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桥头路基纵向滑移处治措施研究
2023-10-22李鹏志唐雨舟
李鹏志,唐雨舟,何 欢
(四川交投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0 引言
西南地区高速公路陡斜坡软弱地基为常见工况,运营过程中在软基处治不彻底、路堤填料质量欠佳、地表水下渗软化或地震液化、岩溶、采空区塌陷其他外因作用下,常发生路基沉陷或路基滑移等病害,尤其是在填挖交界、桥路相接等部位,若处治不及时或措施不当,路堤常由变形病害向失稳病害演变发展。该文以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桥头路基纵向滑移的典型病害为例,对病害成因和处治方案进行了探讨,并最终采用了结构安全、施工便利、造价节约的处治措施,有效保证了高速公路结构及运营安全。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全长135 km,于2012 年12 月建成通车。0#桥台采用肋板式结构,未设置锥坡,路基两侧设置路肩墙与桥台台背横向挡墙相接,如图1 所示。桥头路基原地表上覆人工填土,下为残坡积黏土,最大埋深16.40 m;0~2#桥墩处原地表为坡洪积碎石质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炭质泥岩夹炭质砂岩。施工过程中台背挡墙基底采用2 m厚砂砾石换填,未进行深层处治,如图2 所示。
图1 桥台横向台背挡墙
图2 台背挡墙
2 病害识别
2023 年4 月桥检过程中,养护人员发现台背挡墙出现病害,墙面见大面积渗水,出现大面积勾缝脱落,墙身出现横向、竖向裂缝,裂缝错台宽度最大达到7 cm,如图4 所示。挡墙中部呈明显鼓胀变形状,台后挡墙与桥台之前的空隙明显变小,如图3 所示。
图3 台后挡墙鼓胀变形
图4 错缝宽度
2022 年6 月,桥头路基及0#~2#墩台土体存在纵向滑移的迹象。路基段路面出现横向贯通裂缝,1#桥墩附近发现土体数条纵向剪切裂缝,0#桥台肋板出现数条横向、斜向裂缝,1#、2#墩底出现数条水平裂缝。
3 病害成因分析
3.1 路基滑移病害成因分析
一是具备滑动的倾斜地形条件,线路方向地面斜坡坡度约20°,且2#桥墩前缘为临空面,自然汇水形成的冲沟横穿而过。
二是不利的地质条件,上覆深厚软、可塑状黏土,力学性质较差,施工阶段未进行深层处理,下伏煤系地层,抗剪强度低,基覆界线易形成软弱滑动面[1]。
三是诱发滑动的外因,首先是后缘路基填土及挡墙等构筑物加载;其次是线路左侧为高山斜坡汇水区较大,如图5 所示,原地表水排泄不畅发生漫流,并下渗至地基及潜在滑动面,对岩土体产生潜蚀、溶解、软化等物理化学作用,进一步降低滑动面岩土的力学强度,最终形成推移式的浅层滑动[2],探坑渗水如图6 所示。
图5 桥头路基地形
图6 探坑渗水
土层滑坡尚处于弱变形(蠕动)阶段,需及时进行加固防护,防止滑坡进一步发展,对桥梁结构造成破坏。
3.2 挡墙病害成因分析
一是水的作用:调查过程中发现中分带附近墙面大面积渗水,中分带汇水排泄不畅汇流至于挡墙处,并沿挡墙和桥台间缝隙下渗至墙背填土中,降低填土抗剪强度指标,导致土压力增大。二是挡墙石料较差,砂浆风化脱落较严重,导致挡墙自身强度较低。三是挡墙基础置于软弱地基,地基饱水后模量降低,不均匀沉降导致挡墙病害加剧。
在上述各种不利因素组合作用下,如遭遇持续降雨等不良工况,病害存在进一步恶化或扩大风险。
4 加固方案研究比选
4.1 纵向滑移推力检算
浅层滑动目前处于弱变形(蠕动)阶段,欠稳定,采用1.0 安全系数反算,拟合滑动面抗剪强度反算结果:C=10 kPa,φ=8°。
采用1.25 安全系数,进行滑坡推力计算,计算结果如下:
4.2 方案一:路堤桩板墙+反压护坡
0#台前设置反压体及桩板墙,增强路堤纵向整体稳定性,避免土地蠕变滑动对墩柱形成偏压,同时避免两侧补征用地,方案示意见图7~8。
图7 方案一断面示意图
4.3 方案二:钢花管锚杆+钻孔桩
台背挡墙设置钢花管锚杆框架梁加固。为提高锚索抗拔力,减小后期锚固段土层蠕变产生的抗拔力损失,采用二次劈裂注浆提高土体有效锚固力。台后设置6 根钻孔桩加固,桩径2.0 m。施工过程中需要封闭半幅交通,施工后需恢复路面等设施,方案示意见图9~10。
图9 方案二断面示意图
图10 方案三立面示意图
4.4 方案三:预应力锚索+钻孔桩加固
台背挡墙设置锚索框架梁加固。为减小后期因黏土蠕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采用二次劈裂注浆[3]。锚索施工完成后,台后设置6 根钻孔桩加固,桩径2.0 m。方案示意见图11~12。
图11 方案三断面示意图
图12 方案三平面示意图
4.5 排水附属工程
(1)优化路面排水系统,中分带增加土工膜等防渗措施,并新建排水管,顺接中央分隔带水沟至桥下。
(2)挡墙下部设置一排仰斜泄水孔。
(3)路基左侧土边沟及自然沟渠采用混凝土铺砌渠化。
(4)施工过程中加强挡墙变形监测,并结合降雨天气提前预警,进行必要的交通管制。
4.6 方案比选
各方案优缺点对比如表1 所示:
表1 方案优缺点综合对比表
结合交通组织、造价、工期及现场施工条件,最终选用方案二钢花管锚杆+钻孔桩加固为推荐方案。
5 结语
该项目竣工超过一年,经历过雨季监测评估,挡墙及土体变形趋于稳定,病害得到有效加固处治,确保了高速公路结构和运营安全,竣工效果如图13。主要总结如下:
图13 钢花管锚杆框架竣工
(1)病害发生后,应进行全面调查,并收集竣工图、原地勘、病害养护历史、气象记录、监测数据等资料,然后进行病害识别和成因分析。
(2)病害处治措施结合成因分析,对症下药,处治措施除了需要满足结构安全、耐久性、相关规范要求外,同时综合考虑施工便利、交通组织干扰小、工期可控及造价节约等因素。
(3)确保施工过程的运营安全,采用“永临结合,先保通后永久加固”的原则,尽量利用既有工程强度,施工过程加强监测,防止对既有工程造成二次破坏。
(4)该文所述案例在西南红层地区较为典型,该次病害整治措施的成功应用,可以为挡墙及路堤滑移病害提供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