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国东南儒学走廊 打造浙江历史文化新名片

2023-10-21童志怡徐期辰张宏敏

浙江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东南儒学走廊

文/ 童志怡 徐期辰 张宏敏

浙江及中国东南地区的儒学文化资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浓缩

有条件成为浙江乃至国家的一张文化新名片

(一)浙江及中国东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儒学文化资源

南宋是我国历史文化进程中的重要分水岭,随着程颢、程颐学说的南传、衍圣公孔端友的南渡,尤其南宋浙东永嘉、永康、金华学派的形成与朱子理学的成熟,标志着传统中国文化中心的正式南移。南宋以后,在以浙江为中心、绵延于浙闽赣湘东南四省狭长的地理走廊上,汇聚了丰富的儒学文化资源,诞生出一批“盛名书院”、一群“鸿儒巨匠”、一组“历史盛会”,使这一地区成为南宋及其以后儒学文化底蕴最深厚、学术思想最活跃、历史成就最高光的地区。据统计,南宋时期全国435所书院中,这一地区就达197所,是当时全国书院最密集的区域。

(二)中国东南儒学文化资源呈“十”字型廊道分布

从空间形态看,中国东南浙闽赣湘四省的儒学文化资源,东起于宁绍平原,经杭州沿钱塘江和金衢盆地,在衢州交汇后分叉,一支向南通达闽北山区盆地,一支向西沿信江—抚河河谷直抵长江,另一支沿袁水—渌水河谷通达长沙盆地,总体呈“十”字廊道分布。这一走向分布与唐以后我国东南地区的湘赣浙东西大走廊、浙闽西线等水陆通道基本重合,是基于人口迁徙、商业交流、文化传播而形成的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文化走廊,其儒学文化资源密度显著高于周边地区,根据其地理区位和文化特质可以将该廊道命名为“中国东南儒学走廊”。

(三)中国东南儒学走廊具有广泛历史影响与当代价值

从历史影响看,南宋以来,中国东南儒学走廊地区涌现出朱熹、陆九渊、张栻、吕祖谦等一批富有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精神的儒学大家,孕育出考亭、永康、永嘉、金华等载入史册的重要儒家学派,各儒家学派思想在此一区域展开“和而不同”的文化辩论,寒泉、鹅湖、三衢、考亭等一系列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走势的思想论战在此展开,其形成的学术成果、思想体系不仅深刻影响我国近800年来的思想变迁和历史进程,而且对东亚各国(朝鲜、日本、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思想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或占据主导地位,是前近代东亚文明的共同体现。

从历史定位看,东南儒学走廊与河西走廊相似。河西走廊是汉唐时期首都长安沟通西域边疆、畅通丝绸之路的关键路径,东南儒学走廊则是起于南宋首都临安沟通东南腹地、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通道。总之,中国东南儒学走廊是河西走廊之后兴起于我国南方的另一条文化传播长廊,有条件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新名片。

构建中国东南儒学走廊具有重要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仍然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浙江及中国东南地区的儒学文化资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浓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东南儒学走廊的衢州南孔家庙、长沙岳麓书院、武夷山朱熹园等儒学遗产实地考察,擘画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复兴蓝图。

从国家文化自信自强看,构建中国东南儒学走廊是新时代新征程打造国家文化自信自强窗口和对外文化交流平台的重要载体,在集中展示优秀传统文化风骨神韵的同时,更能够彰显南渡逆境中维护民族尊严和文化永续的自觉自信,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语境下维护文化主权、重构世界文化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基础和瓶颈问题

(一)现实基础

近年来,沿线地区依托自身儒学文化禀赋,在文化传承、品牌塑造、旅游开发等方面精准发力,取得初步发展成效。如衢州市推出“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挖掘传承南宗祭孔大典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南孔文化发展中心,打造儒学文化传承基地;南平市谋划“朱子”主题IP,成立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活化”朱子文化;上饶市举办“鹅湖会讲”儒学论坛,建立中国“文房四宝”产业基地;长沙市以岳麓书院为中心,主办“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打造湖湘儒学高等级研究中心。

(二)瓶颈问题

文化内涵缺乏系统性提炼。“中国东南儒学走廊”概念的提出、关注和挖掘,涉及众多中国思想史流派,目前主要仍局限于学术研究层面,缺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全方位、多角度加以研究挖掘,迫切需要通过系统整合将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转化为社会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推动从历史走廊变为现实走廊,实现文化走廊走向社会善治走廊、旅游走廊、产业走廊的转变,实现以走廊载体为依托,浙闽赣湘四省共建共融共享的高质量发展品牌。

文化共融缺乏全局性整合。儒学文化资源与其他发展资源不同,在地域上具有一定的不可分割性。中国东南儒学走廊横跨浙闽赣湘四省17市,涉及地域众多、范围宽广。类型上既有书院、故居、古道、古籍等物质形态,也有思想交流、祭祀大典、节庆活动等非物质形态,但受限于跨行政区管理壁垒,各地对儒学文化资源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存在差异,造成当前历史文化资源之间互动性较差,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难以共同擦亮中国东南儒学走廊的“金字招牌”。

建设中国东南儒学走廊的三点建议

争取国家战略支持,编制中国东南儒学走廊建设规划。总结借鉴丝绸之路、大运河文化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万里茶道、唐诗之路文化带等文化廊带和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建设经验,推动中国东南儒学走廊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促进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提请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指导下,由浙江会同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共同编制中国东南儒学走廊建设规划,从文化传承、文化旅游、区域协同机制、交通网络等方面系统谋划一批保护和提升工程,合理布局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集聚度高、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园和文创基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共筑文化品牌价值,提升东南儒学走廊世界影响力。以打造儒学文化交流中心、展示窗口和推广中心为目标,打造中国东南儒学文化品牌。一是建议积极对标“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沿线地区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动沿线地区启动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大普查,打造儒学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博物馆、重点专题博物馆和地标性文化设施(如武夷山理学公园),深谋一批国家儒学学术研讨会(如浙江国际阳明心学大会、武夷山朱子理学国际会议、岳麓书院国学研讨会)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建设成为儒学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基地。二是建议共同推出区域品牌宣传推广,共同推出区域品牌形象。鼓励沿线省份一体化打造宣传推广平台,合力开展形象宣传,各城市系统性打造品牌形象和卡通化城市儒学文化吉祥物(如衢州南孔爷爷),构建“一城一IP”东南儒学走廊文化品牌。

挖掘时代精神内涵,共创精神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2006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给“衢州国际儒学论坛”的贺信中指出:“深入挖掘儒学文化中的社会和谐思想,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源,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将儒学中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文化基因发扬光大,试点建设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一是充分挖掘儒学道德教化作用,沿线各城市应依托自身儒学文化禀赋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示范基地,深度融合儒学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二是寻求基层协商民主和儒家社会治理的契合点,挖掘诸如王安石“鄞县治理”成功经验、朱熹“社仓法”的社会保障功能、王阳明“南赣乡约”的新时代价值,构建可靠的基层信用体系,采取“新时代文明高地+新时代乡规、民约”等系列手段精简基层政府管理的流程。三是延伸“数字文明”赋能“精神文明”,依托浙江作为数字变革发展优势,推进浙江精神文明和共同富裕建设经验向东南省份传播,塑造“东南有礼”精神文明品牌,着力打造东南精神文明高地。

猜你喜欢

东南儒学走廊
神奇的走廊
走廊上的时光
儒学交流在路上
走廊上
《东南早报》伴我成长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在走廊行走
现代儒学的宪政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