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质量成本管理分析与实践1
2023-10-22李大祥朱晓波朱金花
李大祥,朱晓波,朱金花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上海 201800)
0 引言
为提高效益,我国许多科研院所均尝试进行成本和质量管理。然而,由于其产品的差异性,科研院所在质量成本管理上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当前,我国科研院所不仅面临国际市场的大规模竞争,还会受到民间资本的冲击,要在激烈的内外竞争中取胜,提高质量和控制成本至关重要。本文对科研院所成本控制的构成进行介绍,并对科研院所在质量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提升科研院所质量成本管理水平的建议。
1 质量成本的定义及分类
1.1 质量成本的定义
1950 年,美国质量专家FEIGENBAUM 首次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为获得顾客满意的质量并对组织外部做出质量保证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而造成的损失。
1.2 质量成本类别
根据GJB 5423—2005[1]的相关内容,质量成本通常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预防成本的含义是指为了防止产品质量达不到预定标准而发生的成本,通常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费、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工序控制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信息费、质量管理实施费等。鉴定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预定标准而对产品进行检测所发生的成本,如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检测、作业的鉴定、流程验收、检测设备以及外部批准等方面发生的检验费用。内部故障成本又称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在出厂前由于发生品质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品质缺陷所发生的费用之和,如废品损失、返工损失、停工损失、产量损失等。外部故障成本又称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售出后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这种质量问题是在交付给顾客后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保修费、索赔费、诉讼费、退货费、降价费等。
2 科研院所成本控制的构成
科研院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科研院所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重稳定轻成本的观念,这不仅会增加投资成本,还会严重影响盈利能力。因此,科研院所需要提高自身的质量成本管理水平。
根据过程的不同,科研院所质量成本控制可分为产品投产前的控制、制造过程中的控制、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产品投产前的控制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和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对成本的影响最大。
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在这里发生,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他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
流通过程中的控制主要包括对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的控制。
3 科研院所质量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3.1 开发人员缺乏质量成本培训
由于军用产品对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很高,其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对质量成本有重大影响。项目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质量相关成本主要包括项目评估成本、员工质量培训成本、抽样评审成本、样品检验成本、样机返工成本等。质量成本培训对开发人员非常重要,必须给予足够重视,提高开发人员对质量成本控制的熟悉程度。
3.2 质量成本统计不完整或不准确
科研院所的设计和制造通常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一些科研院所在计算内部故障成本时通常考虑不全,仅对废品损失费和返修人工费进行统计,未考虑不合格产品导致的损失。在计算外部故障成本时,某些科研院所只统计正式交付后客户反馈所产生的成本,未考虑差旅费、维修费等成本[2]。
3.3 对客户满意度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科研院所对客户满意度的重视程度不足,应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并根据这些评价进行分析和反馈,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
4 科研院所质量成本管理改进建议
4.1 加强研发成本培训
军工产品的设计过程对质量成本有很大影响,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可有效降低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质量成本概念、质量管理对科研院所的重要性、质量成本分析方法等培训内容均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改进问题,促进科研院所良性发展。
4.2 准确定义核算准则
选择成本核算要素,确定成本项目内容和数据源,确保质量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质量成本分析的有效性。根据质量成本的定义和分类情况,以及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批准质量成本项目,并对统计核算方法进行完善。在核算时,应尽可能使用财务核算数据,并根据质量成本对数据进行分类。对于不能纳入核算系统的质量成本,应记为停工损失[3]。
4.3 提高设计保证产线
科研院所的产品普遍对成本、质量和技术的要求较高。良好的初始设计可有效减少总体质量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若预防和发展费用不足,科研院所必须在生产线上进行全面认证,否则可能会导致检测成本过高[4]。科研院所应当根据产品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开发或制造管理模式,加强对产品分析指标的研究,提高设计保证产线。
5 科研院所质量成本管理分析
5.1 质量成本管理的“三精”模式
科研院所的质量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质量成本准确性不足、误差分析不够深入、成本模型不够完善等。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完善质量成本模型,建立信息平台,采取质量成本管理的“三精”模式[5],即精细统计、精确分析和精准提升。“三精”模式要求必须设置“质量成本审核”功能,以确保所有统计数据的来源相同,统计结果真实、有效、可靠。
5.2 “三精”质量成本管理实践
科研院所采用“三精”质量成本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如下:
1)精准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能力,进而增强科研院所的核心竞争力。重组管理职能体系,将管理职能从财务部门转移到质量部门,建立统一协调的行政工作组。
2)建立多源信息网络,实现质量成本精细统计。在建立新的质量成本模型时,确定了70 个统计来源,对信息和质量成本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进行实时监控,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库
3)建立一个由该领域专家领导的分析团队,从不同角度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并根据责任类别、责任部门、现场类别等维度分析质量损失数据,查明根本原因。运用趋势分析、层次分析、指数分析等方法,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4)建立质量责任矩阵,推动技术和管理改进。通过精确分析确定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和不足之处,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来减少质量损失。在改进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改进方法。
5.3 精细化质量成本管理实践效果
自从采用“三精”质量成本管理模式以来,科研院所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1)通过严格执行质量损失赔偿法,提高内部人员和外部供应商的质量意识,有效控制了质量损失,科研院所的损失控制率保持在0.5%以下。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和开发流程,大大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和解决质量问题的效率。内部质量问题的数量和计划曝光率降低了30%以上,外部采购质量问题的数量下降了10%以上,产品的可靠性持续增强。
2)通过完善的质量和成本管理,有效强化了质量责任。
“三精”质量成本管理模式在科研院所质量管理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但在统计问题分类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对该模式不断进行改进优化。
6 结论
质量成本管理对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科研院所成本控制的构成,分析了科研院所在质量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加强研发成本培训、准确定义核算准则、提高设计保证产线的建议。研究表明:精细化质量成本管理可有效强化质量责任,提高科研院所的质量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