从形式上看,运用了排比且每句逐渐增加一个字的方式,形式新颖,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如推荐B,根据“筹备说明”可知,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根据资料二有关内容可知,水稻从两千多年前开始传到越南、日本,后来传到柬埔寨,继而传到“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说明中国稻作文化对世界饮食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深远影响。因此,从内容上看,B切合“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主題;从形式上看,运用了对偶,句式整齐,音韵铿锵,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答案:示例一:我推荐A。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很多国家受中国稻作文化影响,继而衍生出自己独特的稻作文化,如日本的“弥生文化”,柬埔寨的“御耕节”等,都促进了民族认同感,增强了凝聚力。这条标语十分贴合展区主题,同时运用排比句式,具有感染力,能达到宣传目的。
示例二:我推荐B。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依据材料内容,两千余年前,吴越的部分人民把水稻栽培技术带到日本,越南至今还有吃粽子的习俗。这条标语与展区主题十分贴合,体现中国稻作文化对世界饮食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深远影响。同时语句对称整齐,朗朗上口,能达成宣传目的。
(三)拟写启示
例3.(2022·重庆B)材料三中“自下而上找结构”这一部分,在表达上作者用了多种方法,把事理介绍得很清楚,这对我们写作有哪些方法上的启示?
答:
材料三:
2.自下而上找结构
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需要根据这种关系(即分类的维度)来建立框架。如,对以下词语进行分类:
白菜香蕉大象牛李子豆角
通过分析找到分类的维度——水果、蔬菜、动物,再将香蕉、李子归入水果类,将白菜、豆角归入蔬菜类,将大象、牛归入动物类。
具体运用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结构:
第一步,头脑风暴。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
第二步,连线分组。找出所列要点之间的关系,对要点进行分类。
第三步,提炼结构。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
第四步,补充观点。通过补充观点完善思路,如果没有补充,这一步可以不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材料谈写作启示。解题时,首先,发现材料通过“白菜、香蕉、大象”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理,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启发我们:写作时举的例子要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其次,根据材料所言“具体运用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结构”,并列举了序数词“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由此可知,此处分析非常有条理,清晰明了,启发我们写作时应分条陈述,富有条理。再次,根据材料总结的步骤“头脑风暴”“连线分组”“提炼结构”“补充观点”可知,观点鲜明,内容簡短,让人印象深刻,启发我们写作时应将观点或内容提炼为短句或短语,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根据材料中采用的一些关联词“通过”“再”和“如果”等词语可知,这样的表达非常清晰,容易被人理解,启发我们写作时可运用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使表达更清晰。
答案:①举例贴近生活,通俗易懂;②分条陈述,富有条理;③将观点或内容提炼为短句或短语,简明扼要,突出重点;④可运用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使表达更清晰。
【答题技巧】
1.拟写标题。好的标题往往能凸显主旨、吸引眼球。可以揭示中心,总领全文;可以巧用修辞,新颖生动;可以化用诗句,含蓄隽永;可以妙用公式,别具一格。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以下方面:简,精练简洁,避免繁琐;切,准确地表达文章内容;美,用字遣词要富有美感,寓意深刻。
2.拟写标语。考生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其次,拟写标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符合主题需要;二要朗朗上口、易读易记;三要尽量根据题干要求,使用修辞手法(比如对偶),生动形象,整齐匀称。
3.拟写启示。此类题看似开放,实则受到材料的制约,因此考生要准确读懂材料的大意和作者表达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按照题意要求,联系相关的生活实际,最后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态度鲜明,语言流畅,要有层次性。
(作者单位: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