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鸿昌:智慧父母要学习的“合”与“分”

2023-10-21姚鸿昌李华锡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夫妻关系家庭人生

姚鸿昌 李华锡

采访对象

姚鸿昌,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宣传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出版《好家庭 好家教 好家风》《幸福人生“梦-家-路”》《和谐家庭》《智慧教子的八大方法》《明天你拿什么去竞争》等十多部著作,其中《好家庭 好家教 好家风》一书被推荐为中国百部家庭教育指导读物。

主要观点

家庭和谐需要家长会“合”、懂“分”、肯“学”,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引导其自立自强,在包容差异、优势互补中实现父母双方家文化的融合。

我经常应邀在全国各地的文化教育讲堂做讲座。在与听众互动中,我发现大家最关心的是亲子关系问题。但事实上,很多亲子问题的根源,大都在夫妻关系上。

结婚后,有些夫妻以为万事大吉,不再用心经营感情,美的欣赏变为挑剔,心的包容变为排斥……于是出现一系列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孩子出生后,夫妻关注的焦点都放到了孩子身上,相互间的交流少了,即便有,也大都围绕孩子展开。

表面上看,孩子的出生让婚姻更加稳固,但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爱情的继续成长问题。一句“要不是为了孩子,早和你离了”的气话,生动地展现了这种婚姻的尴尬。这类家庭实际上维系的是一个“以亲子关系为中心,夫妻关系成陪衬”的失谐关系。

出现这种情况,重要原因在于夫妻双方对爱人不会“合”,对孩子不懂“分”,对婚姻与家庭知识等不肯“学”。

会“合”,融合双方家文化

所谓会“合”,就是把夫妻关系作为家庭核心,让爱情之树在结婚生子后继续成长。这是一个双方家文化彼此融合的过程,需要“包容差异,优势互补,智慧整合”作支撑。

什么是家文化呢?通俗地讲,就是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及生存习惯、生活方式、生命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的总和。家庭精神生活离不开家庭成员读书、思考,实现人生的成长与发展,也离不开家庭成员的相亲相爱、尊老爱幼、共建共享和心灵互动,而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敬老关系、邻里关系的和谐是重要的家文化内容。

美好的婚姻往往建立在共同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上。但来自两个不同家庭的人,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不可能完全一致,这也是夫妻关系要“合”的意义之所在。

有一对父母,爸爸在农村出生,家境普通;妈妈在城市长大,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儿子出生后,随着琐事增多,对伴侣的欣赏变成挑剔。丈夫的勤俭持家成了“小气”的表现,妻子的好学上进成了“不顾家”。夫妻俩长期冷战,平时沟通的话题只有孩子。如果孩子不在家,他们两天都不会说一句话。虽然父母都非常爱孩子,特别注意避免在他面前吵架。但紧张的家庭气氛还是让孩子变得特别敏感,常常担心自己会犯错,害怕父母会不要他。

还有一对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不断发生冲突。爸爸埋怨妈妈总回娘家,不好好照顾公婆;妈妈指责爸爸只知道忙工作不管孩子。他们的介绍人是一位老师,过来调解时,帮他们找到了冲突的根源。

原来,双方原生家庭的家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妈妈生活在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家庭中,到了相对冷清的婆家后,有些不习惯。她在照护孩子方面没经验,可公婆不仅工作很忙,业余时间还坚持学习进修,她只得经常回娘家请自己的母亲帮助。爸爸生活在人口较少的家庭中,全家人好学上进,忙起工作就顾不上家,对生活细节考虑较少。他对岳父母家的慢生活不习惯,不能理解妻子为什么那么爱回娘家。

其实,夫妻双方的原生家文化有差别是正常的,关键是能否在包容差异中实现优势互补、智慧整合。爸爸一家人的好學上进是妈妈可以学习的,而他们所忽视的家庭氛围建设和亲子陪伴的智慧,正是妈妈的家文化所能补充的。妈妈一家人的温馨气氛,也是爸爸需要享受的,而其家庭成员学习力的不足正好也是爸爸的家文化所能补充的。

在这位老师的引导下,妈妈有意让女儿和公婆多见面,把好学上进的爷爷奶奶作为她的人生榜样。爸爸也主动与岳父母交流,并找时间陪伴孩子阅读、制作手工。孩子的综合素质有了提高,性格也更加阳光。包容中的优势互补不仅化解了夫妻矛盾,也让孩子得到更丰富的文化滋养。

懂“分”,学会放手和引导

所谓懂“分”,就是把孩子当作独立个体,引导孩子自立自强,而不是溺爱和控制孩子。

有一对父母带着孩子找我求助。孩子经常怕做错事,不敢自己去学校;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时,也表现得很无助,只知道大声哭喊。了解后,我发现这个孩子是在父母的溺爱和控制中长大的。四五岁时,父母还给他喂饭,吃什么穿什么都由妈妈决定。结果,孩子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非常恐惧学校生活,也不会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在社会适应方面出现了障碍。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指向分离的,要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拥有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人格,以便将来离开父母也能靠自己创造美好生活。但不少父母对爱的理解有偏差,一味溺爱和控制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欲望,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孩子……在这种过度满足和情感控制中,孩子渐渐失去自我。

有一位女士年近三十,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每份工作都干不长,和同事也处不好。结婚不到半年就发生冲突。孩子出生后,夫妻俩更是闹到要离婚的地步,已经分居两年。咨询时,我发现问题的根源是这位女士的母亲不懂得分离。

母亲离异后把爱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不断满足她的各种欲望和要求。女儿在爱的偏差和亲子管控中成长,成为母亲的依附者,30岁还在啃老。她的每一份工作都是母亲安排的,丈夫也是母亲安排的相亲对象。她缺乏生活体验和能力,不会与人和谐相处,同事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都很糟糕。

这样的人生悲剧,所有父母都不愿意看到。想要孩子健康成长,拥有幸福的生活,父母要学会放手。放手,是让孩子从小自己学会吃饭、穿衣和做事。到了分床的年龄,让孩子独立入睡;孩子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制造“地不平”的理由来哄他。放手,是不逼迫孩子学习,而是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唤醒他内在的驱动力,让他能够自主学习。放手,是不过度干涉子女的婚姻选择和生活方式,不对孩子的问题包办代替。

当然,懂“分”也不是放弃对孩子的照护责任和不管不顾,而是对孩子这个独立个体的尊重,是用精神引领精神的文化选择。在放手的同时,父母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引导孩子知己,读懂自己、活明白,明白“我是谁”,找到人生进步的方向。正是知己的学思行悟过程,让孩子有了“知行合一走好路,合心而美人幸福”的人生状态。

引导孩子知人,学会在包容差异、优势互补中和他人和谐相处,并且在利他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正是知人的合作与服务过程,让孩子有了“合德而为人向善”的人生状态。

引导孩子知境,融入新时代环境中主动学习和成长,并在遵循道的规律中不断进取,实现生命价值和意义。正是知境的追寻与奋斗,让孩子有了“合道而行人发展”的人生状态。

我很喜欢纪伯伦的诗《论孩子》: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他是生命之火的后代。他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他整天和你在一起,但他不属于你,他有他自己。

肯“学”,能创建幸福家庭

懂“分”会“合”,是学思行悟的成长过程,也是创建和谐家庭的过程。怎么实现“分”与“合”呢?靠的就是“学”。所谓“学”就是要学习经营婚姻与家庭的心理学知识,改变思维模式,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科学方法。

前文提到的那对经常冷战的父母,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后,都做了很大改变。妈妈先去上家长学校,通过学习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后来不仅给婆婆买喜欢的礼物,还帮助婆婆收拾屋子、做家务。婆婆看到儿媳的变化,既惊喜又感动,也劝儿子改改自己的坏习惯。丈夫发现妻子变得更理解人,更好沟通和相处了。于是,他也去参加了家长学校的课程,学习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正是共同肯“学”的行动,挽救了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夫妻双方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家庭教育的知识,也丰富了家文化内涵。

了解婚姻与家庭的本质,学习处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具体方法,这些是基础。但比起学习具体方法,更关键的是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思维是知识的构架,是每个人精神世界的通天之塔。思维不仅可以改变人生命运,也可以改变家庭命运。

思维模式要从功利片面进化为系统全面,实施对家庭成员一生负责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成长教育;从简单自我进化为包容差异、优势互补,实施有情有爱、共建共享的家庭教育;从懒惰僵化进化为自强厚德、知行合一,实施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家庭教育。

学习时还要把握两大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學以致用,为实际应用而学习,而不是作为传声筒把知识“倒卖”给别人。学习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活学活用。

比如处理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时,不少家长都是用说教和指责的方法来限制孩子玩儿手机的时间。其实,更好的方法是增加孩子不玩儿手机的时间,用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来丰富他的生活。父母可以陪伴孩子玩儿泥沙,望星空,观虫鸟,探秘密,激活孩子的自然情趣。自然情趣是生命之真,求真的孩子科学素养高。可以陪伴孩子玩儿家务,做工作,交好友,学分享,激活孩子的人文情感。人文情感是生存之善,求善的孩子文化素养高。可以陪伴孩子玩儿阅读,做手工,问问题,寻答案,激活孩子的心灵情操。心灵情操是生活之美,求美的孩子幸福指数高。

有些夫妻容易在情绪失控时发生激烈冲突,很多人认为只要忍着点儿就过去了。其实,用忍耐来减少吵架时间,真不如通过学习来增加浪漫时间。精神生活丰富了,文化谐振点就可以变多,夫妻关系会在高层次上实现和谐。

从“减少/压抑”到“增加/丰富”,这就是改变思维模式,用更有建设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另一个原则是为己而学。一般来说,学习有两种态度:为人而学和为己而学。孔子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如果父母想要搞好家庭教育,要学会做君子,觉察和反思自己,为己而学,实现自我成长。如果是为孩子而学,为教育爱人而学,就很容易陷入对家人的道德绑架之中,这样的家庭是不会和谐的。

总之,只有通过学习实现人生再成长,才会懂“分”会“合”,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让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家人获得幸福。

猜你喜欢

夫妻关系家庭人生
先有夫妻关系,再有亲子关系
家庭“煮”夫
夫妻关系和谐更适合要二胎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恋练有词
懂爱的人,也懂得夫妻关系至上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三 新型的夫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