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合”文化思想下的“丝绸之路”

2023-10-22马卉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7期
关键词:文明思想文化

□马卉/文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国的重要陆上商业贸易通道,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陆上通道。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其中的“路”便是指丝绸之路,该倡议希望通过多方共同努力,重塑古时丝绸之路的辉煌。“和合”文化思想,有助于实现重塑丝绸之路的辉煌这一目标。

本文对“和合”文化思想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和合”与“以人为本”“丝绸之路”之间的联系,基于“和合”视角对“丝绸之路”三个发展层级(经济思路、文化交流、文化互鉴)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基于现代“和合”文化思想的“丝绸之路”发展思路,论证“和合”文化思想从古至今,都有其价值所在。

1 “和合”文化思想内涵简析

“和合”文化思想是中国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佛家等文化流派相互碰撞、互相渗透、彼此融合而形成的人文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哲学概念,是独具东方智慧的思维方式。“和合”文化内涵在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了五千年,已深深地植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1]。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脉络,从集体到个人,在为人处世的哲学实践上,都以“和”为“核”,它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取向。关于“和合”思想,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和”与“合”是互相促进的。“和”代表和平、和睦、和谐,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追求的最理想的状态。但受种族、文化、人性个体化差异等的影响,人类历史上处于相对“和”状态的时间是极短暂的。即使是现代社会,全球范围内也有很多国家和地区依然处于战乱之中,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日子苦不堪言。因此,“和”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思想便显得十分重要。但“和”虽然难得,并不意味着难以实现。例如,处于对峙状态的双方往往希望达成和解,在双方共同努力之下,便能促成“和平”。若要实现长期和平,则需要“以和促合”,找到双方的利益共同点,促使双方为了共同利益,相互合作,实现长久和平。其二,存在制约“和”与“合”的因素。在部分西方国家的文化观念中,战争是转嫁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他们普遍奉行丛林法则,认可“零和博弈”的理论,为侵占资源而发动战争、制造动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内核便是“和合”思想。

2 “和合”文化思想与“丝绸之路”之间的关联

2.1 “和合”与“以人为本”的关联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丝绸之路”既是古代中国与世界相互联系的交通要道,又是现代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文明进行交融的重要渠道,以“协和万邦”来形容丝绸之路的重要价值,再恰当不过[2]。目前,国内举办了很多“丝绸之路”相关展览,研究丝绸之路的学术文章也较为丰富,已有不少学者从“和合”文化视角阐述“丝绸之路”的价值内涵,探究其中的中国基因。笔者认为,中国的“和合”文化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光彩熠熠,它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古代的诸多思想观念都反映出“和合”文化思想的内涵。“和合”的主体始终是人,在“以和促合”的过程中,人发挥着主要作用,最终因“和合”而收获的益处也都会作用于人,帮助人能够拥有富足、安康、幸福的生活。“和合”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的核心就是“人”,即以人为本。

2.2 “和合”与“丝绸之路”之间的关联

鲁迅先生曾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由此可见,是否能够形成“路”,取决于“人”,确切来说,取决于人的思想认知、思维深度与意识形态。总体来看,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与外国交流的重要通道,其开通、发展与繁荣本质上都是因为“人”的参与,故“和合”的核心是“人和、人合”。当“路”产生之后,随着“人”不断地行走,路的宽度会逐渐增加。丝绸之路中丝绸、陶瓷等贸易的繁荣,也是人的流动与交流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也开始相互影响。

首先,非常直观的是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从汉代开始,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逐渐流入西域,而西域地区的马匹、金银、香料、珠宝、玻璃等商品被带回中国。现如今,在中国大地上广为种植的葡萄、胡萝卜、胡椒、哈密瓜等农作物也是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谱系。中国的丝绸、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畅销商品,尤其是丝绸,它价格昂贵、耐用易存、重量很轻、难以模仿,同等质量的丝绸在当时甚至一度比黄金还贵,在当时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货币的作用。据记载,凯撒大帝和被称为埃及艳后的克里奥帕特拉都喜欢穿中国的丝绸。一次凯撒大帝穿着中国丝袍出现在剧院,光彩照人,引起全场的惊羡。丝绸所代表的东方审美观念也对西方文化造成了影响。一些技术与文化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古代中国。例如,基督教在汉代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那时的传教士将基督教翻译为景教。唐朝时,景教在长安十分兴盛,并在全国都建有“十字寺”。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教,也在那时传入了中国。在技术方面,夏商时期,中国就有了一定的金银器制作技术,但西方的焊接、錾刻、镶嵌、锤鍱等工艺,使得中国的工业制作技术更为精进。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唐三彩”釉陶器,也受到了丝绸之路沿线胡文化的影响,胡人牵骆驼是唐三彩的常见造型。同时,东方文化也深刻影响了沿线国家。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到了西方,指南针的发明为西方国家航海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航海人员“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打破了教会对知识的垄断,使得普通群众的识字率上升,加快了宗教改革的进程。纸的发明与西传对欧洲近代文明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纸便宜、轻薄、易于书写,一经传入,就很快取代了西方的羊皮纸等,用作书写用纸。

丝绸之路之所以在古代、现代都备受推崇,是因为丝绸之路不仅为沿线国家的人民创造了经济效益,更是以经济贸易为助力,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稳定,使得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提高了沿线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因为丝绸之路,经过多年的交流与互相借鉴,原本生活在不同区域、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及信仰的人民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他们能够在风俗习惯、意识形态方面彼此认同,各国开放包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呈现出“和合”的趋势[3]。尽管那个时期还没有“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但“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思想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民。大家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多元文化共存,这便是“和合”文化思想下,“丝绸之路”的价值所在。也正因此,“一带一路”倡议能很快得到相关区域沿线国家的响应。

3 从“和合”角度看“丝绸之路”的发展

基于“和合”视角看待“丝绸之路”的发展,笔者总结出三个层次。

(1)基于经济贸易的“单纯丝路”。“丝绸之路”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形成的道路[4]。广义概念上的“丝绸之路”是一个广泛性概念,共有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四条丝绸之路。这四条丝绸之路最初主要用于通商,即作用以经济贸易为主。例如,源于古代东罗马的玻璃器皿、铜牌饰是经由“草原丝绸之路”进入古代中国。人们最熟悉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以古都长安为起点,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半岛,甚至可以延伸至日本;向西可以经过波斯,最远达到欧洲。在中国历史上,盛唐出现“万邦来朝”的盛况,正是因为陆上丝绸之路打通了陆地交通线且以长安为起点,最终构建了以长安为中心,辐射整个欧亚大陆的经济带。由此可见,丝绸之路的首要作用是经济作用,丝绸之路帮助我国提高了经济“硬实力”,使盛唐出现了“万邦来朝”的盛况。

(2)文化的交流。在丝绸之路上,奏响了文明交流与传承的乐章。法国历史学家布尔努瓦曾这样描述丝绸之路:“研究丝路史,几乎可以说是研究整部世界史,既涉及欧亚大陆,也涉及北非和东非。如果再考虑到中国瓷器和茶叶的外销,那么它还可以包括美洲大陆。在时间上,它已持续了近25个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是非常频繁的,在这里举几个例子。首先是佛教文化,汉代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到了中国。西域的龟兹和于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当时佛典以口授方式传入中国。后《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唐代僧人玄奘走访西域,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在促进佛文化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同时,帮助大唐人民进一步了解到了西域国家的人文风情。中国的儒学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西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小学》等的拉丁文译著很早就在欧洲开始流传。张骞、玄奘、马可·波罗……还有各种商人、国家使者,走过丝绸之路,促进了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在那个没有“地球村”“多元文化一体”概念的时代,却实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合”文化愿景。

(3)文化互鉴及融合。经济的交流带动了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交流必然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中华文明是极具包容性的文明,在对其他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中华文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思想也对外传播到更多地方。比如在古代,东亚、东南亚地区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力时至今日依旧可以感觉得到。

总体来看,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逐步走向成熟的。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中国人民始终秉承着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等理念,这些思想已经深深融入进中国人的骨血之中。在新时代背景下,因“以和促合”的认知,“丝绸之路”不仅得以重现,且正发挥出远超古代的巨大价值,这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来说,都是重大利好。

4 基于现代“和合”文化思想的“丝绸之路”发展思路分析

从历史视角看待“丝绸之路”:中国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的产品通过经济贸易的形式输向国外,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同时,中国的技术、文化与意识形态也以产品为载体输出国外,让世界人民认识到了更生动鲜活、富有朝气、积极向上的中华民族。从现代“和合”文化视角看待“丝绸之路”:在全球化趋势日渐深入的背景下,应将“和合”的思想进一步传递给世界各国,以促进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实现人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景的实现。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可采用如下方法:

图1 辽宁省博物馆藏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

首先,深入探索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倡议的关联性。二者都是中国秉承“和合”的精神思想而主导促成的。这是“和合”文化下的“丝绸之路”的精华所在。其次,应“以文物为载体,以深刻解读为核心,生动地讲述中国的‘和合’思想及‘和合’故事。”做好这项工作,应从精神、文化等多个层面促使“丝绸之路”进一步成为中国进行对外交流的桥梁,助力世界各国人民以更加宏观、更加深远的思维视域看待世界未来发展的问题。最后,在开展相关宣传工作方面,宣传人员应当深入理解“和合”思想,重点强调“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同时,还应尊重他国文化,警惕滋生“天朝上邦”的封建思想。例如,图1所示为我国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该藏品是宣传“和合”文化思想及“丝绸之路”的实物载体。在我国历史上,唐、元、明三代都基于古代丝绸之路,从西亚地区引入了金属“钴”这种材料,并借鉴了西亚地区的装饰工艺,从而生产出了享誉世界的青花瓷。由此可以看到,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善于向其他文明学习。时至今日,中国也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任何故步自封的行为都属于“开历史倒车”,不应提倡。

5 结语

综上所述,从“和合”思想视角出发对“丝绸之路”进行解读,可以帮助人们对“和合”文化有更加深入、更加具体的了解,这对当下的中国乃至世界整体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助益。“丝绸之路”蕴含的“和合”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及“一带一路”倡议高度一致,相信在“和合”文化的影响下,世界各国人民最终都会团结一致,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奋斗。■

引用

[1] 张蕊.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和合文化的价值借鉴与现实超越[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2,45(6):22-28.

[2] 胡凌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和合文化的传承与时代创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0):1-5.

[3] 张埔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1):23-28.

[4] 李玉用,施晓逸伦.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和合文化的运用和超越[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0):44-47.

猜你喜欢

文明思想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请文明演绎
思想与“剑”
漫说文明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谁远谁近?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