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研究

2023-10-22周以杰

中国稻米 2023年5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文明融合

生态文明建设是21 世纪我国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任务,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现代农业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谋求共同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首先实现现代农业经济,特别是循环经济的发展。传统生产方式下,农业发展固然为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略的消极影响。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必须将再利用、再循环作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首要原则,依照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对农业生产进行优化、改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一书是曹林奎、黄国勤等多位专家与学者结合多年科研经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趋势,对二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及结构、战略调整策略进行深度探讨的课程教材。对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本书引用了系统管、融合管等多个发展新观念,同时,编者鼓励大众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农业生产转型,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从内容编排上来看,《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一书强调理论与实践融合,在充分反映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知识的同时,集中反映学术界共识,并通过案例考察与解析增强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多次提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农业发展与“三农”建设的重要基石,若缺少对生物资源数量、质量等的评价与调控,将很难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发展特点的农业发展之路。实践证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协同机理,而促进二者协同发展与深度融合的关键就是建立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化转型实施方案。首先,从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实践的整体架构来看,必须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改造现代农业生态经济体系,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目标、原则。由于城乡建设空间与市场发展水平各异,现代农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程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异质性。通常,城乡结合部与城市空间的联系较为紧密,该部分地区可将休闲旅游农业和社区支持农业作为主要发展模式。其中,休闲旅游农业是基于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这一现状提出的新型农业业态,目的是缓解城乡居民的生活压力,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社区支持农业是面向食品安全、崇尚“风险共担,收获共享”的稳定性农业业态。在远离城区的粮食主产区,化肥、石油等用量较多,可应用绿色技术、低碳技术等打造以绿色有机农作物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减少农药等的使用对农作物造成的伤害,助力循环经济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第一章单独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与思路作为标题之一。从建设重心来看,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化需要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发展的建设需求,巩固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基于此,可将提供农业生态服务、培养居民生态行为方式等作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实施层面来说,要关注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良好外部环境的创造提供便利。为了提升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还需要走资源节约型、生态安全型的发展道路,把农业生态化作为战略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以消费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链,增强现代农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综合能力。

第二,现代农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是一个需要多力量、多领域、多工程共同合作的动态过程。除明确总体框架以外,《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还关注到了农业产业发展机制的创新与优化,并将其作为促进现代农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的核心。从这一层面来说,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现代农业的整个发展过程,才能够驱使二者融合取得实质性进步。换句话说,农业产业发展机制的创新与优化需要将城乡消费方式转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要内容,搭建完善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如基于可持续发展或绿色发展的生态利益补偿机制、财税政策等。制度建设初期,为引导现代农业发展尽快实现生态文明化转型,从而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动力。制度发展中期,制度建设红利开始显现,相关利益主体的生态责任意识有所加强,此时,需要思考当前制度在市场发展中的兼容性,及其是否能够促进利益协调。制度应用后期,多数强制性执行的机制逐渐退出舞台,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化发展多依靠大众自觉,这就对社会层面的行为规范提出了较高要求。

第三,要形成能够凸显过程与实际效果的集成路径。《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一书对传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受限主要是由于多产业尚未实现融合循环,即种植业和养殖业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程度也较低,农业系统的再生产过程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基于此对融入对象进行分析,生态文明与农业经济的有机结合既涉及到农业社会经济和自然再生产,也涉及到农业生产的主体和活动空间。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农业经济的融合对象是以产业链条-主体-空间为主的三维组合。其中,产业主体不仅包括能够决定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趋势的政策制定者,还有实际参与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经营者及传统农户。所有产业主体对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化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农业产业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是决定其生态文明化的重要因素。

从融入过程来看,前文提到,要想促进现代农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就要牢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发展目标与原则,将其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因此,《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明确,在农业生产前期,需要对相关资源的投入及土地自身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估,评价其对农业生产效果产生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期,要格外注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可通过绿色技术等手段规避或最大程度上减少农药等化学药剂的使用对农作物生长及土壤环境等产生的负面影响,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保障,同时形成种植业、养殖业等多产业的良性循环。农业生产后期,除了要监测农产品质量以外,还要强化对农田环境污染程度的观察,确保耕地污染能够得到及时治理。

从融入方法来看,可以采用集中的工业布局方式,这是立体工业生产模式的升级。产业布局的聚集模型,就是将农业、工业发展相关企业集中在一起进行合理布局,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促进农业生产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以对农作物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等进行集中规划,形成功能健全的生产园区。这样一来,农作物企业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原料,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废物等则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反过来,养殖企业发展过程中,畜禽粪便又能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机肥料。与此同时,沼气公司对上述主体产生的不同废料进行处理又能够生成沼气,为企业运行提供能源。

《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还特别说明了政府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基于绿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向生态文明化转型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全新尝试。这一变革涉及观念、技术及产业结构等多层面的调整,仅靠相关企业或利益主体难以实现全面转化。因此,政府方面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区域内资源进行快速整合,并在科技研发方面给予一定支持。例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吸收国内国外成功经验,通过法律法规或相关政策的建立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其次,重视现代农业经济的规划管理,可以以县域经济为单位,基于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调整当地农业产业布局,鼓励建设功能健全的农业发展园区,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奠定基础。再者,加大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经费、技术支持,出台税收减免或贷款服务,帮助企业搭建先进技术引进桥梁等。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下,企业能够快速与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对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该书紧密结合当前城乡建设的发展趋势,理论基础丰富、思想水平极高。本书除列举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框架以外,还特别关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诸多创新理念,如系统观、融合观等,阐述了未来中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机遇,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对于高等院校生态农业相关专业学生或科研人员来说,本书能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经典又充实的案例也能够为读者进行深入解读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文明融合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请文明演绎
融合菜
现代农业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漫说文明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