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化学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3-10-22张强赵政轩任传清刘智峰

化工管理 2023年26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师德师范生

张强,赵政轩,任传清,刘智峰

(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0 引言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和日益突出的就业市场供需矛盾,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如何确定教育改革发展思路,是坚持学术取向还是职业取向,成为亟待认真思考的问题。当前,我国设有化学(师范) 专业的高校超过150 所。目前各高校化学人才培养方案[1]按照国家专业标准均安排了四大基础化学,不同之处在于对师范技能课程设置和专业选修课程略有差别。近些年,由于中学化学教师接近饱和,而本科毕业生不愿去偏远地区和农村贫困地区工作,导致就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矛盾。因此,化学专业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需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上作出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中学教师岗位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满足化学学科理论的基本要求上,更具有应用型、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践性环节,教育实习不仅是师范院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合格基础教育师资的必经之路。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组织管理能力等环节能得到全面锻炼。

要解决以上问题,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重视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素养、职业素养等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处理好教育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匹配度、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匹配度、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匹配度问题,这与OBE(学习、成果、导向)理念正好一致。OBE 遵循的是反向设计原则,由需求包括行业发展需求、学校定位及学生发展期望开始,由需求设定专业培养目标,由专业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校内循环、校外循环,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通过课程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

1 OBE 理念下化学专业培养方案设计

1.1 内外部需求的调研

近年来,陕西理工大学化学(师范) 专业开展了较充分的校内、校外实地调研与网络调研等,为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从服务面向、职业能力特征、人才定位等三个方面对调研需求预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对应关联进行了分析阐述。通过行业报告、招聘网站相关招聘岗位信息抓取分析和化工企业招聘岗位分析、毕业生访谈等,预期了师范生毕业后5 年左右在岗位领域具有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在学校环境下能够达到的专业成就及显现的职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调研发现:本专业在60 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历代化学人始终以“艰苦奋斗、忠诚奉献、求真尚实、博望致远”为精神引领,致力于基础化学师资培养,教师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学生勤奋踏实,尊师重教,逐步形成了优良的教风学风和师生共情的精神家园。在专业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下两大特色和优势:

(1) 立德树人、身正为范。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三全育人培养机制。专业课老师将化学对人类的贡献、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等育人元素融入专业课教育,潜移默化开展课程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课老师利用课堂和实践环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情怀和师德规范培育;管理人员贯彻以生为本理念,用情用心用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学院邀请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一线中学老师等杰出校友作系列报告,强化师德师范教育,传授教学艺术,激发专业认同,提升从教意愿,大批毕业生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国家教育事业。

(2)踏实勤奋、学高为师。专业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实习教学效果突出。通过扎实的专业课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踏实规范的科学精神;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对师范生的“三字一话”训练,锻炼了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依托省级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科研反哺教学,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研究能力;专业学生创办的绿色卫队社团持续开展特色活动服务社会,践行“两山论”。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强,获得用人单位好评,不同时期涌现了大批优秀教师和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1.2 培养目标的确定

本专业以OBE 理念为指导,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化学类》《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确定了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培养目标。从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教育情怀深厚、师德高尚、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系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到具备较强的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在基础教育行业从事化学教学、教研与管理的骨干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预期毕业生毕业 5 年后,职业发展状况良好,达成以下目标。

1.2.1 践行师德

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师德师风、人格健全,立志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2.2 学会教学

具有较高水平的化学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掌握化学学科知识、方法与技能,掌握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从学科全面育人角度,深刻理解和实施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独立、有效地开展化学教学实践活动,具备从较高的视角研究和解决中学化学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跨学科知识,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1.2.3 学会育人

具有德育为先的理念和浓厚的育人意识,工作中能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养成规律,在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和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育人元素,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品质,启迪学生智慧,能够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4 学会发展

具有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关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及时反思,能持续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协调能力,能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注重更新教育理念,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1.3 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确定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毕业要求,形成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设定8 条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涵盖了“一践行、三学会”。按照“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要求的8 个毕业要求,每一条毕业要求又进一步细化为2~3 个指标点能够对培养目标预期的达成形成有效支撑确保化学(师范) 专业毕业要求在广度、深度上完全覆盖二级认证标准中的8 条“毕业要求”,均达到国家标准。8 条毕业要求一共分解为19 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其中师德规范支撑培养践行师德和培养学会育人,细分为理想信念,立德树人和师德准则三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教育情怀支撑培养践行师德和培养学会育人,细分为职业认同和为人师表2 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学科素养支撑培养学会教学和培养学会发展,细分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和知识融合3 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教学能力支撑培养学会教学和培养学会发展,细分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3 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班级指导支撑培养践行师德和培养学会育人,细分为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2 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综合育人支撑培养践行师德和培养学会育人,细分为学科育人和实践育人2 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学会反思支撑培养践行师德和培养学会育人,细分为发展意识和反思创新2 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沟通合作支撑培养践行师德和培养学会育人,细分为团队意识和沟通交流2 个毕业要求指标点。

1.4 课程体系的设计

本专业传承60 余年办学经验,培养师范生的学科知识、教师基本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坚持师范技能培养四年不断线,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强化学生的师范技能水平。真正实现“一践行、三学会”课程设置中根据新生实际情况及以后四年课程体系中知识的逻辑关系,设置了与中学化学的衔接课,充分考虑中学化学教师职业特点,科学设置各类课程及其比重,重视实践教学和教育实习,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中学化学骨干教师。确定了以通识通修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综合实践环节(含第二课堂) 组成的课程体系,其中通识教育细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基本素养;学科专业教育包括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两类。专业教育课程又细分为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师教育课程细分为教师教育必修课和教师教育选修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建立化学专业知识体系和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体系,为学生成长为优秀中学化学教师奠定知识基础;实践环节细分为综合实践必修,课程实验实践和第二课堂,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从事基础教育相关工作奠定能力基础。理论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程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口才和书写能力;使学生掌握化学师范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化学专业前沿知识;同时在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改进实验课内容,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增大教师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类环节[2]。

1.5 实践环节的设计

本专业贯彻“实践为先、院校协同、强化培养”理念制,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地的各种各样教育资源,强化教育合作与实践,构建了学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形成了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合作共同体。本专业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实践学习、思考实践和反思实践”的思路,依托“学校-学院-专业”各类实践教育平台及校外实践基地,构建了“基础性实践(通识教育实践、学科基础实践、师范基本技能训练) +综合性实践(学科综合实践、师范技能综合实践) +体验性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 +创新性实践(学科竞赛、创新项目、毕业论文) +社会性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四年不断线的“五层次”渐进式反思性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与理论课程体系并重、交叉,强化学生反思能力培养。

2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程思政的设计

2.1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为指引,将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学术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思政元素,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深度挖掘化学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强化价值引领,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所有课程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持思政课和课思政同向同行,专业课老师通过化学品对社会的双刃剑及科学精神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所有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充分挖掘课程蕴涵的思政元素,使教学内容中课程思政元素从混合到融合,逐步达到化合[3]。

2.2 在第二课堂中彰显课程思政特色

在师德规范方面,本专业组织师范生党员召开党组织生活会,了解党的最新政策动态和教育方针;组织师范生观看时政宣传片,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支柱;组织师德先进典型的专题报告会,在榜样的感染下提升师范生对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专业还举办名师讲座、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师范生普通话、三笔字比赛和微课大赛等活动,夯实了师范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师范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通过志愿服务、学生工作、文体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仁爱之心和道德情操[4]。组织专家报告会,宣讲化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及影响,使师范生对化学的认识更加全面;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学习强国和陕西理工大学师德培训讲义等优秀学习资源,在榜样的感染下提升师范生对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在教育情怀方面,化学专业持续开展杰出校友和优秀校友成长经历,奋斗故事和他们关心母校发展,反哺母校的事迹,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专业自信。在专业学习中,学院积极邀请国内外院士、教授等来校为师范生开展科研和学科前沿报告,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特聘专家,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和基础教育一线教学能手等为师范生做职业引导讲座,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教育情怀。

3 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环节。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成立的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范专业应立足“地方性”和“应用型”这两个基本属性,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聚焦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对所需知识的集成转化及综合应用。因此,构建科学人才培养方案、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和人才质量观、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师德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