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A的鲁中平原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网络结构优化——以泰安市宁阳县堽城坝村为例
2023-10-23周波张雄伟祝宏梅张李涵赵武
周波,张雄伟,祝宏梅,张李涵,赵武
基于SNA的鲁中平原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网络结构优化——以泰安市宁阳县堽城坝村为例
周波,张雄伟,祝宏梅,张李涵,赵武*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村庄公共空间布局和景观的提升对村民及游客有重要影响。鲁中平原地区的部分村庄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引导,公共空间布局不当,活力空间连接不畅,导致村庄空间活力不足。本文以泰安市宁阳县堽城坝村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点状空间线形连接的方式介入,以点连线、以线生面,通过空间网络影响力分析,提出乡村公共空间更新模式,重构村落的公共空间网络,为乡村公共空间的优化与重塑研究提供借鉴。
乡村建设; 网络结构; 优化策略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乡村的规划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乡村景观提升过程中,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社会交往的基础设施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于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和乡村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鲁中平原地区在乡村景观提质过程中,存在着公共空间布局不当,缺乏系统的布局、科学规划,导致景观特色不明显,村庄同质化的现象较多。
SNA是对复杂社会关系进行精确量化分析的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为复杂关系网络理论构建和实证命题检验提供了量化分析的工具[1]。社会网络分析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学,用于解决复杂社会关系的量化问题。用点和线来表达社会网络,通过可视化点线关系来直观表达复杂社会关系[2]。随着相关基础理论的日益完善和一系列测量网络结构的数学分析方法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网络分析作为分析框架在各个学科中运用于普及。由于其对空间中的许多问题也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近年来成为研究空间的一种范式[3]。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社区交往和集体记忆的承载,是乡村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4]。本文以泰安市宁阳县堽城坝村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乡村公共空间网络,并以点状空间通过线性空间的连接进行介入,分析中介中心度,进一步得出该乡村公共空间更新模式对乡村公共空间网络的影响力。以期为鲁中平原地区乡村公共空间布局规划研究提供参考,从而推动乡村公共空间的更新,提升乡村居民的幸福感,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 研究区域概况
堽城坝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伏山镇,区域紧邻宁阳县城区,仅有5 km距离,城乡统合发展已呈现一定规模,距离泰安市城区、肥城市区约50 km,有一定区位优势。该地区的民居建筑风格统一,以网格状兵营式布局为主。村内民居以传统坡屋顶形式为主,部分繁华地带逐渐兴起2层平顶楼房,材料就地取材,以砖为主,地域特征明显。体现了平原的村庄地理特征,平面规整,方正,院落整齐美观。此外,自2020年起,该村庄以大禹文化、汶水文化、康养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础,发展多形式产业,构建覆盖文创、素食、古玩、认领农场等业态的多位一体文旅产业,已初见成效。通过堽城坝村在发展过程中,点状空间介入整合下的空间网络的研究为后续鲁中地区的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数据的获取与研究策略
2.1 数据获取与整理
公共空间是村民与游客公共活动和信息互换的重要场地[5]。考虑到乡村中用于交往的公共空间由于设定目的以及用地权属差别而具有显隐性之分[6]。因此需要进行分别考虑,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块的显性空间主要包括广场,田地,文体活动场所,寺庙等,隐性空间主要包括房前空地,檐下空间,古树下空间,桥,河坝头等,通过实地考察测算出此类空间的点位的存量作为“点状空间”数据,此外,田垄作为该村庄村民公共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数据获取时,应将其作为点状空间进行提取,进而研究各个点位之间的拓扑关系(如图1)。图示为堽城坝村内公共空间节点,根据实地考察,当地人有在自家门楼下摆小桌吃饭的习惯,这些空间都是村民内部日常交往的常用空间场所,均加以考量,此外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开元寺与禹王庙作为当地的重点旅游景点,与村庄的直接联系并不紧密。
图1 堽城坝村公共空间节点
2.2 构建网络模型
搭建“点—线”语义模型,将公共空间作为“点”,两点之间在一定距离内不通过其他点而有直接连通的路径,则定义存在“线”,赋值“1”,反之赋值“0”[7]。堽城坝村人口为1 348人,且由于村落建筑为网格状布局,两条相邻的南北向道路最短距离为15 m,最大间距仅为60 m;两条相邻的东西向道路之间最短距离为30 m,最大间距为90 m,可探寻得知村落住宅之间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将“线”的距离定义为40 m的步行距离,结合场地实地调研,将破败不能通行的道路,以及人为堆积杂物堵住的道路进行筛除,得到的“线”数据。建立关系矩阵(如图2),运用SNA分析软件UCINET 6.0及NETDRAW,绘制公共空间节点流向图(如图3)。
图2 堽城坝村公共空间节点关系矩阵
Fig.2 Relation matrix of public space nodes in ganchengba village
图3 堽城坝村公共空间节点流向图
3 基于SNA的堽城坝村公共空间网络分析
通过UCINET6.0进行计算,得出堽城坝村的公共空间网络结构量化指标及整体特征参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堽城坝村的公共空间网络结构量化指标及整体特征参数值
3.1 网络关联度分析
与某个特定公共空间节点相邻的其他点成为该点的“领域”(Neighborhood),领域中的总点数称为“密度”(Degree of connection),是对节点领域关联性的一种数值测度[8]。通过软件计算,分析得出该村庄的公共空间网络密度并不高,这说明各个空间之间的关联程度还有待提高,经考察,具体原因为该村庄的路网尚不完善,存在部分丁字路,且部分小路被农用杂物堵塞,无法通行,被堵塞的道路亟待疏通。另外该网络空间内,各个节点流向并未考虑到宅前田地以及宅间田地部分,部分村民会自发的选择此类道路进行穿行,因此网络密度理论上会比计算值高,空间的关联性也会更高一些。
3.2 网络整合度分析
通过对网络中心性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堽城坝村的网络空间的整合度,经过软件计算得出该村庄的点平均中心势为4.545,点的中心势越高,表示该节点对于其他节点的控制程度越高。另外该网络的图中心势为11.5%该网络的中心势与星形网络中心势100%相比数值较低。由以上两点得出该村庄部分公共空间空间整合度较高,部分空间未能紧密联系,整体网络存在破碎化的倾向。此外,利用UCINET6.0软件将该村庄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测度计算导出(如表2)。
表2 堽城坝村各公共空间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
根据图表所示,度数中心度高于平均值的点位有3,8,12,14,15,16,18,19,25,26,27,28,29,30,31,32,33点,这些点主要分布于村庄内主干道两旁,如3,12,25,29则位于道路的拐角处,此类拐角空间在整个网络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需要予以重视。而23,24点位于该网络中的边界,该公共空间的公共活动设施较少,但该点位是一块较为宜人的空地,周边居民自发的聚集于此形成交谈的一处公共空间,此类村民自发形成的交流节点对于整体网络的影响力较低。5号节点与4号节点为堽城坝村最重要的节点——禹王庙和开元寺,是吸引游客的一个大型聚集公共空间,而对于村庄内部居民而言,由于距离较远且离村庄中心较远,可达性较弱导致村民的聚集度并不高。而对于游客而言,到达4,5号节点再前往村庄内部同样由于距离较远,吸引力较差,导致人群并不向村内聚集。
接近中心度越高的节点表示与其他节点距离越近,表示该节点传播信息的速度也就越快。对于网络中的25,8,16,15点,由于其与周边的网络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进行该节点的设计上时,应重点考虑此类节点对下一节点的影响性,并进行引导设计。
中间中心度越高的点说明该节点可以作为指示引导以及宣传的能力效果越高,根据图表可知该网络中较高的点为25,8,29点,这类空间处在北侧的主要村口进入村庄内部的重要“门面”位置,是重要的设计点位。
3.3 网络连通性分析
通过聚类系数以及平均最短路径的比值得出该村庄公共空间网络的小世界值是1.274,其数值大于1,表示该网络中存在小世界的特性,小世界值越大表示该网络中存在重要的核心节点,由此得出该空间存在一定的核心节点,连通性处于中等水平。另外该空间中的平均最短路径为3.302,表示该村庄网络中,连接任何两个节点之间需要经过3个节点,各个节点的关联性处于中上水准。
4 网络节点优化策略
根据计算分析发现堽城坝村的公共空间网络问题主要包括禹王庙与开元寺和村庄内部的关联性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高等问题,且问题主要集中于北部村口。针对以上问题筛选出需要更新的重点空间点位,利用当地文化特色进行设计优化。
4.1 点状空间介入
“旅游地景观”被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由人与自然共同作用下,以吸引游客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场所与载体[9]。堽城坝村传统农耕历史底蕴丰厚,具有历史悠久的农禅文化,“农禅并重”历经千余年发展,作为中国佛教三大传统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独具价值与意涵[10]。利用禹王庙、开元寺前优质农田,以农为纽带,借助农禅故事,打造农禅生活空间,以此承继当地历史文化。在点位的选取上主要包括3,28,29,30,31,32,33这7处空间点位(如图4)。这几处空间点位多为农田空间,是村民日常进行生产劳作的场所,点位的空间更新需要以一种对场地影响较小的空间进行介入,且田地与道路存在一定的高差,因此可以采用亭台的设计手法解决停歇问题,栈道的手段解决高差问题,利用田地的优势,可通过种植油菜花形成花海,设置田间稻草人,风车等手段进行人流吸引。另外点位3作为与道路高差平齐的公共空间点位,将其设计成游客中心,对游客进行更好的安置。
图4 农禅生活空间网络节点以及花海
Fig.4 Rural Zen living space network nodes and flower sea
4.2 线性空间串联
利用民俗文化街的理念将8,14,15,16这4处空间点位进行串联,利用堽城坝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引汶灌渠工程艰苦奋斗的历史背景,将历史与近代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研学教育基地。利用线性串联的手段,将游客的游览空间进行线性延伸,通过增强各个节点的文化吸引力,引导游客进入一个又一个空间,延长游客的空间停留时间。前文所述,此类空间节点还与村民多有联系,通过丰富此类公共空间,还可为游客和村民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进一步增强空间影响力。
图5 民俗文化街网络节点
Fig.5 Folk culture street network nodes
4.3 片状空间整合
将25,26,27这三处空间点位进行整合,此类空间位于村庄边界,往往受到道路的分割呈片状。作为村子中居民住宅区与农耕区的过渡空间,在满足宣传的需求下还需要对周边自然生态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因此将其打造为让游客体验乡村农耕文化的娱乐场所。使用木栈道将巷道与田地,田地与道路进行连接,此外将农场进行功能多样化处理,功能涵盖射箭,石碾体验,种植园体验等(如图6)。
图6 认领农场+休闲街区网络节点
Fig.6 Claimed farms + leisure district network nodes
5 结论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的方法,探究鲁中平原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网络结构特征,并提出优化建议,得出了以下结论:
堽城坝村的公共空间网络缺乏紧密联系,有存在破碎化的倾向。该村庄内部的公共空间较为紧密,但在重要旅游公共空间节点与村庄内部居住区的联系较为松散。堽城坝村庄公共空间网络中部分空间节点现状较为陈旧,亟待更新。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以进行更新点位的精确定位,为下一步的空间优化提供方向。通过点状空间的介入,线性空间的串联以及片状空间整合的手段,将当地文化特色引入设计中进行空间节点的优化。
[1] 约翰·斯科特.社会网络分析法[M].刘军,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6-79
[3] 汤汇道.社会网络分析法述评[J].学术界,2009(3):205-208
[4] 寇怀云,董楠楠.大都市近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以上海环东村为例[J].园林,2022,39(12):80-85
[5] 李佳霓,高静,冯雅茹.乡村公共空间网络结构分析——以山西省太原市西怀远村为例[J].中外建 筑,2023(1):100-105
[6] 卢健松,姜敏,苏妍,等.当代村落的隐性公共空间:基于湖南的案例[J].建筑学报,2016(8):59-65
[7] 徐丹华,龚敏,张子琪.空间与行为网络匹配下的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J].建筑学报,2022(S1):86-90
[8] 邹晴晴,王勇,李广斌.基于SNA的新型集中社区公共空间网络结构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6(7):829-838
[9]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0] 韩凝玉,张哲.“农禅并重”的生存智慧及其多元价值[J].中国农史,2022,41(1):136-144
Optimization of Rural Public Spac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Central Shandong Plain Area Based on SNA——A Case Study of Gangchengba Village in Ninyang County, Tai’an City
ZHOU Bo, ZHANG Xiong-wei, ZHU Hong-mei, ZHANG Li-han, ZHAO Wu*
271018,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village public space layout and landscap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villagers and tourists. In some villages in the central plains reg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lack of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planning guidance and improper layout of public space have resulted in poor spatial vitality. This article takes Ganchengba Village, Ningyang County, Tai’an City as an example,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point-space linear connection to intervene, and proposes a rural public space renewal model through spatial network influence analysis by connecting points with lines and creating surfaces through lines. This study reconstructs the public space network of the village,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remodeling of rural public space.
Village construction; network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trategy
TU269
A
1000-2324(2023)04-0628-06
10.3969/j.issn.1000-2324.2023.04.020
2023-02-04
2023-02-25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北方传统农区乡村绿色人居单元空间与技术一体化模式研究——以山东地区为例(340075);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乡土文化景观的基因流失与重塑研究-以新泰市龙廷镇为例
周波(1987-),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聚落空间与景观设计. E-mail:511992621@qq.com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16138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