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链式结构的农业重大科研平台建设研究
——以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为例

2023-10-21陈志鸿CHENZhihong王青峰WANGQingfeng夏斌XIABin章家恩ZHANGJiaen

价值工程 2023年28期
关键词:岭南现代农业产业链

陈志鸿CHEN Zhi-hong;王青峰WANG Qing-feng;夏斌XIA Bin;章家恩ZHANG Jia-en

(①华南农业大学,广州 510642;②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510642)

0 引言

科研平台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对于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开放共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重大科研平台作为汇集多学科聚焦共同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的载体,能够推进优势学科群融合发展,实现各种资源的效益最大化[1]。农业重大科研平台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农业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统筹科技资源的协同基础平台。农业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学科发展的重要载体、集聚和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开展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阵地[2],基于“产业链—创新链—学科链”相互支撑的链式结构培育重大农业科研平台,有利于统筹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建立“建设大平台、培育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取得大成果、服务大产业”的科技工作机制,协同解决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又能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1 建设背景

1.1 区位特色与比较优势

华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降雨丰沛,生物多样性高,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农产品类型多,产量高,特色鲜明,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也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南繁基地”、冬季“南菜北运”的重要来源地,更拥有广阔的南海海域。广东处于华南地区,具有典型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岭南特色;广东是第一经济大省,GDP 连续33 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也是科技强省,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自2017 年起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市场优势。

1.2 农业科技资源

截至2020 年底,广东有农业科研和教学机构164 家,涉农两院院士5 人,国家杰青9 人,国家“万人计划”农业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 人,国家优青4 人,其他国家级人才3 人(含青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3 名、岗位科学家84 名、综合试验站站长46 名;建立涉农领域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平台244 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5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 个、农业农村部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实验站/科研基地)56 个;建立国家和省市种质资源库(圃)30 多个,其中国家种质资源圃和分圃6个;主要农作物、猪、家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8%、95%、85%;水稻优质率超过74%,位居全国第一[3]。这些农业科技资源作为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广东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1.3 农业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花卉、茶叶、南药、畜禽、水产、微生物等9 大具有岭南特色的优势产业。广东自2018 年启动建设产业园以来,截止2021 年底,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共创建了16 个国家级、161 个省级、55 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排全国首位,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实现主要农业县、主导产业和主要特色品种全覆盖;认定涉农高新技术企业456 家。这些农业产业园和高新企业为广东建设“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1.4 发展困境与挑战

广东是农业大省,但是广东的农业“大而不强”,当前全省农业发展的潜力和特色仍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未能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和高水平要求,一系列农业前沿科技问题和农业“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仍未能取得明显突破,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供给不足,全省农业现代化升级发展面临着明显的“瓶颈”。围绕农业产业生态链、农业系统价值链、农业产品健康链,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广东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持续科技支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 目标定位

重大科研平台是针对共同的前沿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问题、社会发展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构建而成的全链条实体科研机构[4]。作为重大科研平台,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简称“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立足广东实际和岭南特色,对标广东和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全国和全球,瞄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技术集成创新等科研方向和领域[5],围绕广东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拟通过10-15 年的“平台—团队—项目—成果—机制”等“五位一体”建设,将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建设成为引领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聚集与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开展现代农业战略咨询等的“农业科技创新特区”。

3 研究布局

3.1 创新链

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创新链是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等主体以及各类科研平台组织,各类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协作而形成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关系链条[6-7]。基于创新链的驱动,现代农业正在通过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职业农民等多种农业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8-9]。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建立产业链技术创新中心,大力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性研究,立足广东的实际需求,围绕九大岭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瞄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技术集成创新等三大创新层面、聚焦现代农业产业链六大核心科技领域和若干创新领域(表1),集中优势兵力,联动、激活和整合优势资源,“大兵团”协同攻关,为广东、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上—中—下”全产业链“一揽子”的科技支撑与整体解决方案。

表1 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创新矩阵

3.2 学科链

学科群是由若干个同类学科或跨门类学科集合而成的学科群体[4]。以学科链嵌入产业链实现全面功能对接,不仅是学科建设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地方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10]。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学科群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群或者学科树,而是贯穿岭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链,与地方产业经济相互渗透、交叉、支撑、融合与依托的网状学科集群[11]。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依托创新链优化学科链,在开展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充分把握农业产业链条发生的变化,以产业链发展的需要为导向,重点发展和培育当地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学科,优先发展与地方产业链相匹配的、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学科链(表2)。学科建设瞄准社会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以学科群对准产业群,实现学科链转为产业链。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学术团队为保障,真正形成了一条牢固而且高效运转的“学科链”。

表2 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学科矩阵

3.3 产业链

现代农业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复合化,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明显,着力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整合产业链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核心内涵[12]。农业产业链涉及农业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以及其他环节,大数据在农业领域内的应用基本涵盖农业产业链上游(农资交易)、中游(规模经营、技术推广、生产监管、品质控制等)和下游(农产品营销和消费)[7]。为了增加链条链接的柔性,以产品链为基础,可以通过大数据合理配置各链条各环节上的服务与生产要素,拓展信息交互、科技推广、现代物流、食品安全溯源等功能[13-15]。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其核心任务[16-17]。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以解决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为目标,聚焦热带亚热带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发展,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和产学研协同攻关,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生产必需的,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高水平主干优势学科专业类群建设(表3),将学科建设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从而推动产业链向更高价值环节实现跃迁式升级[7]。

表3 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优势产业链矩阵

4 结论与展望

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于2019 年8 月29 日获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授牌,是广东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设立的10 个省实验室之一,于2020 年7 月20 日注册成立,是广州市政府举办的科研事业单位,是广东省政府建设的重大科研平台,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组建,广东省内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园区和龙头企业等参与建设。实验室采取“核心+网络”的建设格局,现建有1个总部和5 个分中心,其中总部设在广州,位于华南农业大学中衡山;5 个分中心分别设在深圳、肇庆、茂名、云浮和河源。实验室对标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立足岭南,服务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现代农业核心科技创新硅谷、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高端智库和现代农业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将对广东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辐射华南地区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8]。

猜你喜欢

岭南现代农业产业链
忆岭南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雨岭南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