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策略分析

2023-10-21王景梅

学周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培育

王景梅

(甘肃省张掖市实验中学,甘肃张掖 734000)

在现阶段的高中教育中,将家国情怀的培育目标与学科教学活动融合起来,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要前提。尤其是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科知识和教学活动作为渗透家国情怀的载体,通过挖掘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模式等举措,让学生在阅读材料、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悟爱国主义精神,在习得基础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从精神层面提升个人的家国情怀。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储备,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与自身的命运相关,也关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未来。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才能确保他们承担起复兴民族的重任,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换言之,学生的全面发展需建立在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之上。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大力宣扬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是必要举措,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促进民族精神根植于政治课堂上,为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供驱动力[1]。因此,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与政治教学结合起来,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要求,挖掘教育资源

如今,立德树人成为根本的教育任务,在落实这一任务的进程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重点目标。高中政治教师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围绕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和政治教学的基本要求,广泛挖掘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挖掘乡土资源。家国情怀的形成与发展应借助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等形式,而乡土化的资源是一本“活教材”,它以动态的方式记录了一个地区的人文风貌和风土人情,在政治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有助于培育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在明确乡土资源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走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挖掘自然景观、人文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乡土资源,从经济、文化、政治等不同的角度,构建层次化、结构化的资源体系,为政治课堂提供源源不断的乡土教育素材,让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观看乡土纪录片等过程中,了解家乡的山川河谷、区域文化、民族风俗等,促使学生在了解、解读乡土资源的基础上,强化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经过时间的推移和教学深度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会逐渐演变为家国情怀,而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也得以实现。

2.引进家庭资源。《孟子·离娄上》中“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阐释了国与家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国与家之间的关系,将家庭资源与政治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创作家风家训、开展家庭会议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将政治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和积累的历史典故等作为家风家训的主要材料,并结合自身的家庭情况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革,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与发展,养成尊老爱幼、和谐友爱的思维品质,并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从时代变迁的角度来说,为深化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教师也以可指导学生借助实践调查的方式,采访家庭中的长辈,如祖父母、外祖父母,从他们的口述故事和真实经历中,感受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和取得的科技、经济和文化成果等,并在对比十年前后家庭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明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大举措产生认同感。由此,学生的家国情怀不断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素养也能有所提升[2]。

3.巧用时事政治。在与时俱进的教育环境下,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紧跟时代要求,挖掘时事政治资源,借助官方新闻平台、新媒体客户端等搜集和整合材料,并根据政治学科教学要求,对其进行分类和汇总,在课堂上有序呈现时事政治材料,让学生在观看和分析材料的过程中,了解我国在科技、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就,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学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时事政治新闻时,教师可进一步为学生开辟自由的学习空间,根据高中政治学科的课程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选取社会中的时事政治材料,集中阐释和说明政治理论知识,如利用神舟十四号升空等时事新闻,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的发展进程,让学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样,既能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和解读政治理论,也能借助时事政治素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日臻完善,优化课堂模式,渗透教育理念

基于培育高中生家国情怀的目标,教师可以优化政治课堂模式,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活跃度,让学生在探讨、辨析的过程中自觉形成家国情怀,这样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也能够真正将德育理念渗透于政治课堂之上。

1.创建议题式教学模式。《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中明确指出,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应建立活动型课程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议题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师可以立足于高中政治课程的主题,将其作为议题式教学模式中的议题,据此安排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融合起来,以小组讨论、合作探析等不同的形式,对议题中涵盖的具体要素展开深入解析。而且,基于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要求,教师设定的议题要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制度等息息相关,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现实经历发表见解和看法,促使他们形成家国情怀。与此同时,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广泛搜寻案例,围绕着议题这一核心要素,将不同的案例作为论据,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度讨论。如此,学生不仅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解读课内教学内容,还能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中深化家国情怀。

2.创建视听化教学模式。对于高中生而言,一些政治理论过于深奥和抽象,他们难以将自身的经历与政治理论结合起来,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共鸣和认同。为此,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创建视听化的教学模式,基于教学需求和培育高中生家国情怀的需求,合理选择红色影片、红色纪录片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以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观看红色影片的过程中,感悟共产党人对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3]。而在视听资源的选择上,教师也要反复斟酌,既要与高中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对应,利用近年来在社会中反响较大、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影片,也要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发展主题,以此调动和强化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将视听教学模式中的资源与所学的政治知识进行对比,感悟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此为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提供助推力。

3.创建情境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创建情境式教学模式,能够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抒发和表达感情。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的内容、主题和目标入手,创设生活化、故事化、角色化教学情境,将生活案例、历史故事和革命故事等融入教学内容中,巧妙地将其中的情节与人物等一一展现出来,弥补教材理论知识的空白。然后,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式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代入式体验活动中,亲身感受我国革命先驱、科技先驱和文化建设者的伟大贡献,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生发敬佩之情,从而真正在情境式教学模式中产生家国情怀。在创建情境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学科技,积极引入网络资源和素材,将其作为辅助工具和材料,通过播放视频和音乐的方式营造特定的情境氛围,以此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升华学生的情感,强化政治教学的德育效果。

(三)躬体力行,开展实践活动,推动理实合一

根据“新课标”中建设活动型课程的教学要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为推动学生理论高度与实践行动之间的高度统一,教师可以秉承躬体力行的原则,开展多元化的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国家和民族的变化,从而产生家国情怀,强化爱国主义精神。

1.开展课程主题活动。受到考试制度和教学进度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将讲解理论知识、解答政治试卷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政治教学的范围。在此种教学环境下,学生难以形成和增强家国情怀。对此,教师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课程主题活动,利用主题演讲、辩论、讲红色故事等形式,将立德树人理念融于政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检验知识、践行思想,并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背景下,感悟国家和社会在不同层面的变化,体会我国在发展历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以此调动高中生的情感体验,驱使他们在理论和精神层面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阅读国家政策文件、红色材料等作为主题活动的一项长期措施,融家国情怀教育于阅读体系之中,让学生保持长期阅读的习惯,并在阅读中持续性地输入政治知识、历史信息。借助此种方式,学生的家国情怀会呈现出稳步增强的态势,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的成长历程中[4]。

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高峰期,环境的影响更加突出。而为了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主要目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课程主题为依据,将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关键任务,通过建设文化长廊、设计专题板报、撰写校园广播词等不同的形式,将培养目标与文化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下,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产生高度的责任感。再者,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也可以制订长期的发展规划,以专题连载的方式更新校园内的板报和微信公众号,将家国教育贯穿于学生的高中时代,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阅读和学习活动,在良好的氛围中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家国情怀。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构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政治教学模式,培育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教师还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政治课程的爱国主题为核心,制订实践活动的规划和方案,细致划分活动的内容、流程和具体举措,为学生提供参与重走革命道路、拜访红军老兵、参观改革开放纪念馆等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史料、实物资源的辅助下,了解我国的革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历程,明确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所做出的努力,并将实践中的感受和体验刻印在脑海中,然后进一步升华为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将家国情怀具象化,教师也可以选择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具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作为实践活动的对象,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具象化的印象,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家国情怀。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日渐深入的当下,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已然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政治学科的属性和特征,教师应将政治知识、教学活动与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融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与时代需求相吻合且数量丰富的学习资源,创建议题式、辨析式和情景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并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如此,不仅可以推动政治学科的教学与改革,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久而久之,在内心深处生发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培育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略谈“家国情怀”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