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主要德育思想及其当代教育价值
2023-10-23仲思丹
仲思丹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广元 628017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国悠远文化的显著代表,而其他不占据主流地位的文化则似乎只是为衬托儒家文化而生,代表着文化主流的儒家研究者数不胜数,而其他的诸子百家在德育领域的建树却鲜有人深入发掘,其中则包括思想深邃的道家,甚至还有人因老子说过“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之类的话而认为老子的思想与德育无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老子却以自身深邃的哲学智慧给后人留下了最珍贵的著作《道德经》,我们可以通过留下的宝贵资料走进老子的思想世界,细细品味老子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念。在这里可以发现它与儒家的德育理论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增砖添瓦。因而解读老子深邃的德育思想,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老子思想的延伸,我们希望在老子的深邃思想里挖掘出重要的宝藏,更好地指导我们当前的德育实践。
一、老子德育思想的理想人格
谈及某一学派的思想则无一例外地会谈及理想人格的培养,这个理想人格是某一思想发展的最终结果,也是所有提倡者希冀的美好模样。在理想人格的培养上,各个学派因立场与出发点的不一致,对于理想人格的看法也不一致,比如说儒家倡导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型的圣人,墨家倡导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兼爱的贤士,[2]这都是所处的立场不同才导致理想人格培养的不一致,那么老子想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什么呢?
(一)老子理想人格形成起源
老子也被奉为是玄学的开山鼻祖,当时的玄学在当今看来便是哲学的雏形,也可以说老子的思想是较早哲学思想的开端,因而老子对于理想人格的培养便是基于自身的哲学思想——道论。
老子的道是深邃的,这个道即天地万物的本源[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1]它在“无”中化生万物,高深玄妙,不可言传。虽然玄之又玄,但道的最终指向却在人,它是知与行的统一,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统一。老子认为道的特点是无、低、柔、弱、和等,所以大道归一,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保持本性,这样才是顺道而为,最终获得大道。基于此论,便形成了老子独树一帜的以“道”为中心的德育思想,德育活动均围绕“道”开展。[4]
(二)老子对理想人格的希冀
基于老子对“道”的理解与阐述,他推崇圣人,圣人是老子实现德育教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他是道的完美化身,是顺道而行的楷模和典范,圣人自然无为、贵柔不争,不自恃己能,自爱不自贵。由此老子对于理想人格的希冀便可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尊道贵德与抱朴归婴。尊道贵德是老子德育思想最显著的表现,从道论的阐述中就可以看出老子对道的追求,道造化万物由德来蓄养,天地万物都要尊崇道重视德。作为老子所推崇的圣人,他们同大众一样行于天地间,但圣人修道尊道,有着最高尚的德行,同时将道传递给大众,因而老子倡导要尊道贵德;[5]抱朴归婴也是老子对圣人理想人格的希冀,也是老子德育思想的一大表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五十五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1]因为婴儿无忧无虑,天性淳朴,一切均由自己的行为。[6]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对德有自己的独到理解,也可以看出老子在德育领域的见解是深厚质朴的。
二、老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老子的思想深邃丰富,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可见一斑,这也是成为理想圣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其中主要的德育内容值得我们去梳理反思。
(一)心灵纯善,言行合一
《道德经》中提到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八章)[1]老子认为至善之人能做到内心沉静,与人为善,说话真诚守信,这也应该是民众都应内化的品格。在这里只选取了“心善渊”“言善信”阐述,因为这两善也应是我们当前社会所倡导的品质。老子在这里告诉我们善良和诚信是很重要的两个品质,与人为善也是于己为善,与人诚信也是于己诚信。他希望诚信而诚信,善良而善良,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自身变成虚伪的诚信与善良,因而老子强调要得道必先学会做人。老子认为,内心善良的人,能够做到言行合一,他强调,人应当以诚实守信为准则,言行要符合道德规范,不言虚伪之词,不做虚伪之事。在德育领域中,这种思想强调应注重言行合一,教育者修身修己,以身作则,才能持续关注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这些品质内化为信念并付诸实践。
(二)以柔克刚,循序渐进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1]老子认为水至善,它甘心居下,默默无闻地滋润着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宠,虽然看似柔弱却坚韧无比,水可以去大江大海,也可以流向小溪小河,也可以往最黑暗最不起眼的地方流去,因而老子认为水的品质最接近于道。当前社会中,争强好胜、你追我赶的快节奏生活普遍存在,可往往锋芒太露的人经不起打击,那些看似谦卑柔弱的人也许最强大,所以在做人做事上要沉着内敛,光凭满腔热血是远远不行的。老子认为不争无为是符合道的,这也是高深的智慧,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聪明人善于为我所用,集思广益。在德育领域中,这种思想强调教育要像水一样,注重滋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在德育中强调要以柔克刚,善于运用迂回、婉转的方式引导学生。
(三)回归本心,自省自行
老子认为要求越多,欲念越多,易导致诸多问题滋生,因而老子就提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十九章)[1]老子认为人只不过是受后天经验知识的局限和名利财货的驱动,才变得心意浮躁,冲动妄为,与大道渐行渐远,因此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保持最纯正的赤子之心,贵质朴,轻名利,能平等友爱地对待身边的人。同时老子认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源于内心的平静和坦然,道德修养实质上是道德主体自我回归、自我感受、自我提升的过程,正如陈鼓应先生所说的“返自观照内心的本明”,人当有自知之明,才能诚实地检验自己。为此,老子提出个体自省的方法作为培养理想人格的重要修身之道。在德育领域中,这种思想强调教育要回归本心,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注重审视内在道德品质及外显道德行为。
三、老子德育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
老子用自己的智慧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蓝图,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这幅蓝图,无论老子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所处的当代,这些思想都极具实用价值。
(一)提倡教师以身作则,积极树立榜样示范
老子提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四十三章)[1]言说无法切中超越性的道,人类存在本身有优于言说对于他人的启示作用。[7]老子说过“不言之教”的好处,着重强调与人交往的影响作用。那么在我们当代的德育教育中,教师、父母、朋友等都是影响学生品德的因素,其中又以教师的影响作用甚为巨大,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当今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德性的教化,将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教师应当树立好示范者的角色,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应当从自身做起,保证自己心灵纯善、言行合一,才能用自己良好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教师要注重德育的连续示范性,无论在日常的教学中抑或是校园生活中,都应注重道德教育,如果只重视课堂上的潜移默化而忽视日常生活中的示范影响,也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8]此外,老子也鼓励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无形感化的作用,重在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切忌对学生的责备与无耐心的表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所在,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思想觉悟有质的飞跃,并将这些优良品质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且通过良好的行为与教养表现出来。
(二)提倡教师运用迂回德育方法
老子说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四十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1]主张以逆向思维来看问题,并通过以柔克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我们当前的德育实际中,诸多的教师并未掌握这样的方法,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往往从思维定式出发,一针见血地告诉学生某些行为或想法是错误的,并给予所谓的正确引导,这样过于直白的引导不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反而还会增加学生的不平,也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诸多的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德育教育的方法不重要,引导学生就是通过直接的评价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这一想法是我们当前所应重视并应积极改变的。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情感或行为,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直接碰硬方式肯定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能跟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将更容易引导学生袒露心声。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品行不佳的学生,只有不善运用德育方法教导的老师,老师应具有水的品质,积极掌握迂回的德育方法,无为又无所不为,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才会走得长远,[9]并更好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倡师生自省法
老子提及:“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三十三章)[1]老子注重自我教育。[10]在谈及自我修养的境界中就说到自守的重要性,自守能使人知己知人,也会使人有自知之明和宽容之心,老子将这样的修养称为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一旦被我们掌握,便能得到所谓的“道”。就当前教育实际来讲,知识教育一直是教育的重点,教师和学生虽然也在不断地共同进步,或许也丢失了很多精神境界中的追求。因而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身的内省,通过简要的问答等,来教导学生学会通过自我反省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学会自守。同时教师也要回归本心,坚持自身的内省,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不断地在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反思己行,只有教师学会自省才会教会学生如何自省。我们要坚信自省不仅修心也会修行,经常自省的人必定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经常自省的人不仅仅是将外在教化内化于心的人,也是能自主修养和自我教育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德育所追求的理想的人。因而倡导师生自省,不仅仅是为了在德育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品行发展,也是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老子的德育思想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传统德育资源中的财富,我们从老子的思想文化中受益终生。为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去了解中国文化中那些璀璨的光芒,传承老一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从中提炼出精华来对我们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进行鞭策。老子的德育思想不仅能丰富当前德育的内容,也会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德育实践,相信在未来的德育教育中,能不断将优秀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