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甘肃省属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2023-10-20谢晓锋
文/谢晓锋
甘肃能化集团甘肃煤炭交易中心交易大厅
随着国家“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深入实施,甘肃省被国家确定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成为连接各个区域板块、构建联动开放格局的重要枢纽,这意味着甘肃省能源产业将迎来破局进位的发展新阶段。甘肃能源化工投资集团作为在甘肃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省属煤炭企业,要充分把握现实形势、历史方位和政策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崭新篇章提供有力能源保障。
一、充分认识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1.准确把握资源禀赋现状优势
甘肃省水、煤、油、气、风、光、核各类能源资源齐全,多能共存、融合互补,综合能源优势突出,是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陆上能源输送大通道。甘肃省煤炭资源丰富,预测资源储量约1656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00亿吨,位居全国第六位,但甘肃省煤炭资源地理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庆阳、平凉、白银、兰州等区域,其中陇东地区煤炭预测资源量1540亿吨,占甘肃省预测资源量的93%,探明资源量369亿吨(其中:庆阳272亿吨,平凉97亿吨),保有资源量184亿吨,占甘肃省保有煤炭资源量的88.92%,是未受破坏的整装煤田,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好,具备建设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和亿吨级矿区的条件。同时,甘肃省风、光资源禀赋突出,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张掖、金昌、武威、酒泉4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十四五”以来,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51万千瓦,其中新能源新增1437万千瓦,占比达99%,年均增速达20%以上,截至2023年4月30日,甘肃省发电装机容量突破7000万千瓦大关,达7071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3.8%,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根据甘肃省“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2023年甘肃省新能源发电项目将新增并网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资源禀赋优势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2.主动顺应清洁低碳发展大势
煤炭产业既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实现“双碳”目标并非弃煤炭不用,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供应兜底保障的地位和作用短期难以改变。煤炭行业发展的重点在于转变发展模式,树立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发展新形势,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加力落实发展新任务,精准运用发展新策略,将“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因此,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系统谋划,以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为目标,明确煤炭产业的战略定位、转型节奏和发展路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积极抢抓煤炭产业政策机遇
在国家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优先安排西部地区就地加工转化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推动煤炭清洁生产与智能高效开采,继续加大西电东送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提升清洁电力输送能力;推动甘肃陇东等重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支持甘肃等风能、太阳能丰富地区构建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加大甘肃等省区清洁能源消纳外送能力和保障机制建设力度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甘肃省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应当全面领会和精准把握西部能源支持政策叠加的利好机遇,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国家第一、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快速释放先进煤炭产能,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基地,不断放大能源资源优势,努力在煤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上谋求新突破、开辟新赛道。
二、探索构建煤炭产业绿色转型的实践路径
1.坚持以煤为基的基本思路,筑牢兜底保障基石
立足甘肃省煤炭资源禀赋,发挥国家能源输送战略通道的区位优势,按照“稳定中部、加快两翼、跨省拓展”的总体思路和快速做强做优做大省属煤炭企业的发展目标,在深入推进实施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同时,同步制定优势煤矿技改扩能、兼并整合和减量重组的政策,进一步释放陇东河西等地的优势产能,加快新建矿井建设,快速提升煤炭产能,缓解供需矛盾,争取到“十四五”末,省属煤炭企业煤炭产能突破3000万吨,“十五五”末达到5000万吨,不断提高煤炭资源基础保障能力。
具体来说,一是要着力稳定兰州、白银中部靖远、窑街矿区产能,加快推进窑街深部、海石湾深部扩能改造,建成投产景泰白岩子矿井,推动景泰郭家台煤炭资源开发。二是要加快推动陇东、河西两翼矿井建设,实施大煤矿、大通道和大转化战略,坚持有序开发和就地消纳转化并举,推进九龙川、罗川、马福川、钱阳山、毛家川等矿井建设,加快融入陇东煤炭生产基地建设;建成投产肃北红沙梁、民勤红沙岗矿区,推进张掖平山湖煤炭资源开发。三是要积极推进省属煤炭企业与周边省区以及央企的战略合作,积极参与新疆、内蒙古以及蒙古国煤炭资源开发,为长远解决河西及中部地区煤炭供应奠定基础。
2.聚焦多能互补的战略布局,促进耦合协同发展
立足甘肃省风能和光能资源丰富及产业基础优势,按照集中与分散并举、“打捆送出”与就地消纳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推动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核心的新能源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多元互补的新能源供应体系,积极抢抓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展规模化建设机遇,发展“光伏+治沙”“光伏+农牧业”“光伏+工矿废弃地、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具有多种生态效益的光伏项目,实现太阳能发电与荒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农牧业融合发展。
要做好“四个推进”:一是推进煤矿区以煤电为核心,发电与塌陷区治理相结合,在矿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光伏发电项目,在为矿区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提升坑口电站的效益。二是推进以关停废弃矿井为基础,加快发展煤矿区井下碳封存与利用、井下空间储能与地面零碳能源耦合、井下地热资源采集等技术研发运用,提高废弃矿井利用效率。三是推进以煤矿自有土地资源为基础,建设“光伏+防风治沙、绿农科技”一体化示范项目和“光伏+风电”项目。四是推进新能源产业与传统煤化工耦合发展,建设金昌100万千瓦光伏制绿氢生产20万吨/年绿色合成氨耦合发展项目,通过低阶煤制氢,进一步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效率。
3.做实延链强链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立足以煤为基的发展主线,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发挥煤化工链主企业作用,加快煤制清洁燃气、煤制液体燃料及大宗化学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推进煤化工项目园区化建设,引导产业向煤炭基地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实现能源与资源的梯级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强度,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发挥陇东丰富的煤炭资源,依托骨干企业先进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技术,发展煤制乙烯、煤制丙烯、煤制乙二醇产品,开发甲醛系列、醋酸系列、二甲醚系列等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推进油煤共炼。二是利用河西走廊煤炭大通道的区位和周边丰富的低阶煤资源优势,发挥甘肃能化金昌煤化工项目产业链主带动作用,采用粉煤气化等先进技术,补齐园区产业链发展短板,提升氨碱产业链、硫磷产业链及下游产品综合竞争能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构筑河西地区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三是利用靖远矿区资源,推动刘化集团白银工业园建设以煤气化技术为龙头的煤化工项目,实现气化气综合利用。
4.坚定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推进数智赋能工程
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建立数字化企业为目标,全面整合省属煤炭企业生产、安全、财务、采购、销售、人资、内部管理等要素,实现全供应链协同、全生命周期管控、全业务纵向贯通、全场景智能应用、全数据自动归集,推动企业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
当前,要以甘肃煤炭交易中心数字化平台为基础,全面整合煤炭交易、贸易、采购、融资需求等供应链信息,推进甘肃省煤炭“产供储销”大数据平台建设,全面提高供需动态形势分析监测及预测预警能力,尽快建成煤炭智慧物流网络系统,实现甘肃省煤炭“产供需”与主要产煤省份、主要中转地、大型企业的紧密衔接,精准缩短应急调运时间,为保障甘肃省能源安全奠定基础。
三、着力塑造现代煤炭企业治理发展体系
1.坚持一体化统筹
积极引导省属煤炭企业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周期规律,按照“以煤为基、多能互补、延链强链、绿色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构建集煤电、煤化工、煤基新材料为一体,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的新格局;以信息化技术推动煤炭企业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打造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协同高效的线上管理平台,实现企业管理的精准化和高效化,力争到“十四五”末,化工产品产能达到300万吨、火电及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煤炭储备年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
2.加强体系化建设
结合甘肃省煤炭生产、运输和需求格局,建成玉门、金昌、白银等地各100万吨的储配煤基地,建立健全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地方政府储备为补充的煤炭储备体系。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电源向基础性和调节性电源转型,促进煤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体系。推动煤炭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煤炭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消费信息共享机制,发挥甘肃煤炭交易中心功能,统筹发布甘肃煤炭价格指数,形成统一开放、公正规范、竞争有效的煤炭市场体系。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开展煤矿采空区、废弃矿井封存CO2等技术攻关,在矿区率先实现CO2能源化再利用。稳步推进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健全企业碳排放管理和监督体系。
3.加快数智化转型
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目标,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5G等先进科技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煤矿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技术攻关和推广运用,推进煤矿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开采,加快智慧煤矿及数字化矿山建设,促进传统煤炭产业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发展。当前,要重点以省属煤炭企业现有数字化管控平台为基础,聚焦智能生产、智慧经营和业务协同,加快建设生产运营协同调度指挥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加快建成一体化集中管控系统(ERP),形成业务互通、数据共享、全集团大统一和全覆盖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加快实现数字化企业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