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油田白211井区延10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
2023-10-20王梓萱庞军刚
王梓萱,庞军刚
(1.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气二厂,陕西咸阳 712000;2.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3.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5)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包括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以及富县组,其中延安组自下而上划分为10个油层组[1]。侏罗系延安组油层物性好、产能高,被认为是重要的目的层系。但延安组油藏规模小,隐蔽性较强,勘探难度大[2]。基于延安组油藏特点,明确其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更有利于寻找地层、岩性等隐蔽油藏[3]。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岩心、测井等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了南梁油田白211井区延10段油层组的沉积体系、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点;通过绘制研究区延10段油层组细分层的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图,明确了砂体展布规律及连通情况,对南梁地区后续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采后保叶促根,促进营养积累 果实采收结束后叶面喷施高质量叶面肥补充养分,同时加入那氏齐齐发100倍液促进光合作用,保证树体光合产物积累。同时每亩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3 000 kg以上,或施入“益生源”矿物生物肥200 kg、三元素复合肥25 kg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根系发育。生长季节禁止铺设旧膜,以免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根系发育。
称取5.0 g绝干质量的玉米芯残渣原料于100 mL的锥形瓶内,加入50 mL HAc-NaAc缓冲液(pH值 4.8)。向瓶内加入一定体积的纤维素酶液,纤维素酶的用量为11 FPU/g底物。然后向锥形瓶内补加蒸馏水至水解液总体积为100 mL。用保鲜膜封住瓶口,并置于50℃的恒温培养震荡箱内反应,转速180 r/min,水解96 h。在水解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0.5 mL的水解液于小离心管内,并用热水煮沸5 min使纤维素酶失活。样品经离心后,用0.45 μm孔径的微孔滤膜过滤,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水解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1 区域地质概况
南梁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南部位(图1),为西倾单斜构造,倾角不足1°,斜坡上发育轴向北东-南西向鼻隆构造,油藏主要集中在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以延10段最为集中。受区域构造沉降和沉积物源供应等因素的影响,南梁油田白211井区油层组主要为辫状河沉积体系,并因大面积形成于相对稳定的阶段,分布以限制性河谷充填式沉积为主[4-6]。
图1 南梁油田白211井区位置
2 地层划分与对比
延10段顶部发育2 m左右的顶部煤层,电性特征具有典型的“三高三低”为主要标志层[7],即高电阻率、高补偿中子、高声波时差;低体积密度、低自然伽马、低岩性密度,延10段油层组本身发育一套巨厚砂岩。以典型井白300-6井为例,延10段顶部泥质沉积发育,内部发育三套正旋回,沉积界面泥质隔层明显,自下而上可划分为4个小层,即延104、延103、延102及延101。延101内部发育两期规模较小的河道沉积,两期河道间相互切叠,因上覆河道冲刷,泥质夹层被冲蚀殆尽,残留下来的河道规模极小,但仍可见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回返特征,物性旋回也清晰可见,进而可将延101细分为延1011和延1012两个单层。
辫状河在河道沉积的主体是心滩微相,水动力相对较弱,河道以侧向迁移为主[9]。岩心资料显示,研究区延10段砂体厚度较大,较薄的粉砂岩与泥岩夹层多出现在河道侧翼;辫状河道与心滩砂体相互叠置,垂向上砂体叠置厚度大。主要发育大型斜层理(图2d)及块状层理(图2e、2f)。自然电位及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明显的箱形或漏斗形,可见典型的心滩沉积测井响应特征。
3 沉积特征
3.1 沉积相划分
综合钻井岩心资料,参考沉积相识别标志,结合沉积背景等因素,对南梁地区白211井区延10段沉积相进行分析,认为本区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为辫状河道、心滩及河漫滩。
我提出一个可操作性的建议:“首先,你们要招募店员,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因为人多力量大,主意也多。其次,你们要给班级商店想一个响亮的名字,好听又有内涵的名字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再次,你们要明确分工,因为这样才能人尽其事,提高效率。最后,依据《班级货币运行系统》制订班级商店的规章制度,明确班级商店如何运转。”
1.2.2.2 子宫护理 对患者的子宫高度进行检查,避免胎膜滞留宫腔和产后出血,对产道裂伤情况进行观察,鼓励母乳喂养,促进宫缩。
在对南梁油田白211井区沉积微相识别的基础上,对单井相进行分析。以白301-6井为例(图3),该井自下而上发育了两套辫状河道沉积,岩性主要是浅灰色细砂岩,发育块状构造、波状层理、板状层理等沉积构造。其中延102和延103河道砂体互相切叠形成厚达48 m的砂岩,中间泥质夹层已经被冲刷殆尽,自然伽马曲线略见回返,其上与延101之间沉积的河道砂体被河漫滩沉积隔开,河漫滩沉积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岩,厚度约8 m,延101发育厚约10 m的砂岩,自然伽马呈齿状箱形,由于上覆砂岩冲刷,延1011与延1012之间泥质隔层已经被冲刷殆尽,自然伽马略有回返,其上由于水动力减弱,在延101顶部发育河漫滩泥岩沉积。
白211井区延10段辫状河道沉积主要为河道砂坝及河道滞留沉积,河道滞留沉积主要包括由上游搬运来的各种砾石及河水侵蚀河岸或下伏岩层形成的泥砾[8]。岩心资料显示,研究区延10段下部以中-粗砂岩发育为特征,底部发育冲刷面,出现部分泥砾(图2a),主要发育斜层理(图2b)及快速沉积时期形成的块状层理(图2c)。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曲线多为中-高幅度的钟形或复合钟形,均表现为典型的辫状河道沉积测井响应特征。
3.2 单井相特征
河谷底部河床外侧处较为平坦部分是河漫滩[10],因研究区延10段上部河道能量减弱至废弃,岩性自下至上呈现变细的趋势,主要发育水平层理、块状层理,顶部发育煤层。自然电位及自然伽马曲线为靠近泥岩基线的平直段或低幅齿形,为细粒沉积,局部夹粉砂质条带。
图3 白211区白301-6井沉积微相柱状图
3.3 剖面沉积微相特征
延102期沉积砂体较厚,且与延103期沉积砂体互相切叠,砂体连片展布,分流河道及心滩微相较为发育,河漫滩微相少见(图4a),测井响应曲线主要以齿化箱形以及钟形-齿化箱形为主。相较于延102期,延1012期河道规模有所减小,三条单砂体河道交叉叠置,自南向北展布,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辫状河道、心滩、河漫滩是主要的沉积微相。河道砂体互相沖刷叠置,砂体厚度较大,河道相对较宽,可达1 500 m(图4b)。延1011期发育两支近南北方向的辫状河流,在向东北方向延伸过程有一定分支与交汇,以辫状河道沉积为主,辫状河道宽度约400~1 200 m。位于靠西部的一支河道附近发育连续心滩沉积,砂体厚度较大,河道继续向北部延伸,砂体厚度相对较大,河道较宽,另外一支河道形成小范围心滩沉积(图4c)。
3.4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在单井沉积微相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对比剖面、沉积构造等特征,通过由北西-南东方向延伸且为垂直物源方向的骨架沉积剖面,对白211井区进行系统的多井沉积相分析,研究井间微相组合特征。结果表明,延10段砂体厚度较大,辫状河河道砂体和心滩砂体叠置发育。
4 砂体展布特征
砂体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各个时期的河道分布特征决定了砂体的展布特征。总体上,延10段油层组砂体整体较发育,河道较宽,砂体厚度大,延伸远,连片性好。延102小层砂体厚度较大(图5a),主河道砂体厚度大于15 m,延1012砂体整体发育情况略差(图5b),厚度10 m左右,大于15 m的砂体在中部偏北的位置零星分布;延1011砂体的发育程度以及分布情况与延1011相近(图5c),部分井发育相对较厚的砂体,整体砂体规模小于延102。延10段油层组砂体在纵向上厚度变薄,河道沉积范围逐渐变小,河漫滩沉积及心滩沉积范围均逐渐扩大。砂体平面上呈近南北向展布趋势,砂体的继承性大于迁移性。
5 结论
1)南梁油田211井区延10段顶部发育2 m煤层,分布相对稳定,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延104、延103、延102及延101共4个小层。
2)延10段地层为辫状河亚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道、河漫滩和心滩沉积等微相。其中,辫状河河道砂体为良好的骨架砂体,以中-细砂岩为主,发育斜层理及块状层理。沉积微相由延1011向延102演化过程中,河道砂体范围逐渐增多,心滩由点成面,面积增大。
3)延10油层组各小层多以河道沉积的砂体为骨架,整体砂体较发育,河道较宽,砂体厚度大,延伸远,连片性好。在平面上,砂体大致方向为由南向北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