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校外培训机构危机原因的研究
——基于财务数据的角度

2023-10-20刘桉柠

江苏商论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管机构培训

刘桉柠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450)

一、背景

2021 年7 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该意见要求校内要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同时校外培训机构要全面规范管理。这是打了教育机构的七寸,有效遏制了校外培训机构乱收预付款,野蛮发展的情况。

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其中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地超过3 个月的收费标准。 国家出台政策的目的就是:降低消费者风险。 在教育行业中,预收款指的是客户付给教育机构用于购买未来一定的周期或一定课时数量的课程服务的预存款。 教育属于一种特殊的长期服务。 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机构需要保持长期服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机构在前期投入非常大,包括场地租金、装修费用、课程研发以及老师工资等。 因此,预收款属于教育行业的传统收费方式,同时也是教育培训机构的一种资金优势。但现实情况是,像K12 类课程,大部分机构都是按“年”为单位来收费。 同时,机构为了绑定客户,推出家长在机构报的课时量越多,享受的优惠也越多的优惠方案,这也就导致机构收到的预收款越来越多。 根据流媒体网报道,教育行业普遍存在退费难、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霸王条款等问题。教育行业中预收款不规范的现象使得消费者承担的潜在风险急剧增加,因为一旦教育机构现金流断裂,面临倒闭的窘境,消费者的维权将会非常艰难。

二、教育机构危机四伏

许多教育机构现在面临倒闭的困境,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2021 年推出的“双减”政策。 不可否认的是“双减”政策的出台,规范绝大多数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 同时,本文认为,在“双减”政策推出之前许多教育机构已经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预收账款问题

2020 年6 月, 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对15 家培训机构违反国家规定的情形处以3650 万元的顶格罚款。本文以A 校外辅导品牌(以下简称A 公司)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A 公司是K12 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这15 家培训机构之一,它存在通过大额折扣诱惑消费者预交大量费用的情况。根据A 公司的年报披露, 其预收账款从2017 年的15.31 亿,直线增加到了2021 年2 月的27.31 亿元,涨幅达到了78.4%。 具体情况如图1 所示。 可见,虽然国家早在2018 年就要求教培行业一次性收取的费用时间跨度不超过三个月, 但是A 公司仍旧忽视国家规定,预收款仍旧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图1 A 公司预收账款情况

当消费者在服务型行业面临消费选择的时候,可以关注它的付费方式,避免各种付款陷阱。 当消费者遇到需要充值大量金额, 才能办理会员卡,在后续可以享受折扣优惠情况时就需要特别小心。 因为,要求一次性收到所有现金流入的机构很有可能会出现现金流问题。 一旦流动资金出现问题,企业就会破产,面临的商业风险很高。

(二)激进扩张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以及对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几乎每个家庭对教育培训都有刚性需求。 面临如此大的蓝海市场,不少教培机构选择扩张。 但是,一些机构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如果选择激进扩张就会极大程度地引起经济危机。本文以A 公司和B 素质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B 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2017 年,A 公司刚刚上市。 但是, 很快开启了“买买买” 模式, 这也为最后资金链断裂埋下了伏笔。A 公司最近几年在中国发展十分迅速,遍布全国各地。 依据2020 年的年报显示,A 公司在全国的学习中心数量已经达到480 个, 相较于去年432 个,涨幅达到11.1%,覆盖了全中国40 个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 仅仅在上市第一年,A 公司的投资达到7 笔。 其中,2018 年10 月以7 亿元的价格,联合第三方共同收购处于低谷的D 机构,以拓展北方市场。 其中A 公司股权占比30%,但是A 公司通过第三方的授权能够完全掌控D 机构的运营。 从表面上看,通过这一运作A 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应当有所提高,但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并没有给A 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A 公司2018—2020 年的营业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2018—2020 年A 公司营业情况 (单位:亿元)

在收购后的两年内,A 公司共向D 机构输血约9 亿元人民币, 对现金流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2021年“双减”政策一落地,A 公司停止投入资金,D 机构经营压力骤增,资金链断裂,宣告倒闭。 A 公司对D机构的投资也就付诸东流。

A 公司疯狂的扩张主要来源是预收账款和银行借款。根据A 公司对外披露的年报,2020 年和2021年偿还贷款均在3.2 亿元左右,2022 年偿还贷款8.67 亿元。不难发现,A 公司在疯狂扩张需要大量资金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偿债压力。 根据2021 年第二季度报告,A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仅为5.24 亿元;负债总额为68.51 亿元,除了上述27.31亿元的预付款外,主要还有15.11 亿元的银行贷款。此时,A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8%, 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 同样,2012 年成立的B 公司曾被视为素质教育培训行业的黑马,门店覆盖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 经过ABC 轮的融资,“腰缠万贯”的B 公司走上了盲目扩张的道路。

当消费者在服务型行业面临消费选择的时候,也可以关注它的发展速度。 该公司是否存在短时间内疯狂拓展分支机构或者收购其他机构的行为。 如果确实存在像上述A 公司那样的行为,那么在消费之前是值得消费者深思熟虑的。 因为疯狂扩张需要现金流铺路,如果该公司没有雄厚的实力,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 无法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由于连接器型预制光缆的插接衰减与连接器尺寸随芯数增多逐步增大,目前在工程中应用的连接器预制光缆主要包括4、8、12芯三种,单端损耗为0.25~0.75 dB,24芯预制光缆应用较少[5]。

(三)成本结构不合理

作为一个教育培训机构, 师资力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应的就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在薪金、业绩奖金、福利等方面。 本文以H 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H 公司)和A 公司为例,对成本结构进行分析。

作为K12 高端培优教育平台的H 公司,营销费用从2018 年的4.84 亿元, 一路飙升到2020 年的16.80亿元,但在2021 年有所下降。 营销费用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中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 在2020 年高达37.37%。具体情况如表2 所示。这意味着在2020 年家长交的学费有近40%都投入到广告营销方面。

如此高的营销费用并没有换来高额的营业利润,该机构的营业收入从2018 年的3.42 亿元,暴跌到了2021 年的-6.15 亿元。 无独有偶,根据A 公司上市以来的年报显示, 师资成本在营业收入中占比30%左右,在2020 年增加到36.1%。 而销售、市场推广等营运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居高不下, 并且由2018 的42.6%进一步上升至2020 的47.5%。 可以看出,A 公司近一半的收入主要是投入在销售和推课方面,对于师资成本的投入甚至低于市场推广的投入(表3)。

表3 A 公司收入成本占比 (单位:亿元)

表4 A 公司各类营业收入的占比

A 公司在年报中披露销售及市场推广支出占收入的百分比相较于2018 年有所增加, 原因是A 公司采取了更有效的销售及市场推广渠道。 并且在未来A 公司将继续营销品牌和产品,销售和营销费用将进一步继续增加。 A 公司将近一半的收入都投入到市场和销售方面,显然师资力量就会薄弱。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会造成服务质量不到位,失去学生和家长对该机构的忠诚,客户黏性不足。 另一方面,优秀的老师也会离职。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2017 年辅导教育行业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培训诉求调研报告》,H 公司的离职率高达20%,其中15%的老师离职是因为薪酬偏低。A 公司2020 年的年报显示,机构拥有全国教师人数从2019年的7501 人,减少至2020 年的6598 人。这意味着,在全国学习中心不断扩张的前提下, 教师人数仍旧减少了12%。优秀老师不停离职,教育机构就只能培养新的老师。培养有经验教师的周期很长,如果优秀教师的流动性过高, 这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对新教师进行培训,而且也无法保证教育质量。

当消费者在服务型行业面临消费选择的时候,可以关注它的成本结构。 服务型企业的成本应该花在为顾客服务这一方面。 以本文的教育培训机构为例,它的主要成本应该是花在老师身上,因为老师是直接给学生提供服务的。 如果师资成本很高,教学质量优秀,服务接轨好,就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环。

(四)高管不断离职

在信息不对称理论中, 企业高管处于掌握信息量多的一方。因此高管的离职,可以视为企业经营状况的信号(黄龙,2022)。 根据时代周报报道,在2021年,教培行业头部公司共有超过30 名高层离职。 比如H 公司高管在2021 年10 月有3 位离职,甚至有的教培头部机构有高达6 名独立董事和董事离职。

上文提到A 公司不但老师离职率高,高管也在不断跳槽。 根据A 公司的对外公告,2019 年A 公司高级副总裁和首席财务官离职。 2020 年一位独立董事、 负责幼儿教育高级副总裁以及技术研发中心副总裁等三人离职。其中后两位是在2014 年就加入A公司的老高管。短短1 年左右的时间,A 公司就面临五位高管的变动, 尤其是这种元老级高管人物的离职无疑会加剧企业经营的动荡。 这为A 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明。

(五)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不足

对于A 公司来说,最直接的致命原因就是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 这里的突发事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2020 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另一个是2021 年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

2020 年在全球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以线下授课模式为主A 公司受到重大影响。 A 公司的主营业务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VIP 业务,定位高端1 对1 教育市场;第二类幼儿教育业务;第三类在线业务。 如表3 所示,A 公司各类营业收入占比所示,2020 年A 公司的VIP 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76.34%,2019 年占比79.31%,2018 年占比84.40%。同比,有很大程度的下降。

VIP 业务营业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习中心被迫关闭。 并在2020 年之前A公司没有线上课程。 根据新浪财经报道,2020 年A公司收购擅长网络教学的E 机构, 旨在提高在线教学的质量。但线下转型线上也没有那么容易,新推出的线上课程处于不成熟阶段。 线上课程带来的营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不足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教育模式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在2021年7 月发布“双减”政策,A 公司直接受到影响。原本A 公司在寒暑假是排课的热门时间, 但是现在全部需要关闭。 双减政策之后,转型之路同样艰难。

四、不足及结论

(一)不足

由于“双减”政策之后不久,A 公司由于连续30日股价过低,遭到退市警示,面临退市困境。 所以并没有对外公布2021 年下半年具体的财务数据,无法就财务数据对A 公司的“双减”政策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 并且“双减”政策发布时间较短,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更深层次影响还未显现出来,本文对于“双减”政策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

(二)结论

自上市以来,A 公司包括B、H 公司仅仅依靠预收款和银行贷款,通过“并购”不断拓展自己在教育行业的版图。如此激进的投资策略,说明A 公司没有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和投资安排工作, 发展目标不明确。老师的离职率高和高管的接连离职,是A 公司的“内因”。 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和“双减”政策的发布,是A 公司的“外因”。 内外因的双重夹击使得A 公司的抗打击能力早已不足,可见早在2020 年A 公司就已经出现可持续经营有重大不确定性的问题。

2021 年6 月15 日, 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 A 公司作为高端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预收账款过多、扩张脚步过快、成本结构不合理、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其他教育机构身上或多或少也是存在的。 因此,A 公司的退市也给教培行业敲响了警钟。 国家推出 “双减”政策,同时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 这意味着,教育机构不仅应该整顿自己的管理体系,还应该考虑发展策略加快转型,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素质教育或者职业教育④。

注释:

①15 家培训机构被罚3650 万[J].中国品牌,2021(07):27.

②黄容,邓金龙,程果.高管主动离职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J].经济问题,2022(01):122-129.

③刘钧燕.家庭校外培训需求动因及对落实“双减”政策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21(11):85-98.

④朱永新.处理好“双减”五对关系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J].人民教育,2022(01):22-26.

猜你喜欢

高管机构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