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2023-10-23黄超群

汽车实用技术 2023年18期
关键词:新能源课程体系中职

黄超群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黄超群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

为解决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连续、课程体系不连贯,以及课程体系设置与职业标准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按照技能逐级递进、能力渐次提升的规律,构建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开发资源,组建中高职混编教学团队和构建“四维度、多主体”的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有效保障了人才贯通培养。

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现有的技术技能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专业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2~3年就能实现。为此,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重要政策,以加快人才培养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并明确了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提高世界竞争力方面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1 中高职贯通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型,即中高职分段式培养模式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中高职分段式培养模式有3+2模式(3年中职+2年高职)、3+3模式(3年中职+3年高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办学主体都是高职院校,学习周期有四年、五年和六年等[1-2]。

通过开展分段式和一体化等培养模式,打通中职与高职之间的教育衔接,打通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通道。随着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发展,该培养模式已取得了丰富成果,但是也逐渐显现出很多问题,例如:中职与高职对接专业之间的专业所属专业大类不一致、培养目标不连续、课程体系不连贯、教学内容不连贯、中高职教师队伍缺乏沟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职业能力培养与行业需求不符,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职业标准联系不够紧密等[3-7]。

紧随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学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但是关于新能源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的研究较少。以“中高职”和“汽车”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进行搜索,相关的文章有296篇,但是以“中高职”和“新能源汽车”为主题进行搜索,相关的文章仅有14篇。

2 人才培养遵循的基本原则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实施的贯通。因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人才培养目标的贯通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其核心特征是实践性与适应性。因此,应以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为逻辑起点,按照职业技能成长路径,对接行业发展和技术变革来确定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售后技术服务企事业单位等,在生产、服务一线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保养、维护、质量检验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侧重于新能源汽车装配、常规保养与维护相关的实践能力。

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售后技术服务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的汽车工程技术员、汽车制造员,以及汽车维修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装调、质检、生产现场管理、试验,以及售后汽车维修与技术咨询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侧重于新能源整车和部件的性能检测、高压和低压部件的保养维修相关的职业技能。

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的装调、检测与质检,新能源汽车部件及总成的装调、检测与质检,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现场管理,新能源汽车部件生产现场管理,新能源汽车整车/部件试验和新能源汽车维修与服务等。

上述岗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与整车或者零部件性能测试相关的工作,例如整车试验员和零部件试验员;第二类是与生产相关的工作,例如汽车装配工和质检员等;第三类是与服务相关的工作,例如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工和服务顾问。

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不同,例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试验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接受零部件测试任务,制定零部件测试方案,准备测试物料,安装测试设备,开展零部件性能测试和出具零部件测试报告。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工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安全防护,检查新能源汽车部件,查阅新能源汽车保养与维修手册,制定保养、维修方案,保养、维修作业,质量检查和车辆交接。

就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而言,中高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群差异不大,但是其从事的工作复杂程度有着明显不同,因此,对职业能力需求也不相同。故中职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2.坚持人才培养内容的贯通

依据职业能力结构理论,遵循技能逐级递进、能力渐次提升的规律,岗、课、赛、证融通,明确中职、高职阶段对接的人才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细化中高职阶段的知识、技能、素质。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分层次的设计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以典型生产流程为实例,中职阶段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初级标准、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中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标准组织教学内容,重点培养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专业核心技能。高职阶段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中级标准、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标准,重点培养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核心技能。

3.坚持人才培养实施的贯通

教师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是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专业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重要保障。增加校校之间的合作,加强中高职师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促进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以及专业拓展课能够落地,例如:课时比例关系、课程开设先后关系、实践教学设计、岗位实习开展等。通过人才培养实施的贯通,有利于在满足中职阶段人才培养过程完整性的同时,一方面保障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另一方面实现与高职阶段的课程衔接。

3 课程体系构建

以教育部发布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本专业教学标准以及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等相关文件为指导,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遵循能力渐次提升的基本原则,以横向拓宽课程内容、纵向深化知识结构为目的,构建体现衔接与递进关系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

3.1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包括汽车文化、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认知与拆装、汽车底盘认知与拆装、新能源汽车概论等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在中职阶段完成讲授。

3.2 专业方向课

专业方向课包括四大模块,即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模块、新能源汽车悬挂+转向+制动+安全模块、新能源汽车电气+空调+舒适模块,以及新能源汽车网关控制+娱乐系统模块。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模块教学内容主要是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电机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新能源汽车悬挂+转向+制动+安全模块教学内容主要是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转向、悬挂、制动系统和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气+空调+舒适模块教学内容主要新能源汽车电气、空调和舒适系统。新能源汽车网关控制+娱乐系统模块教学内容主要是新能源全车网关控制和娱乐系统。

上述四大模块中,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模块、新能源汽车悬挂+转向+制动+安全模块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气+空调+舒适模块,在中高职阶段都开设了对应的课程,其中中职阶段主要培养的是能对各个系统进行检查和保养的知识、技能和素养,高职阶段主要培养的是能对各个系统进行状态检测、故障诊断、故障分析与故障排除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新能源汽车网关控制+娱乐系统技术模块仅在高职阶段开设相关的课程。按照岗位能力进行模块化设计,实现垂直衔接和纵向递进。

3.3 专业拓展课

专业拓展课是仅在高职阶段开设的个性化课程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汽车服务顾问课程模块、汽车销售顾问课程模块或者合作企业岗位课程模块。

3.4 构建“技能逐级递进,能力渐次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采取第一课程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形式,构建“技能逐级递进,能力渐次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课程即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涵盖专业认知、岗位认知、汽车结构认知、岗位单项技能教学、岗位综合技能教学、集中实训真实项目能力强化、企业岗位实习实战技能提升和拓展能力教学等环节。第二课堂即以课外培养为辅线,以“校-省-国家-国际”级的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实践与竞赛、校外社会实践、行业企业认证等为载体展开。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循序渐进地考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 课程体系实施保障

4.1 校企、校校协同开发中高职阶段的专业课程资源

深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基于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工作任务,开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课程标准、微视频、任务工单,基于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理念,利用企业的真实案例,设计教学活动,开展项目化教学。盯紧企业行业的先进技术、工艺,在课程内容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展示和学习,并开发活页式教材促进项目化教学的开展。

4.2 组建中高职混编的“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

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教师的专业能力。针对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师普遍存在缺乏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等问题。为了保障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组建了高职教师牵头的中高职混编的“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加强中高职教师之间的沟通,并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以岗位实践、企业技术培训、技术转训、集体备课、互兼互聘等多种方式,增加校校之间的合作,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师资队伍,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4.3 构建“四维度、多主体”的课程评价体系

改革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评价方式,以中职教师、高职教师、企业人员、学生为评价主体,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课程资源四个方面进行课程评价,构建“四维度、多主体”的课程评价体系。从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等)方面,建立第一评价维度,其评价主体为中高职专业教师、企业专家。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建立第二评价维度,其评价主体为学生、中高职专业教师。从教学效果(职业技能、课证融通、课赛融通、职业素养、劳动教育等)方面建立第三评价维度,其评价主体为中高职教师、学生和企业专家。从课程资源包括微视频、课件、活页式教材、企业案例、习题、试卷和工单等方面建立第四评价维度,其评价主体为学生和中高职专业教师。

5 总结

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中职、高职两个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遵循技能逐级递进、能力渐次提升的规律,构建了3+2模式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容和人才培养实施的贯通,为学生在升学、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提供支撑。

[1] 曹晋.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中高职贯通式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22(11):100-105.

[2] 封常秀.中高职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1):36- 39.

[3] 李文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中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衔接研究[J].时代汽车,2023(1):43-45.

[4] 张红英,李成龙.中高职衔接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2(20):48- 50.

[5] 易小兰.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专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J].时代汽车,2022(7):114-116.

[6] 彭加山.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汽修专业“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J].江苏教育研究,2022(Z3):60-64.

[7] 陈伟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1(10):46-48.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for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Specialty

HUANG Chaoqun

(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stitute, Chongqing 401520, China )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scontinuous training objectives, inconsistent curricu- lum system, and lo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n the connectiontraining of talents in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specialty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gradual improvement of skills and abilities.Through school-school coope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 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ixed teaching team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four-dimensional, multi-agent"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have effectively guaranteed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talents.

Vocational education;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specialty;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G712

A

1671-7988(2023)18-149-04

黄超群(1981-),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技术分析及教学教育,E-mail:402022696@qq.com。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项目(GZ223148);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K23ZG3130170)。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18.029

猜你喜欢

新能源课程体系中职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